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紀數字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的變革,使高校體育教育向著數字化體育教育方向轉型。高校體育教學中普及數字化技術,能夠彌補高校傳統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使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數字技術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體育教育的數字化發展。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對高校體育教育數字化內涵與價值的分析,聚焦高校體育教學數字化教育實施的困境,探索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路徑,從而促進高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對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問題與路徑進行探索,得到結論為:(1)數字化體育教學的實質就是借助數字化技術與互聯網,數字化處理體育教學的內容,并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進行應用。其價值包括:①數字化體育教學營造沉浸式教學情境;②數字化體育教學凸顯個性化教學內容;③數字化體育教學實現教學過程數據化。(2)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①數字化平臺尚未實現對高校體育教學全過程的覆蓋;②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數字化轉型尚未完成;③大學生缺乏自主學習體育的動機。(3)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路徑:①高校開展體育教學要完善教學平臺建設;②高校應重視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③高校體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此,提出的建議為:(1)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宣傳。(2)加快高校體育數字化教學設施建設。(3)以數字化技術為依據,推動高校體育“教—學—評”一體化建設。(4)重視高校體育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培育。(5)高校應構建數字化體育教學課程。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 體育教學" 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07-095-4-ZL
1、研究目的
新時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社會發展,也推動了教育變革,目前已步入教育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教育指的是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等教學主體,借助數字技術,開展個性化、靈活、高效的教學活動。教育數字化實際上帶來傳統思維以及教育實踐的根本改革,也是對教育價值主張的重構。國家對教育數字化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國家體育總局在《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強調,要積極拓展體育新業態,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體育”新模式的發展。“互聯網+體育”在本質是是互聯網和體育深度融合,而不是二者的簡單疊加。數字技術促進了人類生活、工作、學習的變革與發展。新時期社會的發展與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教育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在體育教學中普及數字化技術,能夠彌補高校傳統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充分發揮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優勢。然而,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數字技術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體育教育的數字化發展。基于此,本文旨在對高校體育教育數字化內涵與價值進行分析,聚焦高校體育教學數字化教育實施的困境,探索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路徑,以期促進高校體育高質量發展。
2、研究方法
2.1、文獻研究法
通過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以“教育數字化”“體育教學”“高校”等為關鍵詞,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檢索,收集并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2.2、專家訪談法
結合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制定專家訪談提綱,借助電話、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訪談,了解專家對于教育數字化的看法、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等,并進行歸納總結,為研究提供依據。
2.3、邏輯分析法
對前人研究成果、專家訪談結果等進行整理與分析,通過歸納、邏輯推理、演繹等方法,全面探索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路徑。
3、結果與分析
3.1、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的價值
數字化體育教學本質上指的是借助數字化技術與互聯網,運用物聯網、云計算、5G技術、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典型的包括體育教學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線上體育教學等。數字化體育教學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數字化體育教學營造沉浸式教學情境。
數字化體育教學和傳統體育教學重要區別之一在于創造虛擬教學情境。它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如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等,對虛擬教學環境進行營造,為大學生創造難以在現實中實現的虛擬的教學內容,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教學環境。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學習難以在現實環境中獲得的知識,從而增強對“交互式、沉浸式”課堂環境的體驗。以Rezzil虛擬足球訓練系統為例,借助VR設備,大學生能身處虛擬空間,利用身體的真實動作和足球進行互動,打破空間限制,實現戶內足球教學訓練,解決因設施、環境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安全問題。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應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轉變知識傳遞渠道,利用沉浸式學習氛圍,使大學生體育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2)數字化體育教學凸顯個性化教學內容。
數字化體育教學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創新了教學內容。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線上教學平臺的發展,使網上各種體育教學資源海量涌現。體育課堂中沒有全面掌握的動作,可以借助線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利用AI評測系統啟動測試任務,大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興趣對相應體育項目進行選擇,系統自動完成成績識別與記錄。AI系統在學生結束運動以后,生成個性化報告;學生可在平臺查看運動報告,了解自身運動情況。體育教師借助AI輔助,了解學生的運動細節,并結合大數據統計結果,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運動方案,從而提高學生運動形式的科學性,提升訓練效果。
(3)數字化體育教學實現教學過程數據化。
現階段高速發展的數字化技術為實現體育教學過程的數據化表達提供了可能。高校體育教學中,借助智能運動設備,比如智能手環,能對學生脈搏、心率進行采集,有效避免因運動負荷大導致的心率過快的問題;借助面部識別技術,捕捉體育課堂上大學生的情緒,這有助于體育教師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佩戴數字化設備能分析他們的運動數據,并生成運動報告,為大學生運動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實現數據化,能夠通過挖掘與分析體育數據的特征、規律等,為優化體育教學提供依據。
3.2、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困境
(1)數字化平臺尚未實現對高校體育教學全過程的覆蓋。
第一,數字化背景下體育教學質量缺乏保障。體育訓練將身體練習作為主要手段,其實踐性非常強,對場地、體育設施等的要求比較高。場地與體育設施不足,將影響大學生對運動項目的理解。比如開展乒乓球線上教學時,脫離了場地,能否借助體育教學讓學生掌握擊球精準落點值得思考。師生互動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質量,傳統體育教學中師生進行線下互動。然而在數字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學生的運動數據報告,導致學生與體育教師的交流溝通減少,長此以往必然影響體育教學質量。
第二,數字化背景下難以全程監控教學過程。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推動著線上體育教學的發展,線上教學模式主要包括直播、錄播、“直播+錄播”。教學過程中主導體育課堂的依然是體育教師,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參與度降低。不同于傳統體育教學,線上教學時體育教師對大學生的監督有限,部分大學生缺乏自控力,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存在偷懶、開小差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教學效果。此外,線上教學系統在學生完成課外體育任務的監督上也存在不足。部分高校通過運動校園APP督促大學生在課外進行體育運動,使體育教學突破了體育課堂的束縛,然而部分學生缺乏自主性,出現了“代跑”問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數字化轉型尚未完成。
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理念、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伴隨著數字化教育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師實現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第一,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存在固化。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受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非常深,對于體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受信息化技術的影響缺乏認識,教學觀念滯后。高校有些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程要求較強的互動性、實踐性,因此對信息技術缺乏關注,導致部分體育教師認為數字化技術只是教學工具,而沒有認識到數字化技術能促進體育教學的變革。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體育教師與學生是“朋友”“伙伴”關系,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體育課堂上,教師作為主導者,與學生處于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這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
第二,體育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亟待提升。《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師生的信息素養要提高,教師需要具有借助信息技術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解決的能力。高校體育教師大部分畢業于體育專業,缺乏信息教學的基礎。進入新時期,數字化技術發展迅猛,高校體育教學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這對體育教師的要求有所提升,體育教師必然要加強學習,構建信息知識體系。
(3)數字化背景下大學生缺乏自主學習體育的動機。
第一,大學生缺乏自我約束的意識。部分大學生因缺乏對體育的興趣,再加上眾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在線上體育教學時出現缺勤、曠課、玩網絡游戲等問題。開展線上教學時,部分大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難以保持專注,從而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第二,大學生缺乏體育自主學習的能力。開展體育線上教學時,部分缺乏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學習新動作過程中,缺乏參與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動作復雜、難度較大的教學視頻。此外,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在線上體育教學過程中,習慣采用被動傳授方式,導致教學氛圍乏味、學生對數字信息僅限于被動接收。長此以往,制約著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3.3、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路徑
(1)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開展體育教學要完善教學平臺建設。
第一,優化體育教學技術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AR技術、VR技術等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高校體育開展體育教學時借助VR技術,能營造虛擬教學情境,有效解決傳統體育教學受場地束縛的問題,為學生創造沉浸式情境,使大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比如將3D技術應用在直播教學中,借助其放大功能,學生能夠對展示的體育動作進行全方位觀看。這實現了二維平面向立體空間的轉化,增強了學生的視覺感受。
第二,借助數字化技術加強師生互動。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要強化師生互動,而利用虛擬體育比賽、在線討論等活動,發揮人工智能系統在資源方面、虛擬技術在營造教學情境方面的優勢,能使學生在沉浸式教學環境中,領悟體育精神,提升情感體驗。
(2)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應重視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
第一,高校體育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數字化教學思維。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高校體育教師在面對教育數字化的要求時,需要擴大知識面,對體育發展前沿技術有所了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數字化思想,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勢彌補傳統教學存在的不足。高校體育教師基于自身實際,使數字化技術緊密結合傳統教學,實現體育教學的“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
第二,高校體育教師應提高數字信息素養。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對信息技術的掌握。高校體育教學實現數字化發展,必然要求體育教師掌握數字化技術,并能在教學中有效應用。基于此,高校對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要給予高度重視。(1)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使體育教師的視野更加開闊,從而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前沿技術。(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另一方面引進高素質人才,整體上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數字化水平。(3)完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健全的制度,激勵體育教師提高信息素養。
(3)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一,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自我監督的意識。僅依賴于系統對體育在線教學課堂進行監控,教師難以對體育課堂秩序進行掌控,這就需要多方聯動,培養大學生自我監督管理的意識。一方面,體育教師應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吸引學生參與;另一方面,學生之間要相互監督與約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通過教師、學校、學生等的共同努力,構建立體化課堂監督體系,使大學生缺乏自控力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第二,培養大學生體育自主學習的能力。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運動感知。體育教師對數字化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創設比賽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激發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熱情。同時,體育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況出發,在海量的教學資源中選擇合適的資源,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自主性,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發展。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數字化體育教學的實質是借助數字化技術與互聯網,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其價值體現在以下方面:(1)數字化體育教學營造沉浸式教學情境;(2)數字化體育教學凸顯個性化教學內容;(3)數字化體育教學實現教學過程的數據化。
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以下問題:(1)數字化平臺尚未實現對高校體育教學全過程的覆蓋;(2)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數字化轉型尚未完成;(3)大學生缺乏自主學習體育的動機。
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路徑:(1)高校開展體育教學要完善教學平臺建設;(2)高校應重視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3)高校體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4.2、建議
(1)加強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宣傳。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數字化技術,并通過宣傳,使人們認可數字體育教學。基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對數字化技術的優勢與特征進行宣傳。宣傳過程中結合高校體育的發展情況,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數字技術,使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2)加快高校體育數字化教學設施建設。高校體育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教學設施為保障,因此完善數字化教學設施迫在眉睫。一方面,高校對教育專網進行建設、加快智慧教學設施建設,為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提供物質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要對數字體育教育資源進行開發。以高校體育數字化教育開展的需求為依據,加快開發體育數字教育資源,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數字化轉型。
(3)以數字化技術為依據,推動高校體育“教—學—評”一體化建設。高校體育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涉及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這就需要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在高校體育課程大綱的引導下,加快“教—學—評”一體化的建設,讓數字技術推動體育教學發展,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精準化,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推動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的智能化。
(4)重視高校體育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培育。教育數字化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需要提升教師的數字化素養。高校體育教師提升數字教學勝任力,不但能夠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向著數字化方向發展,同時能夠加快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步伐。一方面,評價體育教師數字化能力,制定健全的評價體系,對體育教師的數字化意識、技能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加強對體育教師的數字化培訓,使體育教師利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得到提高。
(5)高校應構建數字化體育教學課程模塊。高校開展模塊教學,有機組合單一課程,以實現不同課程教學的配合。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模塊化教學,基于體育教學大綱的指導,從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與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出發,探索不同體育課程的教學邏輯,構建靈活的數字化教學模塊,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志凌,孫娟,高穎博.我國數字化體育教學發展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4).
[2]鄭永和,王一巖,鄭寧,等.教學數字化轉型:表征樣態與實踐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8).
[3]范佳榮,鐘紹春.人工智能技術引領下課堂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本質認識、實踐困境與突破路徑[J].教育科學研究,2023(4).
[4]匡劍鋒,余蓉暉.高校數字化體育教學的內涵機理、限制因素和推進機制[J].體育文獻科技通報,2023,31(5).
[5]裴梓良.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數字化建設的實踐路徑研究[J].田徑,2023(7).
[6]李芒,張華陽,葛楠.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要義與進路[J].中國電化教育,2023(8).
[7]王一巖,朱陶,鄭永和.智能教育產品助推教育數字化轉型:價值定位:實踐邏輯與推進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7).
基金項目:2024年洛陽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名稱:“數字技術在洛陽市新文旅產業與體育旅游融合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4B363。
作者簡介:蘆曉靜(1990-),女,漢族,河南許昌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