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多元智能理論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強調教育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了概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的策略,如確立多元智能培養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利用多元化教學資源等,旨在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多元智能水平。
關鍵詞:多元智能;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教育改革與創新
作者簡介:梁鐵珍(1974—),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第三小學。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能限制學生在其他智能領域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希望能推動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該理論包含8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具有多種智能,每種智能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發展規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豐富教學手段和策略,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邏輯數學智能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來培養;語言智能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講述或討論數學故事來發展;空間智能可以通過圖形和幾何學習來鍛煉。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能發掘和培養學生的不同智能,使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發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一)確立多元智能培養目標
首先,教師需要熟悉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框架,了解每種智能的核心特點和表現形式。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有意識地融入能夠促進學生不同智能發展的內容。其次,教師在確立多元智能培養目標時,要緊密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例如:利用數學中的圖形與幾何內容來發展學生的空間智能;通過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來提升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從而發展其語言智能[2]。再次,教學目標應具體、可觀察、可測量。例如:在空間智能培養方面,設定“能夠準確描述和繪制簡單的幾何圖形,并能理解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目標;在語言智能培養方面,設定“能夠清晰、有條理地講解解題思路,并能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的目標。最后,教師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通過持續反思和調整,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師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確立如下多元智能培養目標與策略。
1.邏輯數學智能培養
教學目標:通過四則運算教學,使學生掌握運算規則,理解運算順序,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實施策略: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同級運算和兩級混合運算各自的運算順序,如“先乘除,后加減”;通過實際例題,讓學生理解運算規則的應用,引導學生通過擺小棒、畫線段圖等方法分析數量關系,確定運算方法。
2.空間智能培養
教學目標:利用圖形和視覺輔助工具,幫助學生理解四則運算的概念和應用。
實施策略:使用幾何圖形或圖表來展示四則運算的過程和結果,如用長方形面積表示乘法,用線段長度表示加減法等;鼓勵學生通過繪制圖形來理解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
3.身體動覺智能培養
教學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強化記憶。
實施策略: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如使用計算器、算盤等工具進行運算練習;設計一些需要肢體參與的游戲或競賽,如數學接力賽、數學拼圖游戲等。
4.人際智能培養
教學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實施策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四則運算難題;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思路,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5.內省智能培養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培養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的能力。
實施策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自我評價,評估自己的運算速度和準確性;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并根據實際情況持續調整和優化學習計劃和目標。
(二)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1.邏輯數學智能教學
在發展學生邏輯數學智能的教學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對邏輯和數學問題的探索興趣,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沒有固定答案或解法多樣的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探索多種解決方案。這樣可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推理,而不僅僅是生硬地記憶知識點[3]。教師還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數學游戲、邏輯謎題、編程工具、科學實驗等,以滿足他們探索未知、挑戰自我的需求。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同時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例如,在教學“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嘗試歸納計算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可展示幾個不同邊數的多邊形,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以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邊數的多邊形的內角進行測量,記錄每個內角的度數,計算所測多邊形的內角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它的邊數有什么關系?”如此可引導學生根據測量結果歸納出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最后,教師可讓學生使用歸納出的公式計算之前測量過的多邊形的內角和,驗證公式的正確性。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能學會計算多邊形的內角和,還能在實際操作和觀察中培養邏輯能力、歸納思維。
2.語言智能教學
語言智能教學是一種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來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的教學策略。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可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描述性語言,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語言表達還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強化記憶,使學生在應用數學概念時更加得心應手。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圍繞特定的數學概念或問題展開交流。另外,教師可鼓勵學生撰寫數學日記,記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數學概念、解題策略、學習困難和解決困難的過程。通過寫日記,學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并用自己的語言將數學知識和思維過程記錄下來。對于學生的數學日記,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指出學生在表達中的不足之處,并提供改進建議,幫助他們更準確地表達數學思想[4]。此外,針對不同學生的表現,教師應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建議。對于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自己的語言應用;對于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提供更多的指導和支持,例如,利用課外時間和在線平臺,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語言表達和數學交流機會。
3.空間智能教學
空間智能是指人們能在頭腦中形成外部空間世界的模式,并能夠運用和操作該模式的能力。教師可利用圖形和幾何教學來發展學生的空間智能,比如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如家具、建筑等,識別其中的幾何形狀[5]。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戶外或室內環境中,通過行走和觀察來熟悉空間布局,或通過繪制公共汽車線路圖、公園導游圖等,發展空間定位能力;還可以將圖形與幾何知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以“三角形的穩定性”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設計和制作簡單的物品或模型。例如,使用牙簽和塑料瓶蓋制作小桌,即通過固定三根牙簽制作一個等邊三角形,再將多個這樣的三角形組合成金字塔樣的立體圖形,并將其作為桌腿,最后粘在塑料瓶蓋上制成小桌,體驗三角形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利用多元化教學資源
1.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能通過圖、文、聲、像等多種媒介呈現知識,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6]。多媒體技術能夠生動地展示各種幾何圖形,并通過動畫演示圖形的變化過程,如旋轉、平移、縮放等,從而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圖形的性質和特點。在抽象概念,如分數、小數、圖形的面積等知識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靜態的知識點轉化為動態的演示過程。例如,用動畫展示分數的拆分與組合,或演示圓的等分與拼合過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些抽象概念。
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聲音、圖像等多種元素,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播放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動畫、視頻或音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另外,互聯網上有大量的數學教學資源和素材,如教學視頻、習題庫、在線課程等,有助于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還可以設計探究式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方式來探究數學問題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7]。
2.跨學科整合
數學?跨學科整合旨在打破傳統單科教學的壁壘,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如語文、科學、藝術等整合,使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發展多元智能?。這種整合不是簡單的學科疊加,而是要求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時,注重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思維方式有機融合,構建一個連貫、整體的教學體系。例如:將數學與科學結合,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將數學與藝術結合,讓學生通過創作數學藝術作品,培養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8]。這種跨學科整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數學與科學的跨學科教學中,筆者設計了“給麻雀安家”的實踐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整合數學與科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綜合素養。筆者通過播放視頻,引出麻雀因暴風雨失去家園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學生先分組查閱資料,在了解了麻雀的習性和鳥巢制作的基本需求后,利用數學中的測量、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等知識,設計鳥巢圖紙。在此過程中,學生還計算了鳥巢的體積、表面積等,以確保其既實用又節省材料。之后,學生根據設計圖紙準備材料并動手制作了鳥巢,鞏固了知識。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思維和環保意識。同時,通過親手制作鳥巢并關注麻雀的生活習性,學生也深刻體會到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三、總結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為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可能。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引領下,小學數學教學不再局限于數理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而是轉向了更加廣闊的領域,從而為學生打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未來,教師應繼續探索和實踐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參考文獻]
吳美榮.數學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2):79.
張志雄.“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研究[J].考試周刊,2023(32):79-83.
范增.基于多元智能的小學生智能現狀及數學潛能生的干預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
段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8):150-152.
陳雅潔.指向空間觀念培養的小學數學益智游戲教學資源開發[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3.
馬依鑫.多元智能發展下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思考[J].學苑教育,2024(8):88-90.
王美榮.多元智能理論指引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華夏教師,2024(5):94-96.
宋九艷.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4(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