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師課堂”,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正日益顯現出獨有的優勢。文章著重研究在“雙師課堂”教學模式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具體策略和實際應用。文章通過深入剖析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學習需求,并結合“雙師課堂”所具備的技術和資源優勢,提煉出一整套切實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
關鍵詞:“雙師課堂”;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教學策略;實踐探索
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創新教學模式的“雙師課堂”促進了高質量教學資源的共享,并沖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小學初級階段是語文學習的啟蒙時期,識字教學構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石。然而,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難以迎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采用“雙師課堂”模式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有望開辟解決該問題的嶄新路徑。
一、“雙師課堂”模式概述
(一)“雙師課堂”的概念
“雙師課堂”這一模式,是一種融合了遠端名師與現場助教教師協同合作的創新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遠端的名師通過遠程授課手段,為不同班級的學生帶來高質量的知識傳授;而現場的助教教師則發揮著橋梁與紐帶的作用,他們不僅協助名師完成教學管理工作,更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二者共同織就了一張高效互動的教學網絡。
(二)“雙師課堂”的特點
資源共享這一特色,使得“雙師課堂”模式能夠有效地整合優質教師資源,打破地域限制,讓那些位于偏遠地區或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學生,也能夠有機會享受到一線城市乃至全國范圍內名師的精彩教學,促進了教育公平。互動性強是“雙師課堂”的另一大亮點。師生、生生之間能夠實時互動交流,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學生會更加積極地提問、討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個性化教學則是“雙師課堂”模式中助教教師的一大職責。助教教師可以根據現場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換的階段,對具體直觀、形象鮮明的事物具有濃厚興趣,然而其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具有活潑好動和強烈好奇心的特點。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應當運用形象生動且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導致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僅能機械記憶生字,無法激發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往往只強調字形和字義的掌握,忽視了漢字的深厚文化內涵。同時,由于缺乏個性化教學策略,教師往往難以兼顧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差異,未能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三、“雙師課堂”模式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情境,激發識字興趣
動畫演繹:通過播放精心制作的動畫短片,生動地展現漢字的演進軌跡、字形構造及其背后所蘊含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深刻體驗漢字的魅力,進而提升對漢字內涵的理解及記憶力。圖像呈現:通過展示與漢字緊密相關的圖像資料,助力學生構建漢字與實物之間的直觀聯系。聲音輔助:播放標準普通話發音的音頻資料,指導學生進行跟讀與模仿,以糾正其發音偏差。同時,輔以輕松愉悅的背景音樂或趣味性的聲音效果,打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二)游戲化教學,提高識字效率
識字互動游戲:精心設計與生字緊密相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深化對生字的認識與掌握。競技競賽:通過舉辦分組競技活動,以此喚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為了勝利會自發地投入更多精力學習生字,從而提升識字效率。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進入不同角色,通過對話和情景表演等多種形式進行識字訓練。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習生字,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三)引導自主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前置性學習環節:在正式課堂教學啟動之前,教師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分發預習資料,使學生對生字有初步的認識,并嘗試獨立進行認讀和記憶。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解析,助力學生解決在預習階段所遇到的問題。
四、“雙師課堂”模式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實踐案例
(一)教學對象及教材分析
以小學一年級一個班級作為教學實踐的對象,選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的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象形字單元的起始篇章《日月水火》展開教學,在教學“日、月、水、火”等八個基礎的象形字的過程中,深入探究漢字的形成與發展脈絡,激發學生對漢字文化的熱愛與探索欲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應能夠精確地認讀“日、月、水、火”等八個基礎生字,并且能夠熟練書寫“日、田、目、耳”這四個生字,深入理解象形字的結構特點與演變過程。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演示、豐富多彩的圖片展示以及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等多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豐富想象力以及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自豪感。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遠端名師)。播放一段關于遠古先民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動畫視頻,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視頻中出現的太陽東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山川蜿蜒流淌等自然景象。隨后,教師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核心主題——象形字,激發學生對于漢字起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互動環節(現場助教)。在課堂互動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提出引導性問題,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發現和學習更多的象形字,每個小組推選代表分享小組討論成果。緊接著,開展“找朋友”游戲活動,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描述迅速找到相應的生字卡片。這個游戲不僅考驗學生對字音字義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對生字的識別和記憶。在活動過程中,現場的助教老師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觀察和評價,對積極表現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對那些在游戲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化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游戲中有所收獲,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雙師課堂”模式借助遠程名師的高品質教育資源以及現場助教教師的個性化輔導,為小學初級階段漢語識字教育注入了新的發展契機與生機。通過多媒體資源的情境創設、游戲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識字以及關照學生個體差異等教學策略的運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未來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當進一步深入探究與完善“雙師課堂”模式在小學初級階段漢語識字教學領域的運用。具體包括:強化師資培訓,提升教師對“雙師課堂”模式的理解與應用水平;持續優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涵與形式;加強家校互動,構建教育共同體,共同推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偉.雙師課堂模式下師生互動性行為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03).
[2]黃曉慶.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新雙師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網羽世界,2022(23).
[3]洪玲芳.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雙師課堂再探——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學為例[A].第七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C].2022.
[4]李梅群.“雙師課堂”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初探[J].讀與寫:下旬,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