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單元教學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增加知識積累,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能在全面發展中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切實增強學生融會貫通能力。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初中英語;應用策略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英語課堂出現活躍度低、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為了搭建高效課堂,同時也為踐行新課改的要求,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更受廣大教師的青睞,被廣泛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本文結合筆者多年教學實踐,就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應用談粗淺認識。
一、挖掘教學資源,明確教學方向
(一)基于教材內容,提煉教學主題
為了確保大單元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生動且頗具教育意義的教學主題,是課程設計的前提與基礎。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關注單元內的重難點,還關注知識點與知識點間的聯系,提煉單元教學主題,圍繞教材中的具體知識點,教師尋找其共性并按照素養進階。教師借助生活化、趣味化的單元主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單元內容,實現知識點的延伸、創新。
在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This is me!”教學中,從教材內容來看,本單元圍繞“介紹什么,如何介紹”展開設計。基于大情境,學生既要學習“如何介紹自己,介紹別人”,又要明確“如何與其他人打招呼”。由于本單元與人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將單元主題簡化為介紹人、事、物。相較于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并沒有直接布置預習任務,而是發布了一個影視劇的片段。根據剪輯好的影視劇視頻,學生以素材積累的方式分析:How do the characters in the video introduce themselves? 自我介紹有哪些基本句式?從后續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可以推測單元主題、單元重點。
衡量一個單元主題是否符合大單元教學的標準主要有兩點:一是體現學習生活、引發學生興趣、便于學習與操作;二是便于教學評一體化。在具體課堂實踐中,教師要基于具體要求,提升主題提煉的精準性。
(二)依傍單元主題,明確教學目標
相較于課時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具有更強的精練性。為了確保單元教學目標符合教學需求,教師立足單元主題,加強教學設計。首先,深入研究單元主題、教材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心理訴求。其次,比對課程標準,明確不同學段的學生“應達成的目標”,滲透學科核心素養。基于方向性的單元教學目標,教師將大塊的教學目標分解為循序漸進的課時目標。在后續的課程講解中,教師秉承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布置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
如在教授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8 Pets”時,本單元的主題為“寵物”,結合單元主題,教師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厘清教學重難點。從教材內容來看,學生需要閱讀兩首詩歌,并明確詩歌的特點。基于教學重難點,教師匹配以循序漸進的單元教學目標:一是閱讀教材內容,了解、感受詩歌的魅力,明確詩歌的閱讀方法;二是從知識輸出的角度分享自己的寵物或“想要飼養的寵物”;三是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本理念。針對閱讀教學,教師延伸目標一,從“文本中出現了哪些寵物?”“文本中的寵物有哪些特點?”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學習。
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指南,也具有極強的指引性。針對教學目標內容,學生既能學習重難點,又能明確學習方向。此外,隨著生本理念的貫徹落實,教師也意識到個體差異性,運用分層化的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學生加深對單元內容的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提升。
二、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多元活動
(一)創設單元情境,連接具體知識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初中階段正處于學生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學生可以理解部分抽象知識,但受年齡的限制,他們無法理解大量的英語專業知識。為了實施大單元教學,教師設計單元情境并營造自由且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此過程中,學生以活動內容、要求為指引,展開循序漸進的探索,這時,教師應堅持生本思想,并預留出大量的探索時間。
在譯林版英語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Friends”教學中,本單元的主題詞為“朋友”,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了解、掌握有關“好朋友優秀品質”的表達方式,能夠流利地輸出“好朋友有哪些優良品質”;二是掌握“人物介紹”的基本方法、結構;三是運用比較級、最高級對比好朋友間的相同點、不同點;四是設計主題為“My best friend”的寫作任務。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匹配以“生活中的好朋友”這一大情境。針對生活中的好朋友,學生積極學習新知識,調動生活經驗輸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與課時教學中的教學情境相比,大情境具有更強的串聯性和統領性。在大情境的指引下,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主動地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課時與課時連接起來。這時,教師及時轉換身份,扮演好設計者與引導者的角色。
(二)設計“大活動”,踐行單元教學
單元活動是實現單元教學目標的重要渠道。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相比,大單元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層面加強前期設計,優化后期引導。一是提供生活場景,活躍課堂氛圍。通過生活情境與活動內容、活動要求的結合,學生可以形成學習積極性,積累專業知識,實現知識應用。二是組織小組合作,優化成員配置。通過高效的生生互動,學生能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是豐富活動形式,初中英語教材不僅包含大量的專業知識點,還包含了豐富的人文要素。基于具體的人文要素,教師從多個角度創新活動形式。
在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4 A good read”教學中,What literary classics have you read? Which character in this literary classic impresses you?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character?結合循序漸進的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享、探討。考慮到后續的課程講解效率,教師提前發布讀書筆記模板。在此過程中,各小組以討論的方式、以撰寫讀書筆記的方式輸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從后續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小組可以調動知識積累,從書評的角度分享讀過的好書,在后續的課程講解中,教師將教學目標融入活動講解。通過高效的師生、生生互動,學生在加深對具體知識點的理解的同時,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大活動的設計講求以單元內容為參考,大活動內容應包含、體現單元中的教學重難點,且大活動內容應具有延展性、創新性。通過設計“大活動”,學生或以個體為單位查詢資料、整合信息,或以小組為單位摸索問題答案,完善知識架構。
三、踐行單元教學,完善教學環節
(一)完善評價方法,優化教學評價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學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基于上述要求,教師關注教學評價,關注教學評價的創新。為了實施大單元教學,也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有意識地豐富評價主體、評價方法。在評價主體層面,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被評價者,借助具體的評價標準,學生從自評、互評等多個角度,輸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評價方法層面,教師深入分析教材內容,靈活選用多種評價方法。
如在譯林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學中,在課程講解的最后,教師設計主題為“How to deal with the troubles of adolescence?”的微寫作任務。根據任務要求,學生將盡可能簡潔、準確地描述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預設的解決方案。相較于以往的評價方法,教師并未從知識應用的角度輸出觀點,而是借助互評任務,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在此過程中,學生秉承讀寫結合理念,閱讀“作者遇到了哪些問題”,分析“作者的處理方法是否科學”,點評“作者的表述是否正確”。通過高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在輸出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實現了大單元教學目標。
大單元教學評價要具備延展性。針對多種形式的評價任務,學生既能輸出自己的觀點、想法,又能在高效的互動中完善知識架構、豐富知識儲備。在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學生暴露出的問題,展開問題式、個性化的引導。
(二)融入信息技術,完善教學環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數字化教學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新方向。基于具體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匹配以多種形式的展示形式。憑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視聽資料,學生既能產生學習積極性,又能從多個角度深化知識理解,實現知識點的應用、遷移。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活躍課堂氛圍,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其中,針對教學評價,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提升評價效率,增進師生互動。
在教授譯林版九年級英語下冊“Project 1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時,在課程講解階段,教師布置主題為“介紹世界的文化”的探索活動。根據活動要求,學生從視頻展示的國家中任選其一,介紹它的傳統文化。在剪輯視頻內容時,教師有意識地選擇中國、埃及、印度等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通過高效的生生互動,學生既能以表格的方式介紹該國的傳統節日、人們的生活習慣,又能從互評角度點評彼此的探索成果。在最終的教師評價中,教師僅從語言表達這一角度進行點評。在作業布置階段,學生仍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相關國家的傳統文化。
信息技術的應用講求科學、合理。針對單元教學活動,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搜集與之相匹配的信息,借助信息技術輸出自己的探索成果。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化知識講解和優化教學評價。一般來說,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需求均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匹配以不同的評語和教學資源。
四、結束語
總之,大單元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單純傳遞專業知識,而是輔助學生形成學科視角,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單元教學,將其融入課堂教學,還要根據教學模式的特點優化目標設計、內容布置、教學評價。由于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師應預留出充足的探索時間、空間。在自由、民主的探索空間中,學生在積極理解具體知識點的同時加以延伸,讓學習效率更高。
【參考文獻】
[1]韓萍.初中英語課堂大單元教學的有效應用[J].校園英語,2023(14):16-18.
[2]陸琦.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探究[J].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3(2):83-85.
[3]張亞玲.大單元視角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3(2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