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本文化財保存學芻議

2025-02-08 00:00:00王冬冬
中國文化遺產 2025年1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摘要:日本的文化財保護在亞洲地區起步較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財保存學行業和教育體系,并在以西方為中心的遺產保護體系下不斷為強化文化和遺產的多樣性發聲。本文在簡要梳理日本文化財保護的發展歷程后,將研究重點聚焦在日本高等教育體系中文化財保存學的學科設置、課程體系和學研結合等現狀;以及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發展中科研機構、學術組織與學術期刊,科研項目與經費,文化財相關資格認定等對相應學科高等教育的影響;廣泛的社會和學術認同,以及國際合作交流等對文化財保存學的發展必不可少。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和學科建設的梳理可為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學科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遺產學科建設;文化財科學;保存科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日本的文化財保護在亞洲地區起步較早,不僅在古建筑保護、古美術品保護、傳統工藝保護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經驗,還積極采用自然科學方法開展文化財保護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財保護、研究、教育和行政體系。在長期以西方為中心的遺產保護體系下,日本通過《奈良真實性文件》等在國際舞臺上不斷發聲,強調文化和遺產的多樣性,并對真實性作進一步闡釋[1],從而推動亞洲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對日本文化財保護的發展歷程、文化財保存學①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建設情況,以及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發展對相應學科高等教育的影響等的梳理,能夠為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行業和學科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一、日本文化財保護的發展歷程

日本文化財保護的歷史可追溯到1871年頒布《古器舊物保存法》和1897年頒布《古社寺保存法》,傳統技藝之外的自然科學方法開始運用于文化財調查研究和保存修復中。澤田正昭對這之后的日本百年文化財保護事業進行了系統梳理,重點關注保存科學(Conservation Science)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2]。下面基于此文并結合其他資料,依據文化財保護中的關鍵主題重新進行梳理,以期大致把握其總體特征。

首先,對古美術品和古器物的科學研究和保存修復開展較早。1875—1876年,美國學者H.S.曼羅在日本第一次對銅鐸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后,日本學者相繼采用這一方法對陶瓷器、金屬器等進行成分分析,以了解器物的真偽、時代等信息,并有助于器物的保存修復。岡倉天心于1898年創立日本美術院后的第8年在奈良設立美術院第二部以修理舊物,嘗試采用石膏、樹脂等新材料作為傳統修復材料的補充,后發展成為美術院國寶修理所。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瀧精一等于1933年成立古美術保存協議會,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介入古美術的保存和修復,隨后于1938年更名為古美術自然科學研究會[3]。1950年代之后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考古調查發掘工作日益增多,遺跡和遺物的分析、保存和修復等工作也逐漸增加,重點工作包括土遺址加固保存、飽水木器脫水加固、銹蝕金屬器分析加固等,越來越多的民間文化財機構,如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等也開始參與其中。

其次,較早引入自然科學的手段對文化財進行系統保護的領域是壁畫保護。1913年,岡倉天心提出法隆寺金堂壁畫保存計劃的提案,此后由文部科學省召集的多學科團隊對法隆寺壁畫開展調查與臨摹、保存方法的試驗等,如嘗試在揭取壁畫前對剝落嚴重處采用丙烯酸樹脂進行應急保存等,法隆寺壁畫的保護工程昭示著日本文化財保存科學的開始[4]。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高松冢古墳壁畫的保護,1972年發現以來的原址保護曾是日本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典范,但受持續惡化的微生物病害影響,最終不得不揭取搬遷至室內繼續進行保護,其微生物防治工作為文化財保存科學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教訓[5]。

第三,文化財防災工作也較早地提上日程,包括減災、救援和重建三部分[6]。1949年1月法隆寺金堂壁畫燒毀直接促成了1950年《文化財保護法》的頒布,防災設施成為日本文化財保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修復工作的完成也促進了文化財保護強調周(11月1—7日,1954年開始至今)、文化財防火日(1月26日,1955年開始至今)等的設立。由于日本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防震和防火成為防災工作的重點,不僅開展防災技術和方法的研究,還開展防災教育和演習活動,并設立多個機構直接推進減少大規模災害帶來的文化財損失,如文化財防災網絡推進會(2014年)、國立文化財機構文化財防災中心(2020年)、日本考古學協會下設災害對應委員會(2017年)等。

第四,文化財保存技術的研究、保護和傳承也格外受到重視。1975年,《文化財保護法》進行重大修訂,單獨設立文化財保存技術的選定、保持者與保存團體的認定制度,旨在通過培養傳承人、提高保存技術和加強記錄技術等支撐文化財存續[7]。截至2022年底,日本共計選定保存技術84項,包括玉鋼制造、日本產漆生產和精制、在來絹制作等;認定保持者62名,保存團體36個(按項目重復統計則為42個),例如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等。特別受到關注的是建造物保存技術,17項關乎保存和傳承日本木構建筑的傳統技能、技術和知識于2020年整合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8]。

最后,日本文化財保存技術和實踐的開展離不開保存理念的發展。由于亞洲地區遺產的特性及其所處文化傳統和自然環境等與西方不同,以西方為中心的遺產保護理念并不完全適用于東方。日本在《世界遺產公約》通過20年后的1992年才加入締約國行列,1994年日本政府文化事務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CCROM)、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共同召開“與世界遺產公約相關的奈良真實性會議”。會議發布的《奈良真實性文件》基于《威尼斯憲章》的精神強調文化與遺產的多樣性,并進一步闡釋真實性[9]。2014年,《奈良+20:關于遺產實踐、文化價值和真實性概念的回顧性文件》評估、繼承并發展了《奈良真實性文件》[10],對于遺產的理解更加包容和與時俱進。

二、日本文化財保存學的高等教育體系

日本文化財保存學在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以古美術品、古建筑、傳統工藝和考古遺存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傳統保存修復技藝,并吸收其他學科理論和方法,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科體系。

(一)學科設置

學科設置關系到學科發展。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的學科系統分類主要分為大學(學部)即本科教育和大學院(研究科)即碩博教育,二者下設大中小三級分類,大類均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農學、保健、商船、家政、教育、藝術和其他。文化財保存學相關學科名稱豐富且隸屬于多個類別。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本、研)、文化財保存學(研)、保存修復(研)多隸屬于藝術門類中的美術或其他,文化財學(本、研)則一般隸屬于人文科學中的史學或其他,文化財修復國際協力學(本)、世界遺產學(本、研)、文化資源學(研)等隸屬于其他或人文科學中的其他,部分建筑學或建筑工藝學包含古建筑保存修復,多隸屬于工學[11]。由于學科設置的變動和各個學校的特色,文化財相關學科還可能列入人文科學中的文學、教育等類別??傊?,文化財相關學科多隸屬于人文和藝術領域。

根據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的統計,日本設立有文化財相關課程的高校約有38所,不到一半設立專門的專業、方向或研究室[12]。其中東京藝術大學在1964年就開設了文化財保存修復技術的碩士課程,奈良大學于1979年第一個設立文化財學科,東北藝術工科大學于2001年第一個設立大學附屬的修復研究所——文化財保存修復研究中心。上述高校主要可分為綜合類大學、藝術類大學和教育類大學等。綜合類大學如奈良大學、東北大學、筑波大學等國立或公立大學,以及帝京大學等私立大學;藝術類大學如東京藝術大學、東京學藝大學、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等國立或公立大學,以及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等私立大學;教育類大學如奈良教育大學等;此外,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筑史研究室、日本大學理工部建筑學科等開展古建筑保護的教學工作。日本高校學制一般為本科4年、碩士(或稱為修士博士前期)2年、博士(或稱為博士后期)3年,部分高校僅設立文化財保存相關的本科學位或沒有設立博士學位。

(二)課程體系

文化財保存學的學生培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研究生培養方案為例,課程體系包含了少量的必修課程,在豐富的選修課程中,也僅需選擇導師或相關指導教師教授的課程即能滿足畢業學分的需要。以課程體系最為豐富的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下設的文化財保存學專業為例,該專業下設保存修復、保存科學和與科研院所聯合設置的系統保存學3個方向。其中保存修復方向根據不同對象分別設立日本畫、油畫、雕刻、工藝、建造物等研究室;保存科學方向下設文化財測定學研究室和美術工藝材料學研究室;系統保存學方向是與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合辦,設保存環境學研究室和材料修復學研究室。3個方向的碩士課程需修得至少30學分,其中保存修復方向需要提交碩士論文和與自身研究方向相關的研究作品,保存科學和系統保存學只需提交碩士論文;博士需修得至少10學分,并且需要接受研究領域特別研究指導,以完成博士論文的撰寫和與自身研究方向相關的研究作品(見表1)[13][14]。

重點來看保存科學,該方向主要通過掌握文化財的材料科學和制作技法等知識,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其性能和劣化機理,同時從優化保存環境和開發修復材料等角度,為保護文化財做出貢獻。課程主要涉及美術工藝材料學、文化財測定學等[15]。

如此豐富的課程設置在奈良大學、東北大學、鶴見大學、別府大學等其他設立文化財保存學或相關專業的高校并不多見。而在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等以考古學見長的高校,普遍下設有文化財保存學、保存科學、文化財科學等相關課程,體現出考古學與文化財學的密切聯系。

(三)學研合作

日本文化財保存學的高等教育因文化財自身的特點、學術體系內對創新研究的支持,以及高校專任教師崗位的有限等原因,體現出高度的學研融合的特征,在文化財實踐課程開設、授課教師聘用、專門方向設置等方面與文化財研究機構緊密合作。

文化財保存學的教學內容和實踐對象主要就是文化財,因而位于文化財密集地區的高校更加能夠充分發揮地區文化財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例如奈良大學文學研究科下設文化財史料學專業,可以利用奈良3處世界遺產和珍貴的歷史資料作為學習和研究的對象,設立包括考古學、美術史、史料學和保存科學等豐富的課程體系,還能邀請來自奈良研究機構、博物館和美術館等的研究人員兼職開展教學[16]。

由于文化財保存學或保存科學體現出了高度的學科交叉,因而在原有學科體系無法支撐前沿科學研究的情況下,許多高校設立了新學院或新研究所,通過匯聚大量客座研究員的方式充實科研力量,比如東京大學的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明治大學的研究·知財戰略機構、金澤大學的古代文明·文化資源學研究所等,均依托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資源開展一些面向文化財前沿問題的研究,如金澤大學開展了稻作與中國文明——綜合稻作文明學的新構筑、中國文明起源解明的新考古學戰略等重大課題[17]。

一般情況下,日本文化財保存學或相關學科主要以研究室專任教師為中心展開教學和科研活動,國立和公立大學設置教授和副教授1~2名,部分私立大學根據學科特色可能設立更多職位。完整的課程體系需要由學校內的其他院系、博物館、科研部門的人員兼任,或者外聘文化財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擔任非常勤教師。例如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研究室的教師團隊包括本專業教師,學校內的史料編纂所、綜合研究博物館、東洋文化研究所、埋藏文化財調查室等的協助,外聘自國立西洋美術館、國文學研究資料館等的兼任教員,以及來自文化廳的非常勤講師等[18]。另外,日本部分城市內或縣域內的一些大學開展學分互認制度,如橫濱市和神奈川縣,涉及文化財保存學科。

此外,部分高校與所在地文化財研究機構相互支撐設立文化財專業或某些專門方向。例如上述東京藝術大學文化財保存學專業下的系統保存學方向是與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合辦的,全部6位教師均外聘自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又如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下設的文化財科學方向是基于學院與宮城縣教育委員會簽訂的“東北大學研究生院關于協助博士課程教育研究的協定書”而設立的,任課教師是由1名本校綜合學術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和3名來自宮城縣教育委員會下屬的東北歷史博物館、多賀城跡調查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組成的[19]。

三、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發展對相應學科高等教育的影響

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隨著科研機構、學術組織等的建立與發展,逐漸形成穩定的、具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而科研經費的支持則直接體現出文化財保存學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這些均為文化財保存學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支撐。

(一)科研機構、學術組織與學術期刊等

日本文化財保存相關的科研機構數量眾多,主要包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類的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等,公益財團法人類的美術院國寶修理所、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等,以及大學共同利用機關法人類的人間文化研究機構中的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等。先以承擔工作較為集中的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的保存科學研究中心為例,該部門設立于1952年,而后幾經調整,目前下設保存環境研究室、分析科學研究室、生物科學研究室、修復計劃研究室、修復材料研究室、修復技術研究室等,主要采用自然科學方法開展保存和修復研究;該中心還開展保存擔當學藝員研修培訓,面向日本博物館、美術館,以及海外學術機構等的相關人員,自1984年開始持續舉辦至今[20]。再以古建筑保護為核心的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為例,該機構自1971年設立以來,持續致力于重要建造物的保存、修理、復原和活用工作,并且高度重視修理技術人才的培養,設立針對修理技術者和木工技術者的兩類多級培訓體系[21]。還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該機構依托大學共同利用機關的平臺,既可與日本國內大學實現教育和研究的緊密合作,還能與民間、企業和海外研究機構和個人實現共同研究[22],因此匯聚了大量專任和客座研究員,部分開展文化財學或保存科學的研究[23]。

日本文化財保存相關的學術團體數量也不少,主要有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日本文化財科學會,以及日本考古學會下設的埋藏文化財保護對策委員會等。以前兩者為例,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在1995年由古文化財科學研究會更名而來,前身可追溯至1933年設立的古美術保存協議會,旨在促進文化財保存相關的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普及[24]。日本文化財科學會成立于1982年,旨在促進文化財領域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跨學科研究的發展、普及,重點關注年代測定、古環境、材質和技法、產地、保存科學和文化財防災等[25]。此外,日本文化財科學會、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等參與建立東亞文化遺產保存學會(中文稱為保護學會)。該學會于2007年在韓國首爾宣布成立,總部設在日本奈良,2009年在中國北京召開第一次年會。學會旨在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形成一套東方國家自己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與方法,搭建東西方文化遺產保護交流平臺,以促進東亞各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科學發展,強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26]。東亞文化遺產保存國際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地點在三國間輪換,已成為業內同行交流的盛會。會議還設有海報發表環節,讓在校生有更多機會展示和交流。

學術期刊是展示研究成果、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途徑。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的《保存科學》創刊于1965年,是日本文化財保存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主要刊布科學調查、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等,從最新幾期發表的文章可見,研究熱點集中在文化財保存中的IPM(Integrated Pest"Management)、生物和微生物防治、環境調查與檢測、防災減災、數字化等[27]。日本文化財科學會發行學會志《文化財科學》(第76號及之前名稱為《考古學與自然科學》,第77號之后為現名),在對最新的77~82號學會志的37篇文章統計可見,產地分析10篇,材質分析9篇,技術分析6篇,保存科學6篇,其他均不足3篇[28]。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發行《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志(古文化財之科學)》(1951年創刊),內容包括科研論文、保護修復報告、監測分析的數據,以及公開研討會等內容[29]。

(二)科研項目與經費

科研項目與經費的支持是行業發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關鍵內容之一。根據文部科學省·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2022年制定的審查區分表可見,大區分共有A-K共計11項,文化財保存學屬于大分區A、中分區3的歷史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及關聯學科,小分區03060的文化財科學關聯、03050考古學關聯、03070博物館學關聯等,其中文化財科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年代測定、材質分析、制作技法、保存科學、遺跡探查、動植物遺體、人骨、文化遺產、文化財政策、文化財修復等[30]。

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的科學研究費分為若手項目即青年項目(周期2~5年、經費500萬日元以下)、基盤項目即一般項目(包括S:周期5年、經費5000萬~2億日元,A、B和C:周期3~5年、經費分別為2000萬~5000萬、500萬~2000萬、500萬日元以下)、學術變革領域研究即重大項目(A:周期5年、1個研究領域每年經費5000萬~3億日元,B:周期3年、1個研究領域每年經費5000萬日元以下),以及特別推進研究(周期3~5年、經費2~5億日元)、挑戰研究(拓展:周期3~6年、經費500萬~2000萬日元,萌芽:周期2~3年、經費500萬日元以下)、研究活動啟動支援(周期1~2年、經費年度150萬日元以下)等。除此之外,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還設立特別研究促進費以支持緊急且重要的課題、研究成果公開促進費以支持學術成果的出版、特別研究員獎勵金以支持年輕研究者自由開展研究,以及國際共同研究加速基金以支持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等[31]。

通過課題數據庫KAKEN檢索“文化財保存”一詞可見,1974—2024年共設立803個項目,其中2016年的64個項目為最高,2024年僅2個;金額分配上,100萬~500萬日元的青年項目和一般項目C等最多(圖1)[32]。其中資助金額較高、影響力較大的包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所長田中琢、埋藏文化財中心澤田正昭先后主持的“考古科學的綜合研究”,神戶大學奧村弘主持的“肩負災害文化形成的地方歷史資料學的確立:基于東日本大地震”等。

繼續檢索“文化財”一詞可見1965—2024年共立項8359個項目,“文化財科學”一詞可見1985—2024年共立項1788個項目,“保存科學”一詞可見1980—2024年共立項488個項目。粗略計算可知,文化財保存在1974年之后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在1980年代之后自然科學技術的運用更加豐富,在2016年左右達到頂峰后開始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三)文化財相關資格的認定

日本開展文化財保存工作很少有明確的資格要求。目前僅了解到由國庫補助支持的文化財建造物保存修理工程,需要由已獲得文化廳認可的“主任技術者”進行設計監理[33],文化廳開展有針對文化財建造物修理的主任技術者講習會[34]。還存在一些與文化財相關的官方或民間資格,比如上文提及的文化財保存技術的認定保持者或保存團體,便是一種極高能力認可;此外還有一些博物館、考古領域資格與文物保存相關。

學藝員是日本官方認定的國家級職業資格,在《博物館法》中明確規定其職責以及獲取途徑,其中在高校修得指定課程并獲取學分是獲得資格的主要方式之一。為此,日本約有300所大學開設學藝員資格獲取的課程[35],其中文化財相關的課程多為學藝員資格取得的選修課程,這有助于文化財學科的學生獲得學藝員資格。但即便獲得學藝員資格,也絕非意味著輕易能夠進入博物館等機構工作。

正在推行的考古調查士資格認定是由加入其中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成立聯合機構,統一進行申請者的資格審查,并對合格者進行資格授予。這一民間的資格認定中,七大基本學習科目群就包括文化財科學的運用科目群,具體包括埋藏文化財的產地推定、年代測定、理化分析、地下探測、環境復原、GIS、保存科學和修復技術等課程[36]。目前加盟的大學共有北海道大學、金澤大學、國學院大學、早稻田大學等14所,原則上可以設立學生課程和社會人(在職人員)課程兩套體系,目前僅有早稻田大學設立有后者。

四、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和學科發展的外部支持

作為面向實踐的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需要依靠國際、國家、地方、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的大力支持。同時作為人類共同財富的文化財,需要跨越學科和國際的深入交流與合作。文化財保存行業和學科發展需要各種外部力量的廣泛支持。

(一)廣泛的社會和學術認同

日本文化財保存首先在文化財行業內發端,其長足發展則需要廣泛的社會認同和學術認同。日本于1970年建立了以市民為中心的全國性團體——文化財保存全國協議會,以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財保護、學習和合理利用等[37],目前已形成較大社會影響力。文化財保存中“保存科學”這一術語被日本公眾廣泛了解是因為1970年代高松冢古墳的發掘和保護,持續的報導、公眾的關注對于吸引更多人加入文化財保存行業、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及進一步擴大文化財保存的影響力等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文化財保存學具有學科交叉、面向前沿、以實踐為導向等特征,使得課程體系建設、師資力量來源、重大課題研究等表現出需要本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研究所、博物館等機構和人員的大力支持,因此多方聯合是文化財保存發展的必然路徑。日本文化財學還直接滲入到其他學科中,例如奈良教育大學教育學部設立文化遺產教育,吉備國際大學社會學部設立文化財修復國際協力等,這將為文化財行業培養出具有特定專業基礎的人才。

(二)打破學科和國界壁壘

文化財保存學具有較強的學科交叉的特色,現有的學科設置主要隸屬于人文科學中的史學和大類中的藝術等,體現出了傳統文化與文化財保存的內在聯系,而大量專任教師和科研人員具有自然科學背景,體現出了科學技術對于文化財研究與保護的重要性,以及文化財自身魅力對于自然科學領域學者的吸引。通過廣泛的社會宣傳、校內的充分融合,文化財保存學學科設置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消解。除少量師資力量雄厚的高校單獨設立文化財保存學外,許多學校通過校內合作、校際合作、與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培養學生。

文化財保存學在保護理念、技術和實踐,以及人才培養上應該跨越國界的壁壘。在保護技術方面,東西方就壁畫保護這一問題就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和學習;在保護實踐方面,日本上智大學、早稻田大學等開展了多年的吳哥窟保護行動;在人才培養方面,東京藝術大學文化財保存學專業、東京文化財研究所和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等展開了廣泛的人員交流;而最重要的是保護理念的國際交流,日本等亞洲國家亟須凝練出適合于東方的文化財保護理念,并在世界范圍內宣傳并得到認可。

五、結語

文化財保存學是一門需求導向極強的學科,需要各行各業的共同參與。對日本文化財保存行業和學科建設的梳理可見,日本有著學科設置多為人文社會科學和藝術學、專任教師崗位有限、保護理念緩慢摸索等特點,但現有的運行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述特點中潛藏的問題,并為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一定的借鑒,如高校與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文化財防災的高度重視、對亞洲文化財保護理念的思考等。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會產生具有差異的保護策略和教育體系,文化財保存學的持續發展需要不斷完善的理念指導、日益健全的制度保障、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來自社會和學術的廣泛認同,以及國際的交流合作等共同支撐。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基金“文化遺產領域科技創新戰略研究(FRF-BR-20-03C)”]

(致謝:感謝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郭宏教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周怡杉博士、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俞莉娜博士等的幫助)

參考文獻:

[1][9] UNESCO WHC. 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DB/OL].

(1994-11-21) [2024-08-31]. https://whc.unesco.org/archive/nara94.

htm.

[2][3][4] 澤田正昭,杜曉帆. 日本文物保護事業百年史[J]. 文博,2000

(6):74–80.

[5] 武發思,朱非清,汪萬福,等. 日本高松冢古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

治研究概述[J].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9,31(3):26–35.

[6] 高妻洋成. 文化財防災の現狀と課題[J]. 文化財の蟲菌害,2020

(80):3–10.

[7] 文化庁.選定保存技術[DB/OL]. [2024-08-31]. https://www.bunka.

go.jp/seisaku/bunkazai/shokai/hozongijutsu/.

[8]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skills,

techniques and knowledge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wooden architecture in Japan. [DB/OL]. (2020-12-15) [2024-08-31].

https://ich.unesco.org/en/RL/traditional-skills-techniques-andknowledge-

for-the-conservation-and-transmission-of-woodenarchitecture-

in-japan-01618.

[10] Agency for Cultural Affairs, Government of Japan. Nara +

20: On Heritage Practices,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Concept of

Authenticity[DB/OL]. (2014-10-22/24) [2024-08-31]. https://www.

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isanbukai/sekaitokubetsu/3_03/

pdf/shiryo_1.pdf.

[11] 文部科學省. 學科系統分類表[DB/OL]. [2024–08–31]. https://

www.mext.go.jp/content/20241001-mxt_chousa01-000034363_18.pdf.

[12] 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文化財に関連した講座のある教育機関

[DB/OL].(2024–08–31)https://jsccp.or.jp/link/list_education.html.

[13] 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修士課程[DB/OL]. [2024–08–

31]. https://www.geidai.ac.jp/wp-content/uploads/2021/04/c6b4244fb

640264ef6e3070a4550bb56.pdf.

[14] 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DB/OL]. [2024–

08–31]. https://www.geidai.ac.jp/wp-content/uploads/2021/04/5feaea

474d99c03c2584b17a5bc16a17.pdf.

[15] 東京藝術大學保存科學研究室[DB/OL]. [2024–08–31]. https://

hozonkagaku.geidai.ac.jp/index.html.

[16] 奈良大學文化財學科[DB/OL]. [2024–08–31]. https://www.

nara-u.ac.jp/faculty/cultural/.

[17] 金澤大學中國文明起源事務局[DB/OL]. [2024–08–31]. https://

chugokubunmei.jp/.

[18] 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研究室[DB/OL]. [2024–08–31]. https://

www.l.u-tokyo.ac.jp/laboratory/database/29.html.

[19] 東北大學文化財科學專攻分野[DB/OL]. [2024–08–31]. https://

www2.sal.tohoku.ac.jp/archa/bunkazai.htm.

[20]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保存科學研究センター[DB/OL]. [2024–08–

31]. https://www.tobunken.go.jp/ccr/index.html.

[21] 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DB/OL]. [2024–08–31]. https://

www.bunkenkyo.or.jp/index.html.

[22] 大學共同利用機関法人人間文化研究機構[DB/OL]. [2024–08–

31]. https://www.nihu.jp/ja/about/corporation#.

[23] 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DB/OL]. [2024–08–31]. https://www.

rekihaku.ac.jp/research/.

[24] 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DB/OL]. [2024–08–31]. https://jsccp.

or.jp/index.html.

[25] 日本文化財科學會[DB/OL]. [2024–08–31]. https://www.jssscp.

org/index.php.

[26]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DB/OL]. [2024–08–

31]. http://www.cactch.org.cn/soptionsDetails.html?contentId=20amp;id=23.

[27]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保存科學研究センター.保存科學[DB/OL].

[2024-08-31]. https://www.tobunken.go.jp/ccr/pub/cosery_s/consery_

s.html.

[28] 日本文化財科學會.文化財科學[DB/OL]. [2024-08-31]. https://

www.jssscp.org/index.php/2011–02–25–21–29–14/2011–02–25–21–

29–15.

[29] 日本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文化財保存修復學會誌(古文化財之科

學)[DB/OL]. [2024–08–31]. https://jsccp.or.jp/journal/journal_61.

html.

[30] 科學技術·學術審議會學術分科會, 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審査部會.

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審査區分表」[DB/OL].(2022–03–09)[2024–

08–31]. https://www.jsps.go.jp/file/storage/kaken_kiban_2024_

g_2307/review_section_table.pdf.

[31] 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助成事業[DB/OL]. [2024–08–31].

https://www.jsps.go.jp/j-grantsinaid/01_seido/01_shumoku/index.

html.

[32] KAKEN.文化財保存[DB/OL]. [2024–08–31]. https://kaken.nii.

ac.jp/ja/search/?kw=%E6%96%87%E5%8C%96%E8%B2%A1%E4

%BF%9D%E5%AD%98.

[33] 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 主任技術者[DB/OL]. [2024–08–

31]. https://www.bunkenkyo.or.jp/repair/effort/post-25.html.

[34] 文化庁. 文化財建造物修理主任技術者講習會[DB/OL]. [2024–

08–31]. https://www.bunka.go.jp/shinsei_boshu/kobo/94047901.html.

[35] 于暉,劉陽. 日本學藝員培養課程體系: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J].

中國博物館,2024(4):125–132.

[36] 考古調査士資格認定機構[DB/OL].[2024–08–31]. https://jabar.

jp/shikaku/kamoku.html.

[37] 文化財保存全國協議會[DB/OL].[2024–08–31]. http://

bunzenkyou.jp/.

(責任編輯:劉瑛楠)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51:57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免费看a级毛片|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一级全黄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91视频首页|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91av在线| 色综合国产|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a天堂视频|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在线网| 成人一区在线| 欧美a在线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精品xxx|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久久公开视频| 国产精品成| 色视频久久|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a亚洲天堂|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正在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精品国产91爱|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一级全黄毛片| 97se亚洲| 欧美精品xx| 国产精品视频久| 欧美在线视频a|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jizz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熟女偷拍|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美女国产在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好吊日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