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差異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需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確保教學內容既系統又具個性化,選擇適合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風格的教學方法,同時,課堂組織管理也需差異化,以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他們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教學評價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差異化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實踐探索,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差異化教學在目標設定、內容調整、方法選擇、組織管理和評價實施等方面展現出其獨特價值和可行性,為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鍵詞: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0-0071-04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差異化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逐漸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初中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其課堂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然而,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或厭學情緒。故而,探索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差異化教學的內涵與特點,探討其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必要性及面臨的困境,并通過實踐研究提出有效的差異化教學方法。這不僅有助于豐富和完善差異化教學理論,還為初中數學教師提供可行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 差異化教學的定義
差異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整齊劃一模式的一種反思與批判,倡導的是一種面向每一個學生、尊重個體差異的教學模式。在這一理念下,教學不再是“一刀切”的過程,而是充分考慮并接納學生的多樣性。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教授Carol Ann Tomlinson深刻闡述了差異教學的核心思想,即將學生的個別差異視為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教學設計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他們不同的準備水平、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風格,據此制定差異化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這樣能夠確保每位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上前進,最終在原有水平上實現應有的發展,真正體現教育的公平與效能。
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必要性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技能和邏輯思維,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然而,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基礎、認知風格、興趣愛好等方面。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容易導致部分學生感到學習吃力,而部分學生則覺得內容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因而,實施差異化教學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使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和節奏下進行學習。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促進全體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全面發展。同時,差異化教學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教育資源。
三、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困境
(一)教學目標設定的困境
差異化教學要求教學目標需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設定,這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尤為復雜。課程標準提供了統一的教學要求,但學生之間的學習基礎、理解能力和學習速度存在顯著差異。教師需在遵循課程標準的同時,兼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設定既不過于簡單也不過于復雜的教學目標。這一平衡點的尋找極具挑戰性,因為過高或過低的目標都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或感到挫敗。此外,隨著學生學習狀況的變化,教學目標還需動態調整。這要求教師具備高度的敏感性和靈活性,以確保教學目標始終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契合。
(二)教學內容調整的困境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實施差異化教學意味著教師需對內容進行適當調整。然而,如何在保持內容系統性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和個性化,成為一大難題。一方面,教師需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又需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拓展性內容。這種平衡要求教師深入理解教材,同時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創新的教學設計能力,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不破壞內容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三)教學方法選擇的困境
差異化教學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針對性,對初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需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法、實踐法、討論法等,并根據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偏好靈活運用,但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非易事。教師需準確判斷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考慮教學內容的性質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此外,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也受教師教學經驗、課堂管理能力和教學資源等多種因素影響,無疑增加了教學方法選擇的復雜性和難度。
(四)課堂組織管理的困境
差異化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關注每位學生,給予個性化指導和支持,極大地增加了課堂組織管理的難度。教師需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維持課堂秩序,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適當的關注和幫助。同時,差異化教學可能導致課堂節奏變慢,教師難以把握教學進度,需在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同時,確保課堂活動的有序進行。這要求教師具備高超的課堂管理技巧和時間管理能力,以應對差異化教學帶來的挑戰。
(五)教學評價實施的困境
差異化教學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設計不同形式的評價任務,如口頭報告、項目作業等。然而,這增加了教學評價的復雜性和實施難度。一方面,教師需確保評價任務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觀偏見和評分不公;另一方面,又需考慮評價任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此外,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建立還需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評價能力,以準確判斷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進步情況。
四、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化教學實踐方法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化教學目標設定實踐方法
“有理數的加法”作為初中數學的基礎內容,其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法則,還需要理解加法的實際意義。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理解能力,設定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掌握有理數加法的基本法則和運算步驟。這一層次的學生可能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運算能力也相對較弱,教師需要重點講解有理數加法的定義、性質以及基本的運算步驟。例如,通過具體的數學式子如“(-3)+5=2”來演示加法的運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加法的規則;同時,教師還需要設計大量的練習題,如“(-7)+(-2)=?”或“3+(-4)=?”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加法運算的技巧。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要求他們能夠理解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意義,并運用加法法則解決復雜問題。這一層次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有理數加法的基本運算步驟,但對加法的深層含義可能還不夠了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應用,如通過溫度的變化、海拔的升降等實際情境來解釋加法的意義。同時,教師還需要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練習題,如“某地區昨天氣溫為-5℃,今天氣溫上升了8℃,那么今天的氣溫是多少?”或“一個潛水員在水下10米處,他上浮了3米后又下潛了2米,那么他現在的位置是水下多少米?”等。通過在教學目標上體現差異,教師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宜的教學內容和難度,從而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對基礎較弱的學生,通過重點講解和大量練習,幫助他們能夠逐步掌握有理數加法的基本運算步驟;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和挑戰性練習,幫助他們能夠進一步理解有理數加法的實際意義。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化教學內容調整實踐方法
在《整式的加減》課程中,差異化教學內容的調整成為提升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整式作為初中數學的基礎概念之一,其加減運算不僅是后續學習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代數思維的關鍵環節。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靈活調整。對已經掌握整式基本概念的學生而言,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運算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內容,以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入整式的因式分解這一概念,通過具體的數學式子如“將多項式x2-4x+4分解為因式”來引導學生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對整式概念理解尚不透徹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重點講解整式的基本概念和加減運算規則。這部分學生可能對整式的定義、性質以及運算步驟存在模糊認識,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具體的例子和詳細的講解來幫助他們厘清思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整式的圖形表示,通過直觀的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整式的概念和性質;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系列基礎的加減運算練習題,如“計算多項式3x+2y-(x-y)的值”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整式的加減運算規則。在調整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還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興趣點。對數學史感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穿插介紹整式加減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對善于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應用題,如“某商店賣出兩件商品,一件盈利25%,一件虧損25%,問該商店總的盈虧情況如何?”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化教學方法選擇實踐方法
“有理數的乘法”作為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法則,還需要他們理解乘法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認知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對善于邏輯推理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講解法,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引導他們理解有理數乘法的法則。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回顧有理數加法的概念,然后引出乘法作為重復加法的思想。例如,通過式子“(-3)×2=-6”來解釋,負三乘以二相當于兩個負三相加,結果仍為負數。這樣的邏輯推理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從已知知識出發,逐步推導出新的結論,從而加深他們對有理數乘法法則的理解。同時,對善于動手操作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實踐活動,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有理數乘法的理解,實踐活動可以設計得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標有正負數的小卡片,讓學生2人一組進行乘法運算的游戲,一個學生抽出一張卡片作為被乘數,另一個學生抽出一張作為乘數,然后共同計算乘積,并用實物(如小石子或積木)來表示結果的正負和大小。這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直觀感受有理數乘法的運算過程,從而增強他們的理解和記憶。除了講解法和實踐活動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如使用動畫演示有理數乘法的運算過程,或者通過視頻展示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水平。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更多地采用講解法和示范操作,幫助他們逐步掌握有理數乘法的基本運算法則;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深入探索有理數乘法的應用規律和技巧。
(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化課堂組織管理實踐方法
有理數的減法作為初中數學的基礎內容,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運算法則,還需要他們理解減法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必須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差異化的課堂組織管理,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適當的關注和支持。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在課堂組織管理中給予了更多的個別指導和幫助。這些學生可能在理解有理數減法的基本概念或運算法則上存在困難。因此,教師需要耐心細致地講解,并通過具體例子引導他們逐步掌握,教師可以利用式子“5-(-3)=8”解釋減去一個負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絕對值,通過直觀的演示和詳細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概念。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跟上課堂進度。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則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這些學生已經掌握了有理數減法的基本運算法則。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學習內容,如減法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或者引導他們探索減法與其他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一家商店原價100元的商品打七折后,再降價10元,那么最終售價是多少?”這樣的問題既考查了學生的減法運算能力,又引導他們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差異化的課堂組織管理中,教師還需要靈活調整課堂節奏,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體驗。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放慢講解速度,給予他們更多的思考和實踐時間;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則可以加快節奏,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學習。
(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化教學評價實施實踐方法
在《有理數的除法》課程中,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這一體系不僅包含了傳統的筆試測試,還創新性地設計了口頭報告和項目作業等評價任務,旨在從不同維度考查學生的理解、表達、操作及創新思維等多方面能力。傳統的筆試測試作為評價的基礎,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設計一系列有理數除法的計算題,如“(-12)÷3=?”“8÷(-2)=?”等,教師可以有效檢驗學生對除法運算法則的掌握程度。這類題目能夠直接反映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對有理數除法基本概念的理解。然而,僅憑筆試測試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引入了口頭報告這一評價形式。對口頭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口頭報告成為一個展示他們理解和表達能力的舞臺,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就“有理數除法的實際意義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行口頭闡述。學生可能會提到,如“在分配任務時,如果總任務是負數(表示任務未完成),而人數是正數,那么每個人需要完成的任務量就是負數除以正數,結果仍為負數,表示每人仍需完成一部分未完成的任務”。此類報告不僅考查了學生對有理數除法概念的理解,還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善于實踐操作的學生,項目作業則成為評價他們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有理數除法相關的實踐項目,如“制作一個有理數除法計算器”或“調查并分析家庭中某項開支的分配情況,用有理數除法進行表示”。在這些項目中,學生需要動手制作或實地調查,然后運用有理數除法的知識進行分析和總結。
五、 結論
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有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教學效果。然而,實施差異化教學也面臨諸多困境,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素養和實踐經驗。為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差異化教學,建議教師應加強專業培訓,提升差異化教學能力與素養;學校應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教師進行差異化教學實踐。同時,建立完善的差異化教學評價體系,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鼓勵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探索差異化教學的有效策略與方法。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與實踐,以更好地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生姬.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2):29-31.
[2]麥熱尼薩古·麥麥提薩吾提.探討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互動軟件,2023(6):4489-4490.
[3]許金注.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29):13-15.
[4]盧大學.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3(7):42-44.
[5]劉春芳.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22):38-40.
作者簡介:馮展孌(1972~),女,漢族,山東日照人,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第三中學教育集團北校區,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