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短道速滑發展的基本經驗、現實問題與提升路徑

2024-12-31 00:00:00劉加龍晉騰
山東體育科技 2024年6期
關鍵詞:提升路徑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回顧我國短道速滑項目取得的輝煌成就,總結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的基本經驗,審視發展的現實問題,進而提出未來發展路徑。研究認為,我國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的基本經驗包括堅持舉國體制的管理模式、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戰略、冬奧會科學選拔嚴謹備戰、教練員敬業務實優良傳統、運動員堅韌不拔意志品質、“傳幫帶”結合優良傳統、充分發揮“短道速滑之鄉”作用等。存在的問題包括項目發展不夠均衡、整體競技實力降低、項目認識程度不夠全面等。研究建議,落實協調發展理念,提高整體競技水平;注重項目改革創新,充分把握制勝規律;科學評估訓練狀態,加強訓練監控指導;注重宣傳普及工作,重構社會價值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夯實項目發展基礎。

關鍵詞:競技體育;短道速滑;基本經驗;現實問題;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8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4)06-0042-07

Basic Experienc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China's Short-track Speed Skating Development

LIU Jialong1, JIN Teng2

(1.Dept. of Spor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 2. School of P.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the short-track speed skating project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ort-track speed skating project, examin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in China: the national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inging-in and going-out\"strategy, the scientific selection for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oaches' steadfast and hard work, the athletes' tenacity, the athletes' participation mode of \"mentor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the experienced to the" inexperienced\", and the full play of the role of \"hometown of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clude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the decline in overall competitive strength, and the insufficiently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ject. The research proposes that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level; emphasis be placed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project to fully grasp the winning rules; the training status be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 and training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be strengthened; attention be paid to publicity and popularization work to reconstruct the social value system;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be improved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project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 short-track speed skating; basic experience; realistic problem; promotion path

收稿日期:2024-04-17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編號:JJKH20211315SK);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編號:JGJX24D0205);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編號:ZD21031)。

作者簡介:劉加龍(1988- ),男,吉林乾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

短道速滑是中國競技冰雪運動的傳統優勢項目,自參加1980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以來,中國短道速滑隊共獲得奧運金牌12枚,對冬奧會金牌榜貢獻率為54.54%,被譽為“冰上尖刀”,為我國體育代表團在冬奧會上爭金奪銀取得了重要貢獻。回顧短道速滑40余年的發展,其取得的輝煌成績值得銘記,寶貴經驗亟需總結。縱觀世界短道速滑競爭格局,正在由中韓兩隊強強對抗演變為“群雄并起”[1,除了韓國作為傳統對手之外,荷蘭、加拿大、匈牙利、俄羅斯、意大利等歐美國家短道速滑競技實力逐漸提升[2,不斷縮小與中國隊的差距;從中國短道速滑隊內情況來看,存在女強男弱3、后備人才青黃不接4、傷病問題嚴重5、過于依靠天才型運動員6等問題,這些情況將嚴重制約中國短道速滑項目的競技水平。基于此,通過梳理中國短道速滑的優異成績、基本經驗和現實問題,結合體育強國建設、體教融合發展和奧運參賽備戰等內容,以促進中國短道速滑可持續發展。

1 中國短道速滑取得的輝煌成績

1.1 冬奧會成績分析

短道速滑在1988年卡爾加里冬奧會被列為表演項目,中國運動員李琰在女子1 000米項目上奪得金牌,在500米和1 500米項目上獲得銅牌。短道速滑在1992年的第16屆阿爾貝維爾冬奧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李琰在女子500米項目奪取銀牌。自1980年中國首次參加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以來,中國體育代表團總共獲得77枚獎牌,有37枚奧運獎牌來自于短道速滑項目,成為中國冬奧金牌貢獻最大的項目。短道速滑也是中國運動員最為穩定的奪金項目,自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楊揚取得女子500米金牌以來,中國運動員從未缺席短道速滑項目的冠軍領獎臺,在短道速滑項目所獲得的37枚獎牌中,其中金牌12枚(女隊9枚、男隊2枚、男女混合接力1枚),銀牌16枚(女隊9枚、男隊7枚),銅牌9枚(女隊5枚、男隊4枚)。中國短道速滑隊在女子500米、女子1 000米、女子1 500米、女子3 000米接力、男子500米、男子1 000米、混合團體接力項目上均獲得奧運金牌,在男子1 500米和男子5 000米接力項目上實現奧運獎牌的突破。

1.2 世錦賽成績分析

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始于1976年,官方正式比賽開始于1981年。1989年第9屆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在英國索利哈爾舉辦,中國運動員郭洪茹獲得女子3 000米項目冠軍,成為中國短道速滑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她同時獲得女子1 000米項目和個人全能第三名的成績。截止到2022年,中國短道速滑隊總共獲得獎牌209枚,其中金牌89枚(男隊21枚、女隊68枚)、銀牌59枚(男隊18枚、女隊41枚)、銅牌61枚(男隊23枚、女隊38枚),其中在短道速滑500米項目上,中國運動員22次獲得冠軍。2001—2006年和2008—2013年,中國運動員均連續在此項目上奪冠,在女子1 000米項目上,中國運動員11次獲得冠軍;另外,中國女隊在1999年和2001年包攬了所有的女子項目冠軍,在短道速滑女隊的68枚金牌中,楊揚獲得了其中22枚,王濛獲得14枚,在短道速滑男隊獲得的21枚金牌中李佳軍獲得了其中10枚。

1.3 亞洲冬季運動會成績分析

亞洲冬季運動會是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冬季運動賽事活動,1986年3月,首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日本札幌舉行,短道速滑隊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成績最差的隊伍,僅有那小梅在女子1 000米項目上獲得第五名。1990年3月,日本札幌舉辦了第2屆亞洲冬季運動會,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5金2銀4銅,女隊包攬了除1 500米項目之外的4個項目金牌,特別是女子500米項目上,中國運動員包攬了前三名。截止到2017年札幌亞冬會,中國短道速滑隊共參加了8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共獲得獎牌67枚,其中金牌29枚(男隊12枚、女隊17枚),銀牌19枚(男隊7枚、女隊12枚),銅牌19枚(男隊10枚、女隊9枚)。在男子500米項目上,中國隊總共6次獲得金牌,在女子500米項目上,中國隊則在8屆賽事中7次取得金牌,展現了中國短道速滑在短距離項目上的絕對實力。

2 中國短道速滑發展的基本經驗

2.1 堅持舉國體制的管理模式

短道速滑項目本身具有高危險性、強競爭性和快節奏型等特點,同時對服裝、場地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難以形成市場化發展的道路。競技體育發展舉國體制在國家力量的有效統一下,迅速構建起提高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發展機制與組織體系,是在國家與社會層面上形成的目標一致、組織合理、管理有序、效率優先、利益兼顧的競技體育組織的新型管理機制[7,充分調動各個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管理體系和運行方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8。短道速滑項目根據基本國情和參賽任務,建立形成了“業余體校—地方省隊—國家隊”三級訓練網模式9,在其發展過程中固然存在“重競技、輕文化”“重訓練、輕教育”、運動員淘汰率高、退役后就業困難、國家與地方責任不明確等問題10。但這種模式有利于廣泛的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能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和制度優勢在舉國體制之中淋漓盡致地展現11,能夠讓弱勢競技體育項目迅速實現跨越式發展,適用于短道速滑項目市場化偏低的基本情況。舉國體制為短道速滑項目的運動員選拔、訓練、參賽和競賽提供了充足的物力支持和制度保障[12,在短時間內競技水平迅速提高,涌現出了郭洪茹、楊揚、王濛、周洋、李堅柔、劉秋宏、范可新、李佳軍、隋寶庫、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龍等一批優秀運動員。他們在短道速滑賽場奮勇拼搏、摘金奪銀,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展現出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

2.2 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

短道速滑于1981年進入中國,1981年9月國家體委邀請日本滑冰代表團訪華,在長春、哈爾濱進行了短道速滑表演和講學工作,1983年2月黑龍江省體委派金珠漢、楊萬全兩名教練員帶領8名運動員赴日本訓練和學習。他們在東京、名古屋、京都等地與日本短道速滑國家隊共同訓練,之后參加了在京都舉辦的全日本第36屆都府道短道速滑對抗賽,這是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第一次參加國際性比賽。為備戰1986年首屆亞洲冬季運動會,1985年9月至12月美國籍教練格瑞格·普蘭納特來華執教。在為期3個月的時間中,他介紹了當時短道速滑項目的訓練理念,糾正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同時還對短道速滑接力項目的比賽規則進行說明,這使得我國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更加規范,極大地提升了短道速滑項目的競爭力。1989—1999年,中國短道速滑隊參加了11次短道速滑世錦賽,共有27人(次)獲得冠軍,這得益于當時對外交流的發展戰略。伴隨著中國短道速滑項目成績的提高,我國教練員也逐漸走出國門。2018年平昌冬奧會之后,韓國教練員金善臺、俄羅斯教練員維克多·安受邀執教中國短道速滑隊,同時還聘任荷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多位外籍體能教練、康復教練和器材教練,為我國短道速滑項目提供強大的保障。這些舉措既能夠將中國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經驗傳遞到世界各國,助力各個國家短道速滑競技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將不同國家短道速滑項目的訓練競賽經驗帶回國內,以促進我國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

2.3 冬奧會賽前科學選拔、嚴謹備戰

短道速滑項目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13,運動員賽前選拔和訓練存在巨大的變數。中國短道速滑隊十分重視冬奧會賽前選拔和訓練工作,以參加北京2022冬奧會為例,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關于報送北京冬奧會參賽項目國家隊選拔辦法的通知》的有關要求,根據短道速滑項目的具體情況,2021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制定了《短道速滑項目北京冬奧會運動員選拔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規定,參賽資格包括進入2021年短道速滑挑戰賽正賽的運動員和首鋼挑戰賽達到最低成績要求的運動員(即九圈追逐成績男子1分25秒,女子1分30秒)。選拔賽共分為3站舉行,根據世界杯國外運動員滑法兇悍、領滑能力強、體能好的特點,為提高領滑能力,要求運動員“一馬當先”,適應冬奧會比賽節奏,在500米、1 000米和1 500米項目中設立賽點,以提高全程滑行速度,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原則。

在短道速滑項目的訓練工作方面,主要有以下措施:(1)組建復合型教練員團隊,學習各國短道速滑項目的訓練經驗,邀請荷蘭、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教練員前來執教,負責體能評估、運動表現分析和康復等工作;(2)落實“體能是賽場的入場券”觀念,加強體能訓練和測試工作,“周周有測試,月月有比賽”,強化運動員競爭意識。注重運動員夏季訓練,彌補運動員競技能力短板,開展休賽季體能訓練營,堅持區別對待原則,針對不同運動員特點和競技狀態,制定適合運動員本身的個性化訓練方案;(3)強化動作捕捉技術,利用高速攝像機、傳感器和AL等裝備手段,全面呈現運動員技術動作軌跡,強化技術診斷和技術改進。使用華為榮耀運動手表記錄血氧、心率情況,運用聯想單導聯三導聯心電儀對運動員科學監測,注重運動員訓練負荷監控,建立運動員訓練監控數據庫,詳細記錄運動員的生理生化指標和心理狀態數據,定期進行分析,優化訓練方案,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參考;(4)成立規則研究小組,針對新的奧運周期國際滑聯對短道速滑項目的規則修改情況進行研究,及時改進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避免比賽過程中遭到不利判罰。

2.4 教練員敬業、務實的優良傳統

教練員是訓練工作設計者、組織者和決策者,是運動員培養的“總工程師”[14,其執教能力的高低決定運動員的競技水平。自1989年郭洪茹在女子3 000米項目上為我國奪得第一個短道速滑世界冠軍以來,我國在短道速滑項目上總共培養出40個世界冠軍,中國短道速滑教練員從零起步、不斷摸索,為提升短道速滑項目競爭力刻苦鉆研,如孟慶余教練、王北銘教練、辛慶山教練、李琰教練等。孟慶余教練訓練的核心理念為:(1)嚴格訓練,示范教學,以身作則,帶頭表率;(2)注重“高、精、尖、準、細”,堅持冰陸兩棲體能訓練,將體能訓練貫穿整個訓練周期全過程;(3)因地制宜強化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運動員勇敢精神;(4)學習國外先進訓練經驗和競賽技巧[15。王北銘教練訓練的核心理念為:(1)培養滑冰興趣,注重思維敏捷性;(2)身體素質訓練過程中,注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長板效應”;(3)關注家庭教育,培養運動員堅韌的意志品質[16。馬慶忠教練訓練的核心理念為:(1)關注運動員細節,注重動作銜接;(2)提升運動員興趣,科學安排訓練內容,促進運動員形成最佳訓練狀態;(3)重視運動營養補充和康復[17。辛慶山教練訓練的核心訓練理念為:(1) 嚴格訓練,以身作則,一絲不茍,耐心細致;(2)由單一到全面,從“突出技術提高能力”到“技術體能戰術心理環境適應等綜合能力全面提高”;(3)積極改革訓練手段,發揮科研攻關作用,注重心理訓練,關注賽場氛圍,實施模擬訓練[18。伊敏教練訓練的核心理念為:(1)科學訓練,重視研究,加強戰術意識培養,提升運動員競技狀態;(2)正面積極鼓勵運動員,外松內緊,賽前減壓[19。徐英男教練訓練的核心理念為:(1)注意訓練的系統性,關注核心力量、靈敏、協調、柔韌練習;(2)技術改進要長短結合,冰陸結合,快慢結合;(3)關注滑跑風格和比賽戰術;(4)重視思想教育,加強心理訓練[20。李琰教練訓練的核心理念為:(1)落實區別對待原則,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關注運動員個體差異性;(2)注重團隊精神,堅持以我為主,提倡和諧、合作、激情、責任和情感投入;(3)側重于速度訓練和爆發力訓練,重視運動技術創新;(4)與運動員溝通交流,增加運動員和教練員信任度;(5)及時調整冰鞋和冰刀等器材;(6)重視運動損傷恢復[21。一代代教練員無私奉獻、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務實肯干,培養了大批優秀運動員,這成為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的重要力量。

2.5 運動員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我國短道速滑取得的優異成績,與運動員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密切相關。中國短道速滑項目運動員基本都來自于普通家庭,他們往往具有堅韌的意志品質。早期短道速滑項目極為艱苦,因為缺少冰鞋,運動員穿著不合適的冰鞋往往會磨破腳部皮膚;由于冰場資源條件有限,運動員需要錯開時間,部分運動員要在凌晨或后半夜參加冰上訓練;訓練強度很大,如孟慶余負責的運動員在凌晨4點上冰訓練2小時,上午9點繼續開始訓練,其滑冰課滑行距離在1萬米到2.4萬米;老一代運動員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激勵新一代運動員爭創佳績,2004年13歲的周洋在長春市冬管中心訓練時,每天訓練時間達到了7~8小時,在進入國家隊之后,每天平均滑行200圈,彎道訓練400余次;范可新9歲參加體校訓練,15歲患缺鐵性貧血,2014年索契冬奧會獲得女子1 000米亞軍,2022年獲得北京冬奧會男女混合接力金牌和女子3 000米接力銅牌;武大靖10歲參加業余訓練,13歲遠赴江蘇隊參加專業訓練,16歲進入國家隊成績墊底,擔任女隊陪練,2014年索契冬奧會獲得男子500米亞軍、5 000米接力季軍和1 000米第四名,2018年平昌冬奧會獲得男子500米冠軍、5 000米接力亞軍,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獲得男女混合接力冠軍;任子威青少年時期凌晨5點參加滑冰訓練,中學階段遭遇2次骨折,17歲進入國家隊,在平昌冬奧會男子1 000米比賽中被判犯規出局,在備戰北京冬奧會過程中,帶傷堅持訓練[22,獲得北京冬奧會男子1 000米比賽金牌,為中國隊在此項目上取得金牌零的突破。運動員在訓練和參賽過程中表現出的持之以恒、頑強拼搏、不斷超越的意志品質,成為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的重要動力。

2.6 “傳幫帶”的優良傳統

中國短道速滑隊十分注重隊內團結,保持著良好的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在多次冬奧會比賽過程中呈現出“以老帶新”的參賽模式,即冬奧會比賽過程中由老隊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將比賽技術和經驗傳遞給年輕隊員,幫助年輕隊員迅速成長、堪當大任。短道速滑項目十分注重比賽戰術,參賽過程中“以老帶新”的方式既能夠激勵隊友,幫助新隊員克服比賽中的緊張情緒,盡快進入比賽狀態,也可以用自身比賽經歷來傳授相關經驗,讓新隊員少走彎路,幫助年輕運動員盡快成長。回顧中國短道速滑隊的發展歷程,1995年建隊之初僅有王春露、楊陽、張冬香、楊揚4名女隊員和張洪波、李佳軍2名男隊員,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隊伍。從參加歷屆冬奧會的情況來看,短道速滑男隊僅在第21屆冬奧會比賽沒有老隊員參加。短道速滑女隊每屆冬奧會均有老隊員參加,尤其是在第17屆、第19屆、第22屆、第23屆和第24屆冬奧會,短道速滑女隊冬奧陣容中分別有2個、4個、2個、2個、3個老隊員,男隊在第19屆、第20屆、第23屆和第24屆冬奧會,分別有3個、3個、3個和2個老隊員參加,表現了新老隊員良好的銜接情況,這是短道速滑女隊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2.7 充分發揮“短道速滑之鄉”的作用

“短道速滑之鄉”是普及和發展短道速滑運動的重要平臺,是我國短道速滑項目持續發展的基礎,為短道速滑項目提供了豐富的后備人才,在中國短道速度項目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貢獻。黑龍江省七臺河市擁有“中國短道速滑之鄉”“冬奧冠軍之鄉”的美譽,為國家選拔、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運動員,先后出現了楊揚、王濛、孫琳琳、范可新、劉秋宏等世界冠軍或奧運冠軍。至今為止,七臺河有19人入選國家隊,產生了4位冬奧會冠軍、3位特奧會冠軍、10位世界冠軍,先后16次打破世界紀錄,在9屆冬奧會上取得了7枚金牌、3枚銀牌和3枚銅牌,在短道速滑項目上來自于七臺河的運動員金牌貢獻率為58.3%。七臺河市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關鍵在于如下幾點:(1)當地居民對于滑冰項目的認同與熱愛,七臺河地處東北一隅,冬季寒冷而漫長,歷來有滑冰健身的民間傳統,滑冰是當地居民冬季重要的健身方式之一;(2)教練員扎根基層,富有情懷,薪火相傳,如孟慶余教練,當時為下鄉知青,對滑冰運動無比熱愛、高度負責,同時培養出馬慶忠、趙小兵、張杰、董延海、張利增等教練員,他們繼續從事業余訓練工作;(3)青少年獨立堅韌、踏實肯干、意志品質堅強,七臺河的支柱產業為煤礦,礦工子女心胸開闊、吃苦耐勞、純樸向上,這種勤勞勇敢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是參與短道速滑訓練的寶貴品質;(4)國家和地方政府對七臺河的政策支持,開展“省隊市辦”模式,與黑龍公司實現“校企合作”,與哈爾濱體育學院合作開展科技助力,建成七臺河體育中心,改善運動員的訓練條件,建成16所短道速滑特色學校,夯實后備人才基礎。

3 中國短道速滑發展的主要問題

3.1 短道速滑項目發展不夠均衡

不均衡現象是短道速滑項目發展過程中突出的問題表現,受限于發展傳統、物力支持、項目定位和競技格局的影響,中國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的不均衡性體現在:(1)短道速滑男女項目發展不夠均衡。在中國短道速滑隊參加的9屆冬奧會比賽中,總共獲得獎牌36枚,其中女隊獲得23枚(9金、9銀、5銅),所占比例63.8%;男隊獲得13枚(2金、7銀、4銅),所占比例36.2%,短道速滑項目呈現“陰盛陽衰”情況,這讓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比較脆弱,即女隊員出現人才斷層、發揮不佳和傷病現象時,中國短道速滑整體獲得獎牌的實力便嚴重下降;(2)短道速滑小項發展不夠均衡,短距離強于長距離項目。在參加9屆冬奧會比賽中,獲得獎牌最多的是女子500米(4金、3銀、1銅),且有下降趨勢,在近兩屆冬奧會上均沒有進入前三名,在男子1 500米和男子5 000米接力兩個項目上還未獲得金牌,其競爭力還顯得不足;(3)短道速滑項目運動員區域分布極不均衡,普及程度仍舊偏低[23。通過對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籍貫進行統計發現,短道速滑男隊中來自遼寧6人,吉林12人,黑龍江9人,山東1人,短道速滑女隊中來自于遼寧2人,吉林11人,黑龍江15人。雖然國家在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之后將“北冰南展”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24,并給予極大的政策支持,但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短道速滑運動員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現實情況。

3.2 短道速滑整體競技實力降低

當前,短道速滑項目出現整體競技實力下降的情況,具體表現如下:(1)中國運動員在短道速滑世界杯和奧運會比賽中獲得金牌和獎牌數量逐步降低。從世錦賽情況來看,自2010年以后,中國短道速滑隊從未在世錦賽上獲得超過10枚以上獎牌。從近三屆奧運會比賽情況來看,中國短道速滑隊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2018年平昌冬奧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獲得的金牌,都少于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所獲得的金牌數量;(2)維持高水平競技狀態的運動員數量偏少。通過對參加第16屆到第24屆冬奧會的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進行統計發現,短道速滑男隊能夠連續參加4屆冬奧會的僅有李佳軍,連續參加3屆冬奧會僅有武大靖,連續參加2屆冬奧會的有9人(李連利、安玉龍、馮凱、李野、李蒿楠、梁文豪、陳德全、韓天宇、任子威),占男隊比例為32.14%,有19人僅參加了1屆冬奧會,占男隊比例67.85%。短道速滑女隊能夠連續參加3屆冬奧會有4人(楊揚、楊陽、周洋、范可新),占女隊人數比例13.79%;連續參加2屆冬奧會的有9人(張艷梅、王秀蘭、王春露、孫丹丹、付天余、王濛、劉秋宏、曲春雨、韓雨桐),占女隊比例為31.03%,有16人僅參加了1屆冬奧會,所占女隊比例為55.17%;(3)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保持的世界紀錄不斷被打破。截止到2023年5月,中國運動員創造的世界紀錄僅有武大靖在2018年世界杯創造的男子500米39秒505這一項尚在保持,其他運動員創造的世界紀錄均被超越,在目前各個項目世界紀錄中,韓國隊保持5項,荷蘭隊3項,匈牙利隊保持1項。

3.3 短道速滑項目認識不夠全面

全面認識短道速滑項目的規則要求、訓練過程和社會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短道速滑的競技實力和發展水平。我國短道速滑項目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具體表現為如下情況:(1)規則研究和領悟還不夠透徹。在近幾屆冬奧會上,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屢次遭到犯規判罰,如2014年索契冬奧會中國隊遭到3次犯規判罰,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隊被判9人次犯規,2022年北京冬奧會被判2次犯規;(2)短道速滑項目科學訓練理念認識不足。在短道速滑項目中過于強調“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忽視運動訓練的科學性,出現過度訓練、帶病訓練、帶傷訓練,忽視或者輕視運動訓練監控和運動疲勞恢復,這嚴重影響了運動員的競技狀態,縮短了運動員的競賽高峰期,不僅沒有取得優秀的競技成績,而且不利于運動員長期發展和退役之后的社會融入;(3)我國社會民眾對于短道速滑項目缺少認可。雖然中國短道速滑隊在世界大賽上取得了輝煌成績,能夠引起國民對短道速滑項目的關注,但是目前我國民眾對于短道速滑的認識還較淺,存在片面的認識,如認為短道速滑訓練艱苦、項目危險系數高、投入巨大、容易受傷、成材率低、就業困難等方面,因此并不支持青少年參加短道速滑訓練,這讓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基礎越來越薄弱。

4 中國短道速滑高質量發展的提升路徑

4.1 落實協調發展理念,提高整體競技水平

協調發展旨在改變短道速滑項目發展過程中不平衡的問題,是促進短道速滑項目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需要。(1)協調短道速滑短距離項目和中長距離項目,逐漸擺脫依賴于短距離項目奪冠的局面。在參加的9屆冬奧會上,短道速滑女隊在500米項目獲得4枚金牌,1 000米和1 500米各獲得2枚金牌,3 000米接力獲得1枚金牌,短道速滑男隊在男子500米和1 000米各獲得1枚金牌,1 500米和5 000米接力尚未獲得金牌。由于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傳統、資源條件等差異,不同國家在短道速滑項目上有自身的發展優勢,近些年以來,荷蘭、意大利、匈牙利等國家在1 000米、1 500米和接力等項目上有了顯著進步,并不斷縮小與我國的差距。由此可見,彌補短道速滑項目短板勢在必行,需要積極采用科技助力、更新訓練手段、調動教練員資源和收集比賽信息,彌補短道速滑在資源方面的短板,注重運動員選材、加大經費投入,讓不同距離項目同時得到發展;(2)協調短道速滑男子項目和女子項目。我國短道速滑男子項目和女子項目長期存在不協調現象,在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的高峰階段,女隊是奪金主力,如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女隊包攬了女子項目的4枚金牌,男隊沒有獲得任何獎牌,這種依靠女隊奪金模式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之后,女隊出現人才斷層現象,這讓我國短道速滑隊奪金實力大幅度下降,平昌冬奧會女隊僅獲得1枚銀牌,北京冬奧會僅獲得1枚銅牌。因此,在當前女隊青黃不接時期,應加強男隊、女隊運動員培養力度,讓男隊和女隊協調發展,從而提高我國短道速滑項目的可持續性;(3)協調不同地區短道速滑發展的均衡性,2021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給青少年預留出了更多的課外實踐,同時要求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冰上運動是培養兒童意志品質的重要途徑[25,因此,充分認識滑冰運動的價值,積極推動“北冰南展”工作,讓更多的兒童青少年參加到滑冰運動中來,建立健全體教融合培養滑冰運動員的模式,減少對“東三省”地域運動員的依賴。

4.2 注重項目改革創新,充分把握制勝規律

創新是短道速滑項目持續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動力,這對于優化運動訓練過程、提升運動員競技狀態和取得優異賽事成績具有重要作用。(1)提高教練員和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通過加強教練員和科研人員培訓學習,邀請國外教練員前來授課,講授運動訓練過程設計和訓練計劃實施,繼續提高教練員和科研人員理論水平,提供相應的交流平臺,鼓勵非正式學習途徑,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2)給予運動員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提高運動員創新的自主性。選擇適合自身競技能力的項目長期訓練,讓運動員充分認識自身競技能力情況,鼓勵學習優秀運動員技術動作、體能訓練和戰術思路,充分發揮運動員競技能力特長,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身的競技比賽風格和比賽方式;(3)更新訓練理念,轉變訓練思想。大膽嘗試“復合式訓練”“感統訓練”等訓練方法,在強化體能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的同時,不斷優化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增強運動員滑行過程中的經濟性,讓運動員形成良好的空間感,提高運動員賽場決策能力,以減少在比賽過程中的犯規,為短道速滑項目的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4)健全短道速滑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長期以來,短道速滑通過“三級訓練網”體系培養運動員,運動員選拔面窄,培養效率偏低,在體教融合、跨界選材和大國家隊建設等工作的刺激下,這將會給更多的運動員成才機會,需要鼓勵更多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創新體能訓練方法手段和優化技術;(5)抓住運動員培養的黃金時段,提高運動員成才效率。14~16歲是滑冰項目發展的重要階段,精準把握項目發展規律,加強青少年運動員培養工作,儲備短道速滑項目后備人才庫,讓運動員形成自身的技術風格和滑行特點,為運動員取得成績突破實現可能。

4.3 科學評估訓練狀態,加強訓練監控指導

通過對運動員競技狀態的全面評估,加以科學訓練手段措施,延長運動員競技狀態,這能夠降低運動員的培養成本。(1)轉變訓練理念和訓練思想,堅持“三從一大”和科學化訓練相結合原則。根據短道速滑項目特點,進一步認識、探索和更新訓練理念,基于對運動員基本狀態的評估,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注重訓練過程的精細化、全面化和專項化,以提升訓練效益,實現對訓練思想的再認識、再提高和再發展;(2)推進科技助力,做好訓練保障。綜合運動營養、賽事信息和器材裝備等方面,為運動員提供精致的保障工作,切實做好運動員訓練負荷監控工作,采用更為精準、便捷、舒適的可穿戴設備,實時采集運動員訓練狀態數據,為教練員制定訓練計劃提供相應的參考;(3)及時關注短道速滑項目發展情況。調整運動員的滑跑風格、滑行技術、戰術設置、滑行節奏,關注其他國家高水平運動員比賽中變化,制定相應的比賽策略,采用模擬訓練的方式,為運動員不斷提供比賽情景刺激,提高運動員比賽適應能力;(4)加強損傷監控工作。短道速滑蹬冰側向橫切的運動屬性,是運動員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損傷的重要因素,比賽過程中的高速度導致的摔倒,容易造成膝關節、踝關節、肩部和腹股溝損傷,同時也增加腦震蕩的風險,因此需要加強運動康復指導,幫助運動員重返賽場;(5)加強運動員心理測量和心理指導,建立起運動員心理咨詢長效服務機制。通過邀請高水平運動員講座報告,講述其訓練經歷和奪冠時刻,降低運動員焦慮水平,提高運動員賽場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幫助運動員發揮正常訓練水平;(6)提供社會支持,減少運動員自我損耗,創造寬松的社會環境。通過社會公眾的支持,減少負面信息,給予運動員更多的正面鼓勵,提升運動員信心。

4.4 注重宣傳普及工作,重構社會價值體系

社會公眾對于短道速滑的認識主要來自冬奧會的比賽和新聞報道,對于短道速滑項目的宣傳工作還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在當前體教融合和“雙減”政策帶動下,需要加大對短道速滑項目的宣傳,提高青少年參加短道速滑積極性,讓社會民眾對短道速滑有美好憧憬。(1)宣傳短道速滑項目的健身價值。滑冰作為運動技能之一,能夠發展學生適應冰上環境中的能力,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增強協調、靈敏和平衡素質,也能夠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是可以終身受用的健身方式,長期的滑冰運動技能訓練可以提升大腦中與運動計劃、執行和監督相關的區域結構和功能的可塑性[26;(2)宣傳短道速滑明星運動員。除冬奧會奪金選手之外,還可以對世錦賽、世青賽、大冬會奪冠運動員進行宣傳,展現運動員良好形象,做好項目科普工作,提高短道速滑項目的影響力,推動社會民眾進一步認識短道速滑項目,促進更多的青少年可以投身到短道速滑項目中;(3)宣傳工作可采用多樣方式,如通過設立國家隊訓練開放日、省隊訓練開放日。讓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長參觀短道速滑隊伍的訓練工作,建立短道速滑的網站,申請公眾號、微博、視頻號、抖音號,定期開展短道速滑項目的訓練直播,總結經典賽事案例,制作優秀短道速滑運動員的紀錄片,凝練短道速滑項目蘊含的文化元素,通過出版動漫、電影、電視劇等作品,讓民眾加深對短道速滑的認識,提高對短道速滑項目的認同;(4)宣傳短道速滑運動員就業去向,如王濛建立的體育MCN機構,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為運動員退役之后提供就業保障,以消除青少年家長的疑慮和擔憂。

4.5 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夯實項目發展基礎

堅持完善短道速滑人才培養模式,是短道速滑項目持續發展的基礎。短道速滑項目需要舉國體制和市場機制協調并進,形成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協同的項目發展模式。(1)注重頂層設計,優化短道速滑項目的資源配置,實現短道速滑項目的專業隊培養模式向專業隊、學校和俱樂部共同培養模式的轉變,對學校和俱樂部給予一定的支持,包含但不限于教練員、經費、器材、場地,以幫助其盡快投入訓練工作;(2)注重參訓運動員的文化學習工作,采用文化學習不合格否定制度,對于科學文化知識不合格學生給予“停訓”,督促參訓運動員學習和訓練并重,提高短道速滑運動員培養質量,同時打通短道速滑項目的人才培養上升渠道,在升學和職業規劃方面,給予相應的指導,激發運動員參加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由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共同聯手,構建青少年短道速滑一體化賽事,讓來自于專業隊、學校、社會俱樂部的運動員在統一平臺競賽,既能夠檢驗不同培養主體的培養效果,又為不同培養主體的教練員和管理人員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也可以相互學習,發現自身能力短板,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4)建立健全基層教練員考核制度,不斷改革和完善教練員考核指標,注重對短道速滑教練員的多元考核,定期舉辦短道速滑教練員培訓班、提高班,舉辦優秀教練員執教經驗分享會,提高教練員的執教能力,介紹最新的短道速滑規則要求,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訓練計劃,切實提高運動員成才效率。

5 結 語

短道速滑是我國冬奧會傳統優勢項目,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冬奧會上摘金奪銀做出了重要貢獻。自1992年以來,中國短道速滑隊共獲得冬奧會獎牌37枚,其中金牌12枚、銀牌16枚、銅牌9枚。自1989年以來,在短道速滑世錦賽上中國短道速滑隊獲得209枚獎牌,其中金牌89枚、銀牌59枚、銅牌61枚。新時代,短道速滑還需要繼續為建設體育強國工作貢獻力量。為推動短道速滑項目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總結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經驗,還應該落實協調發展理念,注重項目改革創新,科學評估訓練狀態,重構社會價值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夯實短道速滑項目人才基礎,以實現短道速滑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宏.中韓依然強勢" 歐美迅速崛起[N].河北日報,2022-02-17(T02).

[2]趙盛楠,郭時印.第16-24屆冬奧會世界短道速滑競爭格局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23,45(1):99-104.

[3]朱佳濱,楊印川,黃宇.我國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冰雪運動,2007(2):22-25.

[4]王洪雷,楊鵬,高欣欣,等.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多元化培養模式的研究[J].冰雪運動,2018,40(5):65-68.

[5]楊大智,杜江.優秀短道速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29(6):16-19.

[6]孫民康,龔麗景.2002—2018年歷屆冬奧會短道速滑獎牌時空分布特征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0,38(6):30-36.

[7]袁煜闖,王崳.東奧契機與冬季奇跡:奧林匹克當代發展的中國道路解構[J].浙江體育科學,2023,45(1):51-57.

[8]方煒,張明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國體制的百年演進、邏輯與展望:基于歷史性跨越發展視角[J].生產力研究,2022(12):1-10,37,161.

[9]楊愛華,李良明.我國參賽冬奧會歷程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103(1):46-49.

[10]王海濱,齊麗敏.我國短道速滑項目競技體制的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32(6):142-144.

[11]李崟.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體育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國邏輯與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1):41-51.

[12]趙吉峰,邵桂華.新中國成立以來競技體育趕超發展的演進歷程、現實問題與轉型方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2):241-248.

[13]朱佳濱.短道速度滑冰戰術理論體系的構建及其應用[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8.

[14]羅斌,王誠民.北京冬奧會對我國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的積極效應[J].冰雪運動,2019,41(1):11-15.

[15]孟慶余,高玉玲.學先進 找差距 下功夫 趕上去——第二屆亞洲杯短道速滑比賽觀感[J].冰雪運動,1992(2):19-21.

[16]王北銘.關于抓兒童速滑訓練的幾點新的認識和體會[J].冰雪運動,1989(2):6-9.

[17]馬慶忠,左斌.針對少年兒童與短道速滑特點實施科學訓練的探索[J].冰雪運動,2013,35(4):32-37.

[18]蘭力.神龍騰飛——記中國短道速滑隊教練辛慶山[J].中國體育教練員,1998(2):14-15.

[19]伊敏.短道速滑項目競技狀態的研究[J].冰雪運動,2002(1):14-15,46.

[20]徐英男.少兒短道速滑運動員系統訓練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冰雪運動,2009,31(2):23-26.

[21]甄玥.中國冬奧會突破的訓練學思考[J].運動,2010(6):6-7.

[22]董倩,謝軍.北京冬奧精神內涵與傳承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246(12):29-36.

[23]韓貝寧,馬婧宇,梁青.平昌冬奧會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失利原因及北京冬奧會備戰策略[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9,33(4):57-63.

[24]鄭志強.中國體育產業政策研究綜述[J].體育學刊,2010,17(6):14-20.

[25]趙鶴蓉,魏高峽.兒童意志品質的發展差異及冰上運動的干預效應[J].中國體育科技,2022,58(4):17-22.

[26]劉顯翠,李文靜,周愛保.運動強健身心" 共赴冬奧之約[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2-08(006).

猜你喜歡
提升路徑
現代企業中財務管理職能的提升路徑研究
提升山東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職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徑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1期)2016-12-19 08:28:58
文學修養對播音員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小學數學備課質量之我見
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力研究
甘肅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徑探究
搭建高效的勞動就業教育平臺提升就業管理水平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8:32:22
試論當代大學教師文化素養及路徑提升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51:58
中小學班主任情感素質結構與提升路徑
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現狀及提升路徑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4: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性欧美久久|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午夜日b视频|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99福利视频导航|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91美女在线|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国产系列在线|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天天色综合4| 自拍偷拍欧美|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夜夜操天天摸|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第5页|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精品第页| 99视频只有精品| 日韩a级毛片|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高清视频一区|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伊人久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黄视频网站| 免费a级毛片视频|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91亚洲免费|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网址| 国产96在线 |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色天堂无毒不卡|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色|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