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對比非結核分枝桿菌(NTM)肺病及耐多藥肺結核(MDR-TB)的CT征象,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1月漢濱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20例NTM肺病患者及50例MDR-TB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疾病的不同分為NTM肺病組(20例)和MDR-TB組(50例)。兩組患者均進行CT平掃,觀察病變分布及CT影像學特點。結果 NTM肺病組患者厚壁空洞、鈣化(肺內)、肺實變、肺不張、肺體積縮小、胸膜增厚、肺門縱隔淋巴結鈣化、胸腔積液檢出率均低于MDR-TB組,薄壁空洞檢出率高于MDR-TB組(均Plt;0.05)。 NTM肺病組病變、支氣管擴張、空洞中左肺舌葉、右肺中葉的檢出率均高于MDR-TB組(均Plt;0.05)。結論 NTM肺病CT征象主要表現為薄壁空洞,MDR-TB的CT征象表現為厚壁空洞、鈣化(肺內)、肺實變、肺不張、肺體積縮小、胸膜增厚、肺門縱隔淋巴結鈣化和胸腔積液等。
【關鍵詞】非結核分枝桿菌肺?。荒投嗨幏谓Y核;CT征象;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7.012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7.040
非結核分枝桿菌(NTM)肺病是一種由NTM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全身中毒癥狀及局部損傷特征與肺結核較相似,因此,在未進行菌種明確鑒定的情況下,NTM肺病有可能長時間被診斷為肺結核[1]。耐多藥肺結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為對異煙肼和利福平兩種抗結核藥物具有耐藥性的肺結核,具有高度的耐藥性特征,使常規抗結核治療方案無效,進而使治療過程變得困難?;颊咄ǔ洑v持續的咳嗽、咳痰、發熱及體質量減輕等癥狀,且病情易反復,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構成嚴重的不良影響[2]。根據臨床研究顯示,NTM肺病與肺結核的體征和癥狀類似,難以準確鑒別[3]。此外,鑒于多數NTM對首選抗結核藥物展現出抗藥性,因此,常被誤診為MDR-TB,可能會延誤治療進程[4]。因此,為準確診斷兩種疾病,臨床上通常采取影像學檢查手段,如CT掃描等,其主要目的在于細致觀察肺部病變的具體特征,以此為輔助,進行疾病的診斷[5]?;诖?,本研究旨在對比NTM肺病及MDR-TB的CT征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1月漢濱區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20例NTM肺病患者及50例MDR-TB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疾病的不同分為NTM肺病組(20例)和MDR-TB組(50例)。NTM肺病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60.45±15.45)歲;咯血4例;咳嗽15例;咳痰14例;發熱5例;盜汗4例。MDR-TB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59.48±15.33)歲;咯血13例;咳嗽42例;咳痰34例;發熱15例;盜汗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漢濱區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NTM肺病組患者符合NTM肺病的臨床診斷[6],MDR-TB組患者符合MDR-TB的臨床診斷[7];⑵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顯示,MDR-TB組存在同時對異煙肼及利福平產生耐藥性的情況;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妊娠期、哺乳期婦女;⑵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⑶生命體征不穩定者。
1.2 檢查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保持平靜呼吸,利用CT(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93060525,型號:Revolution Maxima)對患者進行胸部掃描,掃描范圍自肺尖至肺底。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80~200 mA,螺距1∶1,層厚5 mm,重建層厚1 mm,層間距1 mm。隨后,對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觀察病變的分布情況及CT影像學特征。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的CT征象。包括病變累及肺葉數量、厚壁空洞、薄壁空洞、單發空洞、多發空洞、鈣化(肺內)、支氣管擴張、肺實變、肺不張、結節檢出率、肺體積縮小、胸膜增厚、肺門縱隔淋巴結鈣化和胸腔積液。⑵比較兩組患者不同病變部位、支氣管擴張、空洞、結節檢出情況。檢查范圍包括左肺上葉、左肺下葉、左肺舌葉、右肺上葉、右肺下葉和右肺中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CT征象比較 兩組患者病變累及肺葉數量、單發空洞、多發空洞、支氣管擴張、結節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NTM肺病組患者厚壁空洞、鈣化(肺內)、肺實變、肺不張、肺體積縮小、胸膜增厚、肺門縱隔淋巴結鈣化、胸腔積液檢出率均低于MDR-TB組,薄壁空洞檢出率高于MDR-T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同病變部位、支氣管擴張、空洞、結節檢出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病變、支氣管擴張、空洞中左肺上葉、左肺下葉、右肺上葉和右肺下葉及結節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NTM肺病組病變、支氣管擴張、空洞中左肺舌葉、右肺中葉的檢出率均高于MDR-T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3 討論
NTM肺病及MDR-TB在臨床表現上較相似,NTM肺病常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癥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血痰;而MDR-TB則可能伴隨有發熱及體質量減輕等相關癥狀[8]。鑒于兩者病理改變的相似性,鑒別診斷難度較大。同時,作為診斷的黃金標準,細菌培養及菌種鑒定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完成。在此情況下,影像檢查能夠為患者提供早期檢測手段,有利于縮短治療周期,并降低預后不良及治療失敗的風險[9]。CT檢查是目前臨床醫學領域一項較先進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其運作原理為利用X線對患者身體結構進行全面掃描,掃描結束后,計算機系統會將所采集的掃描信息轉換為圖像信息并輸出[10]。CT檢查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對于多個臟器的病變診斷與鑒別診斷均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NTM肺病組患者厚壁空洞、鈣化(肺內)、肺實變、肺不張、肺體積縮小、胸膜增厚、肺門縱隔淋巴結鈣化、胸腔積液檢出率均低于MDR-TB組,薄壁空洞檢出率高于MDR-TB組,提示NTM肺病的CT征象多表現為薄壁空洞。分析原因為,薄壁空洞通常表現為肺部的多發性空洞,這些空洞壁較薄,邊緣清晰。在CT掃描中,這些空洞可能呈現出圓形或不規則形狀,有時伴有周圍組織的纖維化。NTM肺病患者的空洞可能在不同時間點的影像中表現出變化,有時增大,有時縮小,甚至可能自行閉合,且空洞內可能含有液態物質,在影像學中表現為液平面。有研究顯示,空洞型NTM肺病具有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包括多發性囊狀低密度區,這些囊狀結構通常位于肺的外周區域[11]。病變區域的囊壁可能呈現不規則增厚,且囊內可能含有液體。此外,空洞型NTM肺病的CT圖像還可能觀察到肺實質的纖維化改變和牽拉性支氣管擴張。MDR-TB的CT征象多表現為厚壁空洞、胸膜增厚和粘連,常伴有周圍衛星病灶。這些空洞的壁較厚,顯示出結核病的頑固性。此外,胸膜的增厚和粘連提示病變已侵犯至胸膜層,導致組織之間的粘連。這些病變常常伴隨著周圍的小病灶,通常圍繞主要病灶,進一步提示結核病的擴散和多灶性特點[4]。有研究顯示,MDR-TB的CT圖像上還可能觀察到肺部結構的破壞,如支氣管擴張和纖維化,這些改變反映疾病的慢性進展和組織損傷[12]。
本研究結果顯示,NTM肺病組病變、支氣管擴張、空洞中左肺舌葉、右肺中葉的檢出率均高于MDR-TB組,提示NTM肺病在上述特定肺葉區域的病變更常見。分析原因為,NTM肺病傾向于侵襲支氣管壁,進而引發支氣管的擴張或狹窄現象。該病會在肺部形成小葉中心結節,且這些結節具有沿支氣管擴散的可能。在影像學檢查中,NTM肺病展現出多樣化的表現形態,涵蓋支氣管擴張、結節及樹芽征等多種特征[13]。左肺舌葉由于其位置和血液供應特點,容易受NTM感染的影響,而右肺中葉由于其相對較小的體積和較差的通氣功能,也易成為病變的集中區域。此外,NTM肺病的影像學表現可能與結核病相似,但通常NTM感染引起的空洞更大,壁更厚,且周圍炎癥反應較輕。有研究顯示,NTM肺病常伴有薄壁空洞伴隨同肺葉或肺段的衛星病灶,而MDR-TB通常具有實變并伴厚壁空洞、肺內慢性感染病變(如鈣化等)、淋巴結鈣化等特征[14];且NTM肺病導致的支氣管擴張在右肺中葉及左肺舌段更常見,而MDR-TB則更多發生于肺上葉。
綜上所述,NTM肺病CT征象主要表現為薄壁空洞,MDR-TB主要表現為厚壁空洞、鈣化(肺內)、肺實變、肺不張、肺體積縮小、胸膜增厚、肺門縱隔淋巴結鈣化和胸腔積液。
參考文獻
楊松,郭建瓊,嚴曉峰,等.歐美2020年版《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臨床實踐指南》解讀[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1, 44(8): 699-704.
楊佳,呂圣秀,唐光孝,等.初治與復治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CT表現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 2020, 42(1): 38-43.
王妍,邵紅霞,張凱茹,等.天津地區106例NTM肺病患者的菌種分布及臨床特征分析[J].天津醫藥, 2023, 51(6): 633-637.
謝智恩,黎惠如,宋敏,等.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活動性肺結核以及耐多藥肺結核的CT影像對比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 2020, 30(12): 2224-2227.
李文婷,王麗,方勇,等.基于CT影像的深度學習模型在肺結核與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中的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防癆雜志, 2024, 46(10): 1236-1242.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 非結核分枝桿菌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年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0, 43(11): 918-946.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 中國耐多藥和利福平耐藥結核病治療專家共識(2019年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9, 42(10): 733-749.
歐陽國泉,陳盛松,肖祖克.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和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21, 20(11): 774-779.
張宇曄,侯東妮,王蘇珍,等.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臨床分離株的菌種鑒定及臨床特征分析[J].微生物與感染, 2020, 15(3): 172-178.
繆青,王美霞,潘玨,等.基于CT綜合評分系統的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的影像學特征及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醫學, 2022, 29(3): 409-414.
高珊,聶文娟,侯代倫,等.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影像學表現及應用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 2024, 46(3): 362-366.
高瑜,胡萍,石琛,等.耐多藥肺結核患者CT表現及其與CD4細胞的相關性分析[J].貴州醫藥, 2020, 44(9): 1429-1431.
李觀強,葉濤生,傅向東,等. 102例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臨床和CT影像學特征[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2, 32(18): 2808-2812.
張培澤,付亮,譚潔,等.耐多藥肺結核臨床治愈患者CT隨訪轉歸征象的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 2020, 42(6): 558-562.
作者簡介:田盼紅,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臨床影像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