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網絡平臺作為新媒體時代的重要載體,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延伸提供了廣闊空間。本文將探討小學班主任如何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德育工作的延伸實踐,結合網絡平臺的特點,提出網絡資源開展主題教育,建立學生網絡行為檔案,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等延伸實踐策略,以期為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網絡平臺
一、引言
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方式變得多元化,傳播速度也大大加快,這為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傳統的德育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因此,班主任需要積極利用網絡平臺,延伸德育工作的觸角,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網絡平臺作為新媒體時代的重要載體,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資源豐富等特點,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延伸提供了廣闊空間。
通過網絡平臺,班主任可以更加方便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從而更加精準地進行德育引導。網絡平臺也為班主任提供了豐富的德育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為其德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新媒體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在網絡平臺延伸的概述
新媒體時代指的是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媒介的普及和發展,信息傳播和獲取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1]。班主任是指在學校中負責一個班級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組織和協調各方面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學業輔導、生活指導等工作的教師。德育工作是指學校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工作,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其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網絡平臺是指在互聯網上提供各種服務和功能的虛擬場所,如社交網絡平臺、在線教育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德育工作在網絡平臺的延伸指的是在新媒體時代,班主任利用網絡平臺(如微信群、QQ群、班級博客、在線教育平臺等)開展德育工作,將傳統課堂之外的教育活動擴展到網絡空間。班主任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和引導。這種方式可以彌補面對面交流的時空限制,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新媒體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分析
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2]。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德育工作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等工具的普及,使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同時,網絡平臺的延伸實踐為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網絡平臺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平臺的延伸實踐對班主任德育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德育工作的方式上,更在于其對學生道德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塑造與引導。
首先,網絡平臺的延伸實踐極大拓寬了德育工作的時空界限。傳統的德育工作往往局限于課堂和校園,而網絡平臺的出現使德育工作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班主任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德育信息、開展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接受德育熏陶[3]。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參與德育活動、交流心得體會,從而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和互動性。
其次,網絡平臺的延伸實踐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借助網絡平臺,班主任可以更加便捷地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德育數據,了解其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從而制定出更加精準的德育方案。同時,網絡平臺還可以提供豐富的德育資源,如德育課程、案例分享等,為班主任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德育支持。
此外,網絡平臺的延伸實踐還促進了家校溝通和學生自我教育。通過網絡平臺,班主任可以與學生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家長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德育成果,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生的德育工作[4]。同時,網絡平臺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評價的機會,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進行自我調整和提升。
(二)新媒體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為班主任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手段。因此,班主任在享受其帶來的便利和機遇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其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應對和解決。班主任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不斷創新德育內容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也要注意網絡安全和學生網絡素養的培養,使德育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信息多元化帶來的價值觀沖擊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能夠輕易地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各種價值觀和文化思潮。這種信息多元化給小學生的思想帶來了深刻影響,他們面臨著更多選擇和誘惑[5]。
一是價值觀混亂。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外界信息的辨識能力相對較弱。當接觸到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價值觀時,他們可能會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知道如何選擇和判斷。
二是價值觀沖突。傳統價值觀與新媒體時代的新興價值觀之間往往存在沖突。例如,一些傳統觀念強調尊重師長、孝順父母,而一些新興觀念則更加注重個人自由和平等。這種價值觀的沖突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挑戰。
三是價值觀引導。在信息多元化的環境下,班主任需要更加關注小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要求班主任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德育知識,還要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2.網絡空間中的道德失范現象
新媒體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然而,網絡中的道德失范現象也時有發生,給小學生的道德觀念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是網絡欺凌。網絡欺凌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對他人進行辱罵、嘲笑、威脅等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會給受害者帶來心理傷害,還可能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班主任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讓他們明白網絡欺凌的危害性,并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
二是網絡詐騙。網絡詐騙是指通過網絡平臺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會讓受害者蒙受經濟損失,還可能讓他們對網絡產生不信任感。班主任需要教育學生識別網絡詐騙行為,增強他們的網絡安全意識。
三是不良信息傳播。網絡空間中充斥著各種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恐怖等內容。這些不良信息的傳播不僅會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影響他們的道德觀念。班主任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和引導,讓他們遠離不良信息,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四、新媒體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在網絡平臺的延伸實踐
隨著網絡平臺的不斷發展,班主任德育工作也得到了延伸。網絡平臺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工具。通過網絡平臺班主任可以更加方便地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從而更加精準地進行德育引導。網絡平臺也為班主任提供了豐富的德育資源,為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班主任要注意內容的選擇與更新、學生的參與互動、家長的參與反饋以及網絡行為的監管與引導等重點問題。
(一)建立班級網站或社交媒體群組
班主任可以建立一個班級網站或社交媒體群組,作為與學生和家長日常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
一是內容規劃。在網站或群組中,定期發布德育相關文章、視頻或音頻,內容涵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誠信友善等主題。同時,也可以分享一些正能量故事或案例,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二是互動設計。班主任可以設置在線討論區,鼓勵學生和家長就德育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班主任可以定期參與討論,引導話題方向,并及時回答學生和家長的疑問。
三是資源整合。利用網絡平臺整合德育資源,如推薦閱讀書籍、分享優秀教育網站或應用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這些方法,班主任可以有效利用網絡平臺來拓展德育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實現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教育目標。
(二)利用網絡資源開展主題教育
利用網絡資源開展主題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班主任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教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道德教育。
首先,開展視頻教學。選取與德育主題相關的視頻資源,如紀錄片、微電影等,組織學生觀看并進行討論。視頻教學能夠直觀展示德育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
共鳴。
其次,注意在線互動。利用即時通信工具或在線教育平臺,組織學生進行在線互動活動,如知識競賽、主題演講等。這些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最后,實施小組討論。在社交媒體群組中設置小組討論區,讓學生就某個德育話題展開討論。班主任可以指定討論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共同提高道德素質。在新媒體時代,班主任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創新德育工作方法,使德育更加生動、有趣且富有成效。
(三)建立學生網絡行為檔案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網絡行為表現,班主任可以建立學生網絡行為檔案。
一是記錄行為。定期記錄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行為表現,包括發布的言論、參與的討論、分享的內容等;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網絡互動情況,如點贊、評論等。
二是分析評估。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分析評估,了解他們的道德觀念和網絡素養水平。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引導和幫助。
三是反饋溝通。將學生的網絡行為檔案與家長進行分享和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網絡空間中的表現;同時,也可以向家長提供相關教育建議和資源支持,共同促進學生的德育成長。通過建立和維護學生網絡行為檔案,班主任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指導學生,還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網絡素養,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
網絡平臺為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便利條件,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實現與家長的有效互動和信息共享。
其一,定期溝通。利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信工具與家長保持定期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德育表現和家長的教育需求;同時,向家長分享學校的德育資源和教育經驗。
其二,共同協作。鼓勵家長參與學生的德育過程,如參與在線討論、提供德育素材等。通過家校共育的方式,形成德育合力。
其三,反饋機制。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及時將學生的德育表現和問題反饋給家長;同時,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和優化德育工作。通過這些方法,班主任可以有效地與家長建立緊密聯系,形成家校合作的德育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德育工作的延伸實踐,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和網絡素養,促進家校共育深入發展。班主任要積極擁抱新媒體,不斷探索和創新德育工作的方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孔潮 高青縣蘆湖學區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劉林.新媒體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 2023.
[2]王浩.新媒體環境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研究[J]. 家長, 2023, (08): 31-33.
[3]徐麗娟.新媒體時代班主任德育工作在網絡平臺的延伸及效能提升[J].中小學班主任, 2022,(20): 56-57.
[4]杜冰玉.網絡時代初中學校德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曲阜師范大學, 2022.
[5]陳云.新媒體時代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對策[C]//新課程研究雜志社.《“雙減”政策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第一輯.林芝市職業技術學校,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