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期,此階段學生的思想尚不成熟,需要家長、班主任的耐心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適應新時代對小學教育提出的要求,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尤為重要,通過開展社會公德、集體主義、勞動實踐、科學教育等,培養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的品質,切實提升他們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的能力。在信息時代,傳統的班主任德育方式暴露出諸多問題,為提高德育整體水平,班主任需根據德育內容和目標,科學應用信息技術,打造現代化教育模式。未來的小學德育中,班主任需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將相關技術應用于德育中。
一、開辟德育陣地,賦予德育活力
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學班主任需開辟新的德育陣地,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陣地,讓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會或者家庭,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傳統的小學德育中,班主任習慣于將課堂作為主陣地,僅在課堂上為學生傳授德育的相關內容。長此以往,無法提高德育水平,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新型德育模式時,班主任將持續開辟新的教育陣地,以豐富教育資源,改善教育環境,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一)拓展德育資源,豐富學生體驗
信息時代到來后,小學德育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班主任可以從網絡上尋找更多的德育資源,為學生帶來多樣化的學習體驗。網絡資源較為開放、共享和海量,班主任開展德育時需根據教育目標,利用信息技術篩選出適合小學生的德育資源,開辟網絡德育陣地,讓德育走出課堂。班主任在篩選德育資源時,要保障德育內容具有吸引力,且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這樣學生才會積極配合參與德育活動。比如,考慮到小學生年齡特點,班主任可向學生推薦“學習強國”等專業平臺,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黨政方針等知識。“學習強國”涵蓋時政要聞、人文歷史、教育科技等內容,班主任可定期下載相關資源作為德育內容。同時,平臺中包含視頻、圖文等資料,學生能在班主任領導下拓寬知識面。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在主題班會中融入“學習強國”平臺上的相關內容,拓寬德育的廣度、深度。
(二)改善教育環境,提升教育成效
現階段,國家對小學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需學習相關政策與文件,借此改善教育條件,使學生在環境驅動下主動配合德育學習。班主任可將班級學習園地、文化長廊、黑板報、德育欄等作為主陣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改善教育環境。比如,在利用班級學習園地時,班主任要結合教育內容,利用投影展示德育小案例,或把從網絡上收集的德育標語、小漫畫打印成宣傳單,張貼在教室板報、墻體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再如,以文化長廊作為德育陣地時,班主任可從網絡搜集適合小學生的德育內容,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融入文化長廊,通過視覺刺激來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上述方式均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德育學習態度,通過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來提高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時需營造良好的環境,可以從教室、校園等環境著手,使學生從環境中接受到德育知識。
二 、創新教育方法,彰顯德育實效
小學德育中,教育方法是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雖然目前信息技術的種類繁多,但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德育時,班主任應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水平等,以保障學生的思維品質與道德素養均有所提高。
(一)設計游戲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理論灌輸式教育方式難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班主任可為學生設計各種游戲,因其趣味性強,將游戲融入德育內容后,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并獲取德育知識,實現寓教于樂。
班主任在設計游戲時需巧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來創設游戲情境或者改變游戲形式。比如,班主任要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上課之前,班主任可從網絡上收集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源,并將這些內容發送至學生群,讓學生自行下載電子課件,從中了解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為深化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識和理解,班主任所搜集的資料應具有代表性、趣味性,能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有進一步的思考。在發送這些德育內容的過程中,班主任也要為學生布置游戲任務:根據自身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創編一個愛國主義小故事,與其他學生共同編排,并在課堂上表演。上課后,每個小組都展示表演劇目,班主任和全體學生都需要關注各小組學生的表現,并根據表演情況進行打分(1\~10分)。每一小組的表演結束后,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取平均分為最終分數,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班主任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組織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障德育的有效性。
(二)組織辯論活動,深化教育效果
小學生的思想尚不成熟,他們很難明辨是非,對一些典型問題的看法較為片面。為改變此現象,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班主任應圍繞德育內容,為學生開展相應主題的辯論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辯論中闡明觀點,并列出論據。為發揮信息技術在德育中的作用,在辯論前,班主任可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頻,用聲音、圖片及文字等來激發學生,助力學生形成獨特觀點。辯論過程中,為擴大辯論活動的影響力,班主任可通過直播讓其他年級或者社會大眾等參與到辯論中,并發送彈幕參與互動。比如,對于文明禮儀方面的德育內容,班主任可播放2014年春節小品《扶不扶》,小品通過幽默詼諧的方式,探討了老人摔倒后,是否應伸出援手的熱點話題。對于這一話題,班級學生觀點明顯分為“扶”和“不扶”兩種。班主任可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兩組展開辯論,在學生辯論的過程中開放直播,讓其他年級的學生或者其他年齡段的人群都參與進來,發表觀點,使學生在辯論中堅守正確的價值導向。
(三)開展課外活動,展示德育成果
在以往小學教育中,班主任對德育的重視不足,雖每周設有德育課,但內容規劃不合理,形式化現象嚴重。針對此情況,現階段班主任需提高對小學德育的重視程度,嚴格選定課堂教育方式與內容。由于德育的特殊性,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不應僅局限于課堂上,而應該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區等社會環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轉變學生對德育的態度。
如針對傳統節日的德育內容,班主任除了在課堂上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如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班主任可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與社區民眾一起包粽子、做月餅,體會節日的快樂,或者班主任帶領學生走進當地的民俗博物館,通過參觀瀏覽來了解當地的節日文化。在這些實踐活動中,班主任應用手機或者相機等拍攝學生的活動照片或視頻,當活動結束后利用這些照片來撰寫文章,發布到微信公眾號上,讓學生、家長等了解活動情況,幫助學生深化認知。為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德育中,在元旦佳節,班主任應組織學生進行網絡送祝福活動,讓每個學生制作電子賀卡,或者用電腦繪畫,并附上真摯的祝福語,以郵件形式發送給家長、班主任與同學,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德育無處不在。
三、強化家校共育,構建聯動機制
德育這一復雜工作,不能僅依靠班主任與學校,還需要讓家長參與其中。每個學生家長都需要配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安排,切實行動起來,與學校構建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對學生開展德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行為規范。
(一)構建共享平臺,分享德育資訊
隨著我國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醫療、企業管理、工程等領域。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時,一方面,可與有關技術人員合作,嘗試構建共享平臺,在該平臺內集成和共享德育資源,讓家長、班主任、學生均可在平臺上觀看或下載資料。為體現共享平臺的優勢,班主任需向技術人員闡明德育的目標、內容、模式等,雙方就平臺架構、模塊和功能等達成一致性意見。如有必要,學校可直接采用已有的共享軟件,將德育內容上傳,使各主體根據自己的需求登錄軟件完成有關操作。比如,針對“尊師敬長”德育主題,班主任應利用信息技術打造一個“尊師敬長我能行”信息交流平臺。此后,班主任再將“尊師敬長的意義”“尊師敬長的具體行為表現”“由古到今尊師敬長的實例”等內容上傳到平臺,鼓勵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自主從平臺上下載相關內容并學習。除此之外,共享平臺也兼具強大的通信功能,方便家長與班主任隨時交流學生的德育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言傳身教,在生活中要尊重老人,及時糾正孩子不尊重長輩的行為。再有,家長還需要幫助家里的老人分擔家務,或者在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為老人送出心儀的禮物等,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家長言行的影響,尊重老人、敬重長輩。同時,家長需關注孩子的階段性表現,如某一階段孩子在尊師敬長方面的表現良好,家長可以與教師溝通,共同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讓孩子收獲喜悅。
(二)優化親子活動,提高學生素養
家校共育中的小學德育,班主任也需要為家長和學生設計更為合理的德育類親子活動,讓家長協助孩子來完成,家長可以通過活動關注孩子的表現,了解孩子在德育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但是,在組織德育類親子活動之前,班主任應提前與家長溝通,協商統一的活動時間,并確定活動形式。在每次活動結束后,班主任還需將親子活動的圖片或者視頻等發送到家長群,方便家長回顧自家孩子的表現,也能留意其他家長的互動,彼此借鑒,共同成長。如針對“愛心”主題,班主任可為家長和孩子設計每月一次的“愛心接力”親子活動,讓每個家長和孩子都能將家里的閑置物品帶到學校,由班主任統一組織,開展“義賣”活動,每個家庭為一組,他們可將自己的閑置物品賣給其他需要的人,義賣所得款項連同未賣出的、可以捐給貧困山區的物件,均可由班主任組織捐給山區學生。這一親子活動,可增進親子關系,培養家長和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具有同理心,積極幫助他人。活動后,班主任需在課堂上用多媒體來播放活動視頻,展示活動照片。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分享活動感受,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
德育對小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為提高小學生的德育素養,班主任應緊跟新時代要求,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創新德育內容與形式,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真正讓小學生從德育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張海峰.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12):144-146.
[2]任英.初中班主任利用QQ開展德育工作的思考[J].好家長,2023(34):94-96.
[3]何維蒲.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開展德育工作的探索[J].學周刊,2023(28):19-21.
[4]黃韻昕.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23(24):98-100.
[5]臧寅飛.淺談信息化教學助力班主任提升學生德育素養的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3,25(06):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