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文章面向統計專業課程,首先基于“學以致用”的目標導向,構建了“兩融三混" 五化并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其次探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統計專業課程的實踐路徑,即“課程設置模塊化和評價方式多元化,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概念理論溯源化和知識學習實用化,凸顯思政育人專業化;課堂教學翻轉化和線上線下案例化,達成課程思政浸潤化”;最后設計了“三環節(課前、課中、課后)一貫穿(全程思政融入)”的混合式思政教學案例。
【關鍵詞】課程思政;統計專業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平穩序列擬合”
【引用格式】聶淑媛.“兩融三混" 五化并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構建與實踐——以統計專業課程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5,79(3):83-85.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5)03-0083-03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學界不僅基于理論層面探討了課程思政的內涵理念、邏輯體系、思想本質和建設機制[1-2],而且從實踐應用出發,解析了高校課程思政活動由外嵌到內生的實施策略[3],剖析了學校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網絡云課堂協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科學路徑[4]。從內容分布情況來看,既有面向理工、醫學、農業等某類學科專業課程的思政探索[5],也有針對具體課程的思政教學案例設計和分析[6]。立足數字時代審視統計專業課程,其應注重通過基礎知識和現實問題的有效對接,引導學生理解統計學的思想方法,既精準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從而切實達成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
二、“兩融三混" 五化并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構建
圍繞“學生中心”,基于“學以致用”的目標導向,引導統計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同向同行,以“兩融——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主導,以“三混——線上資源信息和線下課堂教學、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機混合”為主體,以“五化并舉——案例化、項目化、地方化、課程化、競賽化”為抓手,依托產學研用一體化和“三全育人”理念,精心打造“兩性一度”和時代特色鮮明的“兩融三混 五化并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圖1)。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統計專業課程的路徑探析
(一)課程設置模塊化和評價方式多元化,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
透徹分析統計專業課程的知識框架,全面研判學情,基于“學以致用”的目標導向,以“夯實基礎、強化操作、創新思維、提升素養”為準則,立足“理論—實踐—應用”三位一體架構課程內容(大致可分為概念理論、模型分析、實戰應用3大模塊),堅持多學科交融、多主體協同、多領域滲透,既注重實驗操作的示范引領,也強調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畢業論文中的靈活運用,并構建以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為核心的多層次測評體系(圖2)。
饋、教師在線跟蹤、全程監控指導。課中階段: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情境導入、案例分析、實驗探究、總結反思”4步教學法解決問題,即“情境導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熱點問
(二)概念理論溯源化和知識學習實用化,凸顯思政育人專業化
依據統計專業課程的內容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圖3)。首先,以學科發展史為脈絡,側重解析統計學發展歷程和學科史料,分享統計學家的奮斗故事,引入科學家精神[7],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優良品質。其次,選取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例,借助新時代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各領域數據的變動趨勢,對比分析我國與世界的經濟態勢,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后,以實戰應用為目標,合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和拓展點,因勢利導,促進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有機統一。
(三)課堂教學翻轉化和線上線下案例化,達成課程思政浸潤化
基于“三環節(課前、課中、課后)一貫穿(全程思政融入)”的設計思想開展混合式教學[8],寓德于教,將課程思政浸潤到常規教學的組織設計、實施過程和教師的言行舉止中。課前階段:精心設計并推送案例材料→學生自主預習、個性化前測→小組討論、組間互動研討→問題反
題切入)→案例分析(解析理論、搭建模型框架)→實驗探究(實驗嘗試、研討解決)→總結反思(凝練提升、知識銜接)”,同時采用啟發式、任務驅動、探究式等教學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課后階段:討論區師生、生生交流解惑→優秀案例展示、組內組間互評→挑戰性大單元作業。
依托線上平臺和線下數據分析實驗室,設置實驗報告、演示答辯、課程論文、科技創新等環節綜合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學術研究等高階能力[9],多維測評學生的綜合素養,最終形成課前、課中、課后3個主體環節緊密銜接,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線上線下虛實共生的立體育人模式。
四、思政教學案例設計與實踐——以“平穩序列擬合”為例
(一)案例背景與設計思想
“平穩序列擬合”是“時間序列分析”課程中的第一次正式建模。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系統學習了平穩時間序列的理論知識,對構建模型、分析數據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實驗操作能力相對較弱。同時,對于大三學生來說,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但仍需適時加強和引導。因此,借助真實的經濟數據,以問題驅動和實驗分析為主線,師生共同經歷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戰能力,也引導學生從“會學會用”向“樂學活學活用”轉變。
(二)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思政融合
1.課前1周的線上自主學習環節
任務發布:借助國家統計局官網搜集整理洛陽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序列,嘗試創建合適的時間序列模型,并討論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
設計意圖與思政融入:選取本地某房地產價格數據作為研究案例,展示統計分析情境和需求,感悟大數據時代的變化趨勢,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的主體輸入者,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真正落實“學生中心”的理念。
2.課中的線下知識內化環節
①學生展示研究障礙:相關系數拖尾和截尾的模糊界限,導致模型定階之難。
師生理論研討和實踐分析:教師通過引入統計學家R.巴特利特(R. Bartlett)、M. H.昆納烏利(M. H. Quenouille)凝練提出自相關和偏自相關檢驗定理的學術事跡,解讀定階理論的完美與簡潔,指出實際情形的復雜多變性,剖析經驗定階的意義和重要性。師生結合理論知識,利用專業統計工具SAS,共同嘗試進行首次建模。
設計意圖與思政融入:詮釋統計學家不懈努力的科
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引導學生感悟統計實戰分析的關鍵點并理解問題解決策略,同時將“展工匠精神、立唯物辯證觀、顯實戰能力”的學科育人思想“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教學過程。
②學生分組實驗探究與匯報展示:隨機分組;各小組根據SAS輸出結果,結合對相關系數拖尾和截尾特征的主觀判斷,嘗試多種定階方式;組內合作,實驗分析,確定有效模型;各組對建模結果進行匯報展示,組長陳述、成員補充,教師適時點評。
設計意圖與思政融入:通過實驗分析處理數據、擬合模型、實戰訓練,依托翻轉課堂、情景模擬,既強調學生的內化吸收和發散思維培養,也重視學生內容組織和語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③開放思考:確定最優擬合模型,由此適度預測洛陽市房價的未來走勢,并為房地產市場發展提供合理化建議。
設計意圖與思政融入:啟發思考,開放思維,延續教學內容,擴展課堂深度,強調統計應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式、探究式和研究性學習習慣。
3.課后第二課堂的線上拓展鞏固環節
①調查反饋:對實際模型擬合的認知是否存在困難?如何理解相關系數拖尾和截尾的模糊性?
設計意圖與思政融入: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建議,營造課前、課中、課后3環節和線上、線下2渠道有機融合,師生及時交流互動的教學氛圍。
②延伸閱讀:《時間序列分析發展簡史》等學術專著
和相關學術論文。
設計意圖與思政融入:通過統計史料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感悟統計學家的奮斗精神和勵志動力,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
(三)教學反思
“時間序列分析”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的統計專業核心課程。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社會熱點、教師科研和實際案例,以“平穩序列擬合”為主體,引導學生完成從統計建模理論到SAS軟件實踐操作,再從實踐升華到理論理解的雙向轉變,為后續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畢業論文設計等打下堅實基礎,進而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五、結束語
統計專業核心課程“兩融三混" 五化并舉”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既需要堅實的理論指導,也需要課堂教學中的勇于實踐和深入研討;既需要借助豐富的線上資源,依托功能強大的現代信息技術,也離不開線下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因此,統計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應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校政行企合作平臺、課內外資源的交叉共享,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點,立足全局概覽思政要點,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優化課程結構,通過課堂教學和課程建設、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的多維同步發展,實現課程育人引領和知識傳授的雙層價值。
【參" "考" "文" "獻】
[1]" 王家明.“大思政課”建設的基本內涵、理念提升和機制建立[J].江蘇高教,2024(2):97-102.
[2]" 王占忠,肖華志,周鳳娟.課程思政的內在邏輯本質、建設機制與實踐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78(3):54-57.
[3]" 李倩,劉萬海.從“外嵌”走向“內生”:高校課程思政深化的實踐取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4,42(1):55-61.
[4]" 王晨,張玉喜.探索新時代高?!叭齻€思政課堂”協同建設科學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3(7):29-32.
[5]" 王國霞,李擎,李希勝.工科類課程思政體系與教學實踐體系構建:以自動化專業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78(4):21-24.
[6]" 任繼如.“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案例設計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10):31-35.
[7]" 孔曉娟,劉社欣.科學家精神融入課程思政的三重邏輯[J].高教探索,2023(6):86-90.
[8]" 白歡.混合式教學賦能下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78(5):91-95.
[9]" 馬麗珍,馬君,師玉榮.國家級一流課程“日常物理”課程思政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11):78-80.
編輯∕陳晶
【收稿日期】2024-04-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4-05-06
【作者簡介】聶淑媛,女,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統計學、數學教育。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統計專業核心課程群‘兩融三混 五化并舉’思政教育范式的構建與實踐”(2024SJGLX0159);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12345’研究性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以‘時間序列分析’為例”(河南省教育廳教高〔2023〕3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