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聯(lián)合新輔助化療治療老年三陰性乳腺癌(TNBC)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300例老年TNBC患者臨床資料,依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予以新輔助化療,觀察組予以PD-1抑制劑聯(lián)合新輔助化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免疫細胞亞群。結果 觀察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治療后CD4+CD25+T、CD4+OX40+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PD-1抑制劑治療老年TNBC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調節(jié)免疫細胞亞群,延緩腫瘤進展。
關鍵詞:三陰性乳腺癌;程序性死亡受體1抑制劑;新輔助化療;腫瘤標志物;不良反應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種特殊亞型,主要是指組織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孕激素受體(PR)、雌激素受體(ER)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均為陰性,發(fā)病率占全部乳腺癌的10%~20%[1~2]。TNBC表現(xiàn)出強烈的侵略性與擴散性,且復發(fā)風險高,內分泌治療、靶向免疫治療效果欠佳,且老年TNBC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需全面考慮藥物耐受性、手術時機等方面。
新輔助化療目前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并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鉑類應用專家共識(2023版)》指出,TNBC與BRCA1/2基因突變密切相關,約5%~10%乳腺癌患者有此突變,遺傳性乳腺癌中約45%涉及BRCA1/2,70%~90%的BRCA1/2突變患者為TNBC,BRCA1/2基因在DNA損傷修復中至關重要,其突變導致腫瘤細胞DNA修復障礙,使患者對鉑類化療藥物敏感[3]。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在抗癌治療領域具有優(yōu)勢,其通過阻斷PD-1和PD-L1結合介導的免疫抑制發(fā)揮T細胞抗腫瘤效應,在目前研究報道中尚未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不良反應[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PD-1抑制劑聯(lián)合新輔助化療治療老年TNBC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300例老年TNBC患者臨床資料,依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1.62±5.33)歲;腫瘤直徑5~12 mm,平均直徑(8.76±2.46) mm。觀察組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1.43±5.68)歲;腫瘤直徑5~11 mm,平均直徑(8.63±2.41) 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5],經(jīng)活檢確診為三陰性乳腺癌;年齡≥60歲;預計生存期≥3個月。排除標準:伴有重大臟器功能障礙;無乳腺手術史;出現(xiàn)遠處轉移。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新輔助化療
注射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125 mg/m2,于治療周期第1、8天給藥,每21 d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4周期;注射用順鉑50 mg/m2+0.9%氯化鈉溶液1000 mL,分3 d靜脈滴注,每21 d治療1次,連續(xù)用藥4個周期。
1.2.2 觀察組接受PD-1抑制劑聯(lián)合新輔助化療
新輔助化療方案與對照組一致;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靜脈注射,200 mg/次,每隔3周用藥1次,連續(xù)給藥12周。
兩組患者均于新輔助化療結束1周后開展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依據(jù)原方案繼續(xù)治療4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參照實體瘤臨床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6]評估。完全緩解(CR),靶病灶消失,病理性淋巴結短直徑<10 mm;部分緩解(PR),靶病灶直徑降低≥70%;疾病進展(PD),靶病灶直徑增加≥20%,出現(xiàn)新病灶≥1個;疾病穩(wěn)定(SD),病灶增加未達到PD,減少程度未達到RP。客觀緩解=CR+PR;疾病控制率=CR+PR+SD。
(2)比較兩組免疫細胞亞群: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起外周靜脈血5 mL,置入肝素抗凝管中送檢,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25+T細胞、CD4+OX40+T細胞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免疫細胞亞群比較
兩組治療前CD4+CD25+T、CD4+OX40+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CD4+CD25+T、CD4+OX40+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三陰性乳腺癌不表達ER、PR和Her-2,對內分泌療法和針對Her-2的靶向療法都不敏感。這種乳腺癌表現(xiàn)出高度的異質性、侵略性、易轉移、復發(fā)率高以及預后不良等特征[7~8]。對于早期TNBC患者,手術切除為首選治療方法。鑒于TNBC的高度異質性和侵襲性,部分患者術后2~3年內仍面臨復發(fā)風險,復發(fā)轉移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20%[9~10]。因此,亟需制定新的治療策略和目標來應對這一挑戰(zhàn)。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前CD4+CD25+T、CD4+OX40+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CD4+CD25+T、CD4+OX40+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TP化療是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常見方案,其獨特之處在于結合運用了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和順鉑,這兩種藥物在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方面呈現(xiàn)出協(xié)同效應[11~12]。紫杉醇結合白蛋白后作用于微管β位點,促使微管聚集形成束狀或團塊狀結構并維持其穩(wěn)定性,進而擾亂腫瘤細胞分裂過程;同時,順鉑與DNA堿基相結合,影響其模板鏈作用,阻礙DNA復制,抑制腫瘤細胞分裂[13~14]。通過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治療方法聯(lián)合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可以中斷免疫抑制信號的傳遞,重新激活T細胞對腫瘤的免疫反應,從而恢復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免疫活性,實現(xiàn)抗腫瘤效果[15~16]。卡瑞利珠單抗屬于PD-1抑制劑類別,其作用機制是阻斷PD-1與其配體的結合,從而恢復T細胞活性,使T細胞重新具備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17~18]。這些細胞在藥物的作用下數(shù)量增多,功能增強,能夠更有效地釋放效應分子顆粒酶B[19~20]。顆粒酶B為重要的細胞毒性分子,能夠啟動Caspase級聯(lián)反應,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凋亡是一種程序化的細胞死亡方式,對控制腫瘤生長和擴散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卡瑞利珠單抗和順鉑聯(lián)合使用還能干擾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通過靶向作用于α微管蛋白分解機制進一步增強對腫瘤細胞毒性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和擴散[21~22]。
綜上所述,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PD-1抑制劑治療老年TNBC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調節(jié)免疫細胞亞群,延緩腫瘤進展。
參考文獻
[1]戰(zhàn)修竹,陳俊.化療聯(lián)合PD-1/PD-L1抑制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23,31(1):74-81.4-240.
[2]殷雨來,張恒樂,任悅,等.PD-1抑制劑聯(lián)合新輔助化療用于老年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3,20(34):22-26.
[3]中國女醫(yī)師協(xié)會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中國進展期乳腺癌共識指南2020(CABC3)[J].癌癥進展,2020,18(19):1945-1964.
[4]郝凱峰,張明芳,仲廣生.PD-1聯(lián)合抗血管生成雙靶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短期預后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22,37(10):1701-1705,1725.
[5]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乳腺腫瘤學組,邵志敏.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24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2023,33(12):1092-1186.
[6]吳文瑤,張謹,鄭華,等.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涉及人類受試者的醫(yī)學研究倫理原則[J].中華疼痛學雜志,2020,16(2):92-95.
[7]黃婉瑩,楊向紅.三陰性乳腺癌中PD-1、PD-L1的表達與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及臨床病理指標的相關性[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22,30(12):2181-2185.
[8]陳進,胡美雪,權毅.基于SEER數(shù)據(jù)庫傾向評分匹配分析術后治療方案對70歲以上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影響[J].遵義醫(yī)科大學學報,2023,46(3):296-306.
[9]何崇武.腫瘤微環(huán)境CAFs中GPER介導能量代謝重塑調控三陰性乳腺癌免疫逃逸的作用與機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3.
[10]陳君瑤,張文濤,劉巧,等.老年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困境和系統(tǒng)治療策略[J].中國癌癥雜志,2023,33(5):506-516.
[11]丁鑰,許焱,丁麗,等. 比卡魯胺聯(lián)合紫杉醇對雄激素受體陽性三陰性乳腺癌MDA-MB-231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 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8,12(3):135-140.
[12]羅莉.CHEK2基因在三陰性乳腺癌細胞治療藥物耐藥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9.
[13]黃喜文,鄒小芳,吳國武,等. 諾維本加順鉑一線治療老年復發(fā)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5):104-106,118.
[14]章建萍. Caveolin1介導雌激素受體信號通路調控乳腺癌對白蛋白紫杉醇敏感性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9.
[15]祝夢嬌,羅昆侖,芮小平,等.三陰性乳腺癌組織中LAG-3、PD-1、PD-L1的表達和TIL計數(shù)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22,30(11):1961-1966.
[16]張曉宇,任悅,劉偉,等.新輔助化療聯(lián)合PD-1抑制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療效[J].天津醫(yī)藥,2023,51(8):847-850.
[17]湯青,孫立柱,張翔,等.三陰性乳腺癌細胞通過PD-1/PD-L1信號通路抑制共培養(yǎng)T細胞活化、增殖及促進其凋亡[J].徐州醫(yī)科大學學報,2021,41(11):781-786.
[18]邰亦成,蔣敬庭.PD-1/PD-L1抑制劑治療乳腺癌: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23,30(2):99-107.
[19]黃元夕,張世園.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展望[J].醫(yī)學研究雜志,2023,52(12):1-4,31.
[20]紀妍,劉森.三陰性乳腺癌靶向治療相關信號通路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22,38(9):1156-1163
[21]龍亞秀.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聯(lián)合pd-1抑制劑在復發(fā)轉移三陰性乳腺癌中的臨床研究[J].保健文匯,2023,24(16):61-64.
[22]張彬月,賈紅燕.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為基礎的化療聯(lián)合PD-1/PD-L1抑制劑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薈萃分析[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23,17(1):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