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討了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前提及路徑。研究結果顯示:在融入過程中,需強化實踐性;堅持與時俱進,動態融入,凸顯實時性;構建理論體系,注重系統性;堅持守正創新,不斷突出其創新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育活動;以科學研究為切入點,緊跟學科前沿知識,確保學生獲取知識的時效性;加強思想引領,深入推進中華體育精神進入課堂教學;構建包含教師、學生、社會等多方參與的教學評價體系,以提升育人效果。
【關鍵詞】"中華體育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困境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25)06-0132-04
Realistic Dilemma, Premis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Chinese Sports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aifei YANG Haiqing "BU Xiuxiu
1.Marxism Institute,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6 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Province,558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Chinese sports spirit,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dilemma, premis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Chinese sports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trengthen practicality;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dynamic integration\" and highlighting the real-time nature; Forming a theoretical system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systematicity; Adhere to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nd constantly highlighting its innovation.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should adhere to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ak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s the starting point, grasping the cutting-edge knowledge of the discipline, and ensuring that students receive the \"real-time\" knowledge;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guidance, further promoting the Chinese sports spirit into the classroom; Forming a multi-directional linkag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mo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society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ducating people.
[Keywords] Chinese sports spiri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alistic dilemma
2013年8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時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體育精神[1]。此后,他在2017年關于建設體育強國的論述中[2]、2021年《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3]中多次強調和明確這一點。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更是從法律層面明確規定要弘揚中華體育精神[4]。中華體育精神是體育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人民在體育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5]。它既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性,又體現了體育精神的共性,是中華民族優秀品質和價值選擇的體現[6]。
當前,中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是凝聚斗志、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也是青年繼承中國精神的重要來源之一[7-8]。中華民族的體育精神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充分挖掘中華體育精神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這也是培養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有效實踐路徑之一,并能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身份認同感。
1 "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1.1 "中華體育精神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融合方式的創新性不足
中華體育精神是中國精神在體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精髓和靈魂,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精神產物,是一個不斷發展、開放性的思想和價值體系[9]。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不僅能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風貌,還能助推體育強國建設,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中華體育精神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以體育活動為載體,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生動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8]。然而,由于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形式上有較大差異,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側重于技能性或理論性,難以有效實現二者的融合。如何深化體教融合機制改革,使中華體育精神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助力,仍需更多探討與研究。
1.2 "教育課程體系不一致,培養方式存在較大差異
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政治性強、理論性高、理解難度大等特點,而體育課程則具有操作性強、實踐要求高等特點。因此,在課程設置過程中,二者呈現出巨大的差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多以理論講解為主線,目前仍存在“填鴨式”教學、固有教學內容多、教師數量不足、知識更新不及時、學生積極性不高等現實問題[10]。而體育課程多為實踐課程,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體育精神,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存在理論教育顯現度不夠、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度不高等問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體育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設置以及對人才的培養方式上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二者的深度融合仍面臨諸多挑戰。
1.3 "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存在差異
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且具有獨立意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授多以課堂講授、專題講座為主,學生的主體參與感不強,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不高。而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參與感,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要想將體育活動中培養的體育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必須解決學生主體興趣與參與度之間差異的現實問題。
1.4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更加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方式。只有對教育效果進行有效的、權威性的評價,才能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同時,高校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評價體系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體系,缺乏融合的綜合評價體系。這導致實際開展中華體育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效果無法獲得明確反饋。
2 "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1 "融入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實踐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屬性。在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大學生成長規律、教學原則和方法,也要考慮到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獲取信息和參與實踐的便捷性與可能性顯著提升的特點。因此,必須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通過實踐感悟真理,以更有效地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實踐對理論具有決定性作用,中華體育精神形成于運動實踐,并在體育人物和運動事件的互構場域中得以塑造[11]。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僅局限于理論課程,注重實踐性是兩者融合的關鍵前提。
2.2 "融入過程需堅持與時俱進,動態融入,強調實時性
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課堂的主導者,他們掌握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教育者。這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方式,緊跟熱點、難點問題,及時解讀并深入剖析,以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對理論課堂的興趣,并強化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與時俱進,動態融入是兩者深度融合的必要條件。
2.3 "融入過程需構建特有的理論體系,注重系統性
隨著社會經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多元化、知識碎片化成為大學生面臨的現實挑戰。這容易導致學生身份認同的困惑,因此需要有系統、科學的理論作為支撐。為此,應深入挖掘體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價值和內涵,重點研究體育精神與體育價值等內容,形成一套理論體系,開展系統化的理論研究,并找到理論課堂與實踐課堂的科學結合點,為后續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借鑒,逐步推動兩者融合,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構建獨特的理論體系。因此,堅持系統融入是兩者融合的重要基礎。
2.4 "融入過程需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凸顯創新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民族精神、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12],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合時代發展需求,也是汲取文化力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意蘊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傳統的教學范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需要將體育精神具象化表達,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國體育精神的魅力。這就要求做到守正創新,這是兩者融合的關鍵路徑。
3 "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3.1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
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開展以文育人的實踐活動,是理論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這與體育本身的性質和功能以及實踐育人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在高校實踐育人過程中,學校應堅持學生為主體,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運動訓練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同時,應開展豐富多彩、具有時代特色的體育運動活動,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并參與體育活動。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感受并領悟中華體育精神的實質內涵,增強對中華體育精神和文化的認同感。
此外,以世界杯、奧運會、冬奧會等為契機,引領學生立足國內、關注世界,在增強學生對國家和自我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時,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主動成為中國發展故事的講述者和傳播者,強化學生的國家和民族身份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為社會主義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3.2 "以科學研究為切入點,把握學科前沿知識
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加強理論研究至關重要。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以科學研究為切入點,召集體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思想政治教育專家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輔導員等共同參與研究,把握學科前沿知識。同時,通過邀請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精神踐行者進入校園和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的方式,讓體育精神貼近學生的生活,深入挖掘體育精神內涵,切實推動中華體育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以鮮活、生動的案例強化學生的第一認知,及時深化學生的認同感。
3.3 "加強思想引領,進一步推進中華體育精神進課堂
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是理論發展的重要源泉。體育鍛煉、體育競賽、體育文化等均為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專業學習、社會服務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體育鍛煉、競賽參與、文化宣傳等形式,可以強化師生的思想引領。應從體育教師或從業者中選拔一批具備扎實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人才,率先與專業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共同組建師資團隊,加強教學改革與實踐推動,形成良性循環的教學模式。
同時,在學生群體中培養一批能夠宣揚、傳播體育精神的朋輩力量,拉近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問題本質,增加課堂互動交流時間。例如,利用新媒體時代的網絡平臺實施“對分課堂”“翻轉課堂”“3+2教學模式”等,以凸顯學生的主體性,進一步推進中華體育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
3.4 "構建專家、教師、學生、社會等多向聯動的教學評價體系
中華體育精神具有主體多元、接受度高、參與廣泛、影響深遠等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是各方教育合力作用的結果。要準確把握我國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主題與脈搏,不能僅憑單一方的力量,而應構建多向聯動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反饋是檢驗教學效果的基本方式之一,可采用積分制、考核制、學分制等方法,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對高校的思想政治與實踐育人工作效果進行全面考核,最終形成涵蓋專家、教師、學生、社會等多方面的中華體育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果評價體系。
4 "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更多挑戰。要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中華體育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瑰寶,其育人功能不容忽視。盡管本研究已對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前提條件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但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如何更有效地將中華體育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仍需更多實證案例的探討。同時,如何將中華體育精神具象化體現在學生的行為表現上,也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N].人民日報,2013-09-01(1).
[2] 習近平: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EB/OL].(2017-08-27)[2024-12-04].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27/c_1121550898.htm.
[3]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EB/OL].(2021-11-16)[2024-12-04].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trs=1.
[4]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EB/OL].(2022-06-25)[2024-12-04].https://www.gov.cn/xinwen/2022-06/25/content_5697693.htm.
[5] 張萍,張一弛.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中華體育精神探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2):94-96.
[6] 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47-51,94-104.
[7] 岳游松.中華體育精神的話語流變、實踐原則及實現路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5):585-590,598.
[8] 郭穎.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及實現路徑[J].科教文匯,2024(1):40-43.
[9] 田思源.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培育中華體育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總則解讀[N].中國體育報,2022-06-27.
[10] 常冬輝.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0):7-8.
[11] 曹莉,劉明云,周芳,等.中華體育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四個維度審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4,39(1):1-6.
[12] 陳叢刊,王思貝.從五個維度認識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3,41(1):20-2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