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生態文明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融入路徑,以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通過生態故事、知識傳授和行為習慣養成,可以有效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語文教學,在豐富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促進學生環保素養的提升。研究意義在于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參考,為生態文明教育的推廣提供了實踐基礎。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學科教育與素養教育的融合是當前的典型育人趨勢之一。小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還能促進其全面發展。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價值觀念,是傳遞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通過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寫作、口語表達中,深入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環保行為。本文旨在探索生態文明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融入路徑,為一線教育教學提供實踐參考。
一、培育生態意識:通過語文教學深化環保理念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培育學生的生態意識是關鍵的一環。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選取與生態文明相關的課文,來融入生態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故事中的主題,如生物多樣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從而深化學生的環保理念。其次,教師可以開展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課堂討論。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如“我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活動對環境有哪些影響”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實現情感共鳴與價值內化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目標。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共鳴能夠觸動學生的心靈,如通過閱讀描寫自然美景的詩歌或散文,學生能夠感受到自然之美,從而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情感。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討論和反思,促進學生將環保理念內化為自己的行動準則。[1]例如,進行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綠》的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探討詩中描繪的自然景象,如“綠”字的運用,反映植物的生機與活力,激發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還可以設計問題,如:“詩歌中的綠色象征著什么?”促進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自然與人類的關系,培養批判性思維。利用詩歌中的情感表達,如對綠色的贊美,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激發保護環境的情感,實現情感共鳴與價值內化。
二、知識傳授與實踐:將生態文明知識融入語文課堂
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語文主題課程,如自然風光、動植物描寫等,引入基本的生態知識,讓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平衡性。如在教授描寫春天的課文時,可以講解植物的生長周期和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增強學生對生態環境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利用實際的生態保護案例,如濕地保護、垃圾分類等,教授學生如何分析環境問題,并探討解決方案。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能夠理解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并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最后,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生態文明知識應用于寫作和項目中,如編寫環保主題的作文、設計環保宣傳海報等,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例如,進行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時,可以通過對比西沙群島的自然風光與受污染海域的景象,引導學生認識到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通過展示西沙群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清澈的海水,再引入海洋垃圾、過度捕撈等生態問題,讓學生理解生態平衡的脆弱性。還可以結合實際案例,如珊瑚礁保護項目,討論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并探討可行的保護措施。通過這樣的對比性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語文知識,還能增強環保意識,培養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行為習慣養成: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環保行為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是一項關鍵策略。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人物表現,來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通過分析人物的行為,引導學生理解環保的重要性,并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模仿這些行為。其次,結合語文教學任務,組織學生參與校園綠化、垃圾分類等實踐活動,是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有效途徑??梢越M織學生參與校園植物的種植和養護,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植物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2]例如,進行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鳥的天堂》的教學時,教師可從文本中提取人物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節,分析其行為背后的生態意識。通過討論文中人物如何保護鳥類、維護生態環境,讓學生理解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校園和家庭中實踐環保行為,如節約用水、用電,減少塑料使用等,從而將課文內容與生態文明教育有機結合。通過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環保行為習慣,為生態文明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融入提供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的策略。通過將生態故事、環保知識與行為習慣融入語文教學,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還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和科技手段的輔助,生態文明教育將更加生動、高效,擁有更多落地實施與發揮影響的課堂和教學實踐空間,為培養具有責任感和綜合素養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芬芬.小學語文學科生態文明教育的實施策略及路徑——基于生活體驗的視點[J].環境教育,2024(06):62-65.
[2]劉丹玲.新媒體時代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的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0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