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教師,體育教師是重要組成力量,而青年體育教師是教師中的“新鮮血液”。青年體育教師的專業驅動、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直接決定著學校體育工作的教育教學水平。本研究從青年體育教師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出發,通過“卷入聚心”“沉浸·融智”“反思·賦能”,推動區域內青年體育教師實現“知識、能力、精神”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協同研修;青年體育教師;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3-0052-05
基于研修者的專業需求,以小學青年體育教師研修共同體為載體,利用區域培訓項目開展校際研學,采用“卷入·聚心”“沉浸·融智”“反思·賦能”三大策略,促進小學青年體育教師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圍繞這三個階段,探尋學校青年體育教師專業成長新路徑,引領青年體育教師激發研究內驅力、強化研究協同性、提升研修整合力,期望在“聚心、融智、賦能”的專業發展“協同研修”中,每一位青年體育教師得到發展。
一、沙龍站:激發專業精神的“卷入·聚心”研修
“聚心”,凝聚人心,指向“激發內驅力”的項目設計,旨在讓教師在“對標—按需—自主—揚長”的路徑中明確內需,以自主、自選、自由的原則建立研修團隊,定制“內驅力”的研修菜單,建立起研修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點亮專長,驅動內生價值(圖1)。
一是跟蹤調查,明確研修現狀。通過“有層次、有重點、有反饋、有跟蹤”的針對性調查,了解青年體育教師的“研修認可度”和“角色認知度”。二是問卷摸排,現場座談了解青年體育教師“研修需求度”。三是實地調查,分析各校區實際問題,開展差異性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集團研修團隊目標和教師個體發展分層目標,以目標導航,設計項目內容。
(一)愿景共建
愿景目標是青年體育教師想要達到的境地,是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定向和價值取向,包括工作態度、進取精神、教研水平和成果積累等,自我和學校給予教師恰當的定位,做到有方向、有追求、有價值,從而明晰專業發展的成長愿景。
(二)專長點亮
點亮青年體育教師的專長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充分激發青年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自我發展的內驅力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體育學科優勢,發掘教師潛能,發揮其強項智能,尊重才能,創造平臺,展現價值。
(三)價值內生
積極的外部力量對激勵青年體育教師成長具有推動效能。切實抓住課堂展示、論文參評、課題申報、教學比賽等關鍵工作,“逼迫”青年教師全身心投入,提升專業水平,從而追求幸福完美的人生。
通過此路徑的研究施策,形成以校為榮的歸屬感、認同感,激發青年教師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完美人生的追求,立德樹人、見賢思齊、涵養正道、修己育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追求。
二、練兵場:更新專業知識的“沉浸·融智”研修
“融智”,是融通智慧的意思,鑒于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知識存量不足現狀急需提升的智能儲備。一方面是指向教師育人策略的通識智能,另一方面是針對學科專業知識的碎片化、片面化而提出的系統性、全面性的學科智能。通過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和完善知識儲備體系,使教師掌握現階段青少年兒童心理狀態,并將知識采用少兒喜歡的方式開展教與學。從聚難共學、觀摩共鑒、錘煉共進三個方面,組織教師全景植入,聚焦問題、整合思維,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圖2)。
(一)聚難共學:提升行動研究力。
通過定制式、選擇式、生成式的學習研修,把教學、教研的難題集中整合起來,大家抱團一起學習,從而提升研究力。
1.定制式——基于評估,分層定位
教研組根據青年體育教師自我發展需求的調查評估,根據能力差異和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分層,提供適性平臺,確立分層目標。如新苗層“三會”目標:會上課,會帶班、會反思;新秀層的“三精”目標:精思考,精展示,精評價;引領層的“三強”目標:強質量、強科研、強特色。
2.選擇式——基于菜單,自主申報
一是學校結合《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自上而下設定研修項目并列成菜單,使研修項目體系化、課程化。二是以“課程、課堂與課題”為中心,形成一個校本培訓資源庫。教師“對標-自查自評、按需-找我所需、自主-補我短板、揚長-鎖定優勢”對菜單進行選擇,進而生發“我需要、適合我、我能行”的研修動力。
3.生成式——基于同需,私團定制
教師根據階段任務或疑難,審視自己的短板、需求、興趣、特長等,或志同道合,或難兄難弟,三五成群,自由組合,創生出新的研修團隊——項目組,同時自愿申請、自下而上生成研修項目。以這些具有強烈問題感的項目,成為研修深度推進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支點。
(二)觀摩共鑒:夯實教學基礎力
通過協同式、交互式、啟迪式的教學方法,大家相互觀摩、借鑒,取其精華,專家的引領夯實教學基礎力。
1.協同式——基于需求,共同進步
聯合區域共同體,爭取地域學校、相關部門配合,組織開發教師培訓制度。開發區域名師教學經驗交流會,組織有經驗的區域內優秀教師開展交流分享會,學習先進教學案例和教學經驗,充實自身。聯合區域教學資源,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增長理論與實踐教學素養,鼓勵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提升自身素養。
2.交互式——基于評價,綜合反饋
結合教師發展需要,確定教師職業發展需求,通過培訓與培訓結果考察等形式,檢驗教師發展成果,促進教師成長。融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果,記錄各個階段教師培訓活動和培訓過程表現,結合教師學習心得、教學方案、閱讀交流成果等,綜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3.啟迪式——基于研究,促進成長
聯合區域學校,為教師制定研究主題,讓教師圍繞主題,開展研學活動。讓青年教師根據研究主題,自行設計開展小組、個人課題研究活動。擴大培訓外延,利用培訓心得、培訓交流、培訓競賽、培訓專訪等形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三)錘煉共進:形成教學改革力
通過跟進式、卷入式、參悟式的千錘百煉,取得共同進步,形成教學的改革力。
1.跟進式——指向“課堂執行力”的閉環跟進
課堂執行力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要素,也是教材解讀、同課異構、現場觀摩、評課議課等教研活動的培養指向。協同研修以團隊捆綁為主要形式,以“三環五步”的跟進式閉環研修將所有教師吸引到活動中來(圖3)。
①項目卷入,聚焦問題:這是青年教師個人實踐摸索的階段。圍繞一個研究主題,選擇共同的研究內容,每個人都經歷教材研讀、文獻研究、實證研究、觀點梳理、教學設計等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結合項目主題、研討課例和自身教學實踐,提交主題研究領域內的相關小問題,形成初稿。
②項目推進,比照完善:這一階段根據預設方案和策略開始課堂實施。以“同課同構”“同課異構”“一課多教”等方式開展多輪研磨。在鏡面呈現—比照—修正—跟進循環中發現問題、找到癥結、解決問題,提升教師課程執行力。同時團隊以課例為載體,進行思維碰撞,在實證研究、教學實踐、后測檢驗等過程中協同尋求共性問題解決策略。
③項目展示,提煉成果:這一階段開展課堂教學展示、觀點報告、互動交流、導師引領等幾部分組成的教研活動?;顒右匀蝿辗纸饣螂S機抽簽的方式確保每個人都有上臺展示的可能,促使每個學員都主動卷入。在教、問、議、評、思、辯等閉環研究中內化實踐,形成觀點,走向課題。
2.卷入式——指向“課程設計力”的捆綁共進
以“體育課程開發”項目為載體,在“私定、共生、引智、共創”的過程中,確保參與人員結合自身特長與研究興趣點進行理論積淀和團隊行為的共同推進(圖4)。
①私人定制:先是在學校課程整體規劃框架下,建立合理的課程制度和課程設計通識培訓,激發教師課程設計意識。而后教師根據自身實際需求、愛好、特質,通過外部指引和自覺構建,掌握相應的課程設計知識,并運用于自己的課程開發領域。三是教師開展個性化的課程“私定”來變革課程。
②資源共建:采用“雙對接”的方式建立資源分享庫。所謂“雙對接”,一是要素對接,指將體育學科內的素養點通過同年級橫向聯通和不同年級縱向聯通的方式,進行序列、結構的重整。二是學科對接,圍繞課程項目尋找兩個或多個學科之間的共同點,實現不同校區、不同學科教師的交互研修。
③跨界協調:打破單學科學習的視野,打通多通道、多維度的學習路徑,以交叉整合的跨界研修支持跨界學習的創新與創造。以跨學科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確定研究目標,確定方案設計,開展項目學習,發布學習成果,讓每一位裹挾其中的成員在做中學,在研中成長。
④聯席發布:圍繞“真實問題的確立、生活場景的設計、探究過程的推進、團隊合作的表達、公開成果的展示”五個要素進行階段性分解展示匯報和成果發布,以此作為課程設計項目團隊的研修憑借和推動手段。
3.參悟式——指向“課題思辨力”的互助迭進
隨著研修的深入和教師發展的進階,必然要從事務型、實踐型研修向課題型、教學實踐理論化進階。此過程,既需要由內而外的內驅力,也需要借助項目發揮起團隊的互助力,在互相參悟中提升研修思辨力。
①自主思辨,聚焦一思考:此階段就是基于“一節課、一類課”為載體的深度研修項目,通過主題化、序列化、系列化的研究過程,教師結合專業閱讀、團隊研修、個人實踐,對一個領域的教學形成個性化的理解,最終聚焦一個思考,完成一個觀點報告。
②智慧共生,形成一方案: 此階段開展互助式跟進,團隊開展聯席“會診”和“找茬”,完成“聽懂策略,發現問題、找到癥結、形成共識,一起實踐”這一蛻變過程。即通過負責人“1”的率先實踐反思,取得有效研修活動經驗→“項目組”成員加入共同實踐反思→將個體在實踐反思中的經驗與困惑帶回“項目組”進行研究。圍繞多個研修視點,通過調研會診、對話辨析、成果提煉等形式開展互動式的專題活動,最終形成共同的實踐方案。
③提煉輻射,形成一課題:組員結合已有的觀點、方案,進一步展開教學實踐,通過自主領悟的“運動·行動單”思辨,和團隊碰撞的“匯報會”提煉,最終把想的做出來,把做的說出來,把說的寫出來,實現從行為到思想的迭進。
三、攻堅域:提升專業能力的“反思·賦能”研修
“賦能”,是指賦予某種能力和能量,鑒于教師個人專業行為的局限以及學生情況的多樣而急需提升的在教師專業行為領域的能力和能量。一方面,通過團隊的共同協作、相互借能,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將專家嵌入校本研修團隊中,高位引領和指導,啟迪智慧和方向,賦予教師高能量;教師也要自主自發地浸入專業研究領域,傾心個人發展規劃,締造自我強大能量(圖5)。
(一)專家借智——傾心專家引領 啟迪方向助能
青年體育教師研修需要專業引領,借助專家的高位引領和指導,助力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修模式。
傾心專家引領,將科研專家、學科名師邀進校本研修團隊中,友情助力校本研修開展。課堂觀研讀——走進教室;問題連理論——加入碰撞;課題對研究——指引方向;論文現思路——剖析觀點……精準指引、專項指導,契合專家與教師對接通道,高位助力青年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通過專家嵌入式指導,啟迪教師養成勤于思考、理性分析問題的習慣,縮短專業成長時長。
(二)課題導研——傾力課堂研磨 打通雙向借能
青年教師協同一致地開展學練用結合的研修活動,將“單兵作戰”向同伴多方融合轉化,雙向借能。
傾力課堂研磨,將課堂作為常態化的校本研修的主陣地形式,以校區體育組為團隊,定期開展課堂教學觀察、分析。一方面,組內每周常態化的隨堂課研磨;另一方面,定期同課異構、同課同構式研磨及單元主題課精磨等等。團隊協同式行進,實踐促學習,學習助能量,轉化學用之道。團隊所有教師全身心浸入,在課堂研磨活動中雙向借能,提升專業能力水平。
(三)知行貫通——傾注個人風格 締造內發燃能
教師個人發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內在需要,是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關鍵因素。傾注個人發展規劃,作為校本研修的內容之一。根據教師主觀需求、能動意識、知識結構、能力發展等多方面情況,組織教師量身定制三年個人成長規劃以及每學期具體落實計劃。教師結合實際,在閱讀理論、育人實踐、自主研究等領域為自己制定成長發展規劃,課題組創建各領域成長和發展平臺,教師個人自主創設成長機會,成就教師專業成長。使之具備課堂實踐力、課題研究力與課程開發力。
四、結語
未來,我們的教研將持續推動教研數字化轉型,依托深度教研,以信息化應用為抓手,探索教師智能研修模式,助推高品質教研和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用生動的教育改革實踐書寫新時代教育改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