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研究從敘事設計視角出發,分析學前兒童家具產品的設計方法,并為滿足兒童情感成長需求提出新的探索方向。研究通過總結學前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歸納其行為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尋找設計觸點。提出以經典作品中的角色故事為靈感,結合敘事情境的創設、外觀造型設計和功能體驗設計,探索學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的創新路徑。敘事設計的引入使兒童家具更具趣味性,能夠有效引導兒童行為,激發兒童的認知能力,培養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兒童家具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敘事設計;兒童家具產品設計;學前兒童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廣東白云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敘事學視角下兒童家具產品的設計研究”(2022BYKY60)階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家長逐漸關注和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問題,對生活器具的要求越來越高。兒童家具產品作為兒童不可或缺的生活器具,而學前兒童(3-6歲)作為兒童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兒童家具產品有更加特殊的要求和重要性。同時,在當今這個注重美育的社會中,設計兒童家具產品就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在學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中融入敘事設計的視角會呈現出別樣的效果。本文試圖以學前兒童為對象,結合兒童游戲行為特征以及相關概述作為依據分析學前兒童互動需求與設計創新點的了解,就敘事設計視角下學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策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敘事設計
“敘事”,一般來說就是講故事。敘事,即敘述故事,隱含了人的認知邏輯、情感意象等信息[1]。關于敘事學的研究最早由20世紀60年代末法國著名文學理論家托多羅夫正式提出,是一門主要研究如何講故事的學科[2]。20世紀末,敘事從文學范疇發展到設計領域[3]。用敘事的方式來研究設計,就是把所設計的產品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媒介。自消費商品豐盈的今天,簡單的產品功能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像“敘事”這種表達方式對于產品設計來說,希望像講故事一樣述說產品的主要內容或傳達請觀感,在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情感連接。
敘事設計究竟為何意?敘事設計是一種通過故事來傳達情感和價值的設計方法。它不僅關注產品的功能和外觀,更強調在設計中融入故事情節,以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通過構建特定的敘事情境,敘事設計能夠提升用戶體驗,使產品不僅成為實用工具,還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這種設計方法強調情感聯系與用戶參與,通過角色、場景和情節的結合,激發用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近年來,敘事設計逐漸成為設計領域的重要趨勢,尤其在兒童產品設計中,通過敘事性元素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滿足兒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促進他們的認知發展與社交能力提升。
(二)兒童家具產品設計
家具產品是指滿足我們的提倡家具生活中使用,美學,娛樂需求的產物,根據一定的空間區域,生產或銷售,所購買的物品總和[5]。而兒童家具產品,主要是指專為0-18歲兒童設計的家具產品,包括兒童床、兒童衣柜、兒童桌椅等多品類產品,綜合構成了兒童的睡眠、娛樂、學習專用空間。同時,兒童家具產品需要適應適齡兒童的行為及需求點特征的發展。而學前兒童家具產品主要是針對(3-6歲)的學齡前階段的兒童為主的兒童家具產品。
我國在兒童家具產品設計領域的研究與國外的研究程度進行比較,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兒童家具產品的設計理念尚不成熟?;谥袊苿虞p工業發展、加強家具產品監管的背景,居民對兒童家具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兒童家具產品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其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947.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31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5%[6]。目前我國兒童家具產品市場上大部分都是以成年人為目標客戶群,同時在設計調研時較少深入研究“學前兒童”這一用戶主體,因此現今市場上缺少特別是針對兒童的年齡階段特征和心理特征來研發設計的家具。在兒童家具產品設計上除了基礎材料色彩工藝外需要關注三點:1.可成長性;2.互動性;3.娛樂創造性。總而言之,隨著兒童數量的逐漸上升,中國兒童總人數與家庭比率同步增長的趨勢,綜合推動了兒童家具產品需求市場的快速擴大。
(三) 敘事設計與兒童家具產品的關聯性
兒童家具產品設計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涵蓋了設計學、美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門學科交叉的綜合運用,不僅需要考慮用戶的物質需求,還有精神文明需求,將美學理論運用在兒童家具產品設計這樣一門學科中的必要性可從“敘事設計”視角導入考慮。審美的需求是人類內在的一種高級精神文明需求,(3-6歲)學齡前兒童開始進入審美的敏感期,對美有著精神性需求[7]。美學美育是現今社會兒童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敘事設計作為美學中的一個分支,正是以敘事的手法對設計進行美的呈現,可以更好地激發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教育,有效地提升其情感體驗,這也是敘事設計要與兒童家具產品進行結合的必要性。
現代人們所使用的兒童家具產品不僅是兒童日常生活中的載體,還象征著使用者的審美喜好和文化內涵。它同時也是寄托情感、表達想法、營造某種情境氛圍的工具。以敘事設計的角度指導兒童家具產品設計,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人們美學意識的發展。在敘事設計視角下,兒童家具產品設計體現了設計師對于產品敘事美的呈現。這種呈現可以向用戶傳遞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為用戶提供更具內涵的產品和體驗,為兒童家具產品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思路,同時具有深刻的審美意義。這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如圖1),息息相關,步步融合設計。
二、學前兒童用戶分析
3-6歲是兒童成長階段的重要時期,也可以叫成長的覺醒期。學齡兒童的心理發展與他們的行為活動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8]。本文以(3-6歲)學齡前兒童為主要對象,分析其行為特征、互動需求,結合相關要素等有助于進行兒童家具產品的敘事設計研究并且獲取設計需求點。
(一) 學前兒童的行為特征
學前兒童的行為特征變化逐漸明顯,生理、心理變化和行為特征也逐漸個性化,從中我們可以探尋到兒童家具產品的設計觸點(如表1)。
在3-6歲這個成長敏感期的兒童,一般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喜歡問各種問題,新鮮的形象較為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和興趣。學齡前兒童的生活充滿探索性[9],喜歡游戲,喜歡閱讀繪本故事。皮亞杰曾說,在這個階段的兒童喜歡通過模仿來認知這個世界,例如不經意地模仿一些隨意或不必要的行為,一般通過觀察身邊家長和同伴的行為進行模仿。同時,他們在這個階段中得到社會性的發展,交際圈擴大,他們的交際關系不再局限于父母親人之間的交流,會去結識新的小朋友和老師們等。還有這個階段是兒童正式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常表現為行為受情緒支配,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
(二) 學前兒童的互動需求
家庭屬于一種互動環境,是由兒童和家長雙向組成的。在家具環境中,家長的行為影響兒童的各個方面,兒童的行為也能對家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10]。父母家長和兒童作為兒童家具產品的主要用戶。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九零后開始為人父母, 盡管他們知道父母的陪伴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但無耐工作的壓力, 日常生活中的瑣事, 使得大多數父母分身乏術[11]。學齡前兒童正處于成長的敏感期,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不同的互動,家長與兒童的互動,僅僅是通過簡單的觸摸和交談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要滿足他們特定的需求,主要包括交往、求助、探索、展示、娛樂等[12]。在家中兒童們渴望與父母在語言、行為及情感的互動交流過程中進行雙向性互動,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兒童家具產品是兒童家具中互動需求的重要載體,因此在互動過程中,父母應當盡量最大化的參與到互動當中,與兒童處于相同的位置,兒童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平等對待。還有,父母在這過程中同時可作為教導者,引導孩子探索知識和建立正確地行為規范與認知,使兒童容易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同時也具有一定娛樂性(如圖2)。
(三) 學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的敘事因素
從學前兒童的行為特征分析得出,學齡前兒童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擁有一定的敘事性思維,他們通常是從理解故事開始,再學會講述故事,他們的情緒表達都是故事情節導向的,而帶有敘事性的產品對于學前兒童的成長發展中起著一定的重要作用。以敘事設計的視角進行兒童家具產品設計,需要考究其敘事因素主要包括形態因素、功能因素、輔助因素,再結合美學的理論提升美觀度[13]。首先,形態因素就是敘事的實體因素,作為敘事中心就是敘事載體的外觀造型。其次,功能因素為敘事的情節因素,在這里就是學前兒童家具產品的使用過程功能表現,在使用過程中展開敘事情節。再者,輔助因素就是在形態因素的外觀造型設計的基礎上,結合美學讓整個設計更加美觀的輔助因素,可以是某個裝飾或者是情境的塑造表達。
三、敘事設計視角下學前兒童家具產品的設計方法
由上述分析得出,在敘事設計視角下,學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需要設計者通過對產品敘事性的表達,結合美學的外觀美化,讓學前兒童日常使用的過程中,通過產品的功能體驗與使用方式會讓學前兒童用戶感受到敘事的主題。這不僅能引導兒童的行為習慣,還能提高父母和兒童的互動交流,從而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一)敘事情境塑造
敘事主題的選擇擬定為首要。敘事視角下的學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強調的是產品的敘事主題與學前兒童之間的共通性,通過敘事的主題來表達產品的設計內涵,結合美學,達到敘事情境塑造,從而提升兒童的情感體驗,增強學前兒童的互動參與性。通過敘事設計,讓學前兒童用戶以敘事主題故事角色地帶入自然融入到兒童家具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在兒童家具產品本身由“物”到“事”,在由“事”到“情”的轉化過程中,極大地豐富了兒童的情感體驗。
學前時期的兒童,喜歡故事,對閱讀有需求,并通過一定的閱讀積累,明確自己的喜好。故事類主題一般深受兒童的喜愛,它的精髓就在于它的故事性、故事的發生總需要特定的故事角色及情節內容,因此把經典故事情節帶入兒童家具產品中是一個設計方法,一般會以系列產品呈現。在設計過程中首先需要選擇學前兒童偏好的敘事主題,熟悉所選擇的敘事題材的角色和情節內容,提取故事代表角色的性格特征,將其可視化,符號化,把故事表達的內容融入到設計中,讓這個故事從設計中體現出來;大部分讀者都會對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印象深刻,使用有代表性的形象做設計,更能捉住兒童的興趣點,并感知到產品所表述的故事,讓兒童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激發兒童想象力與創造力[14]。例如故事書形狀的床,絕對滿足兒童對故事情節的所有幻想,使兒童愿意安靜地躺在“書”里(如圖3)。
(二)外觀造型設計
3-6歲的學前兒童,他們對于世界充滿著好奇與幻想,常常將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個角色,而故事和卡通形象則是他們最好的導師[15]。以敘事設計的視角,講究外觀造型神韻,可形象化某特定角色,把握現代設計的形象化設計手法,突出敘事主題形象特征表達。直接的外觀造型設計容易激起兒童的好奇心與想象力,讓兒童更好地理解敘事主題和使用。據相關調查,大多數的學前兒童對動物故事主題有著濃厚的興趣,直接仿生動物的形態進行設計的兒童家具產品更能讓他們產生一種親近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在生活使用中收獲樂趣。在兒童家具產品系列的外觀造型設計中,設計者在保證安全性的基礎上,直接以動物主題形象融合故事情節或背景,或者借助部分明顯的特征與敘事主題相關聯,能夠有效增強使用者的代入感,進而提升其情感體驗,并促進親子與同伴之間的互動交流(如圖4)。此外,此類設計還具有一定的引導啟發作用。
(三)功能體驗設計
家庭是學前兒童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兒童房是其主要活動區域,考慮到學前兒童的家具產品與成人的存在著不同的功用,基于用戶和場景的特殊性,大多數家庭將睡眠、學習、娛樂、收納功能集中在一個兒童房空間內。在符合兒童家具安全標準,滿足兒童用戶的日常需求基礎上,在兒童家具產品設計中加入游戲互動是一種設計方法和趨勢,但并非整個兒童家具產品設計單純元素的運用。而適當添加游戲互動,更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展與引導教育,給兒童創造一個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環境氛圍[16]。由于兒童在不斷成長,學前兒童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階段,因此在兒童家具產品的功能體驗設計中,除了考慮產品的基礎功能,還應實現功能轉換、復合和疊加。通過模塊化組合和群化組合的方式,使家具功能多變,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學前兒童的互動參與感,改善情感體驗(如圖5)。
四、設計案例展示
針對上述設計方法,進行以敘事設計視角下的學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實踐案例展示,以此深入加強研究。本文以“小王子”主題系列家具設計為例,以敘述兒童文學作品經典故事情節為出發點,以兒童視角進行產品敘事表達,結合美學來設計主題系列家具。
(一)選材——情境創設
《小王子》是一部溫馨、真摯、感人的經典童話作品,也是少有的既受孩子喜愛,又滿足成年人情感需求的作品,能夠同時契合家長和兒童的偏好。本設計以《小王子》為設計的敘事題材,并選取其中狐貍、星球、玫瑰等元素,對一套系兒童休閑家具進行設計表達。通過對敘事題材進行概括分析,得出整個故事情節主要圍繞小王子與狐貍的相遇、相知和相離展開,進而引導小王子發現愛,學會包容他人并勇于承擔責任。在敘事情境創設的過程中,設計者通過將學前兒童用戶代入故事主角“小王子”的角色,使其自然融入到兒童家具產品的使用場景。在設計上,選用柔和的故事色彩搭配和故事角色形態外形,并結合美學構建故事情境,將其融入到兒童家具設計中,從而提升使用者的情感體驗,同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二)外觀——形態表現
在《小王子》故事中,狐貍的形象像老師,像軍人,像那些不計回報,默默奉獻的人。這個形象所映射出來的內涵有很多值得人們去學習去思考的地方,其中,故事中狐貍對于兒童來說從小耳濡目染更能對孩子性格品質的形成起到積極影響作用。因此,產品外觀選定使用《小王子》中較為經典的“狐貍”這一形象進行深入設計,通過不同的外觀造型設計敘事表達出三個不同時期下“狐貍”的狀態(如圖6)。
(1)初遇小王子在小王子馴化狐貍的時期,狐貍與小王子是一種相互陪伴的狀態,因此選用了狐貍蜷縮躺臥在一旁的姿勢進行簡化設計,突出陪伴的概念。
(2)小王子馴化狐貍的過程中,狐貍告訴小王子在特定的時間中有規律的等待是幸福的。在此,運用了站立的姿勢進行設計,展現狐貍在安靜的等待著,期待著小王子到來的狀態。
(3)小王子馴化狐貍后,狐貍因為有了小王子的陪伴,生活變得陽光燦爛,即使日后小王子離開了,狐貍也能因為曾經的美好回憶,變得更熱愛生活,珍惜身邊的一切。因此產品外觀選用了狐貍快樂奔跑的姿勢進行簡化設計,表達出狐貍在與小王子分離后依舊熱愛生活的態度。
(三)體驗——視覺效果
通過前邊一系列設計流程,設計作品最終實現經典作品“小王子”的角色以敘事設計的視角代入兒童家具設計中,除了滿足日常生活的使用需求外,還能引導兒童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給兒童帶來多樣化的趣味體驗。在“小王子”系列兒童家具設計(如圖8)整體效果上,把《小王子》中的狐貍形象作為元素展開設計,并在設計中以兒童用戶作為故事主角“小王子”,以家具產品的形態展示小王子與狐貍相遇、相知、相離時狐貍的狀態。設計中結合“狐貍”角色性格和故事情節表達相互陪伴的情感色彩,采用常見狐貍棕毛色為基調搭配圓潤的外觀設計述說了小王子與小狐貍初探的小心,陪伴的快樂與離別的成長。同時,軟包的運用確保兒童使用安全的同時也讓整件家具更可愛有趣,滿足學前兒童用戶坐、爬、玩的行為需求。
五、結語
敘事設計在兒童家具產品設計應用的實際表現是藝術表達形式的一種審美。這會是一個新的設計思路方向,不僅豐富了產品的敘事內容,還極大程度地擴展豐富了設計的呈現效果。不再是簡單具象設計,更多是無意中的文化內涵的表達與傳播。本文以敘事設計角度進行兒童家具產品設計演繹敘事作品和角色,不僅滿足和促進兒童互動需求、情感表達和審美需求,也為兒童家具產品設計提出了新思路,有利于兒童和家庭的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黎.設計學的想象力:敘事, 直覺與講故事[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 2015(4):59-65.
[2]湯銘明.圖片故事的敘事策略與美學內涵[J].新聞愛好者,2011(8):98-100.
[3]萬露,林麗,曹翀,等.感性敘事為導向的文創產品概念設計方法[J].包裝工程,2020(10):157-162.
[4]趙健騰.敘事美學視野下的現實題材舞蹈作品創作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9.
[5]段勝峰,彭科星,岑華.家居產品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6.
[6]舒邃.2020年兒童家具行業概覽.[EB/OL].[2020-09-16]https://www.leadleo.com/report/reading?id=5e6747cefd2faa7f56f703c5.
[7]李英玉.3~5歲幼兒審美能力發展及培養的實驗研究[J].教育科學,2007(6):77-81.
[8]Palermo Tonya M.Editorial: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 - Using Empirical Data to Inform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s Policy[J].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019(9):1022-1023.
[9]楊亞萍,彭文利,徐娟芬.基于游戲性的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J].包裝工程,2022(4):1-10.
[10]陳冰.論家庭環境及家長行為對幼兒成長的影響[J].中外交流,2017(48):202-203.
[11]苗艷鳳,黃佳蕓,張暢.基于親子互動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兒童家具設計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2(7):11-13.
[12]苗艷鳳,徐璐,申立乾.基于親子互動的兒童家具設計[J].林產工業,2017(8):42-46.
[13]張麗偉.敘事性設計方法在兒童玩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9.
[14]謝威.學齡前兒童教育空間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15]廖梅.幼兒行為特征下的引導型家具設計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16(8):44-47+187.
[16]張振,郝婷.兒童家具功能化設計路徑探析[J].包裝工程,2021(4):267-269+291.
作者簡介:
陳梓露,助教,碩士,廣東白云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教師。研究方向:家具設計、兒童產品設計。
陳嘉華,講師,碩士,廣東白云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教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創意設計。
王藝璇,助教,碩士,廣東白云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教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創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