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學科教育的本質要求。立足信息化環境所具備的教學資源多樣化、師生交互立體化、評價反饋實時化等特點,本文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路徑進行了探,發現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集中體現在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學生學情的準確把握上。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從營造課堂氛圍、豐富教學資源、應用信息平臺等多個維度出發,充分關注高中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充分發揮信息化環境的教學輔助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路徑
一、引言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旨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課程,教師要圍繞學科核心素養,注重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信息化環境是支撐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依托于信息化環境,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得以保障。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實施的教學活動,與信息化環境的創設、豐富教學資源的配置密不可分,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直接影響。
二、信息化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特點
(一)教學資源多樣化
在傳統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學資源局限于課本教材與課件,學生實際接觸到的學習資料非常有限[1]。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在課堂上所展示的教學資源具備多樣化特征,不局限于教材、課件、實驗、網絡資源等多種形式。多樣化的課程教學資源,是直觀呈現課程內容、教學情境的教學基礎。教學資源的多樣化特征,與時代和社會發展步伐密不可分,從側面反映了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時代性、社會性等特點[2]。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二)師生交互立體化
在傳統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信息交互渠道單一,不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信息化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師生交互卻展現出了立體化、實時化等特征[3]。生動立體的師生交互平臺,既強化了信息化環境的資源支撐作用,又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互動熱情。借助生動立體的師生交互平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與學生的聯系更加緊密。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師生交互平臺日趨多元化,成為助力學生深度學習、推動項目驅動教學的重要媒介。
(三)評價反饋實時化
在傳統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并未實際參與教學評價環節,因此師生之間存在溝通壁壘。在信息化環境下,實時化的評價反饋平臺,不僅拉近師生之間的溝通距離,更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整體印象[4]。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頻次比較高,教師在給予教學評價之后,學生可以即時反饋信息[5]。評價反饋的實時化特征,一方面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環節,另一方面側重于真實學情信息的收集,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信息化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路徑
(一)鏈接現實生活,營造課堂氛圍
在信息化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積極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在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高中生基本了解信息技術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教師應在營造課堂氛圍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思考并分享交流。
以人教版必修1教材的1.1數據、信息與知識為例,高中信息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并在鏈接現實生活的層面上引入現實案例,在營造課堂氛圍的層面上鼓勵學生分享交流。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數據所反映的信息,并領會數據、信息與知識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應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同時借助數字化工具繪制思維導圖以輔助學習。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實例引出話題,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曾經借助哪些數據來支持生活與學習?在引導學生發現身邊數據、信息與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給予提示,同時結合現實生活,營造出開放、共享的課堂氛圍。學生需全面理解生活中常見的數據、信息與知識,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將具體實例融入其中,以形成系統化的概念認知結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語言描述方式,在開放包容的課堂氛圍中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根據學生所分享的身體健康監測數據、身份證號碼,教師應串聯三個基本概念,引導學生思考三者之間的關系。數據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是加工之后的數據,知識則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成果。三者相互聯系,共同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綜上,現實生活與課堂教學內容的結合,是營造課堂氛圍的關鍵,有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結合生活實例時,應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
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應合理利用互聯網,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互聯網中信息資源非常豐富,如微課課件、教學案例、思維導圖等多種類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圍繞教學內容,篩選互聯網教學資源時,應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資源應用標準。
以人教版必修1教材2.2算法的概念及描述為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即學會描述算法的特征、理解算法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選用恰當方法表示簡單算法等。在資源非常豐富的互聯網中,教師應立足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特征,篩選出適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高價值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上搜索,與自然語言、流程圖、計算機語言、偽代碼有關的教學資源,并將其作為引入算法概念的資料。在收集上述四類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立足算法描述特征的基本概念,與學生共同判斷哪個描述方法具有二義性。學生在掌握自然語言、流程圖、計算機語言及偽代碼時,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準確識別并判斷算法描述中的二義性。教師應將互聯網教學資源,與課本教材內容進行類比,引導學生深入探討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機制。
(三)依據真實情境,引領項目學習
1.聚焦核心素養,設定項目目標
以人教版必修1教材4.3人工智能的應用與影響為例,本堂課的核心素養目標集中體現在信息社會責任、信息意識的層面上。教師應明確項目主題“與人工智能同行”,并設定目標。在引入項目資料的過程中,結合“小度”“小愛”等常見AI機器人,引導學生探討其在社會層面的應用與影響。學生需結合案例資料,重點學習語音識別、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從而客觀認識人工智能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性。在“信息意識”素養的目標維度上,教師應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史,引導學生共同搜索資料,了解人工智能的更新換代速度。對于“信息社會責任”素養,教師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利弊,并列舉常見倫理問題作為輔助說明。
2.輔助項目實施,引導自主探究
在輔助項目實施階段,教師應從設計驅動性問題、分解項目任務兩個方面入手。在學生實際參與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并完成自主探究任務。在“與人工智能同行”項目活動中,教師應合理設計驅動性問題,如哪些智能機器人具備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功能,并結合案例資料列舉出具體的名稱。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方式、社會影響范圍兩個分解任務,自主完成項目。在項目實施階段內,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與成果,均與項目內容有關,驅動性問題與任務分解清單,則成為輔助項目實施的工具。明確的項目主題與目標、驅動性問題與任務分解清單,均有利于學生理解真實的任務情境,并直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借助信息平臺,實施高效互動
在信息化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借助信息化平臺,與學生高效互動和溝通交流。良好的課堂氛圍,離不開師生互動,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以人教版必修2教材的2.1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奶茶店訂單管理系統”實例,與學生深入探討,該系統有哪些基本功能,并根據日常生活經驗,繪制出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圖。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問題,此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享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互動溝通氛圍。學生應從學習內容出發,將問題思考過程分享在信息化平臺上,教師則重點關注學生是否已經理解信息系統的結構、類型、功能等核心知識。在信息化平臺上的師生互動過程,是體現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維度。
(五)關注評價反饋,積累學習經驗
以人教版必修2教材3.2信息系統中的通信網絡為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上,應將計算機網絡在信息系統中的作用,作為主要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信息系統相關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選用案例分析法、項目化學習、任務驅動法,在課堂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聯系。依托于信息化平臺,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探討,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共享操作是如何實現的,并運用信息系統模型,模擬網絡通信數據的傳輸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給予適當的教學評價與言語激勵。
在教學評價與信息反饋的層面上,教師和學生需要達成共識,即學情與教學質量直接關聯。若教師主動發起教學評價,則應全面覆蓋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給予學生激勵和資源支持。若學生主動發起教學評價,教師則應及時關注信息反饋的即時性特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在信息化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所關注的評價反饋信息存在差異,此時教師應起到指導作用,讓學生關注自己的課堂學習和經驗積累過程。教師應在教學評價環節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方法,作為學生積累課程學習經驗的有效手段。學生在自評、小組互評、師生互評環節中,與教師互動交流,積極反饋對評價結果的真實意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環境是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物質基礎。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客觀認知信息化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特點,如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立體化的師生交互、實時化的評價反饋等。依托于信息化環境,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鏈接現實生活,營造開放的課堂氛圍,在利用互聯網教學資源的基礎上,依據真實情境引領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
作者單位:蒙小珍 北流市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吳乃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學習法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2023,(35):29-31.
[2]徐亞軍.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研究[J].高考,2023,(35):96-98.
[3]黃瓊.項目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3,(36):76-78.
[4]馬生峰.談項目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3,(36):106-108.
[5]王瑋瑋.任務驅動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