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其核心在于立足學生個體差異,實現精準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和水平,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確保班級英語成績的整體提升。分層教學法不僅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正逐漸受到師生的青睞,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展現出顯著的優勢。
【關鍵詞】 分層教學法;初中英語;差異化教學
一、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問題
(一)部分學生學習缺乏學習能動性
在當今的初中英語教學中,盡管教師不斷追求教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一些顯著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在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培養方面。學習能動性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它是推動學生不斷進步的核心動力。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部分學生面臨學習能動性不足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往往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能動性,使他們習慣于依賴教師,缺乏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的意愿。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逐漸減弱,甚至可能滋生厭學情緒。此外,初中英語學習的內容相對煩瑣和枯燥,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特別是在面對大量詞匯、復雜語法規則和閱讀理解訓練時,學生可能會感到壓力巨大,進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傳統教學法存在局限性
傳統教學法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和主導地位,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常常淪為知識的容器,缺乏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機會。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因此受到抑制,難以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傳統教學法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背景,然而傳統教學法卻往往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難以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導致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壓力,逐漸失去興趣和信心;而另一些學生則可能覺得內容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往往將分數和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導致學生過分關注知識點的記憶和應試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閱讀、寫作、口語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這種“應試導向”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可能使學生陷入“啞巴英語”的尷尬境地。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這導致學生在人際交往、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的多元化需求。
二、分層教學法的定義
分層教學法是一種針對學生在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的顯著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因材施教”,即尊重并充分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水平的群體,并為每個群體量身定制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從而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教學體驗。教師會基于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潛力傾向,將學生科學地分為若干組,每組的學生水平相近。然后,根據各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其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某些分層教學的形式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學習層次,并在學期末根據努力程度和學習現狀進行層次調整。
三、分層教學法的優勢
(一)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和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能根據班級整體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安排,難以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然而,在分層教學法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水平等因素將學生分組,這樣就能夠更加精確地把握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不足和問題。
首先,通過分層教學,教師可以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重點講解基礎知識,幫助他們夯實基礎;針對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提升教學難度,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能夠讓教師更加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更有效地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其次,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會與學生進行更加頻繁的交流和互動,以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和遇到的困難。一旦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這種及時的反饋和干預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師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效率,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在分層教學中,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通過與這些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指導。
(二)能夠提高教育教學開展的針對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然而,在分層教學法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從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會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制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這樣就能夠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進行高效學習,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其次,分層教學還有助于教師更加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能夠使教師更加有效地應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變化,從而持續提高教學效果。
此外,分層教學還有助于教師實現教育教學的多元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三)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學生個體差異的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追求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在分層教學法中,教師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
首先,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會細致分析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然后進行分組,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這樣就能夠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其次,教師會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進行個性化的指導,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教師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此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會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這種合作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內容,還能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和合作,學生還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有機會進行改進。
四、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動態分層
分層教學首要的分類標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中心。不同的學生綜合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在分層教學前應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因素的差異,設定適當不同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兼顧個別差異,實現分而不散、和而不僵。更應注重班級中學習層次的差異化,使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適應所有學生。
教師要通過日常觀察、考試等途徑,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綜合了解學生的能力。然后,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進行有效的分組,可以將他們分成基礎組、發展組和優秀組。同時,根據每組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對完成任務的學生給予足夠的獎勵,以更好地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此外,鼓勵學生自行商討解決問題,這樣也能降低教師的工作壓力。
例如,在學習初中英語課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經歷過的不同天氣情況以及學生喜歡的氣候條件,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分入一組,然后以問題討論的形式開展教學。以此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發散空間,維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建立不同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進行設定。這些目標的設定不應固定不變,而應隨著學生的學習程度靈活調整。針對基礎組的學生,重點在于打好基礎,掌握并應用基礎知識;針對發展組的學生,需要多進行鼓勵引導,以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針對優秀組的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拓展訓練,以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能力。
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應開展各種有利于學習的活動,并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同時,在制定目標時,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基礎能力情況。
此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所表現出的個體差異,并積極鼓勵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對學習能力相對一般的學生,應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提出具體的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
(三)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評價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設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針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應重點評估其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習態度的轉變;而針對基礎扎實的學生,則應更側重于評價其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這樣的評價標準能夠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他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努力。
教師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除了傳統的筆試考試之外,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小組討論參與度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價。這些評價方式能夠更全面地展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能力發展,幫助教師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
相較于傳統的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生交流互動等方式,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關信息,以形成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能夠更及時地識別學生的學習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進而推動學生的學習進步。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同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鼓勵他們與同伴交流討論,形成對自己學習狀況的客觀認識。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五、結語
在新課標改革的推動下,英語教學雖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授課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積極吸收新的教學方法,持續自我提升,以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學生潛能的挖掘和啟迪,以及創新思維的培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承認并珍視他們的個性差異。
通過激發學生的潛能,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使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更加順暢。面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因材施教,采取分層教學策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后作業到教學評價,都進行分層次的設計。
分層教學旨在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最大的提升。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還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分層教學,教師可以為每一位學生提供更公平、更公正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體驗成功,建立自信。
參考文獻:
[1] 周麗. 分層教學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J]. 校園英語,2024(01):187-189.
[2] 付亞楠. 分層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時代農機,2018,45(10):145.
[3] 吳桂珠. 彈性分層教學 讓閱讀課堂更靈性: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當代教研論叢,2018(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