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根基,心理健康教育是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文章探討了以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為“1”個工作目標,抓好全體學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學生心理危機干預“2”條工作主線,構建課程教學、宣傳活動、咨詢服務“3”大工作體系,構建學校、心理中心、院系、班級、宿舍“5”級工作網絡,重視關鍵時間、關鍵群體、關鍵場所、關鍵措施、關鍵信息、關鍵能力、關鍵保障、關鍵檢查“8”個關鍵工作要素,構建民辦高校“12358”心理健康教育協同模式的具體措施,使多元育人主體協同形成合力,筑牢心理健康防護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5)04-0135-05
民辦高校普遍辦學歷史較短,底子較薄,長期以來其社會評價整體不高。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要擺脫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困境,最關鍵的是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心理健康素質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民辦高校如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學生各個學段的課程學習、課后活動、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等學習生活全方位全過程,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是民辦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民辦高?!?2358”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旨在切實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1”個工作目標
民辦高校“12358”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工作目標從“針對少數學生提供障礙性咨詢和危機干預”向“增強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轉變,從“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向“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轉變,結合民辦高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個性特征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規律,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區、醫院等一切積極因素,構建符合民辦高校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網絡,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全體學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2”條工作主線
民辦高校“12358”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全體學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及個別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為工作主線。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相關課程、學生活動等途徑宣傳、普及心理健康與疾病預防知識,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切實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針對學生心理問題可能引發的危機,民辦高校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構建學生高危人群的發現、干預、轉介等工作體制,制定學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方案、心理危機干預實施細則,務必讓全校師生了解心理危機干預的基本流程,使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更及時、快速、有效。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以預防為主,引導師生樹立心理危機主動防御意識,通過普查、主動排查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和危機,及時啟動預警機制,迅速處理危機,盡最大可能保障學生生命安全。
三、課程教學、宣傳活動、咨詢服務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3”大工作體系
(一)課程教學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渠道
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對新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1-2]。民辦高校可以充分發揮其在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擁有自主權的優勢[3],設置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配備專兼職教師,專項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避免出現心理中心咨詢師因需要兼顧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而影響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質量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構建了以必修課程為主干、選修課程為延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充分發揮了課程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除了按教育部要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民辦高校還可以根據0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心理需求,結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共性與個性的問題,開設系列公共選修課。比如,針對學生對心理學科、心理健康知識懷有好奇心,開設走進心理世界、探索心理學的奧秘等課程;針對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戀愛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開設戀愛心理學、幸福心理學等課程;針對心理委員的工作需求,開設心理咨詢入門、沙盤游戲與心靈對話等課程,以及心理學與生活、趣味心理學、心理健康與電影賞析等契合大學生興趣點、關注點的課程等。另外,民辦高校還可以結合學生專業設置具有專業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開設管理心理學課程,社會工作專業開設犯罪心理學課程,公共關系專業開設公共心理學課程,市場營銷專業開設社會心理學課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開設設計心理學課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開設傳播心理學課程,英語、中文等專業開設教育心理學課程,音樂學專業開設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護理學專業開設護理心理學等課程,給學生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強化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與重視,增強學生自助互助能力。
(二)宣傳活動是為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渠道
心理中心、二級心理輔導站、心理健康類學生組織、學校師生員工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宣傳主體。首先,心理中心是學校全面鋪開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宣傳普及工作的主要單位。心理中心通過編印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手冊、書簽、海報,維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網站,利用宣傳欄、自辦刊物、專題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媒體建設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載體,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宗旨,面向全校師生員工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其次,二級心理輔導站是學校推動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宣傳普及向院系延伸的主要機構。二級心理輔導站在心理中心的指導下,結合專業特點,通過團體輔導活動、微信公眾號推送等形式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并充分發揮心理委員等學生干部的朋輩支持作用,在院系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再次,心理健康社團等心理健康類學生組織是學校面向學生群體精準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主要學生組織。心理健康類學生組織在心理中心、二級心理輔導站指導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活動,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課堂,舉辦“發現美好,習慣養成”打卡活動、“525我愛我”主題系列活動、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活動、心理知識競賽、綠植SELF-CARE活動、美味傳遞真情活動等學生樂于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活動,以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自我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進而預防學生各類心理疾病的發生,減少心理危機事件的出現。最后,學校所有的師生員工既是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宣傳普及的客體,也是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宣傳普及的主體。民辦高校要積極轉變觀念,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師生員工的主體意識,鼓勵師生員工主動參與其中,以更好地實現學校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宣傳普及的目標。
(三)咨詢服務是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針對性措施
高校基本上是按照教育部有關文件的要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等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機構的。民辦高??梢越Y合本校學生人數、教師隊伍建設等的實際情況,靈活配備專兼職心理咨詢師來為學生提供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通過個體面詢、電話咨詢、團體輔導等活動解答學生的心理困惑。個體咨詢可實施預約和急診結合制度,日常個體咨詢按學生預約的咨詢時間、咨詢師要求來安排,緊急個案按照心理危機干預流程處理;團體心理輔導面向心理委員、心理健康社團成員等學生干部以及學生突發事件所涉班級的學生、有成長需求的學生等學生群體,其輔導內容則根據不同學生群體、不同輔導需要確定。
四、學校、心理中心、院系、班級、宿舍是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5”級工作網絡
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5”級工作網絡[4]包括學校心理危機應急干預工作領導小組、心理中心、院系、班級、宿舍。學校心理危機應急干預工作領導小組是這個工作網絡的第一級,由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負責全面領導學校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督促相關部門、機構、組織、院系履行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當中對應的工作職責,對學校重大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作出決策[5]。心理中心是這個工作網絡的第二級,由心理中心教師及學校精神衛生學專家組成學生心理危機鑒定與干預工作組,負責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快速評估與判斷,制定危機事件的處理方案,及時、有效地化解危機風險[6]。各院系是這個工作網絡的第三級,負責組織本院系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班級是這個工作網絡的第四級,負責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心理委員和其他班干部等朋輩支持作用,廣泛聯系班級同學,協助輔導員、班主任收集和掌握本班同學的相關表現情況,并及時將同學異常的相關表現情況等向輔導員報告;輔導員隨時掌握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發現與識別學生心理異常情況[7],并向所在院系和心理中心匯報。宿舍是這個工作網絡的第五級,由宿舍長擔任宿舍的心理信息員,負責關注宿舍成員的心理動態,一發現問題就及時上報。
通過學生自我報告,宿舍心理信息員、班級心理委員日常觀察,輔導員、班主任走訪宿舍、談心談話,院系按照“日常情況每周一報、緊急情況立即上報”的原則將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報送心理中心,心理中心針對院系反饋的學生情況,對可能有心理危機風險的學生進行心理評估,并和院系形成合力,科學制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按照“一生一案”的原則和“周報制”工作模式,實施分類心理疏導,對重點關注人員進行個體干預或團體干預,及時發出預警和化解學生心理危機。
五、關鍵時間、關鍵群體、關鍵場所、關鍵措施、關鍵信息、關鍵能力、關鍵保障、關鍵檢查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8”個關鍵工作要素
(一)學生在寒暑假、五一、國慶等假期返校前后,期末考試前后,新生報到前后,畢業季等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時間
學生在這些關鍵時間情緒波動往往會比較大,學校應抓住關鍵時間,特別關注學生心理動態,有針對性、有策略地做好預防工作,及時緩解學生心理問題。
(二)因特殊原因請假未返校、學習困難、就業困難、畢業困難、家庭經濟困難、家庭遭遇突發事件、性格過于內向孤僻、近期感情受挫的學生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學生群體
民辦高校尤其要關注關鍵群體在關鍵時間的心理動態,通過其舍友、班委觀察,輔導員談心,心理中心評估排查,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干預、早疏導。
(三)教學樓、宿舍區、校園水域、學校周邊水域等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場所
學校應重視加強校內關鍵場所的巡邏尤其是夜間巡邏以及設施檢查等安全管理,并聯合屬地公安加強學校周邊水域的風險排查,同時重視宿管員培訓,增強宿管員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提升宿管員對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與應對能力,充分發揮宿管員在宿舍區突發事件處理中的積極作用。
(四)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堅持以預防為主,做到及時預警,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措施
學校通過課程教學、宣傳活動、咨詢服務“3”大工作體系增強學生關注自己及他人心理健康的意識,使其正確對待心理健康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及時化解心理危機,并引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就診,消除學生的病恥感,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預防為主、及時預警。
(五)學生心理健康動態檔案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信息
學校應每年針對新生、畢業生以及有測評需要的學生群體開展心理測評工作,根據心理測評數據初步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疑似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約訪,開展專業心理評估、心理危機篩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學生自我報告,舍友、同學日常觀察,輔導員、班主任持續跟蹤,院系按照“日常情況每周一報、緊急情況立即上報”的原則填報“學生心理問題跟進反饋表”。學校心理中心針對院系反饋的學生情況,對可能有心理危機風險的學生進行排查約訪,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態,對學生進行心理評估,記入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確有心理危機風險的學生進行及時干預,根據后續測評情況建立精準檔案,并保持動態更新維護。
(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力量
學??筛鶕嶋H情況組織有心理學、醫學背景的教授、博士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隊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專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應包括提供心理咨詢等專業心理服務的心理中心教師團隊,負責心理健康必修課、選修課等課程教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教師團隊,各二級心理輔導站團隊,心理健康社團成員、心理委員等朋輩支持團隊,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生工作教師團隊,以及其他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的任課教師、宿管員、安保人員、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等。各類工作團隊各司其職,共同守護學生身心健康。
(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項經費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保障
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項經費能夠支持不斷優化學校心理咨詢室條件,不斷完善個體咨詢室、團體輔導室、預約接待室等必要的心理咨詢場所,優化音樂治療室、宣泄室等功能室場所,配備心理沙盤、心理量表、心理書籍、放松或宣泄器材等設施設備,并配備專業心理健康測評系統用于開展學生團體心理測評工作。
(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評督查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檢查
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院系學生工作模塊考核評估體系,分月度考核與年度考核。月度考核主要針對輔導員等學生工作團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年度考核主要針對各二級心理輔導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進行考核??己嗽u估的內容包括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落實程度,對制度和舉措的落實程度以及創新性開展心理工作情況等??己私Y果直接與院系考核、評估、獎勵工作掛鉤。
六、民辦高校“12358”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與展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高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民辦高校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營造平安和諧校園為基礎,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保障大學生生命安全為目標,充分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能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賦能的優勢和資源,強化多元育人主體協同聯動的合力,構筑更有效、立體式、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關心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工作格局,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
[ 參 考 文 獻 ]
[1] 馬喜亭,馮蓉.建強高校心理育人隊伍扎實推進“三全育人”[J].中國高等教育,2022(10):19-21.
[2] 魏萍.基于“對分課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20(4):59-62.
[3] 高鑫,黃昊.人力資源視角下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探索[J].大學,2023(31):145-148.
[4] 邱欣紅.四級預警防控體系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以1名女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為例[J].心理月刊,2024,19(19):207-208.
[5] 李世榮,李倩.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建設探索[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23,25(3):78-80.
[6] 柳靜,王銘,孫啟武,等.我國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的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2,30(2):477-482.
[7] 劉恒美,王艷麗.關于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思考[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4,43(8):64-67.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