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繪本作為圖像與語言的有機結合體,是典型的多模態交際文本,其生動的故事情節契合小學生心智、思維和情感的發展情況,對小學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從讀寫整合的視角切入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不僅遵循了語言教學的基本規律,凸顯了語言輸入與輸出的緊密聯系,而且深化了教材與繪本之間的意義交融。以讀寫整合的形式實施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實現了課內語篇與課外讀物之間的無縫銜接,為小學生語言遷移運用和創造性表達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讀寫整合;核心素養
繪本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成閱讀習慣,并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繪本涵蓋豐富的主題,是滋養學生人格發展的“沃土”,有助于兒童心智、思維以及情感的可持續發展。繪本與英語教材的融合教學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的內在要求,滿足了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實需求。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單元主題意義,豐富和拓展他們的語言知識,還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面臨如何實現繪本與教材的融合,開展高質量繪本閱讀教學等問題。解決“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這三個“核心問題”,或許是正確打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關鍵。從讀寫整合的視角出發,探索繪本類多模態交際語篇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多元讀寫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這一探索也是當前英語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讀寫整合的閱讀教學價值
英語繪本為學生提供了在最自然、最純粹、最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的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并通過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學會個性化表達。多元讀寫能力的提出,突破了傳統語言教學“以語言為中心”的局限,與《標準》的理念高度契合。從讀寫整合的視角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既包含傳統英語教學所強調的語言能力,也涵蓋了核心素養所要求的文化認同、認知習慣、思維方式等維度。
從讀寫整合的視角重新審視繪本閱讀教學,教師應認識到閱讀的意義不僅在于引領學生讀懂故事,還要引導學生在深度理解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思維,建立輸入性語用和輸出性語用的完整體系,進而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實現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在“以讀促寫”的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故事內容,探究了主題意義,還拓展了思維空間。通過閱讀,學生獲得了獨特而深刻的體驗,真正實現了在閱讀之后發出屬于自己的“聲音”的目標。
由此可見,從讀寫整合的視角開展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深化學生對語篇主題意義的理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思考、合作、討論以及寫作等多樣的學習環節,逐步構建清晰的思考邏輯,實現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表達。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實現了語言學習與素養提升的雙重目標。
二、基于讀寫的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路徑
(一)深閱讀:以問題驅動思維
讀寫整合的前提在于有深度的閱讀實踐。英語繪本是由語言與視覺元素結合而成的語篇形式,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多模態交際材料,有助于學生多元讀寫能力的培養。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閱讀文字,還需要學會解讀圖像,細致觀察繪圖的顏色、構圖、人物形象、線條處理及場景設計等,并思考圖文間的關系。由此可見,繪本閱讀不僅關注剖析故事的語言文字,還注重學生對圖文內涵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方向、有方法地讀文解圖,從而實現從“淺嘗”到“細品”的進階。優化問題設計,以問題驅動思維,成為促進學生深度閱讀的最佳途徑。在繪本教學中,教師需通過問題設計突破課堂教學局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打破淺層問題的教學僵局。教師可以借助基于故事主線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探討主題,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問題鏈,即一系列有關聯、有層次、有意義的問題組合。它突破了單一問題的窠臼。教師通過連續性問題引導學生運用聯系與發展的思維方法,調動學生的分析、綜合、判斷、評價等高階思維能力,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使問題鏈成為促進學生深度閱讀的重要支架。在解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應主動轉換角色,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思考。教師應從讀寫整合視角出發,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和具有意義關聯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獲取信息,自主創作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和角色,并探究主題意義。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2 “What a day!”過程中,筆者融入了繪本Fat Cat’s Busy Day。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重視故事的整體性,利用故事地圖搭建框架,引導學生聚焦Fat Cat的活動軌跡,以“Fat Cat wants to sleep—Fat Cat finds a thief—Fat Cat catches the thief”為線索,深入探究故事內容。在閱讀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關注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思考Fat Cat是如何制訂抓捕計劃并抓住小偷的。為此,筆者以問題驅動學生思維,設計了以下三個核心問題:
1.What is Plan One?
2.But Fat Cat has another plan, too. What is Plan Two?
3.How is Fat Cat?Is he really lazy?
在解決問題1和問題2時,筆者指導學生充分讀圖,采用拼圖的形式,關注故事地圖中Fat Cat和the thief的關鍵動作,了解Fat Cat的動作軌跡。在讀圖過程中,鎖定抓捕計劃步驟的關鍵詞。例如,在解決問題1時,學生鎖定了關鍵詞塊“make a wool maze”;而在解決問題2時,學生則關注了Fat Cat的連續動作:runs and hides—jumps out—takes a deep breath and jumps—jumps down and pulls—runs around and around。在解決問題1時,筆者采用師生共讀的形式,指導學生充分讀圖;而在解決問題2時,則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Jigsaw Reading活動,訓練學生分析文本語言邏輯的能力,為讀后續寫“Fat Cat還可能有什么抓捕計劃”的實踐做好鋪墊。
(二)真互動:以活動聯動讀寫
從讀寫整合的視角切入繪本閱讀,其關鍵在于實現讀寫之間的意義聯動。換言之,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全語言教學視角出發,將語言教學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有機融合閱讀與寫作,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表達。還應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以活動為紐帶,幫助學生實現由閱讀到寫作的轉化,使其真正掌握敘述故事與創作故事的技巧。
在策劃閱讀活動時,教師應注重互動性和體驗性,設計循序漸進的讀寫活動鏈,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實踐,逐步從閱讀理解、口語表達過渡到寫作實踐。活動設計應遵循“理解學習—實踐應用—創新遷移”的步驟,確?;顒佑星榫?、有層次、有實效。同時,教師應依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現有知識儲備,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如思維導圖、對話模板、語篇框架等,為學生開展有跡可循的學習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讀寫之間的轉化,如詞匯教學中應滲透句型訓練,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詞匯,在整理歸納中建立詞匯體系,在趣味表達中運用詞匯,從而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閱讀意識,為后續讀寫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同步繪本I Want to Move時,筆者注重利用繪本中的留白部分,通過活動建立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留白,從角色的角度去思考人物可能的行動和對話,進而完成補白,實現由讀到寫的過渡。這種補白方法,將閱讀教學與寫作實踐有機結合,推動學生學習行為的發展,并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聯想能力及推理能力。如當Tom看到大樹上的小鳥時,筆者指導學生使用“I can see...”“The tree is...”“I want to...”等句型來表達Tom此刻想要說的話。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理解了小兔子Tom為何想要搬到此處,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故事結尾,筆者并不急于讓學生評價小兔子Tom的想法、行為及其變化,而是引導學生從父母的視角出發,思考“Why can Mom and Dad find Tom?”這個問題,鼓勵學生重新閱讀,從細節中發現Tom的父母其實是一路跟隨著他,以此強調在閱讀繪本時關注圖片細節的重要性。在此環節,筆者布置了拓展作業,讓學生代表Tom給父母寫一封告白(感謝)信,并在寫作實踐中,引導學生體驗“Maybe in daily life, your mum and dad do a lot of things for you, but you don’t know.”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繪本的主題意義。
在整個繪本的閱讀設計中,筆者始終將閱讀實踐與寫作遷移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表達,從句子的仿寫、情節的補白、細節的挖掘到讀后的遷移寫作,逐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深度融合。
(三)實評價:以遷移觸發表達
“教”應以大任務為導向,實施目標倒推法;“學”需兼顧全體學生,重視語言遷移運用;“評”要立足于整體,貫穿整個讀寫過程。在以讀寫為目標的繪本閱讀課堂中,教師的設計理念要遵循以終為始的原則,以讀寫融合為起點,以學生的寫為落腳點,合理規劃閱讀目標和任務,確保從閱讀到寫作的有效轉化。在此過程中,評價環節不可或缺。教師應秉承“教—學—評”一體化的理念,以評價為媒介,有效聯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讀與寫,通過切實可行的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將閱讀體驗遷移至寫作實踐。
在教學Honey for Baby Bear這一繪本時,筆者在解讀故事的過程中,確定了“根據時間順序掌握故事脈絡”的學習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筆者在閱讀環節分層設計了相關學習活動,并配套了相應的評價任務,利用評價量表、評價提示和評價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并檢測學生是否達成目標。
活動1:使用希沃白板繪制思維導圖,通過關鍵詞預測故事內容,如First(looked for)—Then(ate honey)—After that(got lost)—Next(climbed/shouted)—At last(went home)。
活動2:小組合作,幫助Baby Bear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活動3:根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進行趣味配音。
活動4:討論并寫作:What do you think of Baby Bear?Do you think the bear should go into the forest alone?
在此次閱讀活動中,筆者注重“教—學—評”一體化,將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與評價任務有機結合,共同指向讀寫的實質性發生,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此外,借助評價量表,開展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形式的評價,以評價助力學生學習,深化讀寫之間的意義融合。
三、結語
總之,繪本資源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和情境元素,有效補充了教材的內容,因此,繪本教學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讀寫整合的視角出發,拓展閱讀教學,有目的、有方向、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確保學生能夠真實、深入地閱讀,并嘗試在閱讀過程中學會表達,從而實現從閱讀到寫作的進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須從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挖掘融合要素、制定教學目標、策劃融合活動等多方面入手,準確把握繪本與教科書的內在聯系、意義探究點和融合平衡點,進而提高讀寫融合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徐艷.小學英語繪本閱讀的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成才,2024(11):106-108.
[2]陳衛丹.教材重整繪本融合讀寫鏈接——例談基于“課內外閱讀”的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0(4):24-26.
[3]鄭建英.素養進階: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育心之道——以譯林版《英語》五(上)繪本故事“Pigs can’t fly!”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0(12):12-14.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綢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