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逐漸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發展,還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盡管各類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中逐漸普及,學生創新創業成效卻參差不齊,背后涉及多種復雜影響因素。因此,本研究深度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旨在為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校企合作;資金保障
近年來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前沿陣地,承擔著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創業能力人才的重任。但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成效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嚴重制約著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阻礙著學生職業發展,也不利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因此,全面分析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的關鍵因素,探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要性
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當前社會經濟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緩解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難的社會性矛盾,還能實現高職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以地區經濟、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創新創業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新素養、實踐能力,可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創新創業教育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與實踐訓練,可促進創新創業文化的滲透,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業意識與能力,使其具備“想創業、會創業、能創業”的綜合素質。不僅能平衡創業技能與創業意識之間的關系,還可促進學生在實際創業中的成功率,從而為創新創業教育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推廣,可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提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深化了對創新創業教育本質規律的理解,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具備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影響因素
(一)教育教學資源支持與供給
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提升依賴于教育教學資源的支持與供給。一方面,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的基礎。課程設計需緊密結合創新創業需求,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涵蓋創業基礎、項目管理、市場營銷等多方面內容,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戰能力。另一方面,師資力量也是影響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的關鍵因素。具備創新創業經驗的專業教師能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實踐性的指導,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此外,實踐平臺建設是支持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通過校內外創新創業基地、孵化器、實訓平臺的搭建,學生能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項目實踐,從而積累創業經驗,增強創新意識。
(二)校企合作與社會支持的影響
校企合作與社會支持在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首先,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將理論知識應用實際的機會,通過企業提供的實訓平臺,學生能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中鍛煉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實踐能力。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可根據行業需求為學生提供定制化指導與實踐機會,讓學生全面了解行業動態與市場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其次,企業資源共享,包括技術支持、市場信息、專家指導等,為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了堅實的后盾。最后,社會各類創業服務機構與非政府組織可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咨詢、培訓、市場對接等服務。多方協同的支持體系,不僅可為學生的創業實踐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還能提升其創業成功率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創新創業政策與制度環境
創新創業政策與制度環境在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一方面,國家、地方政府制定的創新創業政策可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方向,包括創業補貼、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多種激勵措施,可降低學生創業門檻與經濟風險。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政策還可為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讓高職院校能根據政策要求制定相應創新創業教育計劃,優化課程設置、資源配置,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提升策略研究
(一)構建多元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強化雙創教育成果
構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是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的重要舉措,首先,高職院校需主動搭建校內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例如創新實驗室、創業孵化器、創客空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與資源支持。其次,高職院校需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合作,借助地方產業資源、市場需求,搭建校外實訓基地,確保學生能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中進行項目實踐。最后,教師需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推動產教融合,將課堂教學與企業項目緊密結合,通過模擬創業、真實項目運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實戰經驗。教師還可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發現創新點,規劃創業路徑。企業可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合作伙伴,提供真實的項目需求、市場信息、技術支持,幫助學生完善項目設計與商業模式。通過多方協作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強化雙創教育成果。
(二)立足校企合作,拓展學生社會實踐發展空間
立足校企合作,拓展學生社會實踐發展空間,需學校、企業共同努力。一方面,高職院校需主動深化與企業的合作,通過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高職院??筛鶕W生的專業特點與企業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實踐項目,推動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與創新創業實踐。學??啥ㄆ诮M織教師與企業進行學術溝通,了解企業最新的技術需求與行業動態,確保課程設置與實踐內容與市場接軌。另一方面,企業在校企合作中要發揮主體作用,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崗位實踐機會。企業可通過開設企業課堂、提供真實商業項目、參與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設計,幫助學生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此外,企業可定期開放參觀、實習、就業崗位,提供創新創業指導,派遣技術專家、管理人員對學生進行直接輔導,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對行業的認知。
(三)優化創新創業政策扶持與資金保障,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政府部門需做好頂層設計,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扶持與資金保障。一是,政府需加強政策引導,出臺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明確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具體措施,降低學生創業門檻。政府還可設立專項創新創業基金,支持初創企業發展,確保資金持續投入。二是,高職院校需積極對接政府政策,將國家、地方創新創業政策有效轉化為校內支持措施,幫助學生了解各類扶持政策。三是,學校可設立校內創業基金,通過獎學金、資助項目等形式,為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并需加強對創業項目的跟蹤管理,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過優化政策扶持與資金保障,能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從而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創業項目的成功。
四、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提升依賴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教育教學資源優化配置、校企合作深化、社會各界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通過構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強化校企合作、優化創新創業政策與資金保障等策略實施,可全面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業成功率與創新能力。政府、學校、企業、社會各界需形成協同效應,共同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參考文獻:
[1]韓光敏.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勝任力對學生的影響、現狀及提升路徑——以S校的調查為例 [J]. 教育觀察, 2023, 12 (04): 73-77.
[2]程鈺淇. 基于區域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影響因素研究 [J]. 高教學刊, 2019, (13): 167-169.
項目:本文系山東省旅游職業教育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2023 年度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成效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項目編號:LYHZW2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