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教學樓內,一堂大地測繪課正在實驗室內進行。該校高級講師阿麗娜·特內別科娃熟練操作著來自中國的全站儀,向學生傳授測繪的基本要領。雖然工坊開辦時間不長,但這里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實訓設備,讓特內別科娃看到了中亞國家提升發展能力的希望。
在首屆中國—中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在中亞國家設立更多魯班工坊”。202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時再次指出:“雙方要充分發揮吉爾吉斯斯坦中醫藥中心、中國文化中心、魯班工坊等平臺作用,培育更多中吉友好合作的接班人。”
2024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正式揭牌。工坊由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作為牽頭單位,與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合作建設,主要培養水利水電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專業人員,目前已擁有15個實驗實訓室和3間智慧教室,實驗設備達300多件。“來自中國的設備和技術幫助我們改善了教學體驗,也有助于學生快速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特內別科娃介紹,工坊的許多設備都填補了吉爾吉斯斯坦當地高校空白,虛擬仿真實驗室等優秀教學資源更讓學生們大呼過癮。
“中國專家還多次來到工坊開展交流培訓,幫助我們提升教學效果。”特內別科娃說,針對當地教材內容相對陳舊落后等問題,兩國專家合編了數十萬字的實驗實訓教材,大量引用中國企業的先進操作案例,并利用同步上線的數字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更好掌握技術要領。浙江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書記錢天國表示,通過魯班工坊,學校還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開展聯合培養項目,分享中國在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技術、標準和理念。
如今,與中國共建魯班工坊已成為中亞國家的普遍選擇,越來越多的中亞青年由魯班工坊打開職業發展的“機遇之門”。特內別科娃說,中國在工程技術領域的教學實踐世界領先,“希望魯班工坊能夠成為培養中亞現代化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