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開展大單元教學是積極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依據課程邏輯,大單元教學可圍繞五個關鍵要素進行單元重組:系統分析、課程目標設定、課程內容整合、課程實施策略及課程評價反饋。通過充分利用大單元教學的結構化優勢,旨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有效遷移。文章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三章“熱力學定律”為例,初步探索了如何在大單元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核心素養;熱力學定律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5)05-0035-03
自《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以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物理教學的根本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整體性地把握教材,并積極開展大單元教學。但課堂觀察發現,當前的教學設計中,按課時進行的設計仍是主流。這種教學設計方式往往將教學內容切割得過于瑣碎、零散,導致知識呈現碎片化,學生難以建立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難以經歷完整的學習過程。因此,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難以得到有效培養。
積極開展大單元教學,不僅符合新的育人目標要求,而且能夠從整體性認知客觀世界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知識結構化和方法體系化,幫助學生全面把握學科知識。因此,認真研究并實施大單元教學,已成為當前學科教學的重要課題,亟待落實。
一、大單元教學的內涵邏輯
大單元教學是指依據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理念,以核心素養目標為導向,緊密圍繞大主題或大任務,基于學情,在系統分析、整合及開發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形成具有明確主題、目標、任務等要素的結構化教學設計方案。大單元教學的突出特征在于“大主題”的統領作用、“系統化”的分析方法、“整體性”的編排方式以及“結構化”的關聯構建。在大單元教學中,“單元”既可以是教材中原有的單元,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依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單元內容進行重組。由于大單元教學的設計邏輯緊密遵循課程邏輯,因此大單元教學設計應包含課程依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等五個核心課程設計要素。
二、大單元教學的分析維度
鑒于大單元教學的設計邏輯緊密遵循課程邏輯,課程目標的確定需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情。因此,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應系統分析課程標準、教材內容以及學情,明確單元主題、單元目標、單元內容、單元實施與單元評價等五個維度,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現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第三章“熱力學定律”為例進行教學探討。
(一)系統分析,把握單元主題
只有全面分析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及學情等關鍵要素,才能確定出合適的單元主題。下面,筆者針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學情進行列表分析(見表1),并據此確定單元主題。
熱力學第一定律主要總結了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規律,將初中階段的定性分析提升到高中階段的定量計算。熱力學第二定律則重點研究了熱現象相關的宏觀過程的方向性,闡明了能量轉化的方向性問題,這是對初中內容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這兩個定律都與能量規律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將教材中呈現的相關單元整合為一個大單元進行教學是恰當的。這樣的整合也是全面學習和理解能量問題的必要途徑。因此,本章的標題“熱力學定律”自然成為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其對應的物理觀念為能量觀。
(二)素養導向,明確單元目標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維度。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加以落實。將“熱力學定律”單元的學習目標整理如表2所示。
(三)關聯知識,構建單元內容
厘清“熱力學定律”單元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嘗試引導學生繪制結構化知識框架圖(如圖1),以使學生形成對本單元知識的整體性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特別是能量觀)。
(四)進階思維,驅動單元實施
在大單元教學中,首先應提出引領性的大任務(核心任務),引導學生整體了解并思考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然后,按節次或小單元設置恰當情境,拋出核心任務,并分解為一系列小任務或問題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建構、交流總結規律,得出結論。各小單元的核心任務、小任務應以問題的形式有序呈現,形成問題鏈,以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有效克服“輕視學習邏輯”的弊端,促進思維進階。本單元的學習任務設計如表3所示。
(五)關聯目標,進行單元評價
單元評價不僅要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要全程實施整體性的學習性評價。首先,應遵循評價目標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一致的原則,同時發揮評價的診斷和激勵功能。其次,應遵循科學性和多元化原則。具體來說,單元評價應包括單元過程性評價與單元形成性評價兩部分。過程性評價可通過學生課堂問答、知識測驗、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進行設計。形成性評價則可運用單元綜合性測驗及結構化思維工具,如建構思維導圖、進行自我反思等,來評價課程實施效果。
三、大單元教學的實踐反思
(一)大單元教學設計應遵循課程化理念
大單元教學設計具有課程開發特性,因此需系統考慮課程的依據、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要素,這些要素構成了一個嚴密的課程開發設計體系。在課程化理念的指導下,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路變得清晰,實施過程也有章可循。
(二)大單元教學設計應聚焦核心問題
為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間的結構化關聯,形成穩定的認知結構,在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時應創設典型問題情境,以點帶面,關聯起主干知識和常用科學方法,形成具有線索體系的單元教學設計方案。這種單元教學設計適用于復習課,如章節復習、高三二輪微專題復習等。
(三)大單元教學設計應充分探索“評價先行”
大單元教學設計應以素養為導向,根據目標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創新評價方法,落實評價育人;應充分結合課程標準和學情,積極探索具有激勵、診斷、導向功能的評價方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表現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確保大單元教學真正落實。
[" "參" "考" "文" "獻" "]
[1]" 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羅康,張閱,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教科書 教師教學用書 物理 選擇性必修 第三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中學物理單元教學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劉徽.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
(責任編輯" "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