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認識到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創新閱讀教學模式,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從“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出發,根據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以期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閱讀能力;“雙減”政策
“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教學的重點目標,而閱讀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是在課前認真備課。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積累不同,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課堂上積極提問。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設計問題指引學生思考:于勒的人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為什么被稱為“正直的人”“福星”,后來又成了“流氓”“賊”?這些稱呼反映了人物怎樣的心理?你遇到過像“于勒”一樣的人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將閱讀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是在課堂上注重互動交流。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驗,分析于勒這個人物形象,并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在互動交流中豐富對于勒的認識。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布置讀書任務,做好讀書筆記
教師要合理布置讀書任務,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開展讀書活動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開展問題探討,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與其他學生進行分享。
例如在《故鄉》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讀書任務,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讀書筆記進行分享。在學生進行讀書筆記分享后,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反饋,比如哪些學生的筆記好、哪些學生的筆記比較差。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帶著問題閱讀,完成小組討論
教師可以借助課前預習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中的生字詞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梳理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與課文相關的視頻片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撰寫閱讀反思,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例如在學習《最后一次講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探究,然后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三)開展課外閱讀,做好學習評價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如開展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等活動,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優秀作品,鼓勵學生進行精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如在《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傾聽大自然的語言”活動,在網上或現實生活中去尋找并記錄大自然的語言。開展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一)課內課外結合,優化閱讀資源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課外閱讀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一課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以及對社會的不公進行反思。這樣的活動,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豐富閱讀形式,培養閱讀興趣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雙減”政策的出臺,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豐富閱讀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進行《社戲》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閱讀,讓學生自主探究《社戲》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閱讀經驗、互相借鑒學習方法,不僅能夠點燃學生閱讀的熱情,而且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溝通。
(三)以閱讀促寫作,豐富閱讀教學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讀書分享會和讀書交流會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和自主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開展合作學習,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文章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如當學生閱讀到“我們看了一會兒,只見一個孩子的臉紅撲撲的……”這一句時,就會產生疑問:“這孩子為什么臉紅呢?”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真思考作者這樣描述的原因。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閱讀方法,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和小組交流,相互交流經驗和借鑒方法,進而促進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語文教學面臨更高要求,其中閱讀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基礎,對學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主要途徑。“雙減”政策的出臺,使得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1]。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湯愛斌.減法亦加法:“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15):84-86.
作者簡介: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四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