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代教育體系中,作業布置不僅是課程教學理論知識固化與檢驗的重要環節,其設計質量更直接關乎教學成效的關鍵。傳統數學作業設計的形式在現行應用場景中顯得力不從心,對滿足教育實踐的需求尚存不足,其單一化的形式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作業執行效率,進而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整體品質。作為小學教育中數學學習的重要一環,小學數學作業應在更切合核心素養的基準要求上進行優化調整,以期提升作業的有效性與可信度,促進學生的預習及復習能力的培養,從而引領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向更加理想的方向邁進。本文分析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數學教育至關重要,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及動手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強調核心素養的新教育理念指導下,針對數學教育的內在特質,并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教師有必要創造出兼具科學性與有效性的作業形式。當前,強調數學核心素養的趨勢對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提出了新要求;數學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拓展,更是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一種方式,也是教師反思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然而,傳統的作業設計往往呈現單一性與枯燥性,不利于對教學成效的反饋與評估。通過對數學作業的優化,將數學核心素養的理念整合至作業設計中,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幫助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能有效執行教育部門推行的減負政策,同時促進學生在邏輯思維和實踐應用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現實意義
核心素養在當代教育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學習具有深遠意義。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的理念,不僅能引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持續學習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種教育方式超越了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向學生展現了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將核心素養融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意味著教師需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在解決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時,能主動應用所學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此過程不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還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通過這種方式,數學作業不再是枯燥的計算練習,而是變成了一種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妙和用途。
二、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一)數學作業的設計要富有趣味性
在探索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時,不可忽視的一大原則是:作業設計必須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意義。這一理念的實現,要求教師深度挖掘數學本身的魅力,轉化為學生能親身體驗并樂于探索的學習活動。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情境的設置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通過設計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數學概念的應用,從而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個節省家庭開支的計劃,通過計算比較不同方案的成本,既鍛煉了其數學技能,又增強了數學的實用價值感。
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升數學作業的趣味性。例如,利用數學游戲或數學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游戲中的競爭或協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這類作業形式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策略思維。教師應用探究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假設解決方案并進行實際操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和協助者,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通過探索發現,學生不僅能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科學研究的興趣和能力。
例如,在以“認識時間”為主題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富有創意且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任務,以此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時間的概念。這樣的設計不僅彰顯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還能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又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圍繞“如何高效利用一天的時間”這一主題進行小組討論,并設計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日程安排方案。這一活動的設計,要求學生首先對“時間”這一基礎數學概念進行深刻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如何測量時間、計劃時間,并對時間的價值有更深入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時間管理的基本理論,如四象限時間管理法,讓學生分析各類活動(學習、娛樂、家務等)所屬的象限,并基于此制訂更合理的時間分配計劃。這種方法不但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生活規劃能力。通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日程安排及其思考過程,可以激發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思考,形成良性的互動學習環境,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通過任務設計,不僅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和生命意義,從而達到提升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二)數學作業的設計要貼近生活
在探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時,不可忽視數學作業設計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緊密結合這一準則。生活化的數學作業設計,不僅能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培育其深厚的數學核心素養。設計作業時應深入考查學生的日常生活,挖掘其中蘊含的數學元素。例如,可以將購物、烹飪、家務等日常活動轉化為數學題目,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運用數學知識,還能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理解。為了確保數學作業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教師需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和經驗,設計出既切合學生實際,又能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作業題目。例如,對于住在農村的學生,可以設計與農作物種植、收成相關的數學題目;而對城市學生,則可以設計與城市規劃、交通流量相關的題目。
將生活情境嵌入數學作業設計,不僅是提供給學生一種情境模擬的練習機會,更是一種啟發式教學策略的體現。借此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概念和原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促進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數學規律,進而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要有效地實施生活化的數學作業設計,教師還需不斷更新其對學生生活環境的認識,及時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并將其融合到數學教學中,使數學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現無縫對接。
例如,以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克和千克”章節為例,在日常生活中,食材的稱量是家庭烹飪過程中的常見活動,學生對于稱重這一行為并不陌生。在設計相關作業時,教師可構設一系列與稱重相關的問題,不僅讓學生認識克和千克這兩個度量單位,還要引導他們理解在不同情境下,選擇恰當的單位的必要性。例如,可以模擬一種生活情境:學生要為即將到來的家庭聚餐準備食材,如何去選擇若干種蔬菜和肉類,并進行稱量。通過這樣的實際情境模擬,學生需斟酌使用克還是千克作為計量單位,并計算總重量。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鍛煉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從而確實領會單位換算的實際意義。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在超市選購食材的題目,如一個水果拼盤需要500克葡萄、250克草莓和1.5千克的西瓜,讓學生計算出總共需要的水果重量。通過這類活動,學生可以在買賣交易過程中實踐單位轉換,鞏固對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也加強了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三)數學作業的設計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體現層次性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不僅是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挑戰,更是教師教學策略與教育理念的體現。設計適應的數學作業,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持續推進其知識結構的重構與發展。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作業設計需結合核心素養的理念,這涉及一種層次性的布局,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應對學生群體進行細致的分析,力求對每位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風格及知識基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教師還需意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與動機的重要性,這些均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深遠影響。
數學作業設計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異質性,運用分層次的作業編排手法。具體而言,可從簡到難、由淺入深地搭建知識梯度,涵蓋基礎知識的鞏固到提升思維能力的挑戰。在作業形式上,多樣化的安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圖形操作、實物操作與情境模擬等,這些方式能切實接觸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強學習的現實意義。尊重學生差異性也是作業設計中的一大要點。應為不同需求與能力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如給予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更多的基礎練習,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提供拓展性較高的問題探究。數學作業的反饋與評估也不容忽視。有效的反饋機制能提供學生及時的認知調整指導,幫助學生識別錯誤并促進概念的正確建構。評估則應圍繞學生的全面成長進行,不應單一側重結果,更要關注過程與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以小學數學課程“倍數的認識”為例,設計一份既兼顧不同學生發展需求又體現層次性的作業,需精準把握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水平之間的關系。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作業設計應著重于倍數概念的理解與固化。例如,通過填空或選擇題目形式,指導學生辨識倍數的特征,識別給定數字串中的特定倍數。進階層次的學生,則可通過更具探究性的任務,如挑戰題目或情境模擬題,培養其對倍數概念的應用能力。又如,設計一種游戲活動,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倍數的實際應用,或者是配對活動,讓學生間相互出題,深入挖掘倍數的規律。對于已經較為熟練掌握倍數概念的學生,作業的設置則應著眼于邏輯推理與創新思維的培養,可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例如,提出實際問題要求學生應用倍數知識進行解答,以及發揮創意,設計屬于自己的數學游戲,既用倍數規律作為游戲機制,又能在游戲中提升自我學習。
三、結束語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學數學教學同樣迎來了轉型的契機。秉持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追求,數學作業設計急需以此為軸心做出創新性調整。數學作業改良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針對數學的學習效能,還能同步滿足其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并協助學生依據個性化的學習規劃穩步提升。為達此目的,教師需在設計作業時重視對學生關鍵素養的塑造與提煉,為作業注入趣味性、實踐性及分層性質,以促進數學知識的內化與應用,切實服務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進程。
【參考文獻】
[1]王錦繡.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2(1):81-83.
[2]林晶.基于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3(1):198-201.
[3]鮮文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設計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22(11):43-44.
[4]林啟招.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亞太教育,2023(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