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紙坊鎮陶村的宋兆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氏中醫外科療法的第六代傳承人。行醫40余年,他救治骨傷患者,“咔咔”兩下就能解決問題;收治3000多名腦癱患兒,幾乎掏空自己家底;隨身攜帶一根銀針,多次救人于危急之際……
他的正骨手法被視為“魔法”,很多被骨傷困擾許久的患者來找他,他只要“咔咔”兩下就能幫患者解決問題
1964年,宋兆普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紙坊鎮陶村,家里世代行醫,父親宋金庚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氏中醫外科療法的第五代傳人,總結了前人的臨床實踐和經驗,使宋氏中醫外科療法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聞著中藥香長大的宋兆普,15歲就開始跟著父親行醫。
父親是一名老黨員,對宋兆普要求十分嚴格,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把醫學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開始給人看病后,有時看得不準或者還沒看完患者就去吃飯,都會被父親責罰。
父親是當地名醫,有時候一天要接診200多個患者,不僅醫術高超,而且樂善好施。他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患者有錢沒錢,只要來找他們,就要給治,有時趕上飯點,宋兆普的母親還會做飯給患者吃。
宋兆普作為宋氏中醫外科療法的第六代傳承人,背負著家族很大的期望。從1988年開始,他先后前往河南省中醫院、洛陽白馬寺正骨醫院學習、深造,主攻外科、內科、婦科和兒科。經過多年的知識積累和臨床實踐,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骨科絕學,還逐步攻克了中醫外科的好幾項疑難雜癥。
2002年,宋兆普把父親留下的家庭診所從老家搬到汝州市區,成立了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擔任院長。
“當醫生只能救人,不許謀利!”父親的言傳身教,宋兆普銘記在心。2004年11月,汝州市騎嶺鄉七里村村民唐大媽被汽車撞傷昏迷,肇事司機逃逸。因為家里窮,家人只能把唐大媽安置在家中,聽天由命。宋兆普知道后,把唐大媽接到醫院免費治療。一個月后,唐大媽基本痊愈,其家人和村民被宋兆普的大義精神感動,敲鑼打鼓對他表示感謝。
漸漸地,宋兆普的名氣越來越大,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慕名而來,其中大多數人是沖著他的“魔法”來的。所謂“魔法”,其實是宋兆普的正骨手法,很多被骨傷困擾許久的患者來找他,他只要“咔咔”兩下就能幫患者解決問題。
有一次,湖北一名腳踝受傷兩個多月的大媽前來尋醫,疼得走不了路。宋兆普簡單問過大媽的情況后,開始和她拉家常:“家里有幾個孩子?孫子孫女多大了?”大媽正有一句沒一句地回答著,只聽咔嚓一聲,宋兆普就給她正完了骨。大媽一臉蒙,試著轉動腳踝,發現不僅疼痛減輕,還能下地走兩步了,頓時熱淚盈眶:“太厲害了!”宋兆普笑著說:“厲害的不是我,而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中醫。”
河南小伙小軍在母親的陪同下找到宋兆普時,一副萬念俱灰的模樣。他說自己得了“眼癌”,已經跑了三家醫院,做過兩次手術,花了幾萬元錢,卻不見好轉。經過一番檢查,宋兆普發現小軍得的并不是癌癥,而是視網膜變性,當即給他開藥,鼓勵他:“要有信心,這并不是不治之癥。世間有病皆有其法、皆有其藥,只可惜世人不知法而已。”
小軍吃了120多服中藥之后,眼睛清亮了,視力恢復了,精神頭也不一樣了。小軍和他母親都把宋兆普視為救命恩人,千恩萬謝。宋兆普擺擺手,只對他們提了一個“要求”:讓更多視網膜變性患者知道這種簡便的療法,不要再走太多彎路了。
為了救治腦癱患兒,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還將父親留下來的名貴中藥材也一起賣了,幾乎掏空家底
在宋兆普的行醫生涯中,救治腦癱患兒是濃墨重彩的一筆。2009年3月,宋兆普聽河南省民政廳的一位同志說,全省15家福利院里的孩子有將近一半是腦癱患兒,苦于沒有專業的康復治療技術和設備,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病情加重。
宋兆普坐不住了,一口氣跑了4家福利院義診。孩子們弱小無助的樣子,讓宋兆普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那年5月,他作出一個重大決定:接福利院腦癱患兒到醫院救治,多救一個是一個。中醫藥治療腦癱不僅效果好,而且費用比西醫低得多,3歲以下的孩子一年內的治愈率是78%,他要用中醫藥幫助他們改變命運。
宋兆普把一批批腦癱患兒從福利院接到金庚康復醫院,從此走上了慈善之路。
后來,宋兆普把患兒的收治范圍從河南擴展到周邊好幾個省,患兒從最初的30多名增加到500名,又增加到數千名。每天,尿不濕需要1000多片,奶粉需要四五箱……為此,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還將父親留下來的名貴中藥材也一起賣了,幾乎掏空家底。
巨大的資金缺口,讓宋兆普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每天一睜開眼就為錢發愁。不到半年,才40多歲的他頭發幾乎全白了。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李素蓮非常支持宋兆普,看著丈夫的白發,既心疼又佩服。
2013年,金庚康復醫院被民政部納入“明天計劃”,成為治療腦癱患兒的定點醫院,每名患兒可獲補貼5萬元,資金問題終于徹底解決。
2014年,河南省濮陽市梨園鄉張水坑村村民老張帶著一對8歲的雙胞胎腦癱患兒慕名而來。宋兆普為倆孩子免費治療5年,如今他們已能自己吃飯和走路,智力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2018年5月,老張不幸患上肺癌,宋兆普又為他免費治療。那些年,宋兆普為張家人共支付醫療費近80萬元。老張逢人就說:“沒有宋院長,我們一家人走不到今天。”
救治這些孩子,起初源于醫生的責任心,而今已變成宋兆普的事業。至今,他收治過的患兒已有3200多名,其中1600多名完全康復,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新疆和田的腦癱患兒同樣牽動著宋兆普的心。2015年秋天,宋兆普醫療團隊與和田地區羅科曼醫院合作,在墨玉縣成立了腦癱兒童康復中心,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也是在那一年,第一批10名新疆腦癱患兒被宋兆普接到河南治療。佐日克麗的女兒3個月大時被確診為腦癱,全家人花光積蓄,孩子的病仍不見好轉,經宋兆普治療3個月,孩子的智力和運動能力就有了起色,如今孩子已完全康復。
除了正骨、救治腦癱患兒,宋兆普的施針大法也救人無數。
多年來,宋兆普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特別的小物件——銀針,曾多次在列車上、高鐵站等公共場所用銀針挽救他人生命。2021年5月13日,西安高鐵站一名乘客突發疾病,宋兆普立即為他把脈,得知他有心臟病史,趕忙用銀針為他針刺治療。不到5分鐘,那名乘客轉危為安。
2023年2月,宋兆普在北京西站遇到一名突發心絞痛的中年男子。見男子大汗淋漓、身體顫抖,神志也有些模糊,他立即拿出銀針刺男子的穴位,很快就緩解了對方的病情。
2024年3月,宋兆普準備去醫院食堂吃飯,遇到一名突發急性腦梗的患者。他看到患者腿腳麻木,無法走路,立即拿來一瓶礦泉水,含一口,用力噴向患者頭部。沒多久,患者的胳膊就能抬起來了。圍觀群眾連聲叫好,宋兆普立馬科普中醫知識:“急性腦梗的中醫治法就是水,用水激發大腦皮層緊張,讓血管抽搐。噴水勁兒越大,效果越好。”
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余個“洋徒弟”,要把中醫發揚光大
作為長期堅守在診療一線的醫生,宋兆普心里牽掛的,從不只是自己這一家醫院,他肩膀上扛著的,是把中醫發揚光大的使命,因此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余個“洋徒弟”,這些徒弟都在自己的國家開了中醫診所。
來自德國的90后小伙無名是宋兆普的得意門生,不僅能嫻熟地給患者針灸、推拿、拔罐,還能說一口地道的河南話。
2019年,無名的奶奶得了胃腸病,當時他正好回德國休假,便嘗試著給奶奶針灸。很快,奶奶的病情減輕了許多,能夠正常吃飯了。回國后,無名對宋兆普說,家人之前不理解他為什么要離家萬里來學中醫,自從見識了中醫的神奇,都成了“中醫迷”,只要身體不舒服,就會第一時間給他打電話,問問中醫療法。
宋兆普的老屋里有一尊父親的銅像,每次回到老屋,他都會撫摸這尊銅像,緬懷父親。記憶中,這個不大的屋子常常擠滿患者,最多時有70多人。這里承載著宋兆普年少時的記憶,也是他中醫生涯起步的地方。轉眼,宋兆普也已年過六旬,從醫40余年,他恪守父輩的規矩,從不收取患者的掛號費、正骨費和針灸費。
已到了退休年紀的宋兆普,仍舍不得患者,舍不得那么多孩子,依然每天坐堂問診,像朋友一樣,和患者說說笑笑,也會像長輩一樣,對患者嘮嘮叨叨。
這些年,宋兆普先后獲得全國助殘先進個人、“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但他始終覺得,他最好的“勛章”,就是自己的一頭白發。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