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新商科的理論內涵和莆商精神的時代意蘊入手,以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為切入點,基于契合職業教育6+2理念、更好地踐行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及打造地方特色專業課程3個角度分析莆商精神融入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的價值。以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課程《推銷實務》為例,層層遞進,從“莆商精神”融入課程理論教學、“工學結合”助力課程實踐教學、“就業創業”提升課程教學效果3個層面探索莆商精神融入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莆商精神;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實踐探索
引言
近年來,新商科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它以數字經濟為背景,急需具有全球視野和數字商業價值觀,智商情商雙高、多種思維交叉融合、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能熟練運用數字商業規律等鮮明特征的復合型人才,為商業轉型升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1]。如何進行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改革,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的提質增效,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真正做到“價值引領+技能提升+知識傳授”三者同頻共振已然成為新時代的重要命題。
“勇字當頭、誠字固本、謀字制勝、和字安身、義字立足” 是對莆商精神的高度凝練,更是當代莆田人寶貴的精神財富。莆田商人深諳經商之道,他們精勤儉孝,名揚四海。數字時代,莆商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宗親互助、勤奮務實與現代管理、創新求變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青年莆商則以更包容的姿態擁抱時代變化。
一、莆商精神融入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的價值
(一)契合職業教育“6+2”理念
職業教育“6+2”理念強調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突出能力目標,強調項目任務載體、能力實訓、學生主體及理論實踐一體化,重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及方法能力,強調要將德育、外語內容,交流、與人合作、自學、信息處理、創新能力等滲透到所有課程中。其中,莆商精神即為特色德育內容,可為高職新商科專業學生提供極好的價值引領作用。
(二)更好地踐行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群踐行“一條主線、雙元育人、三位一體、四方聯動、五維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立德樹人為主線,學校元和企業元雙元育人,構建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政行校企四方聯動,將課程內容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融合、學生身份與學徒身份相融合、教室與工廠相融合、校內教師與企業導師相融合。莆商精神融入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導入莆商精神的精髓,突出“立德樹人”的主線,豐富了企業的教學資源,提升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有助于打造地方特色專業課程
縱觀省內外兄弟院校新商科專業課程建設,趨同化是難以突破的瓶頸。注入地方特色商業文化,能夠有效助力差異化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打造地方特色專業課程,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獨特的教育資源和就業機會。
二、莆商精神活化高職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索
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教學緊跟數字時代的步伐,融合多學科知識,關注實踐性、創新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探索構建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和新商科人才培養范式,同時凸顯課程思政育人,構建獨具地方特色的專業群課程育人體系,具體內容,見圖1[2]。
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群內市場營銷專業核心課程《推銷實務》為例,進行莆商精神活化新商科專業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索。在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畢業生回訪、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基礎上,對接國家級專業教學標準,學院將《推銷實務》確立為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教學圍繞“推銷準備—尋找、接近顧客—推銷洽談—處理異議—銷售成交”推銷工作流程展開。不論是課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還是就業創業環節,均結合地域商業文化,有機融入莆商精神。
圖1" 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育人體系
(一)無縫嫁接,“莆商精神”融入課程理論教學
莆商精神的“勇”“誠”“謀”“和”“義”與《推銷實務》課程素養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備相應的法治、底線、辯證和創新思維,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樂觀自制”高度契合,有助于培養學生卓越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環境并取得成功。教師可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與方法,可導入莆商成功案例,理實結合,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也可設計與莆商精神相關的銷售實戰模擬訓練,讓學生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將“勇”“誠”“謀”“和”“義”融入《推銷實務》課程時,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1)勇:“勇”可解讀為敢于挑戰、勇于創新和突破的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勇敢面對市場變化與競爭壓力,積極主動尋找銷售機會,大膽嘗試新的營銷策略和方法,敢闖敢拼敢創,迎接數字時代挑戰;(2)誠:誠信是商業活動的基石,教師要強調推銷過程中必須真誠對待每一位客戶,做到誠實守信,不夸大其詞,以真實的產品性能和服務質量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滿意;(3)謀:“謀”是深思熟慮、智謀決策。教師可教授學生如何運用大數據及策略思維,通過市場調研、客戶需求分析等方式制定有針對性的銷售計劃,出奇制勝地進行推銷洽談,靈活應對各種銷售場景,實現高效精準的推銷;(4)和:和諧共贏是莆商精神的體現,也是現代企業追求的目標。在《推銷實務》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客戶服務意識,學會與不同背景的客戶建立和諧關系,尋求共同發展的長期合作模式,同時運用大數據做好客戶關系管理工作;(5)義:社會責任感和道義擔當是“義”的核心。教師應教育學生在追求業績的同時,不忘企業社會責任,堅持公平公正交易,尊重消費者權益,維護良好的商業道德和社會風尚。通過以上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扎實的推銷知識和技能,還能使其深深領悟和傳承莆商精神,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對接莆企,“工學結合”助力課程實踐教學
職業教育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在《推銷實務》課程教學中,積極對接莆田當地代表性企業如三棵樹、復茂等,工學結合,導入特色企業文化,實踐教學過程中凸顯莆商精神的“勇”“誠”“謀”“和”“義”,提升學生的銷售實戰能力和職業素養。
1.雙師共育,項目任務提升課程分散性實踐效果
基于推銷工作流程,將課程內容分為五大教學模塊,每個模塊均設置若干個相應的訓練任務,突出能力及素養目標,選取深度產教融合企業“莆田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健康漆’的銷售”為主要實踐載體,真正做到可實施、可落地。校企雙元育人,學生們切身感受三棵樹“誠信、創新、合作、共贏”的企業文化,學習其在應對數字時代挑戰時的創新思維,學生在達成一個個訓練任務時真切地體會到莆商精神。校企雙師共同跟蹤訓練任務效果,實踐效果可評可測。如在“處理異議”教學模塊,筆者將該模塊整體素養目標與莆商精神高度融合,要求學生做到有“勇”有“謀”,面對客戶異議不退縮,勇敢面對,能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客戶異議處理方法有效化解客戶異議;“誠”“和”“義”并重,真誠對待客戶,尊重客戶權益,與不同背景的客戶建立和諧關系,長期合作,同時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提升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和滿足程度。在教學設計上,與三棵樹公司實際緊密結合,設計了3個課次,每次均有具體的訓練任務及可測結果,具體內容,見表1。
2.產教融合,打造全生命周期課程綜合實訓體系
課程從課程設計、教學設施、實踐操作到評價反饋各個環節,都緊密結合莆田當地行業企業發展需求,賦能專業學生和合作企業長周期的成長。課程項目及任務創設上,將“三棵樹‘健康漆’的銷售”作為綜合實踐載體,考核評價上,導入“復茂‘蛋糕’的銷售”,將其作為輔助項目,主輔雙方共同發力,完成推銷五大流程,形成完整的實訓閉環,為學生后續從事各行各業的銷售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上,能力、素養、知識三者并重,突出實踐操作能力核心,兼顧“勇”“誠”“謀”“和”“義”五大育人元素,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
(三)品讀政策,“就業創業”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多年來,學院認真品讀教育部、省教育廳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引領性政策文件,以行業崗位人才需求為基礎,積極探索政校行企園共同育人模式,先后實施“復茂英才計劃”、創立“三棵樹產業學院”,助力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在就業創業層面將莆商精神的精髓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1.復茂英才計劃,創新“現代學徒制”
學院與復茂、中國焙烤協會共同制定實施英才計劃,創新現代學徒制,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高職學校聯合中職學校與行業協會合作,在行業企業設立培訓基地,學生通過“1.5+1.5+1+1”(在中職校學習1.5年,在行業崗位培訓、實踐1.5年,到高職校學習1年,再到行業崗位培訓、實踐1年)實現工學交替。在崗2.5年培訓、實踐期間,學生必須通過“12 崗 7 級”的考核,其中12個崗位為“理貨、清潔、開店、打烊、收貨驗貨、打包、導購、現貨、裝飾、收銀、訓練、設備”[3],7級則是見習領班→領班→見習店助→店助→見習店長→店長→經理。12個崗位中多個崗位尤其是“導購”崗與《推銷實務》課程緊密結合,學生在工學交替過程中學以致用,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切身感受到復茂企業對傳統工藝的堅守、對品質和信用的重視,熟知復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制餅工藝,也對公司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贊賞有加。
2.三棵樹產業學院,產教融合新方式
學院與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三棵樹產業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合作辦學期間,雙方共建產教融合基地,開展專業建設、科學技術開發研究、項目化教學與實踐等。市場營銷專業學生作為三棵樹產業學院的一分子,在校學習期間就能接觸到企業真實的銷售工作環境,畢業后若留在三棵樹工作,企業更將逐年返還學費。通過市場營銷專業學習、三棵樹產業學院學習、三棵樹實習工作多年的相知相守,三棵樹的文化本源、企業使命和愿景、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及社會責任將根植到學生心中,實現莆商精神的入耳、入腦、入心直至親身踐行。
結語
“莆商精神”是莆田地區地方商業文化的瑰寶,為契合數字經濟時代要求,高職新商科可增設一些與莆商精神相關的課程,如“莆商文化與企業管理”“莆商精神與創新創業”等,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植入莆商精神。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可將莆商精神融入課程理論教學,同時積極對接莆企,尋找合適的實踐載體,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悟莆商精神,最后積極探索政校行企園共同育人模式,在就業創業層面讓莆商精神根植到學生心中。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學生“經世濟民”的理想信念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將得到進一步的培養,新商科思維將得到進一步的塑造,電子商務專業群課程育人體系將更加完善并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蔣文鋒,劉云.新商科視角下校企共建培育數字化營銷人才——以廣州商學院《市場營銷學》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3,(26):162-165.
[2]劉洋,吳葉勤,王瑞華.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商科“四位一體”培養模式探索[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3,(05):77-82.
[3]陳各輝,陳進良.探索現代學徒制教學培育海西技能型人才——以福建省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成人教育,2015,35(05):84-85.
(作者單位: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