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專利文獻因其特有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領域規律,引領行業發展,其中又以發明專利技術含量最高。文章通過對國家知識產權局近五年來檔案領域的發明專利進行統計和技術內容方面的多角度分析,闡釋目前檔案學領域的技術特征和熱點趨勢,為今后該領域的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提供思路。
關鍵詞:檔案;發明專利;熱點趨勢;技術進步
中圖分類號:G306.7 文獻標識碼:A
專利文獻是技術信息最有效的載體,據統計,其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術情報,且有70%~80%的發明創造只通過專利文獻公開,故相對于其他文獻形式,專利更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它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揭示領域規律,引領行業發展。在我國,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類型,其中又以發明專利創新價值和技術含量最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條第二款對發明的定義是:“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發明專利是指具有在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解決技術問題的一種方案或構思。基于某一領域的發明專利信息分析,可以揭示和預測該領域的行業趨勢和市場趨向,促進該行業的科技進步和成果轉化。本文通過多角度分析國家知識產權局近五年來檔案領域的發明專利,闡釋目前檔案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前沿技術,為今后該領域的資源配置和技術創新提供思路。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以“檔案”“發明名稱”為檢索詞,檢索范圍為“中國”,申請時間為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高級檢索,篩選出有效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共計6450條,其中發明專利629條、實用新型專利5218條、外觀設計專利603條。通過使用該系統的分析功能,結合專利分析法,對檢索結果開展統計與技術分析。
二、專利分析指標
1.統計分析
專利的統計分析主要包括申請人趨勢分析、技術領域分析和區域分布分析等,是宏觀反映該領域技術活動發生、發展過程的客觀指標。
(1)申請量—時間趨勢分析
由下圖可以看出,近5年來檔案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總體平穩,在2021年達到一個小高峰,隨即回落到2020年左右的水平,說明該領域發明專利已進入發展穩定期。
(2)申請量—申請人分析
由下圖可以看出,申請量排名前10位的申請人主要集中在檔案相關的企業,緊隨其后也有一些大專院校、個人、機關團體和科研單位的申請人,但總體來說較為分散,排名前10位的申請人申請總量只有70個,占比11.1%,技術集中度(CRn指數)不高。
(3)技術領域分析
2019至2023年間,檔案專利的授權主要集中于G(物理)、B(作業、運輸)和A(人類生活必需)三個技術大類,尤其是G類,有406件,占到了全部發明專利的64.55%。此外,B類和A類分別以143件、133件占比22.73%、21.14%(含跨多個技術分類專利)。按細分來看,以G06(計算、推算、計數)最多,共有314件,其次是A47(家具、家庭用物品或設備),有120件,緊隨其后是H04(電通信技術)35件、B65(輸送、包裝、貯存)34件、B42(裝訂、圖冊、文件夾)25件、G16(特別適用于特定應用領域的信息通信技術)24件。從技術領域演變趨勢分析可以得出,G06、H04和B42等從檔案專利誕生之初一直是申請人主攻的技術領域;而A47、B65、G16H(醫療保健信息學,即專門用于處置或處理醫療或健康數據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等則是近幾年檔案專利發展中新出現的主要技術領域。
在技術領域較集中的G類檔案專利中,大部分涉及數字檔案或電子檔案的管理方法、信息系統、存儲介質和電子設備等內容,可以看出這些內容是近年來企業研發的重點方向,從申請人的技術重心指數分析也與此一致。
2.技術分析
專利的技術分析是對專利文獻中的技術內容進行解讀的過程,是了解該領域的技術分類及技術布局情況的分析指標。
(1)技術生長率 V
V=當年發明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追溯5年的發明專利申請累積數(或批準累積數)。經過計算可以得知,2019年至2021年間,v值是逐年遞增的,這說明在這一階段,檔案領域相關技術正處于在生長階段,而2021年之后則趨于平穩。
(2)技術成熟系數α
α=當年發明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當年發明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當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經過計算可知,在2019年至2021年間,α值是遞減的,反映該領域傳統應用技術日趨成熟,2021年之后,隨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的興起,檔案領域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提高。
(3)技術衰老系數β
β=[當年發明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當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當年發明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當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或批準數)+當年外觀設計專利或商標申請數(或批準數)]。經過計算可得知,在2019年至2023年間,β值波動是遞減的,這預示該領域技術日漸新穎,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4)新技術特征系數N
N=V2+α2。該系數是反映某一領域技術新興或衰老的綜合指標,從上表可以看出,2019年至2023年,N值波動遞增,說明檔案領域新技術特征漸強,預示著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5)相對專利密度
相對專利密度=專利申請總量/專利涉及技術分支項,該指標可了解專利申請的密集點和空白點,為下一步專利布局和風險預警提供參考。2019年至2023年間,檔案領域的629件發明專利共涉及分支技術領域35項,相對專利密度為17.97,說明該領域技術發展呈現多點開花態勢,整體專利布局尚不密集,有較多技術點待開拓發掘。圖6與圖7是近五年來檔案領域發明專利的詞頻云圖與高頻關鍵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三、結語
本文利用統計分析和技術分析手段,通過對近五年來檔案領域申請的發明專利信息從申請量—時間趨勢、技術領域、技術生長率、技術成熟系數和相對專利密度等角度分析和加工。可以看到,檔案領域專利數量呈上升趨勢,近五年來技術發展速度較快,專利分布呈現不均衡特征,創新的主力來自企業,技術涉及多個學科領域,技術新穎性較高,應用場景包含工業、醫療、教育和家用等領域,發展潛力較大,創新活躍度高,有較多創新點尚待挖掘,但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提高。
鑒于此,筆者對檔案領域專利技術申請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主體應在檔案技術研發的空白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力,不斷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技術研發質量;二是各研究主體應持續關注檔案領域技術發展的時空分布、研發熱點等,把握技術發展的方向、規模等趨勢,持續關注市場需求、國家政策和交叉領域技術沖擊等影響,從而優化自身技術研發的計劃和策略,合理布局,提高技術價值和競爭力;三是鼓勵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以多種形式拓展技術合作的方式、范圍和渠道等,促進合作項目的資源整合、利益共享,提高技術合作的水平、效率和效益;四是各研究主體還應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著力降低侵權等法律風險。應加強技術專利的有效性監測、合法性保障、侵權風險評估以及維權策略制定等防范措施,保障檔案領域新技術研發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群芳,吳 婕,谷 俊.企業研發投入與專利影響力比較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3,32(08):92-97.
[2]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DB/OL].https://pss-system.cponline.cnipa.gov.cn/.
[3]王 英,陳雅雯.基于檔案專利計量的我國檔案技術發展態勢考察[J].檔案與建設,2021(06):30-35.
作者單位:德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東汽醫院)
作者簡介:郭欣儀(1988—),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上海交通大學檔案學碩士研究生,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檔案基礎理論研究、設備檔案管理等。國家級“全國青年檔案業務骨干”“四川青年檔案業務骨干”、四川省檔案人才“283工程”中青年檔案優秀人才。四川省政府采購評標專家。現就職于德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東汽醫院),發表檔案論文十余篇,其中4篇發表于CSSCI來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