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育人味濃、生長性明、思維力強”的生長數學教學理論,提出從“回憶基本結構、尋找基本結構、補全基本結構、構造基本結構”四個層面形成添加輔助線教學設計,形成特定的輔助線結構化作法,并以中點問題為例闡述輔助線的教學設計過程,形成解題經驗,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生長數學;輔助線;中點問題;數學核心素養
1" “生長數學”的主要特征
江蘇卜以樓老師的“生長數學”教學理論,強調數學教學設計要有“育人味濃、生長性明、思維力強”的特點,堅持打造“前后一致、邏輯連貫、一以貫之”的生阿長性思維模式的數學課堂,著力培養“最近聯想的自然性,貫徹前后一致的必然性,揭示本質貫通的超然性”的思維方式,堅持數學教育要在思維自然、必然、超然中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強調讓學生面對一個“原始問題”,引導學生“怎么想”“怎么想到”“為什么這么想”三個層級進行遞進式深度思考,形成數學思維的“生長鏈”,形成學習和研究數學的一般觀念,有效地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1 ].生長數學理論符合新課標強調數學育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讓學生獲得“四基”,發展“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 ].
2" “生長數學”下“輔助線”教學設計策略
基于生長數學理論,幾何輔助線教學設計,強調挖掘輔助線的添加是“怎么想”“怎么想到”和“為什么這么想”三個層級,以及解題時的獨立思考意識,嚴謹求實的態度,勇于探索的精神,聚焦濃厚的數學育人味,凸顯數學的獨特育人價值;強調要以各種定義、性質、定理的完整圖形模型為生長點,以組合的條件等隱性的條件信息、不完整圖形模型、構造完整圖形模型為生長節,以構造輔助線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為生長根系,構建明晰的數學生長性,綻放數學的內在生命;強調要精設輔助線的問題鏈,讓學生在猜想、操作、驗證、推理的解題過程中積累活動經驗,基于完整圖形模型產生添加輔助線的思維自然性的思維場,基于不完整圖形模型產生添加輔助線的思維的必然性的傾向,基于數學本質認識與理解產生添加輔助線的思維超然性的意境,不斷強化和優化添加輔助線,彰顯數學思維多樣性,激發數學學習的活力.
基于生長數學理論,對輔助線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放大數學教育的價值,凸顯數學的生命力,彰顯數學的生長性,需要控好輔助線教學設計的生長路徑.教學設計可以分成“回憶基本結構、尋找基本結構、補全基本結構和構造基本結構”四個環節和層次進行設計.以八年級復習課“有關中點問題的輔助線”為例.
2.1" 喚醒經驗,回憶基本結構
運用先行組織者策略,通過設計關于輔助線的單一的完整圖形的情境問題,讓學生回顧與當前內容相關的知識,嘗試將新問題與已有的認知結構相匹配,讓學生基于已有經驗主動建構輔助相關知識體系,激活學生長時記憶中的數學概念和原理,通過解決基礎性題目,回憶基本圖形的完整模型的定義性質,并梳理圖形的基本性質和相互關系,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喚醒原有的解題經驗,為后續解題過程提供基礎.
問題1:如果點C是線段AB的中點,那么AC=BC對嗎?如果AC=BC,那么點C是線段AB的中點對嗎?【意圖:回憶與理解中點的定義、性質和判定.】
問題2:哪些圖形中隱含有中點?【意圖:回憶含中點的基本圖形結構.預設:三線合一、斜中定理、中位線、平行四邊形、軸對稱變換等基本圖形.】
問題3:已知點C是線段AB的中點、點F是線段DE的中點.若點C、點F重合,你會聯想到什么圖形?若點A、點D重合,你會聯想到什么圖形?若AB與DE的位置和數量關系特殊化,你又會聯想到什么圖形?【意圖:梳理基本圖形的構成,在運動變換中理解中點的基本圖形.】
2.2" 積累經驗,尋找基本結構
通過設計關于輔助線的復雜的完整圖形問題,引導通過解決基礎性題目,回憶基本圖形的完整模型隱藏的組合圖形,疊加圖形產生新的結論,讓學生逐步深入思考,交流分享解決問題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復雜圖形中提取基本圖形,不斷積累經驗并嘗試尋找圖形的基本結構,形成輔助線的應用方法和解題策略,積累基本圖形的經驗,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添加輔助線的模式識別能力,使學生能更快速地找到問題的基本思路.
問題4:如圖1,在Rt△ABC中,∠ABC=90°,BF是AC邊上的中線,DE是△ABC的中位線,若DE=3,則BF的長為_____.【意圖:尋找中位線與斜中定理基本結構.】
問題5:如圖2,在Rt△ABC中,∠ACB=90°,D,E分別在AB,AC上,且A,B關于直線DE成軸對稱.若CD=5,BC=6,則AE的長為__________.【意圖:尋找斜中定理、軸對稱性質、垂直平分線性質基本結構.】
關于中點問題的知識體系:如圖3.
2.3" 遷移經驗,補全基本結構
通過設計缺乏單一元素的不完整圖形的問題,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直接添加輔助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輔助線的應用方法,并能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補全基本結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遷移能力將已有經驗與新問題相結合,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面對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學生的遷移經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靈活性,提高解題效率和準確性.
問題6:如圖4,在△ABC中,AB=AC=5,BC=6,M為BC的中點,MN⊥AC于點N,則MN的長為 .
問題7:如圖5,在Rt△ABC,∠ACB=90°,BC=3,AC=4,點D是AB的中點,過點D作DE⊥AB交BC的延長線于點E,則CE 的長為__________.
問題8:如圖6,BC⊥AB于點B,AD⊥AB于點A,連接CD,點E是CD的中點,連接AE.若AB=12,AD=5,BC=10,則AE的長為__________.
【問題6、問題7、問題8意圖:只加一條輔助線,補全三線合一、垂直平分線性質、平行與中點構造全等基本結構.】
2.4" 發展經驗,構造基本結構
設計缺乏較多元素、提供較少條件的不完整圖形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條件的綜合分析和結論結構的分析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所遷移的經驗,進行創造性思考,并嘗試構造出數學基本結構解決問題.構造基本結構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問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并發展成新的經驗,激發探究欲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問題9:如圖7,點E是矩形ABCD的邊CB延長線上一點,點F,H分別是AE,BC的中點,連接FH,DE,請判斷FH和DE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說明理由.
【意圖:從特殊位置預判FH和DE數量關系,并從DE=2FH的式結構中分析出用截長補短方法,添加多條輔助線,構造全等、中位線、平行四邊形等基本圖形結構.預設截長法,如圖8、9分別利用斜中定理、中位線截長.預設補短法,如圖10利用倍長中線加倍線段長度,如圖11-15分別利用倍長邊線將FH構造成中位線達到加倍線段長度效果,也可以看成分別將E,B,C,D,A為位似中心將FH放大為原來的2倍.】
問題10:將問題9變式,(1)如圖16,如圖17若點E是矩形ABCD的邊BC上一點,其余條件不變,結論還成立嗎?(2)如圖18,若點E是矩形ABCD的邊BC延長線上一點,其余條件不變,結論還成立嗎?【意圖:構造基本圖形結構.結論不變的問題的本質在于,點F的軌跡在△ABE的中位線上運動.】
從以上10個問題,基于線段及其中點即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可以歸納中點輔助線一般性作法:1.基本作法,中點疊加幾何圖形可以尋找、補形形成基本圖形結構;2.特殊作法,遇到中線,如圖19可以倍長中線構造全等,或如圖20倍長邊線構造中位線,轉化邊角的數量或位置關系.
3" “生長數學”下“輔助線”教學設計反思
3.1" 設計指向育人性
輔助線教學具有較好的育人價值,添加輔助線需要學生基于理解輔助線的基本結構和一般原理,實事求是,勇于創新,嘗試不同的解題策略,培養創新思維;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操作,掌握總結歸納輔助線一般方法,找到有效的解題路徑,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提升自信心;需要學生掌握輔助線方法時,還要有觀察力、聯想力、分析力、推理力等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本例中,學生需充分理解線段及中點的軸對稱性及中心對稱性的數學本質,可以疊加圖形進行補形或組合三角形進行全等的構造,通過補形與構造的經驗積累、遷移與發展,從程序性知識向策略性知識轉化,將重視數學知識向重視數學思想轉化.
3.2" 設計指向生長性
基于學生的經驗從喚醒、積累、遷移到發展的過程進行教學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思維特征的發展.基于幾何基本圖形結構從回憶、尋找基本結構低階思維到補全、構造基本結構高階思維,體現思維的生長性.探尋證明添線方法的本質,從單元整體的角度規劃,可以有效構建添線思維[ 3 ].規劃輔助線單元整體教學,遵循以上四個層次設計,并分課時規劃,如線段及中點、角及平分線、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轉變換、四邊形、圓等課時來設計,讓學生從課時到單元整體,或者從借助基本圖形添輔助線到借助圖形運動添輔助線來設計,讓學生形成添線的經驗的生長[ 4 ] .
3.3" 設計指向思維力
輔助線的教學設計,通過設置認知思維的矛盾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激發學生的思維生長的動力.輔助線的添加形成的完整的圖形,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幾何圖形的性質和關系,把握問題本質,明晰思維路徑,感悟幾何的研究價值,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從“想得到”“想得好”到“想得妙”地進行幾何輔助線的添加,讓學生的思維從自然性、必然性到超然性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如本例中,問題1的中點判定問題,制造思維矛盾提升批判性思維;問題9的設置可以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分類解決,提升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問題10的變式設置,挖掘數學的本質,強化解決問題貫通的思考方式.
4" 總結
總之,遵循“回憶、尋找、補全、構造基本結構”四個層次,基于“生長數學”教學理論,合理、科學、高效地進行“輔助線”教學設計,讓學生更加自然地獲得“知識、技能、方法、經驗”向上生長的力量,獲得“價值觀念、情感態度、意志品格、思維素養”向下生長力量,讓數學教學與學生生命成長相得益彰[ 1 ].
參考文獻:
[1] 卜以樓.生長數學教學概論[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22:1-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5.
[3] 劉倩伊.從單元整體走進追本溯源:以滬教版八年級“借助圖形運動思想添輔助線”一課為例[J].初中數學教與學,2021(2):9-12.
[4] 薛金星.怎樣解題:初中平面幾何添加輔助線的方法與技巧[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