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現代價值,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而且對于解決現代社會問題、促進文學藝術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通過對古代文學經典作品展開廣泛細致的研究與剖析,從多個維度探討其在思想啟迪層面、審美塑造領域、文化傳承維度以及在社會道德建設方面,發揮著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I206.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5)08-002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5.08.008
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思想智慧、道德觀念與藝術審美。這些經典作品不僅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在歷經千年之后,其內在的價值與魅力依然熠熠生輝。通過深入挖掘其現代價值,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時,古代文學經典中的智慧與哲理,對于解決現代社會中的諸多問題具有啟示意義[1]。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重新認識和挖掘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現代價值,成為亟待探討的課題。
一、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思想啟迪價值
(一)儒家經典中的道德與社會秩序觀念
儒家經典著作諸如《論語》與《孟子》等,蘊含著極為豐富、系統且深刻的道德準則與社會秩序理念。“仁、義、禮、智、信”這五大道德觀念,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體系的核心與精髓所在。在現代社會,這些觀念對于個人的道德修養塑造以及社會整體的和諧穩定運行而言,依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2]。例如,“仁”這一核心觀念所大力倡導的關愛他人、尊重生命的崇高思想理念,能夠潛移默化地引導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樹立起正確、健康且積極的人際關系觀,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形成友善互助、和睦融洽的良好氛圍;而“禮”所著重強調的禮儀規范體系,有助于在多元文化相互交織的現代社會中,建立起一套文明有序、規范得體的交往秩序框架,使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減少摩擦與沖突,促進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
(二)道家經典的自然與心靈自由追求
道家經典《老子》與《莊子》,側重于對深邃玄奧的自然之道的深刻體悟以及對人類心靈自由境界的不懈追求。在現代社會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環境中,很多人面臨著身心壓力與精神焦慮。而道家所倡導的“逍遙游”“齊物論”等充滿哲學智慧與精神超越性的理念,為人們在這喧囂紛擾的塵世中提供了一種能夠超越世俗束縛、掙脫物質枷鎖,進而追求內心寧靜平和與精神自由翱翔的珍貴精神指引,幫助人們在忙碌疲憊的生活中尋得片刻安寧,重新審視自我與世界之間的內在關系,以更加豁達超脫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3]。
(三)墨家與法家思想的現代意義
墨家所秉持的“兼愛”“非攻”思想,對于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和平交流、友好合作以及文化互鑒具有一定的積極借鑒價值。倡導人們以平等、博愛的胸懷去對待世間萬物與他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深邃的思想源泉。法家的法治思想雖然與現代法治體系在本質、內涵、制度設計等諸多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但其中所著重強調的制度規范建設與社會秩序維護等理念,能為現代社會的法治建設提供一種歷史的思考維度。法治思想提醒現代社會在推進法治進程中重視制度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基礎性、根本性作用,注重制度的嚴謹性、科學性與合理性構建,以完善的制度體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與穩定有序運行。
二、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審美塑造價值
(一)詩歌經典的意境美與情感表達
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詩歌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優美絕倫的意境營造手法以及細膩入微、真摯動人的情感表達技巧令人如癡如醉。詩仙李白的詩作,以其豪放飄逸、天馬行空的風格著稱于世,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般大氣磅礴的詩句,瞬間將讀者帶入一個超凡脫俗、奇幻壯麗的審美境界;詩圣杜甫的作品以沉郁頓挫、深刻凝重的風格獨樹一幟,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般感人至深的詩句,展現出了極高的審美境界與深沉的人文關懷。在現代文學創作這片廣袤無垠的天地里以及審美教育這一塑造靈魂的工程中,古代詩歌經典能夠全方位地培養人們敏銳細膩的審美感知能力,同時源源不斷地激發創作者們的創作靈感,使人們在文學創作與表達過程中學會運用精煉、含蓄而意境深遠的語言精準地表達內心的情感世界與深邃的思想[4]。
(二)小說經典的人物塑造與敘事藝術
明清小說,例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經典巨著,在人物塑造和敘事藝術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卓越成就。如《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叛逆多情與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以及他對世間真情與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所展現出的超群智慧、忠誠不二、鞠躬盡瘁的光輝形象等。現代文學作品可以從古代小說經典這座燈塔中汲取人物塑造和敘事技巧方面的豐富營養,從而為自身的創作注入強大動力,提高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與可讀性,使其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與此同時,古代小說經典為影視改編、動漫創作、游戲開發等現代文化產業提供了一片肥沃富饒、取之不竭的素材寶藏,有力地推動了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三、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文化傳承價值
(一)語言文字的傳承與演變
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堪稱漢語語言文字的一座博大精深的寶庫,從古老而典雅的文言文到詩詞歌賦中那些優美動人的詞匯,再到獨具匠心的獨特句式,都為現代漢語的發展演變奠定了基礎。通過深入系統地學習古代文學經典,人們能夠細致地了解漢語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是如何一步步演變發展至今的。同時能夠熟練掌握大量豐富多樣、含義深刻的詞匯以及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的表達方式,從而極大地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與表達水平[5]。例如,眾多寓意深刻、形象生動的成語典故大多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這些成語典故在現代語言交流這個大舞臺上仍然被頻繁地使用。如“畫蛇添足”“掩耳盜鈴”等,不僅豐富了語言的人文內涵深度與文化底蘊厚度,而且使語言表達更加簡潔明了、生動形象、富有韻味。
(二)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記錄
古代文學經典猶如生動翔實的紀錄片,記錄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例如《詩經》這部古老的詩歌總集,其中諸多篇章生動地反映了古代的婚戀習俗。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描繪的純真質樸的愛情追求場景;“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所展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畫面等。《史記》是一部震古爍今的紀傳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上古時期到漢代這漫長歷史階段中的眾多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以及形形色色、個性鮮明的人物事跡。這些古代文學經典作品為現代社會提供了一份份彌足珍貴、無可替代的歷史資料寶藏,有助于人們打開歷史的大門,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的興衰榮辱、發展脈絡,進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精髓要義[6]。同時,為歷史學、民俗學等學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不可或缺的文獻依據根基,照亮了學者們在歷史文化研究道路上的前行方向。
四、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在現代社會道德建設中的作用
(一)傳統美德的弘揚與踐行
古代文學經典中所大力倡導的諸多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道德建設中占據著核心支柱般的重要地位。例如,《木蘭詩》中木蘭代父從軍的英勇事跡,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孝順與愛國的高尚情懷,這一故事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成為千古傳頌、婦孺皆知的佳話美談,如同一面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現代人為家庭的幸福美滿、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奉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又如《陳情表》中李密對祖母的至孝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能夠深深觸動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引發人們對家庭倫理道德的深刻思考與高度重視,使人們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不忘家庭親情的珍貴與重要性。
(二)價值觀引導與社會風氣改善
古代文學經典能夠以其深邃的思想內涵與高尚的道德情操為現代社會提供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引導。一些經典作品中所蘊含的淡泊名利、堅守正義等珍貴價值觀,能夠幫助人們在紛繁復雜的塵世中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與誘惑,守護人們內心的純凈與善良。同時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人們在面對功名利祿的誘惑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與堅定的信念。例如,陶淵明的田園詩所表達的對寧靜質樸生活的深深向往之情以及對功名利祿的超脫淡然態度,他筆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般充滿詩意與哲理的詩句,可以引導人們反思現代生活中存在的浮躁與虛榮現象,促使人們回歸內心的寧靜,追求一種簡單而純粹、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7]。
五、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現代價值的傳播與創新
(一)數字化與新媒體平臺的廣泛傳播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平臺進一步普及,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現代價值傳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數字化技術使得古代文學經典得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觸達全球范圍內的讀者和觀眾。首先,數字化圖書館和在線閱讀平臺的建立,為古代文學經典的傳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渠道。這些平臺不僅收錄了大量的古代文學作品,還通過關鍵詞搜索、智能推薦等功能,幫助讀者快速找到感興趣的經典作品。同時,數字化格式便于作品的保存、傳播和共享,使得古代文學經典能夠跨越地域限制,被更多人接觸和了解。其次,新媒體平臺如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為古代文學經典的傳播提供了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通過制作精美的圖文、短視頻、音頻等內容,新媒體平臺可以將古代文學經典中的經典片段、故事情節、文化內涵等以更加直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這種方式不僅增加了古代文學經典的吸引力,而且激發了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二)文化產業中的開發與創意轉化
文化產業是傳播古代文學經典現代價值的重要載體,通過影視改編、動漫創作、游戲開發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將古代文學經典進行富有創意的轉化與呈現。例如,電視劇《甄嬛傳》在創作過程中巧妙地對《紅樓夢》等古典小說的人物塑造、情節設置、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了借鑒與創新,以其精彩絕倫的劇情、細膩入微的人物刻畫以及精美的服飾道具等元素,使其在現代觀眾群體中廣受歡迎、風靡一時。不僅成功地傳播了古代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如宮廷禮儀、服飾文化等,也讓更多原本對古代文學經典不太了解的觀眾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探索欲望[8]。然而,在文化產業對古代文學經典進行開發與創意轉化的過程中,人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重視保持經典的內涵與精神實質不被歪曲或稀釋,避免因過度商業化、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導致作品低俗化、媚俗化現象的出現,確保古代文學經典在現代文化產業的浪潮中既能實現創新性發展,又能堅守其文化底蘊與精神價值。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具有豐富而多元、深刻而持久的現代價值,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探索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現代價值,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思想啟迪層面,如智慧燈塔照亮現代人的精神航道;在審美塑造領域,似藝術源泉潤澤當代的審美感知與創作靈感;于文化傳承維度,擔當起連接古今文化血脈的關鍵紐帶;在社會道德建設方面,發揮著穩固的深遠影響力等重要作用。古代文學經典的藝術審美價值是現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通過學習和借鑒古代文學經典的藝術手法和審美理念,可以豐富現代文學的表現形式,提升文學作品的內涵和品質。通過在教育體系中的傳承創新舉措以及在文化產業中的創意開發實踐,能夠使古代文學經典的現代價值在現代社會更加熠熠生輝、廣泛傳播,使其在現代社會這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大舞臺上煥發出全新的活力與魅力。
參考文獻:
[1]王語嫣.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現代價值探討[J].中原文學,2024(28):15-17.
[2]巨之嫣.中國古代文學評論的發展與演變:從經典到現代[J].青年文學家,2024(14):128-130.
[3]張國帥.新媒體背景下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傳播研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23.
[4]郭昱含.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中的人物主題插圖創新設計表現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3.
[5]王亞偉.文學經典與“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新模式[J].語文學刊,2022,42(06):101-107.
[6]王雷.新媒體生態下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承與發展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22(22):120-123.
[7]劉一辰.閱讀經典,完善人格——中國古代文學經典閱讀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2(05):135-137.
[8]梁利玲.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再發現之《搜神記》初探[J].今古文創,2021(44):19-20.
作者簡介:
李玉杰(1974.4-),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研究生學歷,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