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審計人才培養模式已難以滿足行業實際需求,加快審計課程改革,構建具有交叉學科特點的大數據審計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深入剖析OBE理念及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與考核四個方面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大數據審計課程設計方案,以此提升高校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復合型審計人才的質量。
[關鍵詞]OBE理念;大數據審計;課程建設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11.016
[中圖分類號]F239;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1-0054-05
0" " "引 言
目前,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迅速發展正深刻地影響著各行業領域,作為專業性極強的審計行業同樣面臨著新的機遇,高校作為培育審計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培養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復合型審計人才的問題。當前審計課程教學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例如,課程教學目標與當前行業實際需要匹配性低;課程內容未能有效融合前沿知識與技術;教學方法不夠豐富;課程考核評價手段單一;審計人才培養難以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等。
與此同時,“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OBE理念正被廣泛地應用到高校教學改革中,OBE理念強調以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逆向設計、實施教學活動,并根據最終評價反饋信息持續改進原有教學活動,其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接受程度,實現從“教”到“學”以及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貫穿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使課程體系設計更符合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要求,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成為滿足企業需求、勝任崗位職責的專業人才?;诖?,本文以OBE理念為導向,嘗試對大數據審計課程體系建設進行初步探索,以期為提升審計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借鑒和參考。
1" " "理論回顧與概述
1.1" "成果導向教育(OBE)
OBE(Outcome Based Ededucation)也稱為成果導向教育,最早由美國學者威廉·G·斯派迪(William"G.Spady)提出,起初主要應用于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此后得到了快速發展,并適用于其他專業[1]。OBE理念以“界定預期成果—完成預期成果—評價學習成果”為主線,由“重視學生、成果導向、不斷改進”三個核心要素構成。OBE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是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的重大轉變;OBE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更加注重學習成果的達成,首先在明晰預期學習成果的基礎上,反向設計課程教學目標,然后為支撐教學目標的達成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機制等,并依據課程評價反饋信息持續改進課程教學體系,最后使課程教學體系能夠滿足社會和行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部分學者對OBE理念的核心內涵進行了探究,如付作嫻等(2023)認為OBE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及發現、解決現實問題所必需的綜合能力為最終目標,并在教學實踐中研制和完善課程標準。曾維佳等(2023)認為成果教育的OBE理念形成了一套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模式,更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鄭文斌等(2023)指出OBE理念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要求要從重視資源的投入轉變為對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果的重視??傊?,OBE理念主要聚焦四個方面:①預期學習成果是什么;②為什么要取得這樣的成果;③如何達成預期學習成果;④怎樣持續改進以便更好地取得成果。
1.2" "OBE理念在審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OBE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學者們嘗試將OBE理念引入到審計課程教學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學目標。劉曉鷗等(2017)在深入剖析OBE教學模式基礎上,提出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養目標三方面分解教學目標;②課程內容。陳爽等(2021)提出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知識結構適配職業需求,基于職業需求和課程目標對應安排教學內容,并強調知識的前沿性和時代性;夏一銘(2023)結合OBE理念,依據審計職業特點,以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審計準則對審計職業要求為出發點形成審計課程思政內容設計。③教學方法。王笑凡(2021)基于OBE理念,以學生需要達成的學習成果為基礎,形成了課前知識傳遞、課中知識內化、課后知識擴展的三階段混合式教學方法[2];施燕平(2023)將OBE理念融入“審計
學”教學中,對分課堂嵌入式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④課程考核方法。張夙麗等(2020)提出在OBE理念下,構建“考核內容綜合化、考核形式多樣化、考核過程全程化”的審計學課程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張秋實等(2021)探究了基于OBE理念的“N+1”模式《審計學》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
1.3" "文獻述評
目前關于大數據審計課程研究較為缺乏,其課程目標建設、課程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還處于初探階段。文獻方面,彭沖等(2022)在“新文科”背景下從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隊伍和課程思政等方面構建了大數據審計課程教學體系;張敏等(2022)以大數據審計課程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系統介紹了融合性課程設計方案;趙美娜等(2023)從優化教學流程、調整教學方案、引入網絡化課程等方面提出了應用型本科的大數據審計課程教學策略。上述研究成果為后續完善大數據審計課程體系,提升復合型審計人才培養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但需要關注的是,OBE理念下的大數據審計課程建設研究很少涉及。鑒于此,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四個方面構建大數據審計課程體系。
2" " "基于“OBE理念”的大數據審計課程體系建設
“大數據審計”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性的過程,以成果導向理念引領的大數據審計課程建設是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與行業需求為導向的有效教學模式,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四個方面實施。
2.1" "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是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OBE理念下的課程改革需要打破傳統的正向設計思路,采用逆向思維對教學目標進行優化和調整。首先,通過調研和座談等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深入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及畢業生能力要求,確定大數據審計課程的預期學習成果。其次,將預期學習成果分解為知識成果、能力成果和素質成果[3]。具體而言,知識成果是指學生對大數據審計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力成果是指學生將大數據審計技術應用于審計實踐的熟練程度;素質成果是指學生處理審計業務時應具備的大數據思維和職業素養。最后,課程教學目標支撐畢業要求達成的原則對該三類學習成果進行詳細闡述,進而確定相應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見表1)。
2.2" "教學內容
在明確學生預期學習成果后,進而需要確定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才能使學生達到預期學習成果[4]。OBE理念下的課程內容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達到的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更加強調知識點之間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實現從“教什么”到“學什么”的轉變,從而更能夠滿足教學差異化需求。就大數據審計課程而言,該課程內容對標社會與行業需求并以學生為中心,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從而支撐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①理論教學方面。課程內容包括:傳統的審計抽樣方法、審計意見與審計報告等核心審計知識;大數據應用、大數據分析及審計與大數據結合的交叉學科知識。②實踐教學方面。學生在掌握審計概念、實質性測試等理論知識基礎上,逐步接觸大數據審計經典案例及實際運用,如通過企業教師或雙師型教師結合行業情況講解大數據分析在各行業審計中的運用并協助完成審計模擬實戰訓練(見圖1)。
2.3" "教學手段
OBE理念下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實現兩個轉變。第一,課堂從線下教學為主到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教學的轉變。依托豐富多樣的互聯網教學資源,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自主學習意識。第二,課堂從以理論教學為主到以培養能力素養為重的轉變。基于課程內容安排,實施生動形象的案例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和素養。
2.3.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為有效支撐課程教學目標達成,組織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見圖2),將課程學習任務劃分為“課前線上預習”“課中線上線下學習”“課后鞏固及線上拓展”三個環節,在充分發揮傳統理論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參與度,并將藍墨、超星等網絡平臺資源納入日常教學中,極大地拓展了課程學習資源。
2.3.2" "案例式教學
大數據審計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實際應用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教師可采用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案例式教學。教師可結合自身實務經驗及利用互聯網平臺搜集與大數據審計相關的案例素材,并根據課程內容進行整理匯總,進而形成課程的案例庫,并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導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前閱讀案例,了解案例情況,并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課堂展示等方式對案例進行全面剖析,學生完成案例分析后,由教師對此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案例所反映的知識點(見圖3)。
2.4" "評價與考核
OBE理念下大數據審計課程的教學考核以學習成果達成度為核心,結合教學方式的特性,通過“學生的學習成果”來評價“教師的授課效果”[5]。在設計評價體系時,要強調對學生整個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考核,豐富評價主體、方式及標準,實現多維度全方位評價學習成果,進而推動課程體系的持續改進,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2.4.1" "評價內容過程化
改變以往只注重結果的考核方式,評價內容更加關注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的表現情況。學生的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構成,所占比重為:60%、40%。其中,平時成績評定體現為對學生的過程性考核,具體分解為:線上資源學習(10%)、匯報展示(10%)、出勤(10%)、課程作業(10%)、實訓操作(15%)及課堂互動(5%)。期末成績評定體現為對學生的結果性考核,題型更加側重簡答題、案例分析題及審計實操題,從而更好地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見圖4)。
2.4.2" "評價機制多元化
評價機制建設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改變傳統評價主體以教師評價為主,在OBE理念下,要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通過自我打分、組內打分、組間打分和教師打分等方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權計算出學生的最終成績。第二,對學生的考核內容要更加全面,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構建涵蓋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的多維度全方位考核指標體系,定量指標包括:課程作業得分、出勤率及課堂展示次數等指標;定性指標包括:寫作能力、合作意識、表達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等指標。
2.4.3" "評價標準多元化
傳統單一的評價標準并未充分考慮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往往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采用“階梯遞進式”評價標準對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橫向比較可以反映學生目前的學習成果達成度在整個班級中所處位置,縱向比較可以反映出該生目前取得的學習成果在整個預期學習成果中所處階段。雙重比較有助于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從而幫助學生達成預期學習效果。
3" " "結束語
本文在深入剖析OBE教育理念及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基礎上,從大數據審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與考核等多方面進行初步探究。本文認為,教學目標應以社會和行業現實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逆向設計教學目標,并將其分解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養目標;教學內容應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有力支撐課程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方法可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及案例式教學;課程評價與考核應注重評價內容過程化、評價機制多元化及評價標準多樣化。總之,大數據審計課程體系建設是大數據審計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和關鍵所在,高校需不斷探索、完善課程體系建設,真正提高大數據審計人才的培養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SPADY W G.Outcome-based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Asociological perspective[R].Arlington,V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81.
[2]趙美娜,寧垣,蔡宇桐.大數據審計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J].集成電路應用,2023,40(5):340-341.
[3]張敏,王銀屏,李昂.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融合性課程設計:以“大數據審計”課程為例[J].財會月刊,2022(15):104-109.
[4]羅銘,黃海鳳.基于OBE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軟件類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9(7):138-141,145.
[5]許艷芳.基于“互聯網+OBE”理念的《財務審計》課程教學設計探索[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4):117-119.
[收稿日期]2023-11-13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高?!髷祿徲嫛n程教學體系建設研究”(GJB1423034);哈爾濱華德學院重點課題“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數智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HDW202206);哈爾濱華德學院重點課題“新文科背景下財務管理專業基于‘崗課賽證’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HDW202207)。
[作者簡介]紀祥勛(1992— ),山東臨沂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及審計教學;靳東(1993— ),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及審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