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村旅游作為驅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本文通過分析南陽市獨特的地理與文化背景,探討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歷程及其對農民創業活動的積極促進作用。提出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的策略,包括:加強政策支持與引導、開展創業培訓與技能提升以增強農民創業能力、注重文化創新的保護與開發以挖掘鄉村文化價值以及推動鄉村旅游品牌化與市場推廣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南陽市;鄉村旅游;文化創新;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可持續發展
引言
近年來,隨著對鄉村旅游的持續探索與創新,鄉村旅游的成效顯著提升,猶如春雨滋潤后的春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1]。城市居民對鄉村自然環境和傳統生活方式的向往日益增強,鄉村旅游市場因此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3]。南陽市坐落于河南省西南部,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了發展鄉村旅游的重點區域。在此過程中,農民作為鄉村經濟的核心主體,積極投身于鄉村旅游產業,通過創業實踐實現經濟轉型和收入結構的多元化。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為農民提供了廣闊的創業空間,還激發了他們利用當地文化資源進行創新開發的熱情,形成了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4]。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不僅能夠豐富鄉村旅游的產品和服務內容,還能有效保護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5]。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農民創業行為如何促進鄉村文化創新,以及文化創新如何反作用于農民創業的多樣化發展,并探討二者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理論思路和實踐參考。
一、南陽市鄉村旅游概述
(一)南陽的地理與文化背景
南陽市坐落于河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其地處南北方氣候過渡帶,北倚伏牛山,南靠桐柏山,中部為寬廣的南陽盆地,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了南陽豐富多樣的自然風貌與生態資源。伏牛山與桐柏山蘊藏著茂密的森林資源與壯麗的自然景觀,境內河流交錯縱橫,白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滋養著這片土地與人民。這多樣的地理環境不僅孕育了豐富的物產,更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在山水生態旅游方面,南陽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文化背景上,南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南都”“帝鄉”之美譽。民俗文化方面,南陽以其獨特的地方戲曲、民間工藝和傳統節日活動而著稱。南陽的烙畫、泥塑、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了這一地區深厚的藝術傳統。這些文化元素在鄉村旅游中得到了廣泛地開發與利用,不僅為游客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體驗,也成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陽的地理與文化背景,為鄉村旅游產業的持續繁榮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二)南陽市鄉村旅游發展概況
近年來,得益于國家政策的鼎力支持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南陽市鄉村旅游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政府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促進了鄉村旅游與農業、文化、生態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與發展。南陽還成功舉辦了各類特色節慶活動,如西峽獼猴桃節、內鄉“西子湖畔”旅游文化節等,進一步提升了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帶動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參與農事體驗、采摘游樂、品嘗鄉村美食等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從而增強了鄉村旅游的吸引力與體驗感。南陽市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還推動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全面提升,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鄉村旅游的興起,激發了農民的自主創業熱情,他們通過開辦農家樂、民宿以及售賣手工藝品等方式,逐漸從傳統農業向服務業和創意產業轉型,實現了收入來源多元化。
二、南陽市鄉村旅游中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的互動分析
(一)農民創業行為對鄉村文化創新的推動
隨著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農民的創業領域已不再局限于傳統農業生產,而是逐步向服務業和文化產業拓展。農民通過積極參與民宿經營、農家樂開設、特色手工藝品制作等與文化緊密相關的創業活動,將傳統的鄉村生活方式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有力推動了鄉村文化的創新發展。在創業過程中,農民深入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歷史遺跡、文化傳統、民俗風情等資源,將其巧妙融入旅游項目中,使鄉村文化在新的經濟環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傳統的農耕文化、民間藝術以及地方風俗,在創業活動的推動下得到了有效傳承和創新發展。創業者在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推廣過程中,既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根據市場需求進行了適當的創新調整,使這些文化元素更具現代氣息和吸引力。這種創業行為不僅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涵,也為鄉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文化創新對農民創業行為的反作用
鄉村旅游不斷深入發展,農民的創業形式日益多樣化,而文化創新則成為推動這些創業行為的重要力量。文化創新不僅改變了鄉村旅游的內容和形式,還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創業的機會和靈感來源。通過創新,傳統的手工藝品、節慶活動和地方美食等文化產品得到了新的演繹和呈現,更加符合現代旅游市場的需求。例如,將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融入傳統手工藝品中,使其獲得新的包裝和推廣方式,不僅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還擴大了市場覆蓋面。文化創新使農民的創業行為更加靈活多樣,促進了產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發展。在創業過程中,農民通過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度合作,不僅獲得了技術支持,還拓寬了創業思路和視野。文化創新為農民的創業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使其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并獲得持續發展。
(三)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的協同發展
在南陽市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呈現出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繁榮與發展。農民通過創業將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而文化創新則為農民的創業活動提供了新的動能和靈感源泉。農民的創業行為使文化創新得以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文化創新則為農民的創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可能性。二者的協同發展不僅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容,還提升了旅游的品質和吸引力。在創業過程中,農民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還為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作出了重要貢獻。通過文化創新,農民的創業活動獲得了更多的市場認可,同時也為鄉村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社會影響力。二者的良性互動使鄉村旅游產業鏈更加完整和豐富,有力推動了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促進南陽市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的策略
(一)政策支持與引導
政府應制定并實施一系列針對性政策,為農民創業和文化創新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發展保障。通過出臺稅收減免、創業補貼、金融支持等優惠政策有效降低農民的創業成本,減輕其經濟負擔。同時,政府在土地、資金、資源分配等方面應給予大力支持,為農民創業提供穩定的基礎條件,激發其創業熱情,增強創業信心,吸引更多人投身于鄉村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領域。政府還應加強對鄉村文化資源的政策性保護和合理開發,確保文化資源在旅游開發中的可持續利用。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積極搭建創業服務平臺,提供信息、技術、市場等多方面的支持,幫助農民把握市場需求和創業機遇。此外,政府應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為農民創業提供更多貸款、融資渠道,解決創業初期的資金瓶頸問題。政策的引導作用不僅體現在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保護上,還應包括對農民創業過程中出現的新需求、新問題的及時回應與調整。
(二)農民創業培訓與技能提升
農民作為鄉村旅游的重要參與者,其創業能力和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產業的發展質量。因此,提升農民的創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是推動鄉村旅游和文化創新的關鍵。針對農民的創業培訓應涵蓋基礎的經營管理知識,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供民宿管理、農家樂經營、傳統手工藝品制作與銷售、網絡營銷等實用技能培訓。培訓應注重技能的實踐性和針對性,避免流于形式。政府應與高校、專業培訓機構合作,為農民提供更為專業的培訓服務,并結合農民實際需求進行課程設計,確保培訓內容的實用性。針對農民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市場開拓、產品創新、管理能力等問題,培訓應提供具體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挑戰。同時,應注重培養農民的創新意識。通過舉辦創業創新大賽、文化創意論壇等活動,鼓勵農民積極探索鄉村文化資源的創新開發途徑,推動鄉村旅游產品的多元化發展。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應共同參與,為農民提供創業咨詢和輔導服務,建立創業導師制度,提高農民創業成功率。
(三)文化創新的保護與開發
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如古建筑、傳統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俗節慶、鄉村故事。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如何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開發是關鍵問題。文化資源是鄉村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但過度商業化開發可能導致文化資源的流失和破壞。因此,在推動文化創新時,必須平衡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文化創新并非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簡單復制或商業化利用,而是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設計理念、科技手段和市場需求,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政府應制定明確的文化保護政策和開發規劃,確保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更好地推動文化創新的保護與開發,地方政府可組織專業團隊對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提供創新性的文化創意方案,幫助農民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同時,應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如數字化、智能化等,實現文化資源的創新利用。通過網絡平臺和社交媒體的推廣,將南陽市的文化資源推向更廣泛的市場,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鄉村文化創新的體驗。
(四)鄉村旅游品牌化與市場推廣
品牌化能夠賦予鄉村旅游獨特的市場競爭力,增強農民創業的吸引力,并促進地方文化資源的創新開發,為鄉村旅游賦予深厚的文化價值和市場認可度。南陽市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打造具有辨識度的鄉村旅游品牌。例如,可圍繞“伏牛山生態旅游”“南陽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南陽特色民宿村”等主題進行品牌建設,通過統一的品牌標識、品牌故事、品牌形象塑造,提高南陽鄉村旅游的市場認知度和影響力。品牌化不僅涉及標志或口號的宣傳,還涉及旅游產品的標準化、旅游體驗的優化以及市場定位的精準化。政府和企業應共同制定品牌化戰略,為農民創業者提供品牌注冊、品牌管理和市場營銷的培訓,助力其借助品牌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應建立品牌授權和認證機制,通過嚴格標準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游項目,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鄉村旅游示范點”,吸引游客并帶動其他鄉村旅游創業者效仿和創新。在市場推廣方面,應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和互聯網技術,拓展鄉村旅游的市場覆蓋范圍。通過短視頻推廣、社交媒體營銷、自媒體宣傳、KOL(關鍵意見領袖)帶貨等方式,提高鄉村旅游品牌的曝光度和吸引力。政府可與知名旅游平臺(如攜程、美團、馬蜂窩、小紅書、抖音等)合作,推出南陽市鄉村旅游的專屬推廣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參與鄉村旅游。
四、結語
南陽市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為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農民通過創業活動將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有效轉化為經濟價值,同時在創業實踐中對鄉村文化進行傳承與創造性轉化。文化創新則為農民創業開辟了新的機遇和靈感源泉,推動了創業形式的多元化與旅游產品的創新升級。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的協同發展,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南陽市鄉村旅游的內涵,也為當地經濟與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展望未來,隨著政策支持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民技能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文化資源的深度創新開發,南陽市鄉村旅游產業有望繼續保持繁榮態勢。同時,農民創業與文化創新的互動效應將得到進一步增強,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文化傳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參考文獻:
[1]安然,鄭小敏,蘇玉卿,等.農戶專兼業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的案例[J].熱帶農業工程,2024,48(04):92-98.
[2]栗明偉,崔淑萍,李長華.文化振興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探究[J].極目,2024(01):30-34.
[3]劉銀.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路徑分析[J].西部旅游,2023(21):11-13.
[4]李筱剛,王煉.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路徑分析——基于鄉村民宿旅游角度[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10):45-47.
[5]單銘磊.社區文化認同機制引導下的鄉村旅游新業態發展路徑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8,34(04):24-28.
(作者簡介:申潛,青海民族大學、南陽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