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教學實施
0引言
為響應行業需求并推進職業教育的革新,我國政府于2019年初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并開始推行“1+X”證書制度的試驗項目[1]。該制度的目標是通過將學歷證明與職業技能認證相結合,培育出兼具深厚專業知識和卓越職業技能的綜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將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深入研究如何利用“1+X”證書制度構建和執行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1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背景
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作為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的熱門專業,其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緊密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需求和技術進步。在“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如何構建以學科架構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為核心的學歷課程系統,和以評估學生在特定工作崗位上的技術能力為核心的等級證書相結合的課程內容。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需要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精確對應關系。如何有效地建立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之間的精準對應關系,使二者在具體的內容上相互緊密銜接、在實際的功能上相互積極促進。
(2)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設計一個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架構,需要考慮如何根據這一領域的特性來構建這樣的課程系統,以便讓其具備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人學習需求。
(3)課程內容的優化與更新。為了確保教育資源與新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相匹配并適應行業需求,需要持續地調整和改進我們的課程設計。這包括定期評估和修訂教學材料,以確保其始終緊跟科技進步的步伐。
2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方法
基于“1+X”證書制度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需求分析。結合本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進行深入的崗位能力和職業技能分析,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具體規格。
(2)課程體系設計。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教學需求,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相關標準,并充分考慮該領域的特性,構建了一個模塊化的課程架構。這個架構包含了3個主要部分:即基本的專業知識、核心的專業技能以及擴展的專業領域。
(3)課程設計策略。通過將課程分解為一系列獨立的單元,這些單元涵蓋了不同職業技能級別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實現了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認證之間的無縫連接。
(4)課程內容開發。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需要開發出特定的課程模塊的教學內容,其中包括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這兩大重要部分,以確保教學內容能夠與職業技能的要求相符合[2-4]。
(5)課程實施與評估。需要制定詳細的課程實施計劃和評估標準,以便對課程的實際執行情況進行定期的評估。然后,可以根據這些評估結果來對課程體系進行必要的優化和改進。
3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案例
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作為“1+X”職業技能等級試點以及教育部重點領域課程改革(職教101計劃)試點單位,率先開展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探索實施課程融通[5]。
3.1課程體系構建
通過對新能源汽車制造廠、零部件生產廠家、汽車4S店及新能源汽車修理企業等汽車企業調研,深入企業一線實踐跟崗挖掘,提煉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典型崗位工作群、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明確了這些企業關鍵工作的基本技能、高級技能以及整合技能。此外,團隊進行了前瞻性的市場調查和職業崗位評估,從而確立了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定位。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能力遞進為核心要求,以真實的產品、項目和案例為載體,結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建立新能源技術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體系[6-8]。
對標新質崗位能力要求,對接企業“四新”技術,解構崗位關鍵能力素養。將汽車技術技能大賽中的新技術、新標準、新規范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從“通識—專技—認證”三個層級重構課程體系內涵,借助能力圖譜從知識—技能—素養三個維度映射崗位能力,基于崗位工作過程進行系統性設計,校企人才共育實現深層次、內涵性銜接(圖1)。
(1)專業通識模塊。包括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零部件識圖、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發動機檢修、新能源汽車維護、汽車專業英語、汽車服務禮儀和智能網聯概論等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技術模塊。包括汽車電力電子技術、汽車智能制造技術、新能源汽車車身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技術、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裝調與質檢、新能源汽車總裝工藝、新能源汽車試驗技術、新能源汽車電氣系統檢修及新能源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等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關鍵職業技能。
(3)專業認證模塊。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拆裝實訓、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拆裝實訓、新能源汽車電氣系統裝調與檢測實訓、新能源汽車整車拆裝實訓以及項目認證實訓等。
3.2課程模塊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對接
職業技能等級認證體系與教育課程模塊緊密相連,例如,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驅動電機電池技術的各個部分都與其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對應。這些課程包括了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的安裝和檢測,以及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技術的研究。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空調舒適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則主要涉及汽車電力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電氣系統的檢查維修以及新能源汽車舒適安全的系統檢查維修等方面內容,具體如圖2所示。
3.3教學實施
(1)學習任務對接工作任務。通過將學習任務與實際工作任務相連接,確保學習的內容能夠與職業技能產生直接的聯系。以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驅動電機電池技術為例,可以將工作任務之一映射到課程“新能源汽車維護”的學習任務之一,從而實現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課程標準的深度整合[9]。
(2)課程考核與證書考核對應。為了實現課程評估與資格認證的精確匹配,需要精心設計一套有效且高效的課程評估策略。以新能源汽車動力驅動電機電池技術的評估為例,可以將其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評估要求完美地相一致。這包括設定明確的評估目標、制定嚴格的評分準則以及選擇合適的評估方式等各個重要方面,以便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3.4教學評估
制定《模塊化課程評價指南》,確立一個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CIPP評估體系,該系統將從4個關鍵方面進行評估:課程背景、輸入內容、實施過程以及最終結果。這些維度構成了一個全面的評估框架,旨在衡量和優化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專業教育。通過立足崗位需求,從知識與技能、認知與實踐能力、職業素養三個維度,設置觀測點。校、院級聯合督導課程團隊,開展課程的CIPP評價。依托“學習通+數智化管理平臺”跟蹤和監測教學全過程,課程監測精準到課,學生監測精準到人,確保教學活動可控、評價數據可見可溯[10]。
3.5教學成效
經過3年探索,運用行動導向、項目驅動等教學方法,在6門以上核心課程實踐,形成“五融·五塑”教學模式。典型經驗在《光明日報》等媒體報道,育人成效顯著提升:學生獲國家、省級技能大賽獎13項,各級獎學金86人次;教師獲教學能力、技能競賽獎10項,發表論文14篇,編寫“創新型課程教材”“五金”教材3本;建成2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2門一流核心課程;形成《車載網絡系統檢修》等模塊化典型案例3個。
4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
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如課程體系構建不夠系統、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要求脫節以及課程實施效果不佳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加強課程體系構建的系統性,更新和優化課程內容。在構建課程體系時,要充分考慮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特點和產業發展需求,明確課程目標,確保各課程間邏輯連貫、相輔相成。在更新和優化課程內容時,應緊跟學科前沿,融入最新研究成果與行業動態,同時考慮學生實際需求,提升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提升他們的實踐技能,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例如通過案例分析和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必須構建有效的反饋系統,定期對課程的效果進行評估,并依據這些評估結果及時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便使之始終與行業需求保持一致。
(2)加強課程實施與評估。為確保課程實施的高效與質量,需制定科學詳盡的課程實施方案,明確目標與路徑,并配套合理的評估標準,以定期反饋實施成效。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評估機制,精準識別課程中的亮點與不足。依據評估結果,靈活調整課程體系,持續優化教學內容與方法。同時,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專業培訓、教學研討等途徑,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創新能力,從而形成評估、優化、提升的良性循環,確保教育教學的持續優化與進步。
5結束語
基于“1+X”證書制度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內容融入專業課程,實現課程融通,可以培養出既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又具備高水平職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繼續加強課程體系構建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不斷更新和優化課程內容,加強課程實施與評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