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研究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并發持續性炎癥反應-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綜合征(PICS)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SAP并發PICS患者資料,納入時間為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根據預后不同分為預后良好組(38例,存活)和預后不良組(22例,死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影響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并評估危險因素在預測SAP并發PICS預后不良中的預測價值。結果 預后不良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占比、入院24 h內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 Ⅱ)評分、序貫器官衰竭評估(SOFA)評分、C反應蛋白(CRP)水平、降鈣素原(PCT)水平、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絕對淋巴細胞計數(ALCs)水平低于預后良好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顯示,存在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升高、PCT水平升高、ALCs降低均是影響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PCT、ALCs預測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670、0.766、0.797、0.715,靈敏度分別為0.682、0.727、0.773、0.727,特異度分別為0.658、0.684、0.660、0.680(均Plt;0.05)。結論 存在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升高、PCT水平升高及ALCs降低均與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相關,監測上述指標有利于判斷患者預后情況。
【關鍵詞】重癥急性胰腺炎;持續性炎癥反應-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綜合征;預后不良;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5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09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32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導致患者免疫系統受到抑制,進而引發代償性抗炎反應綜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1]。隨著病情持續惡化,最終導致持續性炎癥反應-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綜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immunosuppression-catabolic syndrome,PICS)[2],PICS可出現反復感染和惡性營養不良,增加病死率[3]。因此,早期篩查SAP并發PICS預后不良的高危人群,有利于為臨床早期干預提供指導。基于此,本研究對影響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SAP并發PICS患者資料,納入時間為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根據預后不同分為預后良好組(38例,存活)和預后不良組(22例,死亡)。預后良好組患者年齡38~74歲,平均年齡(55.93±10.24)歲;男性、女性為24例、14例;BMI 19.00~28.50 kg/m2,平均BMI(22.72±2.31)kg/m2。預后不良組患者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6.42±8.73)歲;男性、女性為13例、9例;BMI 18.50~27.50 kg/m2,平均BMI(22.91±2.06)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SAP的診斷標準[4];⑵符合PICS的診斷標準[5];⑶年齡≥18歲;⑷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合并鈣磷或嘌呤代謝異常者;⑵合并腦梗死、肝硬化、腎病綜合征、嚴重心律失常等嚴重基礎疾病者;⑶合并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精神異常疾病或存在惡性腫瘤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肺炎、入院24 h內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APACHE Ⅱ)評分、序貫器官衰竭評估(SOFA)評分、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WBC)、白細胞介素-6(IL-6)及絕對淋巴細胞計數(ALCs)水平。APACHE Ⅱ[6]評分范圍為0~71分,評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SOFA[7]評分最高24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重。入院24 h內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半徑8.5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深圳普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eCL8000),檢測CRP、PCT、IL-6水平。另采集患者入院24 h內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C-6900)檢測WBC和ALCs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患者臨床資料。⑵探究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風險因素。⑶評估各因素預測患者預后不良的效用。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例(%)]、(x)表示,行χ2、t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預測價值分析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預后不良組患者MODS占比、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SOFA評分、CRP水平、PCT水平、IL-6水平均更高,ALCs水平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組間ARDS、肺炎占比、WB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影響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將上述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行量化賦值[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SOFA評分、CRP、PCT、IL-6及ALCs以原值帶入,MODS(是=1,否=0)]。以是否發生預后不良為因變量(是=1,否=0)。多因素Logistic分析顯示,存在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升高、PCT水平升高及ALCs降低均是影響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2。
2.3 各因素預測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效能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PCT、ALCs預測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670、0.766、0.797、0.715,靈敏度分別為0.682、0.727、0.773、0.727,特異度分別為0.658、0.684、0.660、0.680(均Plt;0.05),見表3、圖1。
3 討論
SAP病情進展迅速,且患者機體長期處于持續炎癥、免疫抑制及高分解代謝狀態,進而并發PICS,易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識別SAP并發PICS患者的預后不良風險因素,對指導臨床、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不良組患者MODS占比、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SOFA評分、CRP水平、PCT水平、IL-6水平均更高,ALCs更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存在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升高、PCT水平升高及ALCs降低均是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PCT及ALCs水平與SAP并發PICS患者的預后不良有關。分析原因為,SAP并發PICS患者發生MODS,提示機體出現炎癥的“瀑布反應”,同時內毒素在體內蓄積,累及肝腎,直接損傷多器官功能,導致預后不良[8]。APACHE Ⅱ評分能較全面評估患者機體功能狀態,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嚴重,發生預后不良的概率更高。在SAP并發PICS后,炎癥持續存在,刺激PCT分泌,其表達水平與炎癥反應程度具有相關性,PCT短期內異常增加,多提示病情惡化,感染加重,增加死亡風險[9]。ALCs與機體免疫功能及免疫微環境密切相關,其水平降低提示SAP并發PICS患者伴有免疫功能紊亂,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增加預后不良風險。
本研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PCT、ALCs預測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的AUC分別為0.670、0.766、0.797、0.715。分析原因為,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PCT、ALCs從不同角度反映SAP并發PICS患者病情程度、潛在誘因及發展趨勢,進而為預后判斷提供依據,因此,各指標具有較好的預測效能[10]。但本研究尚未探討聯合檢測的預測效能,這一領域有待未來的深入研究加以填補。
綜上所述,存在MODS、入院24 h內APACHE Ⅱ評分升高、PCT水平升高及ALCs降低均與SAP并發PICS患者預后不良有關,監測上述指標有利于判斷患者預后情況。
參考文獻
樂楊樺,曹友德.炎癥反應與免疫抑制在急性胰腺炎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9, 26(1): 173-176.
蘇和毅,莫澤珣,陳珍,等. ICU嚴重免疫失衡疾病:持續炎癥-免疫抑制-分解代謝綜合征[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7, 29(8): 760-764.
李維勤.膿毒癥診療的新挑戰:持續炎癥、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謝綜合征[J].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7, 30(7): 673-677.
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京津冀急診急救聯盟,北京醫學會急診分會,等.急性胰腺炎急診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1, 30(2): 161-172.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5, 14(1): 1-5.
李曼,邢小康,郭豐. 6種評分系統和4個實驗室檢查指標對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的評估作用[J]. 中華消化雜志, 2018, 38(10): 673-677.
鄭西,李蕾,祝蔭,等. 序貫器官衰竭估計評分評估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的臨床價值[J]. 中華消化雜志, 2020, 40(2): 110-114.
毛恩強,李夢嬌.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液體復蘇與器官功能維護[J].中華消化雜志, 2020, 40(7): 441-443.
武可,白晶利,王衛,等.血清PCT含量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癥反應、RAS激活程度的評估價值[J].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8): 1056-1058, 1062.
趙凱,章陽. 血清淀粉樣蛋白A、CRP和PCT水平預測高脂血癥性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及預后的臨床價值[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21, 28(2): 268-272.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自籌經費科研課題(編號:Z-M20231990)
作者簡介:呂慶勝,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重癥肺炎、膿毒癥及膿毒性休克、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