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探討了以自我效能提升為導向的大學生涯規劃沙盤的設計與應用,分析了大學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及當前存在的問題,介紹了沙盤在提升大學生自我效能和生涯規劃能力方面的應用價值,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基于自我效能提升的大學生涯規劃沙盤,并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其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該沙盤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促進其更科學、合理地規劃大學生涯。
[關鍵詞]自我效能;大學生涯規劃;沙盤設計;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5)04-0139-05
一、研究背景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涯規劃已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然而,一些大學生在規劃大學生涯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低下、職業準備不足等問題。自我效能作為個體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對大學生的生涯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提升為導向,探討大學生涯規劃沙盤的設計與應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種基于自我效能提升的大學生涯規劃沙盤,并通過實證研究驗證其有效性。
(一)大學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大學生涯是指學生在大學中所度過的時光,通常持續三到四年,是學生的重要人生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僅學習專業知識,而且發展專業技能、社交技能。這個階段也被稱為職業準備階段、職業準備期,是個人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也是職業起點的重要時期。有效的大學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大學的寶貴時間,合理安排專業學習、第二課堂活動等,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首先,生涯規劃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在大學中,學生面臨著眾多的課程和活動選擇,若缺乏明確的規劃,容易陷入迷茫和焦慮。通過生涯規劃,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和課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知。在規劃過程中,學生需要反思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這有助于他們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優勢,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最后,生涯規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通過生涯規劃,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和職業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場競爭。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盡管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
首先,缺乏明確的生涯規劃意識。一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面對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忽視了自身的興趣和特長,缺乏明確的生涯規劃意識,從而導致未來的職業道路選擇困難。
其次,缺乏有效的生涯規劃指導。一些高校雖然已經開始重視生涯規劃教育,但仍然存在指導不足、缺乏個性化指導等問題,導致不少學生在面對眾多的課程和活動選擇時,無法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生涯規劃的效果不佳。
最后,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部分大學生在三或四年的大學生活期間,只關注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專業技能的培養、社會實踐經驗的積累。這導致他們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和經驗,難以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三)沙盤在提升大學生自我效能和生涯規劃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過沙盤推演,模擬大學生校園學習和生活,對大學各類活動發生的時空進行濃縮情景模擬。以活潑有趣的體驗互動游戲方式,帶領學生沉浸式體驗不同選擇帶來的不同結果。采用結果導向和反向設計的方式,通過輔導前后的目標差異分析、結果差異分析和決策能力差異分析等,指導學生通過8字形質量改進螺旋“目標—標準—設計—組織—實施—診斷—創新—改進”八個步驟的不斷循環,明確目標和標準,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和明確個人發展目標,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施—監測—預警—改進—重新設計”,重新進入八個步驟的循環。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的有效干預,建立起學生層面個人診改的體系,實現學生利用動態循環開展個人診改,強化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從而科學引導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首先,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大學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及自我效能理論在生涯規劃中的應用。其次,結合案例分析,設計基于自我效能提升的大學生涯規劃沙盤。最后,通過實證研究,收集數據驗證該沙盤的有效性。
四、沙盤的設計
大學生涯規劃沙盤基于真實場景,通過模擬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進行決策、調整與問題解決。
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制三年,設定大學生涯規劃沙盤分為大一、大二、大三3個場景。大學生涯規劃沙盤模型如圖1所示。
根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特點,將每個場景的實施過程分為課堂學習、第二課堂、機會、挑戰等4個環節,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沙盤推演。
步驟一:發放時間卡
每學年開始前,由推演指導教師給每名學生發放時間卡,按每個學期20周,每周7天,每天除去睡眠等生活必需時間外(不考慮通勤時間),可分配的時間為15小時(以下簡稱點),即每人拿到時間卡的總數為2×20×7×15=4200點。
步驟二:課堂學習
每名學生獲得基礎績點2.0。在此,推演指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獲得基礎績點應遵守學校關于課堂教學的紀律要求。課堂學習規則如表1所示。
步驟三: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指在第一課堂外,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利用課外時間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思想成長、創新創業、實踐實習、志愿公益、文藝體育、技能特長等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課堂規則如表2所示。
步驟四:抽取機會卡
每人抽取3張機會卡。機會卡對在“課堂學習”和“第二課堂”環節所收集和積累的學分績點和能力值有一定要求。學生對照機會卡要求和個人情況,若符合要求,可以選擇接受,并按機會卡要求完成相應的時間點支付并獲得相應的成果;若不符合機會卡要求的條件,只能選擇放棄。
步驟五:抽取挑戰卡
每人抽取2張挑戰卡。挑戰卡對在“課堂學習”和“第二課堂”環節所收集和積累的學分績點和能力值有一定要求。學生對照挑戰卡要求和個人情況,若符合要求,可以選擇接受,并按挑戰卡要求完成相應的時間點支付并獲得相應的成果;若不符合挑戰卡要求的條件,只能選擇放棄。
步驟六:學年成果結算
每學年結束,學生將所獲學分績點和能力值匯總到成長卡中。從步驟一到步驟五,重復3次。3輪推演完成后,匯總3個學年的成果,獲取畢業證或結業證。
步驟七:畢業升學/求職
匯總3個學年的成果后,進入升學/求職環節。學分績點為3.5以上的,可以選擇專升本考試。求職的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就業崗位,對照崗位要求,選擇合適的工作。
五、案例分析
在深入探究大學生涯規劃的案例中,參與沙盤推演學生的成功或失敗經歷都為指導教師和同學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經驗。學生的策略與實踐不僅展示了生涯規劃的多樣性,也凸顯了個人在追求職業目標過程中的策略性與適應性。推演指導教師通過跟蹤記錄學生的策略、實踐與結果,進行實證研究,從而研究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的有效干預模式,科學引導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案例一:張同學的案例強調了目標明確與執行力的重要性。
在大學生涯的起始階段,張同學為自己設定了明確的職業目標,這一目標既結合了個人興趣也緊密貼合了市場需求。張同學展示了如何通過精心的策劃與嚴格的時間管理,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他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還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養了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他的成功,驗證了將個人興趣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以及通過持續努力達成職業目標的可行性。
案例二:王同學的問題在于缺乏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規劃。
在大學生涯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就像航船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王同學未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導致他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明確的動力和目標。由于缺乏明確的方向,王同學在學業和職業上都陷入了困境,難以在求職市場上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大學生在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時,必須首先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明確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從而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大學生涯規劃。
案例三:趙同學的問題在于執行力不足。
趙同學制定了詳細的大學生涯規劃,但在執行過程中卻缺乏自律和毅力,無法按時完成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這種執行力不足的情況,使得他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最終導致求職過程中簡歷缺乏亮點和競爭力。因此,大學生在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時,不僅要制定詳細的規劃,更要自律和具備執行力,確保能夠按照規劃進行學習和實踐,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通過深入分析這三個案例,可以看到大學生涯規劃并非一成不變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和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和優化。
首先,要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這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市場需求進行綜合考慮。其次,要制定詳細的大學生涯規劃,包括課程學習、實踐活動、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規劃。最后,要自律和具備執行力,確保能夠按照規劃進行學習和實踐,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除了以上三個關鍵因素外,大學生涯規劃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大學生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大學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階段,大學生應該勇于嘗試新事物,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積累工作經驗、拓展人際關系、拓寬視野和知識面。其次,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包括學術能力、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這些素質的提升,使大學生在未來的求職和就業中,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市場的需求,做好職業規劃,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此外,大學生還應該注重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安排相對自由,但也需要大學生具備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的能力,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學習和生活的平衡。同時,大學生還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將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問題和挑戰。
六、應用結果分析
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基于自我效能提升的大學生涯規劃沙盤的學生在生涯規劃能力、目標清晰度、自我效能等方面均有顯著提高。學生能力變化對比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同時,通過對現場參與學生的觀察和訪談,發現該沙盤在幫助學生明確生涯目標、增強自信心、提升生涯規劃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
七、總結與展望
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提升為導向,設計了一種大學生涯規劃沙盤,并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其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該沙盤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和生涯規劃能力。未來,可以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該沙盤的設計和功能,以滿足更多高校和學生的需求。同時,可以進一步探討自我效能理論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價值,為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參 考 文 獻 ]
[1] 焦麗娟.注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規劃創新研究[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21): 23-24.
[2] 趙青柳,李維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與研究[J].山西青年,2024(16): 60-62.
[3] 韓佳佳,楊玲玲,孫自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才智,2024(29): 9-12.
[4] 方雅靜,夏青.“就業育人”視角下新生生涯規劃教育實踐與思考:以同濟大學新生院為例[J].成才與就業,2023(增刊1): 138-140.
[5] 李娜娜,余建萍.職業生涯規劃融入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路徑研究[J].中國就業,2024(5):87-89.
[6] 吳步科.淺議大學生如何規劃大學生活[J].科技信息,2011(23):569.
[責任編輯: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