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對班級管理質量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依托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強管理的時效性與全面性,為學生思想意識、文化修養以及行為規范等素養的良好發展助力,同時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本文針對如何有效地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傳統文化展開探究,對融入傳統文化的價值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旨在為提升中職班級管理實際效果,推動中職學生更有效、良好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院校 傳統文化 以生為本 道德理念 價值觀 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3.048
從班主任角度看,班級管理質量的高低,會對班級榮譽和學生狀態、發展等產生直接影響。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結合中職學生性格特點,以及班級常見問題,班主任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在班級管理中進行有效的傳統文化融入,可促使各環節管理工作更具有效性、趣味性和文化性,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積極、正面的引導,優化班級學習、生活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優良的團隊合作、自律意識,助力每位學生都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價值分析
從本質層面上,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傳統文化的主要價值即為引導學生尊師重教,掌握優良的社交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在未來能夠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1.深化尊師重教理念
班主任在開展各項班級管理活動期間,主要發揮的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作用,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入,引導學生敬愛、尊重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及其開展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律意識,自主遵守班級規定,維護紀律,提高對各教師的信任程度,強化紀律意識。
2.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班級管理是不僅要關注學生精神品質、道德情操等素養的發展,還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良好的班級環境、濃郁的學習氛圍,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使其積極主動的探究各種知識、技巧與經驗,而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班級管理中,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從宏觀的角度出發,激勵學生自學、愛學、好學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勝其數,如水滴石穿的典故、少年易學老難成的詩句等,無不在激勵學生在美好的青春年華中,合理利用時間、珍惜時間,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知識的探尋中。因此,營造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濃郁班級氛圍,可為學生綜合學習水平的良好發展助力。
3.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兒女智慧、精神以及勞動經驗等內容的集中呈現,因此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職責與使命。中職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與文化傳承的主力軍,理應承擔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而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中,使學生在班級生活中時刻感受、體驗優秀傳統文化,既能夠加深其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豐富其審美經驗,提高其審美情趣,還能夠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具體措施
1.營造良好的班級風氣
環境對于個體的成長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因此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班主任還要重視環境的育人價值,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中職學生綜合素養的高水平發展。在實際營造班級風氣的過程中,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其一,繪制黑板報。黑板是班級物質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班主任可利用這一物質載體,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展開思想建設與頭腦武裝。例如,在國慶節,班主任可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組織學生繪制與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密切相關的黑板報;在中秋節,可開展以“親人團聚”“思念感恩”為主題的黑板報繪制活動。在參與活動期間,學生既要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還要凸顯本班級的特色。通過這種方式,在展現優秀傳統文化育人作用的同時,強化班級的凝聚力,提高學生對于班集體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其二,班規制定。良好班級風氣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全體同學與教師的共同努力與建設。但中職學生普遍具有貪玩、好動以及自控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班級管理的難度,不利于良好班級風氣的塑造。對此,班主任要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指引下,有針對性地制定班規,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利用明確且具體的規章制度,約束學生行為舉止,既能夠提高班級管理成效,還能夠在無形中塑造健康、正確的班級風氣,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例如,在早晚自習期間,班主任可利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班規約束學生,有益于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與積極性;在課余時間可運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規范學生,可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營造出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
2.重視優化班級文化
具有較高凝聚力的集體,不論是在紀律、風貌或者成績方面均會出現十分亮眼的表現。所以,中職院校進行班級管理期間,班主任需要利用有效手段強化班級凝聚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集體榮譽意識,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地為班級的進步做出努力,具備優良的主人翁意識。班主任可利用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及感召,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進行集體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促使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明確認識到團隊合作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為實現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班主任可組織“詩詞歌賦”為主題的集體活動,以班級為范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詩詞知識比拼中,活動中,學生可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小組競賽,分組確定以后,班主任先發布主題,各小組通過合作、商討等進行競賽。比如,可將競賽的主題設置為“四季”,要求各小組在規定時間中,說出能夠表達四季之美的詩句,說出最多且成功率最高的一組即為獲勝方。因對時間進行了要求,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借助集體的智慧才能發揮更多的力量。經由此類方式,各小組集多人智慧,可在短時間內總結出數量較多的可以描繪四季之美的詩句。
如此一來,不但有助于鞏固學生的詩詞知識,對優化其協作和團隊合作意識均十分有利。競賽期間,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為了所在小組能夠勝利,都拼盡全力思考,有助于促進集體意識的形成,在此類意識形成以后,學生能夠更為明確地認識到自身和集體之間的聯系,對班級的榮譽也會更為重視?;诖?,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重視深入研究傳統文化的精華,再通過多元化集體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優化學生體驗和感受,進一步提升班級向心力及凝聚力。
3.深化人本理念研究
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人本主義”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一理念強調的是“以人為本”,要求關注人的價值與尊嚴。在先秦時期,道家、儒家以及墨家等諸子百家,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提出、完善人本主義,逐漸構成了中國古代人本主義體系,對于古代社會以及文化等領域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與規范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發展,人本主義不再局限于“以人為本”這一維度,而是延伸至理性精神、求實精神以及自由精神等多個維度,而這些精神品質是中職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
對此,班主任在開展中職班級管理工作時,也要深度融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的人本理念。首先,儒家思想認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應遵循仁、義、禮、智信的基本道德準則,以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因此,在管理中職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也要應用儒家思想提出的人本主義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還要重視其道德的發展,通過綜合評價的方法,將學生道德素質的發展情況,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落地見效。
其次,道家思想強調人本主義的核心就是“身心健康”,這就要求教師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困難與挑戰,逐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后續班級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高效率開展夯實基礎。
最后,在組織各種以人文主義主題的活動時,也需要保證活動的有趣性和多元性,切勿過于關注各班級間的競爭,要重視深入挖掘學生潛力,調動其參與興趣,為學生留出選擇的空間,促使其價值作用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出來?;谌吮纠砟罱M織班級管理活動,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可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收獲,便于下次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提升班級管理整體效果。
4.依托法治理念改變班級狀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邃的法治思想與豐富的法治經驗,例如,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明德慎罰、德主刑輔的政治思想等,均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理念。法律是落實國家制度的關鍵手段,在班級管理角度,引導學生建立優良的法治意識,可幫助其更主動、積極地迎合各種班級規定,從本質上提升班級管理的綜合質量。
具體而言,中職學生班級管理要從“人治”創造性轉化成“法治”,通過“法治”提高班級管理成效,依托于班級管理這一載體,積極開展法治教育,強化學生法治意識,通過法治與班級管理之間的相互作用,為學生長效健康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例如,教師可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則,展開問題意見收集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引導學生討論列出在班級生活中容易出現的錯誤行為,并提出懲戒這些錯誤行為的舉措,最終有價值且合理的舉措將在全班公示。當全體學生認可相關的班級治理條例后,一旦發現有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出現類似錯誤,就要利用學生自主提出的懲罰措施進行懲戒,但在這一過程中,要全面貫徹落實“明德慎罰”的法治理念,對學生發生錯誤行為的原因、過程展開全方位的分析,確定學生主觀犯錯,且給自身和他人帶來負面影響后,才能夠落實懲戒措施。在“明德慎罰”這一法治理念的指引下,營造出“以和為貴”的班級氛圍。這種依托法治理念改變班級狀態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傳統文化觀念,將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提升學習、生活的規范性,樹立規范意識,強化自律性。此外,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習慣也十分關鍵,可改變班級學生的狀態,有助于提升班級管理實效性。
5.有效開展民間藝術活動
民間藝術在傳統文化中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在引導中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期間,也要注意為學生創造一些能夠了解民間藝術的機會,包括地方戲曲、毛筆字或者泥塑等,此類文化具有較為顯著的中國文化特點,同時有陶冶情操、調節情緒等作用?;诖?,為了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班主任應重視為學生打造可以展現自身優勢的平臺,可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參與一些民間藝術相關的展示活動,要求學生自愿報名或者推薦報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表演一些才藝,不僅有助于凸顯學生優勢,對促進學生間的和諧關系也十分有利。
例如,一些學生可在周末報名民間藝術相關的興趣班,和專業的教師一同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掌握一些技能后,便可以在活動中展示更多才藝。才藝展示期間,其余沒有接觸過這些才藝的學生會在欣賞的同時,改變對民間藝術的印象,對傳統文化擁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也有一些學生接觸書法的時間較長,毛筆字寫得十分優秀,此類學生可在表演時對自身最擅長的毛筆書法進行展示,其余同學也會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展示平臺的搭建,不僅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信心,也有利于對其潛力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對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6.積極推進榜樣教育
在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中,要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為學生自主端正錯誤的思想觀念、糾正不良的行為方式,提供正確的指引。例如,班主任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定期為學生播放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驅使學生在數字資源的作用下,逐步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如班主任可將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有關視頻片段呈現給學生,并啟發中職學生深度思考,中華民族為何能經久不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何能綿延不絕?學生將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可成長為高素質人才,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此外,教師還要在班級內部設立光榮榜,將對班集體有貢獻的學生列入光榮榜內,既能夠提高學生為班級服務的能力,還能夠為學生奉獻精神、責任意識等素養的良好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結合中職院校特點,班級管理是否有效,會對學生的成長及發展起到重要影響。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可促使學生在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更深入、透徹地理解和研究傳統文化,明確其精髓和重要價值,進而樹立優良的道德品質及價值觀念,促使學生取得多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基于傳統文化,有針對性地設計和開展各種班級管理方式,可大幅提升管理的整體質量。中職班主任要明確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關鍵作用,提升自身才能,實現更有效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生佳美《基于互聯網+視域探討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問題與解決》,《科學導報》2024年第B03期。
[2] 廖榕光《專業教師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優勢運用——以中職汽修專業為例》,《汽車維修技師》2024年第20期。
[3] 彭靜岑《基于幸福教育的中職院校班級管理策略探究——以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行遠”班為例》,《成才之路》2024年第23期。
[4] 周晨露《基于數字化管理平臺加強中職班級管理的實踐與探索》,《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年第16期。
[5] 黃成斌《中職學校男生班級管理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討——以工業機器人專業為例》,《知識文庫》202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