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炮制新型師承式教育模式對人才培養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60名中藥專業學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采用普通教學模式和新型師承教學模式進行實驗教學,通過教學效果和學習結果的反饋對兩種教育模式進行分析。結果:實驗組學生的思維能力、操作技能、傳承能力以及學習結果專項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且兩種評價方式的一致性也表明了結果的可靠性。結論:相較于傳統的教師主導教學模式,新型師承教育模式在中藥炮制教學中展現了優越的教學效果。這種模式促進了學生整體的提升和學習成果的提高,實現了中藥炮制教學的有效性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值得進一步在中藥炮制實驗教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師承教育;專業;培養;應用效果
中藥炮制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知識體系,其中包含許多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知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傳統的中藥炮制技術面臨著衰退甚至失傳的風險[12]。因此,培養中藥炮制人才的任務變得更加艱巨。傳統的師承教育是中藥炮制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跟師學習,親身實踐操作,積累經驗。然而,當前中藥炮制領域面臨人才短缺、人才梯隊斷裂等挑戰,暴露出炮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與不足。
基于問題思考,探討一種新型的師承教育模式,主要是在原有的課堂基礎上加入傳統師承教育,將平時學習和師承教育有機結合,重點是以導師的口授心傳和學生的體會感悟為主要學習方法,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炮制思維、操作技能、傳承能力。另設多位導師教學,實現多脈相承,突破局限思維[34]。
因此,本研究擬初步探討對于傳統炮制人才的培養試實施師承式教育模式,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選擇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8名教師以及60名21級中藥學專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配,排除有過相關炮制經驗的學生(避免經驗主義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1.2"研究方法
將60名X級中藥學專業學生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普通教學模式組),實驗組(師承式教學模式),每組30名中藥專業學生。
1.2.1"對照組(普通教學模式組)
通過課前預習,課中講課、討論、教學、技能培訓進行教學,小講課、炮制成品討論為理論教學,操作教學、技能培訓為實踐教學,學生課后復習自學。
1.2.2"實驗組(新型師承式教學模式)
根據“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5],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貫徹這一理念,使之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采用了“集體帶,帶集體”的靈活師承形式,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具體教學過程有以下內容。
1.2.2.1"課前教學
課前登錄對應學習平臺,自主學習線上資源,完成配套練習。線上資源包括本課程相對應拍攝的視頻和制作的配套練習。視頻資源是實操拍攝錄制,內容上重點突出炮制基本功和關鍵控制點。配套練習題則是針對各味藥材操作內容設置的相關基本功和控制點的考核。
1.2.2.2"課中教學
(1)多位教師輪番教學,不拘泥于一門一派。校企融合、校院融合的“雙融合”模式,引入校內教師、醫院導師、藥企導師“三導師”深度合作;同時邀請有名望老教授開展講座,進行學術交流,錄制視頻,實現全方位育人。
(2)多手段融合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教學視頻、課件錄像、虛擬仿真多手段帶動理論教學,提高理論教學的效果。
(3)建立一種自我改進和互相學習的機制。小組實踐操作一輪;各組成員交叉新組,互助學習,提升操作;回歸原小組,針對性改進;教師總結與點評;最后不合格兩組成員自己主動請教同學或教師,總結經驗教訓并錄制操作視頻,分享到班級群內,鼓勵全體班級“一起來找茬”,增加學生的趣味性和參與感。
1.2.2.3"課后鞏固
學生利用學習平臺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完成課后作業;開放實訓場地,學生反復練習核心技能;帶領學生一起查閱文獻資料,引導學生重視古籍,要求至少精讀一部炮制典籍(非教材),培養學生傳承精神。
1.3"評價方法構建
1.3.1"教學效果
中藥炮制人才培養需要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從思維能力、操作技能、傳承能力三個方面對其學習過程進行考察衡量,為確立該評價指標的有效性,通過咨詢校內外專家對指標進行權重賦予與修正,通過反復修改與確認,最終完成詳細考察細則,見表1。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互評和教師日常觀察兩種方式評估兩種教學效果。從思維能力、操作技能、傳承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考察衡量,滿分10分。
1.3.2"學習結果專題考核
在所有課程結束時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及技能考核。理論知識考核采用閉卷考試,以基礎理論知識、炮制流程辨析題為主,總分100分。技能考核為一味中藥的炮制操作,由3位教師分別打分,取平均值進行考核。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中實驗數據均是利用GRAPHPAD"PRISM計算而得,以x±s表示。其中采用學生t檢驗(Student's"ttest)比較計算兩組之間的數據,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進行多組之間的數據分析。圖3中**表示plt;0.01,***表示plt;0.001。
2"實驗結果
2.1"兩組教學效果的比較
兩組中藥學專業的學生的學習效果由參與實驗的學生互評和教學教師進行評價,所有評價依據教學效果評價表進行打分。最后對30份學生的互評評價匯總表與30份教師評價表進行整理,得到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分情況,見表2。
同時本實驗采用折線圖檢驗法,對學生互評與多名教師評分進行一致性檢驗,見圖1。
從表及折線圖中,可以看出學生互評與多名教師評分之間的折線走勢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兩者之間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而在個別評價點上,互評與教師評分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學生對評價標準的理解和把握不夠準確導致的。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折線圖中的數據點分布,進一步分析采用新式師承后學生的總體的學習效果得到了提升。
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出在兩種學習方式下,學生三個一級指標中的平均分,可以從圖2中看出:兩組學生在試劑操作技能中的得分都相對較高,這從側面可能反映了學生對實踐學習方面的興趣比較濃厚,推動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學習和進步。實驗組可以看出整體傳承能力提升較高,也表明新型師承教育是有效的。
2.2"兩組學習結果專題考核比較
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學生在理論知識考核成績與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均plt;0.05),見表3。
3"討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需要加速構建國家重要戰略人才力量,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大國工匠。中藥炮制是傳統工匠技能的重要部分,自古以來,炮制工匠就承擔著為中醫臨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飲片的責任。始終堅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原則,以精益求精、追求優質的工匠精神進行每一味中藥的炮制過程[6]。然而,中藥炮制具有極強的技術性,以往的傳承方式主要有師徒傳承、內家傳承,由長輩或師傅傳授給學徒或后輩。在傳承過程中,師傅會通過親自示范和指導學徒學習炮制技術,同時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經驗。
相較于傳統的院校教育模式,新型師承教育模式在融合現代科學技術方面更為深入,并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致力于傳承師傅的學術思想,強化理論知識,并使其更符合實際情況。同時帶領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引導學生重視古籍,激勵他們至少仔細閱讀一本炮制經典著作。
此次研究將本校60名學生納入實驗研究中,對其分別實施普通教學模式和新型師承教育模式。建立不同指標及考查細則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考核。結果顯示,在實施新師承教育后,學生在思維能力、操作技能、傳承能力均有明顯提升,在最終的考核中也明顯優于對照組,plt;0.05,這表明新型師承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意義。
綜上所述,新型師承教育模式在中藥炮制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冰,楊陸,周濱濱,等.新世紀20年:中藥炮制機制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22,47(05):11611169.
[2]鄧仙梅,李漢成,甘柯林.淺談如何提升中藥炮制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6):218219.
[3]廖仰平,黃麗飛,盧楚霞.深入推進中藥炮制技術師承工作,提升中藥人才培養質量[J].現代職業教育,2020(29):4041.
[4]蔣祥林,賀敏.中醫新型師承人才培養模式淺議[J].人才資源開發,2023(06):5759.
[5]蔡運荃,劉桂江,宮春苓.隱性知識視角下中醫師承教育的困境與突破[J].醫學與哲學,2023,44(03):6670.
[6]楊賽男,戴斌,易鵲.三明治教學法在中藥炮制實驗教學改革中的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8):162164.
基金項目:安徽省職業教育一流核心(皖教秘職成〔2024〕11號);安徽省示范實驗實訓中心建設(2020sxzx"24);校級質量工程項目(2022JPKCPYXM09);校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022XJJYXM10)
作者簡介:芮雪琳(1997—"),女,漢族,安徽蕪湖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中藥相關研究。
*通訊作者:王曉閣(1982—"),女,漢族,河南許昌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從事中藥炮制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