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能夠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诖耍浴皠撟髋c分享倡議書”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為例,從創設真實情境、提供任務支架、組織生生互動、多學科教師合作、鼓勵分享任務成果、應用任務成果等方面系統介紹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指導策略
作者簡介:施東升(1968—),男,江蘇省南通啟東市南苑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毙W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圍繞語文學習主題、課外活動常見生活主題等開展多學科信息搜集、梳理、交流等活動,發現并分析問題,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在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形成跨學科思維。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欄目的主題為“學寫倡議書”,倡議書的設計與分享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本文將圍繞“創作與分享倡議書”這一主題,系統討論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策略。
一、創設真實情境,引入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
任務是推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媒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創設真實的情境,借助真實情境激活學生的探索意愿,自然地引入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使學生產生完成任務的動機,并圍繞任務展開探究,進而基于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探究經驗和成果發現、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選定主題后,分享現實生活中與主題相關的素材,初步創設真實情境,并簡要介紹相關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可豐富情境信息,引入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讓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意愿,順利進入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相關的真實情境。最后,教師可以順勢引入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為后續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在本次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倡議書和人們生活中的不當行為創設真實情境,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展示學校近期發布的“清潔校園”倡議書,初步創設情境。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解讀倡議書的內容。在此期間,學生會認識到美化環境、打造清潔校園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步,啟發學生思考寫倡議書的意義。教師提問:“這一倡議書是否可以起到推動學生清潔校園的作用?”在得到學生肯定的答案后,教師要和學生進行深度對話,讓學生認識到“倡議書可以引發人們對校園環境的思考”“倡議書可讓人們學習美化校園環境的具體方法”等。
第三步,豐富情境內容,讓學生發現更多生活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展示生活中的更多真實現象,如“很多家長騎電動自行車接送孩子時不戴頭盔”“一些學生會倒掉盤中不喜歡的食物”“一些學生用水后未及時關閉水龍頭”等,六年級學生結合生活常識、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的學習經驗,很快就能發現這些視頻中存在的錯誤行為。
第四步,激活學生寫倡議書的熱情,引入任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是否可以通過倡議書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引入本次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找出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創作并分享一封或多封倡議書。
二、提供任務支架,推動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
一些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參與課外探究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于部分學生而言,獨立參與跨學科主題相關課外探究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1]。為此,教師可以提供任務支架,助推學生獲得課外探究的靈感。具體來說,教師可以以問題鏈或任務流程圖為支架,啟發學生有序展開探究,也可以針對學習重點提供范例支架,幫助學生找到探究方向。在本次教學中,教師布置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后,可以以如下問題鏈為支架組織教學。
問題①:倡議書的方向是什么?
問題②:哪些學科知識可以證明倡議書設計的重要性?
問題③:人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問題④:倡議書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問題⑤:如何讓他人關注到倡議書中的信息?
這樣,在問題鏈的輔助下,學生可以有效圍繞任務展開探究。以“節約用水”的倡議書為例。結合問題鏈,學生可以在確定倡議書方向后,搜集科學、道德與法治等學科信息,明確節約用水的必要性,并查找節約用水的具體方法,根據倡議書的基本格式整合倡議書內容,最后基于美術、攝影、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技能,通過美化倡議書、設計背景音樂或視頻等方式,在分享倡議書的過程中有效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提升倡議書的使用效果。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結合問題鏈進行思考,教師還可以將教材“習作:學寫倡議書”中的“節約用水”倡議書和在創設情境環節應用的“清潔校園”倡議書作為范例支架,助推學生了解倡議書的基本格式,思考倡議書正文部分的主要內容。
三、組織生生互動,共享與跨學科主題相關的知識
一些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參與課外探究,而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在讓學生有效學習的同時,避免給學生帶來過大的課外學習壓力[2]。教師可以組織生生互動活動,鼓勵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共享跨學科主題相關知識,這有助于學生更加高效、積極地搜集與跨學科主題相關的課外信息。為提升互動效果,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多人協作編輯的在線文檔,學生可在在線文檔中引入簡單的文字或網頁鏈接,分享探究成果。
在本次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創立在線文檔,并引入表1。此后,學生可通過在線編輯功能,靈活補充相關內容,如在“問題”一列中添加“不文明養犬”這一信息,并分享相關內容(從道德與法治學科角度說明寵物糞便對居民出行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從科學學科角度分享狂犬病相關信息等),證明文明養犬的重要性,并探索出現不文明養犬現象的成因,如“經常忘記攜帶垃圾袋”等。
由此,在參與在線文檔編輯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分享本次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相關的知識。這有助于減輕學生搜集課外多學科知識的壓力,并確保學生能夠順利搜集與倡議書內容相關的信息。
四、多學科教師合作,提升跨學科指導效果
在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在這個環節中,語文學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困難的教師,確保學生獲得科學、高效的指導,提升跨學科指導工作開展效果。
在本次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節約食物的必要性”時,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到“人口與土地比例失衡”“‘種植農作物→收獲農作物’有一個較長的周期”“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的表現”等信息,但小學階段學生的科學學習深度有限,難以真正理解這些內容,而部分語文學科教師可能無法生動地傳授相關知識,解答學生的困惑。在這種情況下,語文學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向科學學科教師求助。而科學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口頭答疑、分享地圖和微課等途徑引導學生復習“季節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等知識,教授與人口、土地面積相關的課外知識,并讓學生了解到一些基礎的種植農作物、運輸農作物等方面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內涵,強化節約食物的意識。此外,一些學生在解決“如何讓他人關注到倡議書中的信息?”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會產生“借助短視頻平臺分享倡議書”的想法,同時也清楚能夠吸引他人注意力的短視頻需具備畫面精美、音樂動聽等特點。因此,語文學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求美術、音樂等學科教師的幫助,確保學生的深度探究需求得到滿足,助推學生對跨學科主題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得到滿意的任務成果。
五、鼓勵分享任務成果,深化跨學科主題學習影響
通過自主學習、教師指導,學生可順利得到任務成果。教師需鼓勵學生分享任務成果,讓學生在欣賞他人的任務成果時,積極展開探究,提升綜合素養。如學生可通過他人任務成果中的圖文信息,學習更多的與跨學科主題相關的知識;通過評價他人任務成果的細節,借鑒他人創造性分享學習成果的思路,鍛煉批判思維能力等。同時,學生分享的任務成果也可以作為教師分析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成果的重要依據[3]。教師可以先在課前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班級展示墻等分享自己的任務成果,鼓勵學生互相學習,此后,教師可結合部分學生的任務成果開展補充教學。由此,受到任務成果分享活動的影響,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有效性。
在本次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班級群分享任務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一些學生在倡議書中引入了“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等名言來倡導人們節約資源,形成了借助名言提升倡議效果的意識;一些學生在設計校園倡議書時,通過與文字內容對應的簡筆畫闡述文字信息,在提高倡議書精美度的同時,讓識字量少、知識儲備不足的低年級學生也能夠理解倡議書的內容,從而強化了結合倡議書內容設計插圖的意識;一些學生結合倡議書內容約束自己的言行,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此外,教師還要積極挖掘學生存在的問題,如一些學生在創作倡議書的文字內容時,存在倡議內容過少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個別學生在創作“垃圾分類”倡議書時,僅僅提出了“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兩條倡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指導這部分學生豐富倡議書內容,如補充“帶動家人、鄰居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發現他人存在垃圾不分類的行為時,及時勸導制止”“與社區人員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宣講活動”等。此后,教師還需要提示學生思考“為什么倡議書中要提出多條倡議”,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列出多條倡議有助于推動讀者更多地參與到“垃圾分類”等行動中,擴大倡議影響。
六、應用任務成果,強化跨學科主題學習熱情
很多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的成果都與現實生活相關,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渠道應用學生的任務成果。這樣,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獲得的任務成果可以得到更加廣泛的展示,且學生能夠感知到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成果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會更加積極地參與今后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從而形成良好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氛圍。通常來說,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成果可被應用于校內外公共場所和網絡空間。
在本次教學中,很多學生會發出“節約用水”的倡議,這些學生創作的倡議書可被張貼于校園洗手池、校外公共廁所洗手池上方,讓校內外人員在用水時有意識地節約用水;一些學生會提出“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的倡議,教師可將這些學生的倡議書張貼到校園圖書室的門口、校園書架或校園圖書室的學習桌上。同理,針對其他主題的倡議書,教師也需要將其張貼到恰當的地點,從而讓學生的倡議真正起到作用,使學生感知到寫倡議書的意義。長此以往,學生會認識到自己所完成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是有價值的,能夠對現實生活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會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更多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認真負責地完成每一個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
結語
簡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師要先創設真實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入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并借助任務支架推動學生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通過組織生生互動助推學生共享與跨學科主題相關的知識,通過多學科教師合作提升跨學科指導效果,并鼓勵學生分享任務成果,深化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影響,最后有效應用學生的任務成果,強化學生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熱情。
[參考文獻]
林燕群.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涵與設計思路[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3(12):69-71.
余樂妍,胡承鑫.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困境與突破[J].漢字文化,2023(22):145-147.
齊薇.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應然價值與設計策略[J].小學語文,2023(11):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