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速冰雪“冷資源”持續向“熱經濟”轉化,做大做強冰雪經濟,讓冰雪產業成為重要民生支撐,是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關鍵著力點。該研究采用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系統厘清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和特征體現基礎上,深入探究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遵循,即持續壯大冰雪經濟發展規模、滿足多樣化冰雪消費需求、打造特色冰雪文化品牌名片、助力冰雪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以及釋放區域冰雪產業集聚效應。為更好、更快和更高質量推動冰雪產業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照,研究提出了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進路:加強冰雪產業頂層規劃布局,完善冰雪產業市場支撐體系;促進冰雪要素市場有序流動,釋放冰雪資源要素配置活力;提高冰雪產品服務供給品質,規范創新冰雪市場運營模式;提升冰雪產業發展質量效益,推動冰雪產業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冰雪產業融合發展力度,營造獨特濃厚冰雪文化氛圍。
關鍵詞:冰雪運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冷資源;熱經濟
中圖分類號:G80-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840(2025)01-0001-08
\"Cold Resources\" Leveraging \"Hot Economy\":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MAO Yujun,LI Rongri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Accelerating the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of ice and snow \"cold resources\" to \"hot economy\", making the ice and snow economy bigger and stronger, and making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 important livelihood support are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and key point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clarif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this study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deeply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That i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development scale of ice and snow economy, meet diversified ice and snow consumer demand, create brand name of characteristic ice and snow culture, help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release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regional ice and snow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better, faster and higher quality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approac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planning and layout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market support system of ice and snow industry; promote the orderly flow of ice and snow element markets, and release the vitality of ice and snow resource factor allo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ce and snow products and services supply, standardize and innovate the ice and snow market operation mode;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increas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and create a unique and strong ice and snow cultural atmosphere.
Key words:ice and snow sports; ice and snow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ld resources; hot economy
收稿日期:2024-08-0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編號:22BTY025)。
作者簡介:毛愈鈞(2001- ),男,浙江寧波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經濟、體育公共經濟和體育管理。
通訊作者:李榮日(1966- ),男,吉林柳河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經濟、體育公共經濟和體育管理。
乘冬奧會東風,厚植冰雪優勢,釋放冰雪紅利,讓冷冰雪持續釋放熱經濟,將發展冰雪經濟作為促進體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和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對于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推動落實《加快發展冰雪運動 推動“冰雪絲路”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繼續開展全國大眾冰雪季等群眾性冰雪活動……鞏固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1]。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新雪季以來,冰雪消費持續升溫,冰雪產業紅紅火火,不少地方推出冰雪節慶、冰雪藝術等活動,冰雪運動走進大眾生活,豐富消費體驗,帶動冰雪經濟快速增長[2]。種種跡象表明,冰雪運動已然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據相關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23—2024冰雪季全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率為18.68%,各類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2.64億人;冰雪運動項目、民俗冰雪活動、冰雪觀賞體驗、陸地冰雪運動等各類冰雪運動消費規模超1 500億元[3]。可見,冰雪運動逆勢出圈,冰雪經濟持續升溫,更為冰雪產業更高質量和更高水平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伴隨著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縱深推進,大眾冰雪運動消費需求愈加強烈,冰雪市場經營主體及其從業人員數量持續提升,冰雪消費逐漸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增長點,不僅能夠為做大做強冰雪經濟和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還可以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良好基礎。然而,當前在推動冰雪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過程中,仍然面臨專業人才匱乏、場地設施數量不足、資源依賴性較強、技術創新能力偏弱和產業融合效果不佳等問題[4-7],為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全新機遇與巨大挑戰。鑒于此,本文在系統厘清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和特征體現基礎上,審視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遵循,并提出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進路,旨在為更好更快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參照。
1 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
1.1 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
厘清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應當首先明確冰雪產業的概念內涵。運動項目作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元”邏輯,冰雪運動是運動項目的重要分支。作為一種側重于休閑娛樂、強健體魄、游覽觀賞和極限挑戰等價值定位,強調在冰面和雪地等自然環境或模擬自然環境中具備競技、文化、娛樂、健康和教育等多重屬性功能的運動項目集群,冰雪運動是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全新活力[8]。近年來,隨著大眾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全民冰雪運動熱情持續高漲,國內冰雪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冰雪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為促進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全新機遇與挑戰。縱觀已有研究成果,不同學者主要從不同業態、運動項目、經濟屬性和服務功能等方面對冰雪產業的概念內涵展開深入探討。(1)從不同業態層面來看,冰雪產業主要涵蓋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和冰雪運動四大領域,產業覆蓋面廣和產業之間的關聯度高,能夠顯著拉動區域經濟發展[9]。(2)從運動項目層面來看,冰雪產業是以高質量滿足大眾參與冰雪運動需求為終極目標,側重促進全民冰雪運動健康發展、提升冰雪運動競技實力和推動冰雪產業創新發展[10]。(3)從經濟屬性層面來看,冰雪產業是充分借助地區冰雪資源,與餐飲、住宿、休閑和娛樂等其他服務業相互協調發展的體育經濟新形態[11]。(4)從服務功能層面來看,冰雪產業是以冰雪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制造作為重要基礎,為消費者提供各類冰雪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冰雪消費需求的綜合性行業[12]。結合上述學者觀點和內容分析,本研究認為冰雪產業是以冰雪運動項目為核心,由此產生和形成的各類冰雪生產經營活動的集合體,既涉及不同冰雪運動項目有形產品的推廣、分配和銷售,又涉及各類冰雪運動項目競賽表演、技能培訓和技術指導等無形服務的生產、供給和消費等。
高質量發展作為一種與時俱進和較為理想的發展狀態,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通常具備著不同的時代價值和思想內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已逐漸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圍繞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的相關研究已較為豐富,雖然有關高質量發展的概念認識和內涵邊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但對其屬性特征達成了以下一些基本共識:高質量發展是順應新發展理念的一種經濟發展質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內在統一來把握和推動發展;高質量發展主要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終極目標,重視以人為本,并將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由傳統要素驅動向科技驅動進行加速轉變,并借助各類數智技術手段和工具不斷牽引和推動各行各業質量變革、效率和動力變革,進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全面提高的可持續發展過程;高質量發展是對社會經濟結構、市場運行機制、行業生產效率和產品服務質量等進行全面優化升級,是社會經濟發展所能達成的一種高級狀態和最優狀態[13]。
邁向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并突出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黨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歷程和各國現代化建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做出的重大戰略抉擇與歷史經驗判斷。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高質量發展已被賦予全新的時代價值和深刻內涵。進而,對于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解讀,不僅要滿足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前提,還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潮流,做到與時俱進和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消費升級和擴大內需等發展契機。據此,結合冰雪產業和高質量發展相關研究,歸納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概念內涵如下: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下,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冰雪運動需求,擴大冰雪消費內需,促進冰雪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冰雪運動產品服務,推動冰雪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在全要素、全區域、全周期、全過程和全產業鏈等方面,實現數量與質量雙提升、價值與效益最大化、供給與需求精準適配,持續挖掘冰雪產業發展潛力和釋放冰雪運動消費活力,推動冰雪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發展質態。
1.2 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特征體現
1.2.1 資源依賴性
依托生態稟賦,厚植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冰雪經濟加快發展,將發展冰雪運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促進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當前,由于不同區域之間的冰雪資源稟賦往往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全國冰雪產業特征呈現出明顯的空間異質性和多尺度特征[14]。如,在冰雪資源較為豐富、自然景觀較為優越和氣候條件較為適宜的東北和華北地區,往往具備冰雪資源存量足、雪期長、雪量大和雪質好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憑借地方冰雪資源稟賦優勢,大力發展冰雪文化旅游產業、籌辦各類冰雪運動賽事、舉辦冰雪產業國際博覽會和打造冰雪運動度假小鎮等,持續釋放地區冰雪經濟發展活力和不斷激發冰雪產業創新潛能,努力創建國際知名冰雪旅游勝地,提高地區國際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高質量推動地區冰雪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相較于東北和華北等地區,華東、華中和西北等冰雪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由于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系統的差異,較多有賴于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VR和LBS等數智技術和充分發揮地區生產制造優勢,大力發展冰雪商業綜合體、研發各類滑雪設施和開發近程體驗冰雪等項目,旨在加快建設一批智慧化的室內冰雪運動場館,提升地區冰雪體育產品和服務質量。
1.2.2 區域協調性
隨著“南展西擴東進”冰雪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和持續推進,讓冰雪運動項目不斷從北方走向全國各地、從冬季走向一年四季,全國冰雪運動氛圍不斷升溫、冰雪運動項目熱度持續高漲,推動著冰雪產業要素集聚與區域協調聯動。追本溯源,20世紀80年代,由國家體委正式提出的“北冰南展”戰略標志著我國冰雪運動開始從東北地區向南方沿海城市擴散和蔓延,強調轉變當時有賴于北方地區大力發展冰雪產業的被動局面。這一戰略的實施雖未能對當時全國冰雪產業發展格局產生顛覆性改變,但卻為后續我國冰雪產業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支撐[15]。隨后,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進一步點燃了全民冰雪熱情,國家體育總局在原“北冰南展”戰略的基礎上,新增了“西擴東進”戰略,其實質是為了借助冬奧會和殘奧會等重大賽事活動的寶貴契機,充分利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區域體育產業集群的體育賽事和體育場館等資源,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和帶動區域冰雪經濟協調發展。其中,“南展”主要是指向南方地區發展;“西擴東進”主要是指以東北三省(遼寧、黑龍江和吉林)的提升發展為基礎,發揮新疆和內蒙古等西北、華北地區冰雪經濟發展后發優勢,利用南方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補足冰雪資源短板,實現不同區域之間的冰雪產業協調發展。
1.2.3 跨域融合性
《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中指出,“優化冰雪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冰雪健身休閑產業,推動冰雪旅游產業發展,促進冰雪產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提供多樣化產品和服務”[16]。《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進一步強調,擴大冰雪旅游優質產品供給,深挖冰雪旅游消費潛力,推動冰雪旅游與相關行業融合,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務,夯實冰雪旅游發展基礎[17]。開啟“冰雪+N”多產業跨域融合模式,大力推動冰雪產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不僅對于優化冰雪產業結構和創新冰雪產業運營模式具有重要作用,還有助于培育冰雪產業綜合競爭新優勢。近年來,隨著我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不斷激增、冰雪場地設施數量持續增多、冰雪經濟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冰雪產業鏈條得到充分延伸和拓展,“冰雪+旅游”“冰雪+科技”“冰雪+醫療”“冰雪+文化”“冰雪+研學”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愈加強烈。依靠產業間的跨域協同創新和深度融合發展正加速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從單一雪季熱走向四季常熱,持續助推冰雪運動釋放四季熱效應,引領大眾健康生活新方式,更為體育產業經濟增長注入全新活力[18]。如,東北和華北地區,不僅可以將冰雪運動與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景點和住宿餐飲等多領域相結合,著力打造冰雪旅游度假區,還可以打造集冰雪賽事、休閑娛樂、健康醫養和鄉村旅居等于一體的冰雪小鎮。華南和華中等地區則可以充分發揮地區技術比較優勢,借助新質生產力全面賦能地方冰雪產業發展,緊密圍繞冰雪產業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轉型和升級,以科技創新驅動為引領,提供更好滿足群眾冰雪消費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服務,增強冰雪產品服務創新。
1.2.4 綠色低碳性
綠色低碳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是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通過高水平保護,不斷優化重塑冰雪產業發展新動能和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冰雪經濟體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和環境污染少的冰雪產業結構,持續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當下乃至未來冰雪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特別是在后冬奧時代,冰雪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已然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環節。如,在冰雪場館建設方面,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就采用BIM技術建立了場館能源監控系統和環境大數據庫,并通過制冰、水電、暖通和照明等智能化設備,實現了場館能耗最優化,且環境監測系統能夠保持場館環境始終處于最佳狀態。技術成果的系統應用和可循環材料再利用,也使得“冰絲帶”成為真正的綠色低碳智慧場館[19]。又如,在冰雪產品回收利用方面,熱雪奇跡作為國內最大的滑雪場運營服務商之一,為提高雪板利用效率,實現閑置雪板資源循環利用,在其全國八地雪場均提供雪板租賃服務,并設置雪板回收專區,用戶可前往進行雪板租賃和回收,有助于實現雪板循環再利用和助力低碳運動,以及促進滑雪行業的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20]。再如,即將于2025年在哈爾濱舉辦的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秉持簡約辦賽、綠色辦賽和智慧辦賽理念,倡導采用節能環保建筑材料和綠色低碳建筑技術,將信息技術、智慧服務等應用到訓練、賽事管理中。種種跡象表明,在綠色低碳科技驅動下,冰雪產業發展正逐漸向綠色、低碳、循環和高效等方向加速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也將廣泛嵌入和更加深入冰雪產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和環節當中,為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1.2.5 消費引領性
《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規模達到6 000億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0 000億元。消費作為支撐和帶動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和實現產業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冰雪消費作為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冰雪運動參與人口的快速增長,群眾冰雪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冰雪產業呈現出由“冷資源”釋放“熱效應”的強勁發展勢頭,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熱情持續高漲,冰雪消費熱度持續升溫。后冬奧時代,隨著“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的持續鞏固和擴大,冰雪消費市場規模得到顯著提升,冰雪運動、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和冰雪賽事等各領域呈現出迅猛增長的發展態勢,成為冰雪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大眾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4冰雪季)》相關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23—2024 冰雪季,我國在冰雪運動項目、民俗冰雪活動、冰雪觀賞體驗、陸地冰雪運動等各類冰雪運動消費規模超 1500 億元。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主要消費項目為門票(61.63%)、交通(50.16%)、餐飲(47.73%)、住宿(41.42%)、運動裝備(35.54%)、娛樂休閑項目(32.41%)、購物(29.48%)、培訓(9.17%)和其他(0.35%)[3]。可見,冰雪消費熱潮正加速帶動冰雪運動相關品類銷量和冰雪主題旅游預訂量激增,對于冰雪消費擴容提質升級和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遵循
2.1 筑牢現代化冰雪產業體系,持續壯大冰雪經濟發展規模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在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不僅是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內涵的深刻解讀,也為我國建設現代化冰雪產業體系和助力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現階段,在冰雪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趨勢下,冰雪經濟投資強度不斷加大。據中國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和收入預計分別將達到5.2億人和7200億元[21]。不難發現,我國冰雪經濟規模近年來雖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但是仍面臨著冰雪用品制造大而不強、冰雪產業鏈條上中下不同環節銜接不順暢、冰雪服務質量亟待提高和冰雪產業融合深度不足等諸多挑戰與困阻[22]。進而,步入新發展階段,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保持和強化冰雪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等優勢基礎上,推動不同區域、不同企業和產業鏈條上中下游之間加速形成良好的耦合協調發展關系,充分釋放冰雪經濟熱效益[23]。
2.2 激發全民冰雪運動參與熱潮,滿足多樣化冰雪消費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和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近年來,隨著大眾經濟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各地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熱情高漲,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提供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居民參與冰雪運動人數為3.46億人[24]。可見,冰雪運動正日益成為各地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行為習慣,并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1)從供給層面來看,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雖然目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促進類相關政策數量居多,但是綜合改革類政策數量較少,在冰雪產品研發創新、冰雪服務迭代升級和冰雪產業鏈條延伸拓展等方面存在較大困阻,必須進一步建立健全冰雪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冰雪產業政策發展環境,強化冰雪產業供給體系,提升冰雪產品服務供給效能和質量,大力推動冰雪產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25]。(2)從需求層面來看,大眾對于冰雪運動消費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和品質化等基本特征,這不僅體現在冰雪運動裝備、技能培訓和運動康復等方面,還體現在冰雪運動賽事活動等方面,這也將加速倒逼冰雪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培育冰雪產業新業態、消費新場景和新模式,持續創新冰雪產品服務供給,釋放冰雪消費活力,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冰雪運動需求[26]。
2.3 厚植冰雪文化自信精神根基,打造特色冰雪文化品牌名片
冰雪產業發展的推動力量不僅源自經濟層面和產業層面的重要支撐,更植根于人民群眾營造出的濃厚冰雪文化氛圍。冰雪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汲取傳統冰雪文化的特質和精神價值,并將其轉化為視覺符號和廣泛應用于冰雪文創產品當中,能夠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后冬奧時代的冰雪產業發展,不僅要重視對于我國傳統冰雪文化和現代冰雪文化的繼承發揚,還應重視對于冰雪文化的國際交流互鑒和品牌發展。(1)各級各地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應積極主動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冰雪文化基因,重視對踢冰核兒、毛皮板滑雪、玩冰燈、冬季漁獵和冰嬉等傳統冰雪運動項目的大眾化普及和市場化推廣,并充分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數智技術,轉變冰雪文化精神價值的傳遞方式,持續拓寬冰雪文創產品供給渠道,加快冰雪文化產業數字化空間布局,培育冰雪文化產業新業態,為冰雪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7]。(2)加強冰雪文化國際交流互鑒和積極打造冰雪文化品牌名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優勢,秉持開放靈活的政策制度,吸引更多歐美日韓等冰雪文化發達國家的冰雪投資企業入駐中國進行冰雪文化實體投資,加強冰雪運動賽事、冰雪旅游和冰雪演藝等全方位、深層次的互動交流,助力我國冰雪文化精神價值的再挖掘和再利用[28]。(3)萬物互聯時代下,更要充分發揮社交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功能和優勢,借助信息平臺講好中國冰雪文化故事和推介優質冰雪文創產品,不斷豐富我國冰雪文化對外交流和宣傳渠道,加快中國冰雪文化“走出去”步伐,打造國際冰雪文化形象,提升國家冰雪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2.4 推動冰雪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助力冰雪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得益于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以及多重政策利好,以及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順利舉辦,近年來,我國冰雪運動市場迎來廣闊發展前景和巨大機遇,冰雪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大眾冰雪運動需求節節攀升,“冰雪+”跨域融合發展新模式逐漸成為加速冰雪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29]。(1)“冰雪+科技”層面,冰雪產業應牢牢抓住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機遇,充分釋放數智紅利,將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AI和VR等新興數智技術廣泛應用于冰雪文化普及推廣和冰雪產品研發創新等過程中,著力提升冰雪運動產品科技含量,加速突破“卡脖子”難題[30]。(2)“冰雪+旅游”層面,冰雪旅游作為冰天雪地和金山銀山的示范產業,應加速傳統單純依靠銷售門票進行創收的傳統經營模式向冰雪體育旅游度假區、度假地和冰雪小鎮等方向轉型,側重開發和打造集冰雪周邊、休閑娛樂和餐飲住宿等于一體的精品冰雪旅游項目和線路,持續擴大冰雪旅游產業規模[31]。(3)“冰雪+教育”層面,隨著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對于冰雪運動技能培訓和冰雪運動知識汲取等方面的需求將大幅提升,這就要求必須不斷完善冰雪教育體系,加快開設冰雪運動相關專業課程,不斷拓展冰雪運動培訓市場,壯大復合型冰雪運動專業人才隊伍,為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以更高質量滿足大眾多樣化冰雪服務需要[32]。
2.5 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釋放區域冰雪產業集聚效應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培育和形成了全球少有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這一市場具有經濟穩定、自立、對外黏合力、競爭力和活力等多重優勢,對于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和持續力等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應當打好超大規模市場這張“王牌”,堅持以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1)鼓勵地方政府、體育企業和體育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形成合力,精準對接大眾冰雪運動消費需求,提供全季節、全年齡層次的個性化、定制化冰雪產品服務,激發大眾冰雪消費熱情,提高全民冰雪運動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持續拉動內需和促進冰雪經濟增長[33]。與此同時,要依托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國際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等,加快建設一批區域冰雪消費中心,并通過定期發放冰雪運動消費券和籌辦冰雪博覽會、冰雪消費節等途徑,進一步提升大眾冰雪消費動力,刺激冰雪消費增長。(2)要進一步優化完善冰雪產業區域空間布局,加快形成并釋放區域內冰雪產業集聚效應,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地發展冰雪旅游、冰雪裝備制造和冰雪競賽表演等業態[34]。如:東北和華北等地區可以重點聚焦冰雪運動裝備制造業,深入挖掘長三角、珠三角等體育產業集群在冰雪運動裝備創新研發和開發生產方面的潛力;華東和華北地等區可以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經濟水平選擇適宜的冰雪運動項目進行針對性統籌規劃布局,并與冰雪產業較為發達的東北和華北等地區進行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和政策協同,助力實現區域冰雪產業的協調發展。
3 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進路
3.1 加強冰雪產業頂層規劃布局,完善冰雪產業市場支撐體系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特別是在后冬奧時期,冰雪產業作為新興業態產業,雖然發展前景較為廣闊和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我國冰雪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在諸多方面短板仍然明顯,迫切需要加強冰雪產業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1)加強冰雪產業頂層規劃布局。系統推進冰雪產業發展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和落細,可以按照政府部門引導和市場主導相互結合的方式,圍繞冰雪文化產業、冰雪用品制造業和冰雪旅游產業等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和融合創新,以增強冰雪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壯大冰雪產業經濟體系。與此同時,高度重視強化冰雪產業相關數據信息采集匯聚等基礎性工作,通過加強相關數據資源整合,探索并建立統一規范的冰雪產業數據管理制度,以提升冰雪產業數據質量和規范性,為后續冰雪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先決條件。(2)完善冰雪產業市場支撐體系。諸如東北和京津冀等冰雪產業發展重點區域,要聚焦全球視野和爭創一流,不斷開放合作和擴大對外交流,充分發揮地區相關行業協會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等先發優勢,率先在全國范圍內研制出一批科學系統和普遍適用的冰雪企業標準,以及發布出一批具有引領性和地方特色的冰雪產業開發和市場標準,為其他省份樹立典范,提供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等標準的有效供給,為建設高標準冰雪產業市場體系奠定堅實體制基礎。
3.2 促進冰雪要素市場有序流動,釋放冰雪資源要素配置活力
基礎設施、專業人才、核心技術和數據等優質要素的有序流動和高效配置,是提高冰雪經濟發展質量和助力冰雪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關鍵抓手,對于激發冰雪資源要素活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1)在冰雪場地設施建設方面,要持續推進冰雪運動場地建設力度和開放程度,在大力鼓勵有條件的相關機關單位、體育企業和學校加快建立嬉雪場和澆冰場等,以不斷優化冰雪運動設施布局的同時,更要重視利用好相關政策加大現有閑置公共體育場館,特別是滑雪、滑冰場館等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力度,以提升滑雪場館利用效率,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冰雪運動。(2)在冰雪運動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既要重視校園冰雪競技隊伍建設,堅持以育人為本和體教結合為核心的冰雪運動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標準化、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冰雪運動教學平臺,又要重視通過政府、市場和學校等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方式,在廣大青少年群體中全面普及冰雪運動文化,持續擴大青少年上雪基礎,推進冰雪運動發展和專業人才培養,為冰雪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3)在冰雪裝備產品研發方面,要大力支持造雪機、高端冰刀、壓雪車等冰雪裝備和模擬滑雪滑冰設備等冰雪裝備科研攻關,積極引導傳統體育企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努力孵化出一批具備科技創新、自主研發和智能化生產能力的冰雪制造企業,大力推動冰雪裝備產業園區建設,構建冰雪產業發展良好生態。(4)在冰雪產業相關數據資源整合利用方面,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要進一步縱深推進冰雪產業信息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工作,充分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與冰雪產業數據采集工作進行深度融合,推動冰雪產業數據全面采集、傳輸和互通,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冰雪產業發展。
3.3 提高冰雪產品服務供給品質,規范創新冰雪市場運營模式
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熱情不斷高漲和人數不斷激增,冰雪消費內容和類型訴求不斷多樣化和個性化,冰雪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進而,如何創新冰雪產品開發思路與服務模式,為大眾提供為之滿意的高品質冰雪產品服務,對于激發冰雪消費熱潮和助力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1)在冰雪產品服務創新方面,要重視加大冰雪產品服務業態的創新力度,在主動順應大眾體育消費升級趨勢下,牢牢堅持以產品服務內容為王的基本原則,聚焦冰雪產業不同細分領域,針對大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冰雪服務需求,以更大力度和更大投入創新冰雪產品服務體系,促進冰雪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緊密圍繞“吃、住、行、游、購、娛”這一全鏈條,持續優化冰雪產業生態和提升冰雪產品服務品質。如:具備豐富冰雪資源的吉林省,可以借助區域內松花湖和長白山滑雪等資源,聚焦滑冰雪、冬獵冬捕和冰燈雪雕等冰雪運動項目,組織開展各項冰雪體育賽事活動,打造體驗式、休閑式和沉浸式的冰雪旅游產品,為大眾帶來更為優質和極具民俗特色的冰雪服務體驗,有助于激發大眾冰雪參與熱情,增強冰雪消費黏性。(2)在冰雪市場運營模式方面,面對滑雪場、滑冰場等前期投資成本較大,且大都存在著有效運營時間短和盈利壓力大等眾多難題,相關經營者要預先充分把握和考察好冰雪市場定位和需求變化規律,加強區域資源整合和統籌謀劃,做足全時、全域和全季冰雪市場運動新文章,加快開發四季冰雪運動項目。既要重視冰雪運動旺季追求接待人數的最大化,也要注重在冰雪運動淡季或平季接待人數的增加,以盡可能做到淡季和旺季冰雪運動人數的相對平衡,實現冰雪運動的全季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4 提升冰雪產業發展質量效益,推動冰雪產業區域協調發展
全面提升冰雪產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激發冰雪經濟效益,既要圍繞冰雪裝備制造業、冰雪服務業和冰雪旅游業三大核心領域持續加大創新研發和內部管理,又要重視加強南北區域之間的合作聯動,大力推動冰雪產業區域協調和一體化發展。(1)在冰雪裝備制造業領域,要重視關鍵技術攻堅,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國產冰雪裝備制造業品牌,實現國內冰雪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大力建設冰雪裝備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秉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理念,推動冰雪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全面突破與成果轉化;二是積極引入冰雪場地設施和冰雪運動器材等冰雪裝備產業,深入開展冰雪運動智能化和數字化訓練系統研究;三是大力推動冰雪裝備加速邁入冰雪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等中高端層次,促進國產冰雪裝備規模化應用,以更快補齊國內冰雪產業鏈條短、消費低和品種少等問題,持續擴大冰雪經濟規模;四是加快推動重型冰雪裝備和輕型冰雪器材等全面發展,不斷促進冰雪裝備本土化,通過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引進高端裝備和增強產業平臺承載能力等途徑,打造冰雪裝備制造業新高地。(2)在冰雪旅游業領域,既要重視打造符合不同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冰雪休閑度假產品、冰雪觀光體驗產品、冰雪民俗文化產品,積極引導體育企業創新體育旅游產品供給,為廣大游客提供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冰雪服務,增強冬季冰雪市場活力,又要重視充分發揮社交媒體平臺力量和優勢,精準定位東北三省、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客源市場,加大冰雪運動普及和宣傳力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持續激發冰雪運動熱潮。(3)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各省市區縣應按照自身資源稟賦、地理區位和經濟條件等優勢,因地制宜地加快各類冰雪運動項目區域空間布局力度。如,北方地區可以進一步拓寬冰雪服務業務范圍,既可以支持傳統冰雪旅游體驗、冰雪運動普及、冰雪賽事交流和冰雪裝備生產,又可以支持發展冰雪主題云演藝、云賽事等沉浸式冰雪娛樂體驗產品。南方地區應深化跨區域合作,大力推進南北優勢相結合,可以圍繞室內滑雪場、滑冰場和冰雪商業綜合體等方面大力發展冰雪產業,持續挖掘大眾冰雪消費潛力,促進區域冰雪產業協調發展。
3.5 加大冰雪產業融合發展力度,營造獨特濃厚冰雪文化氛圍
推動我國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重視冰雪新產品和新工藝等硬技術項目的研發、推廣、改進和升級,還應重視和強調以精神、價值、追求和文明等為核心的冰雪軟文化建設。(1)加大冰雪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力度。大力推進冰雪產業與裝備制造、康養、旅游、教育和金融等多產業融合發展。如:于冰雪裝備制造業而言,生產者既要重視諸如滑雪手套、滑雪頭盔、滑雪眼鏡、滑雪板、滑雪服和滑雪鞋等基礎性冰雪運動裝備的研發創新,通過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提供DIY定制服務等途徑,以不斷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冰雪服務需求,又要重視專業冰雪運動員對于高端冰雪裝備的需求,在高端冰刀和鋼架雪橇等方面下功夫,盡快填補國家高端冰雪裝備制造空白;于冰雪教育培訓產業而言,既要把握后冬奧時代冰雪經濟飛躍式發展的黃金時期,持續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項目實施,持續提升大眾對于冬季冰雪項目的認識,保障冰雪教育培訓的穩定投入,又要重視依托行業優勢積極打造冰雪人才輸出基地和冰雪人才培訓教育新高地,創辦特色冰雪訓練競賽營地,不斷挖掘和培養一大批冰雪運動專項人才以及提升冰雪運動教育培訓師資水平,為冰雪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2)積極營造獨特濃厚冰雪文化氛圍。高度重視并挖掘、創新和轉化冰雪資源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大力促進冰雪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特別是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水平。在冰雪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過程中,要特別重視以冰雪資源為底色和以冰雪文化為元素,深入挖掘并展現獨具冰雪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鄉村文化等,將冰雪文化逐步內化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和文化價值,以不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以及文體旅產品、活動、服務和設施的方方面面,著力打造出一批具備獨特濃厚冰雪文化風情的雪鄉、雪村、雪莊和雪鎮等,以激發大眾冰雪運動參與熱情,推動冰雪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4 結 語
大力推動冰雪“冷資源”持續釋放經濟“熱效應”,是助力冰雪產業邁向更高質量和更高水平發展的應有之義。本研究在明晰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和特征體現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遵循,并結合時代發展規律和冰雪產業發展特征提出針對性實踐進路,旨在為充分挖掘冰雪運動項目消費潛力,打造冰雪經濟新增長極和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面向未來,各級政府部門應把發展冰雪運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冰雪運動項目為重要支撐,推動冰雪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并將“冰雪+”作為核心要素,深耕文體旅融合發展之路,持續釋放冰雪紅利,讓“冷資源”撬動“熱經濟”,縱深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3-07-21)[2024-05-11].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01395/c25814420/content.html.
[2]中國政府網.消費火熱人氣旺,多地加快發展冰雪產業——擦亮冰雪旅游“金名片”[EB/OL].(2024-02-20)[2024-05-11].https://www.gov.cn/lianbo/difang/202402/content_6932085.htm.
[3]國家體育總局.《大眾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4冰雪季)》發布[EB/OL].(2024-07-17)[2024-07-20].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01265/n20067664/c27907293/content.html.
[4]張瑞林,程美超,李凌.我國冰雪產業政策層級性特征與未來展望——基于107份不同層級冰雪產業政策的文本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4,40(3):10-19.
[5]劉超,陳林祥.我國冰雪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機遇、趨勢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1(11):19-25.
[6]蔣依依,張月,高潔,等.中國冰雪資源高質量開發:理論審視、實踐轉向與挑戰應對[J].自然資源學報,2022,37(9):2334-2347.
[7]于啟,李凌.我國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邏輯、阻滯困境及路徑選擇[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2,38(4):29-35.
[8]李榮日,葉錦.體育產業“元”邏輯:運動項目[J].體育與科學,2017,38(3):94-100.
[9]孫哲.東北三省冰雪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實踐通路[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4):122-128.
[10]王飛,張瑩,孫大海,等.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現實基礎、困境與戰略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3):24-30.
[11]閆靜,徐詩枧.北京冬奧會背景下我國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與實現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1(5):78-83.
[12]梁巧霞,韋孟丹,梁賽,等.新疆滑雪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分析[J].冰川凍土,2023,45(4):1401-1412.
[13]黃海燕,康露.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施路徑[J].體育科學,2022,42(1):15-34.
[14]李安娜.北京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我國冰雪產業鏈現代化:機遇、挑戰與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1):25-32.
[15]萬宇,石婷婷,侯文山,等.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冬季運動會制度的歷程回顧、邏輯演變與未來展望[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2,42(2):45-51.
[16]中國政府網.《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EB/OL].(2019-03-31)[2024-06-0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83712.htm.
[17]中國政府網.關于印發《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EB/OL].(2021-02-08)[2024-06-0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11/content_5586807.htm.
[18]李在軍,張瑞林.冰雪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與路徑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6):510-514.
[19]網易新聞.綠色低碳貫穿北京重大工程建設[EB/OL].(2023-04-24)[2024-06-12].https://www.163.com/dy/article/I325JE1H0514R9KQ.html.
[20]中國發展網.綠色低碳理念再深入,熱雪奇跡開啟“雪上新生”雪板循環利用行動[EB/OL].(2024-05-20)[2024-06-1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555276171763456amp;wfr=spideramp;for=pc.
[21]光明網.2022—2023冰雪季游客量預計超3億 [EB/OL].(2023-01-10)[2024-06-22].https://m.gmw.cn/baijia/2023-01/10/36290701.html.
[22]楊麗花,王德顯.后冬奧時代冰雪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5):135-145.
[23]李榮日,于迪揚.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深度融合:內在機理、阻滯困境與創新通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3):36-47.
[24]光明網.冰雪產業激發體育強國建設新動能[EB/OL].(2024-02-26)[2024-06-2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918390429063027amp;wfr=spideramp;for=pc.
[25]孫大海,闞軍常,趙果巍.后冬奧時代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創新與治理[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4):8-13.
[26]張瑞林,李凌.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1):13-21.
[27]邰峰,周雅,鄭宏偉.我國冰雪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與路徑探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0,36(3):33-40.
[28]劉花香.后冬奧時代我國冰雪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3(6):82-88.
[29]劉建明,米靖,金乃婧等.我國冰雪運動產業政策演進特征及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22(2):1-7.
[30]王超,杜唯,杜春華.數字技術賦能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5):21-27.
[31]李在軍,崔亞芹.中國冰雪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與推進路徑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33(3):299-307.
[32]王蓓.體教融合視域下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價值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1(4):92-98.
[33]楊越,駱秉全,金媛媛.我國居民冰雪運動消費困境與促進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9(7):19-24.
[34]劉晨月.中國冰雪運動企業空間格局演化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2):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