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勵志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探討了“發揮案例教學優勢,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優化語文教學指導,促使學生獲取感悟”“引導學生形成自信,積極勇敢面對困難”等具體滲透方式,旨在為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職語文;勵志教育;方法運用
如今的現代職業教育不再單一地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致力于通過文化課提升學生的人格與品德,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全面發展。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它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語言知識進行豐富,另一方面還能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品德修養進行培養。將勵志教育引入中職語文教學,不僅豐富了語文課堂的知識內容,也對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提供了重要指引。
中職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都是精選過的,不僅包含豐富的語文知識,也蘊含著作者的創作情感[1]。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有必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掘其中潛藏的勵志教育元素,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究,鼓勵學生學習主人公身上的優秀品質,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教師應創設這樣的教學環境,進一步發揮語文教育的人文價值,發掘知識深層包含的精神價值,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熏陶。
例如,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時,筆者注意到傳統的解讀思路是強調燭之武的膽略、謀略與口才等。但實際上從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角度來看,學生更需要關注燭之武在面對談判任務、接受談判任務、面對面開始談判的時候,表現出的作為外交家應有的職業操守:其沒有因為此前與君王的不快而將個人情緒帶到國家大事當中去,在談判桌上他侃侃而談,將自己的觀點充分闡述出來,講述的時候嚴謹周密,令對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邏輯觀點,從而圓滿完成了談判任務。燭之武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個優秀外交家、談判高手的職業操守與能力,彰顯著專業的職業精神,這值得學生在課文解讀的基礎上認真學習與效仿。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這一知識內容時,可以收集與教學內容相似的案例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生動形象的知識內容,給學生帶來更加真實的閱讀體驗,使其在受到感染過程中獲取更好的成長[2]。
中職語文教材中包含豐富的知識內容,教師要充分發掘其中的勵志故事,引導學生形成趨同意識。中職學生思維判斷力還不成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同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加強學法指導,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一位學生說自己曾經去過毛澤東筆下的橘子洲頭,認為沒有什么有趣的風景。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有關橘子洲頭景色的視頻,營造適于本詞鑒賞的情景氛圍,以便于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也便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生鑒賞文本內容的興趣和熱情。之后通過設置思考性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很多人都慕名前去是因為什么呢?是不是其中有神奇之處?學生能否結合文章對其中的景色進行描述?”教師引導學生從作者角度完成對問題的思考,啟發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查找相關資料,并聯系上下文來對詩詞內容詳細分析,在擴展學生眼界過程中促使學生真正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用意[3]。
以上教學案例,筆者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作者的博大胸懷,從而讓學生真正獲得學法指導,獲取閱讀感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縱觀古今中外成功的事例,自信是不能缺少的關鍵原因。很多中職學生受到社會、家庭等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認為自己不夠優秀,認為自己就讀職業學校是無用的表現,在別人面前總是抬不起頭,挺不起胸,邁不開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關注,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掘自身的優勢,客觀面對自己的缺點。
例如,在學習《百合花》這一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主要角色即作為衛生員的“我”和“年輕小戰士”以及“年輕媳婦”進行對比,看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不同身份的人是怎樣面對殘酷戰爭的,作者又是如何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感的。通過深入的閱讀和分析,學生可以發現即使是在炮火紛飛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是真摯的。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正是普通百姓以及從普通百姓中走出來的戰士面對困難、迎難而上,最終不惜以身許國的精神基礎。因此,教師在讓學生理解“百合花”所代表的純潔感情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普通的人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做到更加勇敢,從而也就可以促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人性中的光輝,更好地感受人間存在的溫暖。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聯系特定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作品的內涵,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確定明確的勵志目的,促使學生樹立堅強的自信心。
總之,中職學生處于人生重要的過渡階段,缺乏一定的自我認同意識,甚至一些中職學生存在自暴自棄的思想,對職業、社會存在一定的偏見。勵志教育在很多學科中都有貫穿,但是語文這一學科將勵志教育顯現得更加全面。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特點,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勵志教育元素的同時,補充相關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優秀精神和優秀品質,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和理想信念,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元菁.基于職業精神教育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3(10):40-42.
[2]徐海洪.“互聯網+”視角下中職語文教學智慧課堂的運用[J].新教育,2023(07):79-80.
[3]何翠鳳.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實踐探索[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3(01):15-17.
作者簡介:安徽省宿州環保工程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