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固本培元、鑄魂育人是大中小學各學段接續的過程,需要通過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來落實。根據青少年認知心理發展基本規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學段進階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逐級深化的設置,在明確遞進式教育目標、厘清銜接性教育內容的前提下,要構建實施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階體系:小學階段——“講故事與啟感受”;初中階段——“敘事實與講道理”;高中階段——“展業績與演邏輯”;大學階段——“析問題與證學理”。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體化;進階體系
作者簡介 蔡志良,浙江師范大學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研究中心教授
固本培元、鑄魂育人是一個接續的過程,需要有一個大中小學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來承擔。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化體系,包括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價等各個要素的一體化。本文僅從教育方法的視角,就構建固本鑄魂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進階體系作一探討。
一、何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體化進階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具體多樣的,但不是零碎、雜亂的,它可以構成一個有序的結構體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復雜性。盡管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解、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具有共同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服務的;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方面的活動方法;方法可以分解為更具體的多樣方式。[2]根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功能,可以將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方法論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方法論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為特定的某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具體方法和技能,而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統整性,發揮指導思想的功能。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說既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又凝練思想政治教育經驗,主要包括以人為本、循序漸進、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知行合一等。盡管這些方法并不能給我們直接的操作辦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的理念和基本原則。
第二,方式總和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是在教育過程中采用的具體活動形式,是教育活動的實際形式。作為方式總和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括性、統整性沒有方法論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程度高,但又明顯高于作為具體操作程序、操作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因為它是由更為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方式所整合的,體現的是具有某種共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類型,也可以稱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3]主要有理論教育法、實踐教育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等。
第三,操作技能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操作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對象、目標、任務、內容而選擇的對應性教育方法,也就是具體的教育方式,如故事感染法、示范教育法、文藝熏陶法、實際鍛煉法、比較教育法等等,樣式繁多。與前兩個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它們具有鮮明的技術性特點,每一種方法都有操作程序、實施步驟、運用手段。
上述三個層次方法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其中方法論意義的方法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指明思想原則導向,方式總和意義的方法給予方法類型選擇,操作技能意義的方法提供實際操作方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體化進階體系
這里所講的“一體化”,是指青少年成長各個年齡階段相連貫的系統性、整體性、統一性,體現在學校教育,就是大中小學各個學段的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通常是指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即根據各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展需要,賦予各個學段相應的教育內容,運用適切的教育方法開展教育活動,形成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的育人體系,接力實現不同學段目標,最終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目標。橫向貫通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載體、評價等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通,保持一致;縱向銜接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在各個學段特別是相鄰學段之間的有機連接。由此形成以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的階段性為基礎,以大中小學學段為經,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為緯的螺旋上升的全學段思想政治教育體系。[4]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盵5]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恰當的方法,否則教育內容難以落實,教育目標必然落空。構建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承接不同階段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接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現育人目標的必要條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體化不是要求在大中小學各個學段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而是呈現出其獨特的內涵。首先,方法論意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統一,也就是要以統一的育人理念和教育原則為指導;其次,根據不同年齡、學段、內容、資源、條件,可以靈活運用豐富多樣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方法;再次,同一類型的基本方法、同一種具體操作方法,也應該根據教育對象年齡特征、學段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含量,體現出具體運用上的層次性、針對性和適切性。這三個方面系統化整合,就形成了隨著教育對象年齡的增長、學段的提升而逐次遞進、有序推進的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方法進階體系。
二、為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一體化進階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體化進階體系,既是深化研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理論需要,更是為廣大青少年固本鑄魂而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現實要求。
(一)緣于青少年認知心理發展基本規律
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童年期(6—11歲)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學會抽象邏輯思維,還不能脫離具體事物的感知進行判斷推理;少年期(11—14歲)是抽象邏輯思維漸占主要地位,但表象成分仍起較大作用,邏輯思維常需要感性經驗作支持;青年期(14—25歲)個體思維加速發展,自我意識逐步發展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基本定型。[6]人對各種事物的認識、情感、意志,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而逐步形成、豐富、穩定下來的。
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發展的過程,就是對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行為過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運動過程。教育者要基于對象的不同年齡、學段的特點,采用恰當的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能違背心理發展過程規律,超出對象的接受能力“陵節而施”,這就需要有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階體系。
(二)緣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學段進階
培育“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這一目標不是某個學段單獨所能達成的,必須在大中小學各個學段接續施展過程中實現。《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立足于思政課的政治屬性,以了解學習、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對思政課課程目標進行一體化設計。小學階段重在培養道德情感,培養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具有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引導學生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認同;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引導學生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顯然,不同學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存在明顯的層次區分,但又相繼銜接,呈現出前后響應、梯度發展、逐次遞進的一體化進階性。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的根本導向,思想政治教育各個要素也無一例外要依據這一導向建立一體化進階體系。
(三)緣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逐級深化
教育目標確定后,教育者要以相應的教育內容為知識、理論、觀點的載體,去追求目標的達成。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進階體系自然就要有一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安排。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思政課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素養為重點,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系統設置教育內容。對于內涵極其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言,在教育實踐中要在遵循青少年認知規律的前提下,按照教育對象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針對性設計內容,體現不同學段特點。據此,就形成了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初中階段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本??齐A段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研究生階段重在開展探究性學習這一系統連貫、逐級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盵7]要講深、講透、講活道理,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選擇上必須尊重青少年認知心理發展基本規律,遵循教育目標的學段進階,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逐級深化形成一體化進階體系,這是取得教育實效、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
三、如何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一體化進階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教育總目標以及學段目標、不同年齡與學段青少年認知心理發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含量與層次等眾多前置條件,設計一套不受前置條件制約的普適性一體化方法進階體系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要討論的是在目標明確、對象確定、內容明晰前提下具體的一體化教育方法進階體系。
這里以“抗美援朝”這一貫穿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為例,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主線,就如何實施一體化方法進階體系作一探討。
(一)明確遞進式教育目標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援助朝鮮人民,保衛國家安全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正義戰爭,是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斗爭,是一座永恒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寶庫。
1.確定總體目標
綜合《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關于德育總體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可以把“抗美援朝”主題的總體教育目標確定為:教育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厚植家國情懷,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偉大實踐。
2.一體化設計各學段分解目標
依據總體目標,綜合各學段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打破大中小學思政課學段壁壘,把握好各學段的階段性、關聯性和進階性特征,[8]對“抗美援朝”主題的各學段目標作以下一體化設計。
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這一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應該是:感受“最可愛的人”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初中階段“重在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要使學生掌握抗美援朝的歷史事實,初步學會以歷史眼光看待現實,初步樹立國家利益觀念、社會責任意識。高中階段“重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要讓學生懂得抗美援朝戰爭何以成為“立國之戰”,增強民族自豪感,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進步性。大學階段“重在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青年學生要能從學理角度深入理解抗美援朝的偉大歷史意義,以史為鑒,自覺樹立“強國有我”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二)厘清銜接性教育內容
“抗美援朝”教育內容豐富,包括英雄人物事跡、抗美援朝歷史、偉大歷史意義和抗美援朝精神等,要按照學段教育目標的遞進,設計從簡單到復雜、具體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由淺入深、相繼銜接的一體化內容體系。
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呈現的應該是有形象、有情節、有畫面的感性化內容,從中了解英雄人物及其事跡,以及抗美援朝最簡單的知識。初中階段“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主要是給學生以比較完整的關于抗美援朝歷史的事實性知識,利用紀念場館、參戰老兵、影視作品等教育資源充實教育內容,澄清“抗美援朝就是朝鮮戰爭”等容易產生的困惑和錯誤。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主要內容是抗美援朝戰爭作為“立國之戰”的歷史地位和偉大意義,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9]大學階段“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要用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的歷史經驗思考現實、觀照未來,明確當代青年學生在中國式強國道路上該擔當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
(三)運用進階式教育方法
基于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一體化設計,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理念和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選擇恰當的方法類型,采用靈活多樣的操作方法,形成一體化的教育方法進階體系。
1.小學階段——“講故事與啟感受”
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感性認識為主要形式的認知特點,講解抗美援朝故事特別是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事跡和“冰雕連”、松骨峰等戰斗故事,最易激起他們的道德情感。繼而啟發學生表達心理感受,激發對英雄人物、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到小學高年級,要讓學生了解關于抗美援朝的概貌,為初中階段的教育作必要的知識鋪墊。
2.初中階段——“敘事實與講道理”
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具有以感性為主向理性為主的過渡性特點,應該在小學所形成的道德情感基礎上,給學生講解比較完整的抗美援朝知識,讓他們了解那段真實的歷史。當然可以穿插大量故事于其中,但講故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故事背后的歷史背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講清“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什么要跨過鴨綠江出國作戰”等道理,幫助學生澄清錯誤認識,為高中階段講述抗美援朝的意義作好思想鋪墊。
3.高中階段——“展業績與演邏輯”
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已發展到抽象思維、理性認識占主導地位的階段,他們對抗美援朝的認識不再滿足于情感共鳴和史實掌握,而是要了解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為國家、民族帶來的深刻影響。有效的方法是主動銜接學生已有知識,客觀展示抗美援朝的偉大功績,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贏得長期和平環境,使學生深刻理解這場“立國之戰”的正義性和歷史意義。進而從理論邏輯上分析、推演取得這一偉大勝利的原因,引導學生對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為大學階段的學習伸出理論觸角。
4.大學階段——“析問題與證學理”
大學是實現教育總體目標,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最后一公里”。大學生已經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理性更強、立意更高。要引導學生鑒古知今,提出“一代‘最可愛的人’用鮮血和生命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今天輪到我們這一代‘出場’,我們該干什么?能干什么?”這樣的問題,喚起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意識。同時指導他們學會對抗美援朝時的民窮國弱到今天的民富國強進行歷史比較、中外比較,尋證邏輯說服力,從學理層面堅定“四個自信”。
從理論上提出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階體系似乎并不難,但由于教育對象、教育情景、教育資源的多樣性,一體化教育方法進階體系的實際運用則是極為復雜的,需要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高超實踐能力去駕馭。
參考文獻:
[1][3]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44,244.
[2]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86.
[4]馮建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內容要求與推進措施[J].課程·教材·教法,2023(2):59-66.
[5][7]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6]楊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25-27.
[8]易君霞 陳美蘭.大中小思政課教學目標一體化設計探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1):21-23.
[9]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10-24(2).
責任編輯︱吳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