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基于項目驅動;信息技術課程;實踐研究
Application"of"Project-Driven"Teaching"Model"in"the"Course"of
“Fundamentals"of"Information"Technology”
Zhang"Xiaoxia
(Department"of"Medicine"and"Health,Hohhot"Vocational"College,Hohhot"010050,Inner"Mongolia)
Abstract:The"course"“Fundamental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s"a"compulsory"subject"for"non-computer"majors"in"vocational"colleges,designed"to"develop"students’"abilities"to"apply"information"technology"tools"to"solve"practical"problems.This"study"begins"by"analyzing"the"current"teaching"status"of"the"“Fundamentals"of"Information"Technology”"course,exploring"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implementing"a"project-driven"teaching"model.Through"empirical"teaching"practice,the"study"evaluates"the"effectiveness"of"the"project-driven"teaching"model"in"the"instruction"of"this"course"at"vocational"colleges.Furthermore,it"summarizes"the"challenges"encountered"during"the"implementation"of"this"model"and"proposes"corresponding"solutions.
Key"words:Project-Driven"Teaching;Information"Technology"Course;Practical"Research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具備扎實信息技術基礎的應用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多將重心置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有所欠缺。而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手段,把課程內容巧妙融入具體項目之中,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操作能力,為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一)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
當前,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涵蓋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網絡基礎等。這些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嚴重脫節。學生在學習時覺得所學知識實用性欠佳,缺乏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缺乏互動性與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師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與需求,致使部分學生學習困難。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考核方式以終結性考試為主,缺乏對學生實踐過程的考核,這種考核方式難以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實踐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在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在體驗、探究、合作中主動學習。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項目設計、實施、評價等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簡單地教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引導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
(一)項目設計原則
相關性原則:項目設計要緊密圍繞課程教學目標與要求,與學生所學專業及實際工作崗位需求深度融合,使學生在完成項目時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
可行性原則:項目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知識水平,項目難度適中,既要有一定挑戰性,又要讓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完成。
綜合性原則:項目設計要涵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與技能點,通過項目實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項目實施過程
項目導入:以“編排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報告”為例,向學生介紹項目背景、目標與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
項目分組:學生依據自身興趣與能力,以3~5人進行分組,各組選出組長,組長對組員進行任務分工并將分工情況記錄下來。組長組織組員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并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討論。
項目計劃制定:項目小組在教師指導下,依據項目要求制定詳盡的項目計劃,包括項目進度安排、任務分工、資源需求等。
項目實施:項目小組按照項目計劃開展實施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定期檢查項目進展,及時給予指導與幫助。
項目成果展示與評價:項目完成后,各項目小組以報告文檔的形式展示項目成果。教師組織學生對項目成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項目完成情況、技術應用水平、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等方面。項目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確保評價結果客觀、公正。
(三)教學效果評估
1.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
對項目組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通過項目的完成,學生文檔編排的操作熟練程度、問題解決能力明顯提高,這說明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操作。同時對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項目組學生普遍認為,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能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更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2.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實踐進展和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這種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在項目驅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團隊協作和成果展示等活動。這些要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力。同時,項目驅動教學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教師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體系。
在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項目設計的合理性與多樣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在今后的項目設計中,教師要更緊密地結合學生專業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設計出更合理、更多樣的項目案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的指導能力與專業素養需要進一步提高。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指導能力與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與實踐能力,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
教學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的教學評價體系雖然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但是在評價指標的科學性、評價過程的客觀性等方面仍存在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更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指標,以能夠更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與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經過教學實踐,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是行之有效的,能為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需要持續探索創新,進一步優化完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芳,李華.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3(7):6570.
[2]陳強,趙婷婷.項目驅動式教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2,42(10):934938.
[3]劉暢,張宇.基于項目驅動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外語界,2021(5):8592.
[4]李明,王麗.項目驅動的建環專業生產實習課程沉浸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23,32(5):123130.
[5]張偉,劉悅.項目驅動下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歐美高校的實踐與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4):150156.
(責任編輯"魏煒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