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內部審計是確保企業運營正常、提高內部控制效能的重要手段。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路徑。為了更好地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企業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尤為重要。當前我國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內審管理方式欠佳、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等方面。因此,文章基于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企業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以推動企業內部審計水平的整體提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內部審計質量;高質量發展;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這一背景下,企業內部審計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能夠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然而,目前我國企業總體上雖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配備了必要的審計人員,但還未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存在著內審管理制度不科學、業務不規范等問題,內部審計質量令人擔憂。此外,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興領域如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的出現使企業內部審計也需要面對新的挑戰,如數據隱私保護、風險預警等方面。因此,結合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本文從當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出發,研究企業內部審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旨在推動內部審計實踐的持續改進,提高審計的有效性和效率,為組織保駕護航,進一步推進企業治理能力提升及國家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一、企業內部審計概述
為了適應新時代內部審計的發展要求,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于2023年發布新修訂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其中所稱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內部審計為政府、企業和事業單位等機構提供服務,同時涵蓋了整個經濟活動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服務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企業內部審計正是其中一環,既是企業內部設立的獨立機構,也是企業內部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供獨立的、客觀的、可靠的審計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管理層識別和解決風險問題,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和質量。這些審計通常由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內部審計師進行,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發現并預防潛在的風險和問題,同時為組織提供改進和增加價值的建議。
二、企業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性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指的是內部審計活動所達到的標準和要求。具體而言,內部審計質量是對內部審計工作是否規范、功能是否有效發揮進行評價的一種標準,是對當下審計工作水平的一個整體反饋和集中反映的風向標。因此,企業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的公司治理。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可以提供獨立、客觀地評估和監督,幫助企業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減少風險和錯誤的發生,提升公司治理的效能和透明度。內部審計作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其有效性對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內部審計不僅可以提高組織的決策制定能力,給出的審計報告和內部審計的結果也可以為管理者提供客觀、準確的信息,幫助他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維護股東權益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對于保障公司治理的健康和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內部審計有助于識別和評估企業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控制措施。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減少損失和不確定性。在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企業內部審計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對企業風險進行再認識和再控制,更是對風險管理的再管理。通過對組織內部的各個層面進行細致的審查,內部審計可以發現與財務管理、運營流程和內部控制相關的問題,提供及時的修正和改進建議,從而保護組織的利益,增強其穩定性和持續增長能力。如果內部審計能夠滿足企業強化風險管理的需要,則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完成公司的戰略目標;反之,公司的風險管理目標可能無法實現,甚至公司的信用等級也將會受到負面影響,從而增加公司的融資成本。因此,則要不斷地改善內審工作,提升內審質量。
最后,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獨立、客觀的評估機制,其質量直接影響著企業內外對企業治理和決策的信任度。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可以提升企業的聲譽,維護組織的信譽,幫助組織構建透明和合規的形象,以應對日益嚴格的法規要求和監管環境,還可以通過向利益相關者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來提高組織與投資者、股東、客戶等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增強其可持續發展的可信度。
三、當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管理方式不科學
內部審計管理系統的核心是建立內部審計的組織結構、權力配置以及各組織間的相互配合。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實行“雙主合一”的審計管理模式,使內部審計缺乏相對獨立的能力,導致監督失靈、信息閉塞。在企業的審計組織系統中,各個層級的內部審計部門都是與所在企業聯系在一起的,并受到總經理或者是主管的領導。但是,上級審計機關在對下級的審計過程中受到各種限制,無法做到客觀、公平、相對獨立地行使審計監督。這不僅阻礙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還對審計工作的權威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導致了執行力度的下降和執行效率的低下。
2.內部審計范圍狹窄
審計范圍狹窄的問題主要是企業內部審計在面對復雜多樣的財務活動和風險時,難以全面覆蓋所有關鍵領域的情況,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財務審計。目前,企業內部審計主要關注財務方面的審計工作,僅限于財務領域,例如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合規性等,而對于其他重要領域如風險管理、信息技術等則缺乏足夠的關注,導致對企業的整體風險評估不足,存在隱患未被及時發現,因而限制了對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和控制的覆蓋度。二是忽略關鍵業務流程。企業在進行內審時往往側重于審計一些易于獲取數據和信息的流程,忽視了一些關鍵業務流程的審計,導致對這些重要流程的風險評估和控制不足,而這些關鍵業務流程正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如供應鏈管理、研發創新等。三是缺乏綜合性和縱向視角。企業內部審計通常是按照特定的審計計劃和項目進行平面鋪開,而缺乏全面和縱向的視角意味著審計人員難以獲得對企業各個層面、各個環節的整體認識和理解,無法提供全局性的建議和改進方案,因而導致企業只關注表面問題,而忽略了深層次的潛在風險。
3.內部審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隨著內審范圍的不斷擴大,審計層級的不斷提高,企業不再只是聚焦于自身管理,還逐漸衍生到企業外部的產業鏈、生態鏈等,企業內外所涉及的經濟活動也日趨復雜,與工商、稅務、保險等各方面的聯系日益緊密。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服務,規范企業的經營活動,內部審計師就不可避免地要參與其中。而我國企業現階段的內部審計人員以財務人員為主,只具備財務方面的知識,既懂審計又懂生產流程、經營管理的審計人員較少,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缺乏具備管理知識、法律知識、風險管理等知識的高層次、復合型內部審計人才。內部審計工作只靠原先積累的工作經驗,不能完全適應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造成審計層次不高,審計結果的分量不重,影響和制約著審計工作質量,導致內部審計很難向企業經營管理的深度和廣度延伸,對內部審計工作形成很大的阻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極大地限制了審計功能的發揮。
4.內部審計技術落后
首先,當下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主要依賴人工抽樣和文件審查等手段,難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風險。相比之下,現代化的內部審計需要借助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審計效率和準確性。其次,內部審計需要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但是當前許多企業缺乏數據分析的能力和工具,導致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受到影響。不僅如此,現代企業的信息系統非常復雜,需要專業的信息化支持來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然而,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缺乏信息化支持,無法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統進行審計。最后,內部審計需要具備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如財務、法律、信息技術等。而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缺乏跨領域能力和綜合素質,導致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不佳。
四、促進企業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1.健全審計管理制度,保證審計過程獨立
一個科學的管理制度體系,可以系統性地指導內部審計工作,對內部審計程序進行標準化,讓內部審計工作得以有序、科學地進行,從而更好地發揮審計功能,提高審計的質量與水平。針對“雙主合一”審計管理模式帶來的問題,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改善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質量。首先,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確保其在組織結構上與被審計單位相對獨立。審計部門的組織設置應當遵循專業化、層級分明的原則,避免領導干部直接管理審計人員。其次,建立獨立的審計監督機構,對企業內部審計進行監督和評估。該機構要能夠獨立于被審計單位和上級審計機關,擁有充足的權威和資源,能夠有效監督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最后,企業還須有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內部審計管理系統,涵蓋所有的業務程序和經營管理活動,并對其進行全程監控,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抵御風險的能力,推動企業經營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要對企業的內部組織架構進行持續的改進,讓內審部門真正從屬于董事會和其他監督層。
2.擴大審計范圍,保障審計有效實施
擴大審計范圍是保障審計有效實施的重要舉措之一。為保障審計的有效實施,首先,審計師可以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對大量的財務數據進行自動化處理和篩選,以發現異常和風險信號。同時,借助數據分析工具,擴大審計范圍,深入挖掘潛在的問題和風險。其次,傳統審計往往是基于樣本抽查的方式進行,可能無法完全反映整體的風險狀況,而采用風險導向的審計方法,可以根據風險的重要性和概率,有針對性地選擇審計對象和程序,確保審計范圍更加廣泛和全面。最后,審計范圍狹窄的一個關鍵因素在于企業內部控制的不完善。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的評估和監督,可以提高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減少錯誤和漏洞的出現,從而為審計提供更廣泛的可靠數據。總體而言,解決審計范圍狹窄的問題需要結合技術手段和制度改革,加強數據分析、風險導向審計、內部控制評估等方面的工作,以實現審計范圍的全面拓展。
3.提升審計人員素質能力,強大整體審計隊伍
審計隊伍是企業開展內審工作的主體,企業內部審計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審計人員素質能力的提升是基礎。而如何有效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質,企業層面上,首先,要建立健全培訓體系,為審計人員提供系統、全面的培訓,包括相關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審計方法和技巧等。其次,強化對全面審計人才的培育,加大對審計人員在審計、財務、業務、法律、計算機等領域知識的教育力度。針對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難題,企業需要緊密把握數據資源這一核心,持續在數據分析方面投入精力。企業可以鼓勵審計人員積極參加行業內的培訓、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活動,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前沿意識。最后,審計工作需要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包括有較強的溝通技巧,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培訓、開展團隊活動等方式,培養和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此外,在建設高素質審計人員的基礎上,整體審計隊伍的強大需要通過一系列完備的制度、激勵機制等來保障內審工作的有效實施,如企業據實建立科學合理的審計組織結構,明確各級審計崗位職責和權限,以確保審計工作的高效運行。通過薪酬激勵、晉升機制、崗位培訓和發展機會等方式,激勵和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審計隊伍,并保持隊伍的穩定性和凝聚力等。
4.引入先進技術,創新內部審計方式
先進技術的引入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有效彌補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缺陷。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先進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在內部審計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這些技術能夠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準確性,幫助內審人員更好地發現潛在風險和問題。例如企業在實施內部審計工作中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自動化處理大量數據,快速識別異常情況,從而加強對企業運營的監控和風險管理;融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挖掘海量數據中的價值信息,為內審提供更全面、準確的依據,幫助內審人員更好地了解企業的運營狀況和風險點;融入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增強內審數據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不僅如此,企業還須加強與信息技術企業的合作,科學規劃信息系統,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為數據采集與分析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因此,要通過引入先進技術來達到內審方式的創新,以此來發現和管理潛在風險,提升內審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有效性,從而為企業的持續穩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結語
本文從探討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及當前存在的問題出發,旨在為企業內部審計高質量發展提供路徑指引。然而,企業內部審計在具體實踐中肯定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和阻礙。為保證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有效性,還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管理層和內部審計師多方合作,以及需要加強監管和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等方面的措施。通過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設和發展,能夠推動企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從而助力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閣,王天欣.新時代內部審計的發展路徑探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3):109-110.
[2]陳武朝.內部審計有效性與持續改進[J].審計研究, 2010(3):48-53+47.
[3]王光遠.現代內部審計十大理念[J].審計研究,2007(2): 24-30.
[4]肖虹.關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5(9):65-66.
[5]劉啟亮,陸開森,李祎,等.內部審計與管理層腐敗[J].審計文摘,2022(11):117-120.
[6]李芳,吳婷婷,孟艷華.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商業會計,2010(7):53-54.
[7]王海兵,周垚,賀妮馨,等.內部審計發展文獻綜述:歷史、演進和未來[J].財會月刊,2022(17):88-93.
[8]袁亮亮,羅黨論,郭蒙.新時代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現狀、發展與挑戰——來自問卷調查的經驗證據[J].財會月刊, 2021(21):92-99.
[9]錢光明,李士濤.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0(6):66-68.
[10]張陽.內部審計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索[J].新會計,2022(8):51-53.
[11]鄭蕊平.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S2):67-68.
[12]趙龍.財務共享模式下高校服務型內部審計研究[J].財會通訊,2023(19):112-116.
作者簡介:劉琳(2000— ),女,漢族,江西吉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會計;通訊作者:李天芳(1976— ),漢族,陜西漢中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會計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