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文本閱讀、對比閱讀,引導學生從“群像”的視角認識革命精神,以個體女性形象共性特點為基點,從個體外在形象到群體形象,再到精神內核,完成對中國女性勇毅堅強形象的感悟。本文以“中國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讀”為主題設計單元教學,組織三大板塊的學習活動,由“一個人物”到“群體形象”,由具體到抽象。
關鍵詞:女性形象;群像視角;共性特點;精神內核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以“苦難與新生”為主題,選入的六篇作品兼顧時代性、典型性、教育功能,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革命者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教師可以通過文本閱讀、對比閱讀,引導學生從“群像”的視角形成對革命精神的認識,以個體女性形象共性特點(堅毅、果敢、抗爭)為出發點,從對個體外在形象到群體形象的認識,再到精神內核的挖掘,完成對中國女性勇毅堅強形象的感悟,由此弘揚中華革命文化,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1]。
以“中國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讀”為主題設計單元教學,可分為三大板塊:賞析鮮明生動的女性形象,追溯中華女性的精神光源,探尋革命女性形象的當代意義。第一板塊主要討論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特點,感受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探討個體形象是“求異”,引導學生看到每個獨立鮮活的生命個體的形象特點,重點是探討“這一個”。第二板塊主要討論本單元女性形象的共性特點,抓住其斗爭性和革命性,把握女性“柔中見剛”的一面,探討群體形象是“求同”,引導學生看到中華民族骨子里的血脈品性,重點是探討“這一群”,即貫穿古今的中華女子的深層品性。第三板塊聯系實際,探尋革命女性文學形象的當代意義,書寫當代優秀女性人物短評,感悟其革命精神和堅定信仰,理解和認識革命傳統文化的傳承。

這一設計試圖在整體構架上呈現對革命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并在具體分析中落實“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目標,在學習活動中落實“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目標。
深入剖析本單元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特點,可以讓學生體會人物具備的人性美和勇敢抗爭的精神,獲得心靈上的洗滌和思想上的影響。
學習活動一:感受“光”——賞析鮮明生動的女性形象
要探究人物形象特點,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外貌、神態描寫等,二是人物之間的關系,三是與故事情節的關系??梢赃M行大梳理(從整體入手概括情節分析形象)、小梳理(從局部入手找文本中每一處關于人物的描寫分析形象),將知識與能力融合起來。
群文閱讀《記念劉和珍君》《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組織完成下列任務。抓住4篇課文中的女性人物、主要事件、性格特征及表現人物的手法四個方面進行比較閱讀,得出結論:
劉和珍——向往革命、追求真理,不畏強暴、敢于反抗,思想進步、堅毅樂觀,有責任感、胸襟廣大,為國為民、勇于抗爭;水生嫂——摯愛丈夫、深明大義、勤勞樸實、顧全大局、不甘落后、迅速成長;小芹——敢于斗爭,追求愛情自由、婚姻自主;黃新——熱愛黨、忠于黨、機智果敢,無私赤誠,勇于犧牲。通過閱讀、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對文本中的女性人物形成立體化的認識。
學習活動二:探尋“光”——追溯中華女性精神光源
在全面歸納概括這些人物的形象特點后,要求學生用比較和篩選的方法找到這些人物形象的相同特點,來實現既“存異”又“求同”的目標,使學生能準確捕捉群像之美。再根據小說時代背景和文本內容,填寫女性代表人物卡片。制作人生卡片,比較以竇娥、祥林嫂、劉蘭芝為代表的舊時代傳統女性和以劉和珍、水生嫂、小芹、黃新為代表的新女性在人生遭遇與追求、最終命運等方面的不同,從而探究和發現造成她們不同命運結局的原因,即社會原因——舊時代社會黑暗,女性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新女性受到革命精神的引領,女性意識覺醒,有些女性受黨和社會的教育,富有革命者大無畏的精神。通過比較閱讀,學生明確本單元課文中的女性形象是舊時代不同身份的新女性的代表,她們表現出勇敢、堅定、敢于抗爭的共性特點。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凝聚在中國女性身上溫柔善良的特性不會改變,我們在她們身上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力量[2]。
學習活動三:追隨“光”——探尋革命女性文學形象的當代意義
教師設定情境:校園廣播站邀請你在3月8日這一天給聽眾介紹一位你最欣賞的女性人物,你會介紹哪位人物?請試寫一段推薦詞,表達你的敬仰和贊美。
給學生以寫作提示,展現新時代優秀女性,如張桂梅、楊絳、王亞平、郎平、華春瑩、郭晶晶等。學生通過寫作訓練,從對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認知中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評價。
本單元教學聚焦任務,明確目標,立足于“大”單元,著眼于“小”人物,解讀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特點,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概括典型情節,以提高學生的自主研讀能力。引導學生品鑒文本,通過比較這些女性形象并找出共性特點,深入探究精神內核。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思考閱讀革命作品的意義。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給學生留出一些自主思考的空間,引導他們通過類比閱讀、對比閱讀,完成對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讀,樹立起堅定的革命信念。
參考文獻:
[1]吳欣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實踐 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筆記[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20.
[2]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第二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