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前提,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占據著重要地位。探索有趣、高效的識字教學法以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是所有一線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文章立足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現狀,闡述了趣味識字教學的價值以及創新識字教學模式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的開展策略,旨在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的效率,促使學生以扎實的識字根基反哺高質量的語文學習實踐,助推新課標落地。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趣味識字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10-0064-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指出:第一、第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為了扎牢學生的識字根基,教師應著力探尋趣味識字教學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它將驅使教師貫徹“生本”理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學生易于理解、易產生興趣的方法實施教學,使學生主動投身識字課堂。這樣一來,識字課堂便會富有生機與活力,能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使其吸收更多的漢字知識,從而大幅提升識字學習效率。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現狀
(一)學生識字興趣未能被充分調動
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關鍵[1]。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調動其興趣實施識字教學尤為重要。基于教學現狀可以明晰:部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僅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帶領學生進入識字課堂,未能遵循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營造良好的識字氛圍,創新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識字的興趣大大降低,影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識字效率的提升。
(二)學生識字思維固化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思考、質疑、思辨尤為重要,其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的過程。基于教學現狀可以明晰:部分教師并未重視對學生識字思維的調動。在整個識字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是否會讀、會寫漢字,而忽視了讓學生基于所學漢字展開思考,感受漢字的千變萬化,領會漢字之間的關聯,探秘漢字的神奇世界[2]。這種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始終處于被束縛、被固化的狀態,很難激活思維,因而學生的創新素養也難以得到提升。長此以往,學生很難獨立識字、創新識字,識字根基不牢固,從而影響后續的學習。
(三)學生識字過程較被動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其課堂主體地位會直接影響其識字方法的掌握效度[3]。基于教學現狀可以明晰:部分教師未能彰顯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未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思考、探究漢字的內涵。同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未能遵循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貫徹落實“生活即教育”理念,使得識字內容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導致學生識字的效率自然難以得到提升。
二、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趣味識字教學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更積極主動。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漢字并沒有形成系統的認知,所以對課堂所學內容比較茫然。如果教師能夠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識字,那么整個識字課堂將緊密圍繞學生的興趣展開,從而推動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提升他們的參與度[4]。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驅動下自然而然地成了課堂的主人,能夠積極展現自身對漢字內容的思考和見解,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二)有利于學生掌握識字方法
趣味識字教學法強調教師要綜合考量學生的識字需求、識字特點、識字習慣,以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實施教學。這不僅強調調動學生興趣,還強調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積極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其他問題。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掌握識字的方法與技巧,從而對自己的漢字學習過程產生更多思考,提升漢字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三)有利于學生深刻認知漢字
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應當根據識字教學內容營造活躍的識字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多維交流、互動,開放思維,聚焦所學漢字進行拓展遷移,串聯新舊知識及生活經驗,對漢字產生更多的思考。這種趣味識字教學方式將改變學生以往識字學習浮于表面的局面。學生在趣味化的識字氛圍中通過言語交流、行動互促潛移默化地學習漢字,可以體驗認識漢字的快樂,并不斷激發研究更多漢字的興趣。如此,學生的識字效率也將不斷提高,對漢字的認知也會更為深刻。
三、新課標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
(一)創設多元情境,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漢字作為一種文字符號,其展現的內容往往枯燥乏味,這與小學低年級學生直觀且生動的認知思維方式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學生在識字過程中難以產生濃厚的興趣,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以點燃學生的熱情,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身于識字課堂中。同時,教師還需努力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引導他們緊隨教學的步伐,逐步深入地進行漢字的學習與認知[5]。這樣一來,學生將逐漸克服對識字的恐懼心理,發現漢字蘊含的魅力。最終,他們會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展現出更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學習效果的顯著提升。
以統編語文二年級(上冊)的識字單元為例。教師在教授《樹之歌》時,需明確本文旨在讓學生認識“木”字家族。課文從樹木的形狀、顏色、習性和氣味這四個方面介紹了十一種樹木的特征,需要學生隨著課文識別帶有“木”字旁的漢字,一一對應漢字所代表的樹木,以達到有效識字的目的。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多元情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漢字。
1.創設故事化情境
鑒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創設故事化情境,將學生需認識的漢字融于完整的故事之中,驅動學生在聽故事時潛移默化地識別漢字。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森林故事會”的主題,圍繞不同的樹木講述不同的故事。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楊樹與榕樹,向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森林王國里有楊楊和榕榕兩棵樹。有一天,楊楊和榕榕在比誰更強,楊楊認為自己比榕榕高,自己更強,榕榕認為自己比楊楊更壯,自己更強……”教師依據課文內容為學生講述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將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行選擇某一棵樹創編故事,使學生在表達中自主識字,切身感受識字的快樂。
2.創設信息化情境
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信息化情境,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含有“木”字旁的漢字時,可以為學生呈現有關該樹木的解說視頻,視頻中既要展現不同樹木的樣子,又要根據其特點加以延伸和補充,以豐富學生的認知。生動直觀的視頻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相關漢字的記憶與理解,還能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讓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活學生識字思維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中熠熠生輝。漢字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其獨特的造字法。不同的漢字有著不同的結構,因此也被分為不同的類型。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探究漢字的造字規律,以激活學生的識字思維,使學生做到對漢字的深度與多維思考,從而大幅提升漢字學習成效。
例如,在《樹之歌》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外,還要重視方法技巧的創新,使學生在濃厚興趣的支撐下繼續探究漢字的規律。具體地,教師可先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木”字的造字法。“木”是象形字,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甲骨文的“木”字。學生會發現甲骨文的“木”字上面像樹枝,中間像樹干,下面像樹根。通過這樣的識像造字教學,學生能夠切身感悟到象形字的魅力,為后續探索“木”字家族的漢字造字規律奠定認知基礎。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梧、桐、松、楓、柏、杉、樺、桂等字,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表述自己的發現。比如,各小組經過交流得出了一致結論:這些漢字都是左右結構,左邊都是木字旁,表示這些字都與樹木有關;右邊與整個字的讀音有關系,比如“吾”“同”“風”“白”“彡”“華”等,整個字的讀音與右邊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而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總結的規律引領學生研究形聲字。形聲字是小學低年級學段識字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可以這些漢字為例,引領學生研究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比如,學生從漢字的“木”字旁明確了這些漢字表示樹木,概述“形旁與字的意思相關”,從讀音與右邊字同音概述“聲旁與字的讀音有關”,由此學生便總結出了“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形聲字構字特點。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順其自然地探究了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類比推理,回顧自己學過的或見過的形聲字,如“植”“株”“椰”等。學生可回顧自己所學的漢字并指出形旁與聲旁,同時概述這些漢字的意思。由此,學生能真正地理清字義、辨析字形,整體掌握一個漢字的表音與表意,在掌握識字方法的同時激活識字思維,大幅提升識字成效。
(三)強調知行合一,學生識字走向實踐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所學的漢字實踐應用于現實生活,踐行“生活即教育”理念,真正讓學生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所學漢字運用于生活中,建立生活與學習的密切聯系,彰顯趣味教學的作用。
例如,在完成《樹之歌》的教學后,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展開生活化實踐,將所學的漢字運用于現實生活,以激活學生的應用意識。對此,教師可以設計“生活中的‘樹之歌’”這一實踐主題,鼓勵學生以小組或家庭為單位,尋找現實生活里的書中提到的樹木,同時要求學生依據書本內容,找到樹木的相應特征并展現。比如,有的學生找到了梧桐樹,撿起地上飄落的梧桐葉,張開手拿著梧桐葉,站在梧桐樹下拍了照。有的學生找到了榕樹,和幾個伙伴圍繞榕樹手牽手,圍成了一個圈,以表示榕樹的“壯”。還有的學生另辟蹊徑,探索了書本中沒有提及的樹木,自己編創“樹之歌”,如有一個學生找到了銀杏樹,撿起銀杏葉,拿著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扇子,以視頻的形式展現“銀杏樹葉像扇子”;有一個學生找到了柿子樹,將生活中常見的小燈籠掛在了柿子樹上,通過拍照的方式展現柿子與燈籠的相似點,并在照片旁邊附上了一句話“柿子樹上掛燈籠”。
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實踐和展示空間,讓學生聚焦實踐主題,將所學的漢字與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意識與興趣。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切身感受到漢字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創新識字教學方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設計識字教學計劃。具體地,教師要立足現狀,
綜合分析現階段識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明晰趣味識字教學的價值,深入探索趣味識字教學策略。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多元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激活學生的識字思維、通過強調知行合一使學生的識字走向實踐。通過這樣的方式,整個識字教學能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引領與帶動作用,為其后續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陳曉瑜.字從趣中來: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中英文),2023(26):23-25.
游慶芬.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中英文),2023(25):35-37.
戴思迪,夏志方.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策略探究[J].讀寫算,2022(34):105-107.
慕麗娜.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2(31):91-93.
毛嬌嬌.趣味識字,夯實基礎: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淺探[J].當代家庭教育,2022(25):178-180.
作者簡介:王春偉(1986.8-),女,山東淄博人,
任教于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盛湖小學,一級教師,學士學位。
伊哪(1998.9-),女,山東濟南人,任教于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盛湖小學,二級教師,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