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以往的高中數學教育更多是以成績和技能提升為重點,以課時教育為主導,忽略學生綜合性、多元化的發展需求.《課標》政策中提出關于培養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強調教師應注重單元和主題教學目標的設計,帶領學生從整體性的角度把握課程,以此逐步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不僅契合《課標》對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同時,從大單元教學層面設計課堂活動,也能輔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形成具有一體化特征的學習模式.但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并非一蹴而就,特別對于高中數學而言.為此,聚焦《課標》背景,展開關于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具有一定意義.
1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步驟
《課標》視域下,大單元教學活動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帶動學生在數學領域的發展.但大單元教學設計涉及多個環節,此過程中,每個環節內容、主題的設計將直接影響最終育人效果.因此,下面聚焦《課標》層面,解讀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步驟.
1. 1 確立教學目標
在大單元教學實踐中,目標起到一種引領作用,代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需要達到的學習成果與能力水平.目標的確立將直接影響后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評價方向的設計[].事實上,《課標》政策的出臺加大了教師對大單元教學的實施力度,但實踐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發現,教師所確立的目標更多圍繞教材,并未考慮學生學情和《課標》政策要求,導致教與學出現相悖的情況.為此,教師應避免僅依照教材內容設計教學目標,而是要研讀《課標》政策、調查學情和融合教材內容來完善大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發揮目標的引領作用,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高效、高質量實施奠定基礎.
1. 2 制定教學計劃
在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需要經歷單元分層分解、教學計劃具體內容的制訂過程.具體來說,首先,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維特點整合數學單元內容,并提取各類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方式包括講解、演示等,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合作探究等.其次,準備輔助大單元教學的資源材料.數學教材篇幅有限,僅圍繞教材展開課程知識講解,難免限制學生學習思維的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資源材料進行拓展,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資源等,收集與數學教學主題相關的材料、器材等.最后,制訂系統的大單元教學計劃,保障教學計劃的內容、方法符合高中生數學學習需求和《課標》政策要求,以此提升大單元教學實效性.
1.3 完善評價方案
評價是檢驗教與學成果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但傳統評價模式過于單一,而大單元教學涉及多類內容、多種形式,單一化的評價方法將直接影響評價數據的準確性[2].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設置多個評價標準和主體,并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同時,增加評價的實施范圍,確保評價能夠貫穿大單元教與學的始終,以此構建完整的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體系.
2 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實施途徑
《課標》視域下,為推進大單元教學的精準實施,教師除明確教學設計步驟以外,還需積極探索教學實施途徑,以更完整、有效且高質量的大單元教學模式,助推高中生在數學學習領域的發展.以下聚焦《課標》政策,列舉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實施途徑.
2.1綜合多方要素凝練目標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發現,對于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而言,目標的確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確保目標滿足《課標》要求且符合學生學情,教師應綜合分析多方要素,即在深度解讀《課標》基礎上,調查學生學情,最后結合教材內容主題確立目標,以此推進后續大單元教學實踐活動的精準實施.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數列”為例首先,結合教材內容不難發現,本單元涉及“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數學歸納法”等內容,需要學生在把握數列概念、通項公式的基礎上,經歷觀察、分析、歸納與推理等學習過程,以此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課標》明確提出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核心素養指向學生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正確價值觀,涵蓋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和數學運算等.最后,基于學生學情分析來看,此前,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學習經驗與方法,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與實踐能力,但本課涉及諸多概念與公式內容,知識整體呈現一種抽象化特征,較容易導致學生在面對新知內容時出現思維阻礙問題[3].基于此,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向凝練大單元教學目標:(1)能夠結合生活案例、已有經驗,嘗試自主剖析數列的概念,并借助對數列通項公式的學習形成數學抽象素養;(2)能夠經歷數列通項公式的推理和應用過程,并在學習實踐中形成邏輯思維與運算素養;(3)能夠清晰把握函數與數列之間的關系,并形成直觀想象意識;(4)能夠以推理、假設等多種形式,對數列的遞推公式進行自主探究,并獨立總結出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相關概念.上述目標不僅對接《課標》政策下的數學核心素養培育要求,也充分契合高中生學情,涵蓋單元教學內容,進一步明確后續大單元教學實踐方向.
2.2 依托多元活動制定計劃
2.2.1 探究問題,啟發思維
問題有助于啟發學生學習思維,驅動其經歷探索和實踐過程,并輔助學生進一步內化和遷移知識點,但問題的設計須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因數學知識帶有一定抽象化特點,單一的問題設置形式不僅無法達到大單元教學目標,甚至會導致學生出現畏難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從結構化、整體性的角度設計問題,即以大問題側面明確大單元教學主題,再以小問題為紐有機聯系單元下零散化的知識點,以此促進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實現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提升.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必修2“立體幾何初步”單元為例,結合單元內容不難發現,需要學生在了解空間幾何、空間圖形基礎上,以長方體為基本載體,把握空間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針對本單元,教師可設置大問題:生活中的立體幾何知識包含哪些?接著,設置與課程相關的小問題,以問題聯系單元知識:空間幾何體的概念是什么?多面體和旋轉體又是什么?多面體主要涵蓋哪些圖形?這些圖形的定義、結構特點又是什么?展開五棱錐、三棱臺、五棱柱后,其側面展開圖又是怎樣的?以生活為背景構建大問題和小問題有機聯系單元基礎概念內容,可輔助學生在思考與實踐中進一步清晰本課知識點,并在解題中實現抽象、推理和概括等多項學習能力的提高.
2.2.2 布置任務,引領實踐
實踐是驗證真理的重要標準,同時,實踐也能夠為學生提供知識的應用契機,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核心素養,但傳統高中數學課堂中,能夠為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較少,阻礙了大單元教學活動的有序實施.為此,在數學大單元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供多類型的任務,以任務引領學生展開實踐,并驅動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把握數學原理,實現數學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直線和圓的方程”單元為例,從單元內容的層面分析主要涵蓋三部分,分別為“直線方程”“圓的方程”“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為迎合本單元教學主旨,亦為向學生打造更大的實踐空間,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布置任務:(1)以解方程組的方法對兩條直線位置關系做出判斷;(2)類比直線的研究,解讀圓的幾何要素,并歸納圓的方程;(3)以方程的形式展現圓與圓、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三個任務涵蓋單元教學主旨,對接學生數學抽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生可在任務實踐中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為促進實踐活動的多元化開展,教師可鼓勵學生分別以自主實踐與合作學習兩種方式推進任務,以此助力學生經歷不同的學習過程,進而實現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同步強化.
2.3 借助精準評價檢驗成效
《課標》背景下,僅基于學科成績與技能落實評價,無法精準檢驗出大單元教學實踐效果,也影響對高中生數學學情的調查.為此,教師應從精準評價視域入手,制定靈活且全面的評價體系.具體來說,首先,應確立不同的評價方向,確保評價能夠涵蓋學生核心素養、學習成績等多個方面;其次,應同步檢驗學生學習過程與成果,考查學生學習表現與學習能力;最后,應增加評價主體,帶領學生完成從“被評價者”向“評價者”身份的轉換,以更系統、精準且全面的評價體系,考查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成效,為帶動學生在數學學習領域的發展提供助力.
以高中數學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圓錐曲線的方程”單元為例,結合單元內容分析,學生需要以“坐標法”研究圓錐曲線性質,進而培養數學建模、數學抽象等核心素養.針對本課,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評價:(1)確立評價標準.考查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參與大單元學習活動;是否具備圓錐曲線學習興趣;是否能夠結合雙曲線、拋物線研究圓錐曲線;是否能夠感知到坐標法的作用;是否形成數形結合思想等.(2)開展多主體評價,組織學生經歷自評、互評過程.(3)以教師為主體對評價數據進行整合,檢驗大單元教學實施成效,考查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為下階段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活動的有序實施奠定基礎.
3 結束語
數學是高中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但結合高中數學教材內容分析,存在知識零散化、碎片化的問題.大單元教學注重以單元為主題,整合相關聯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構建完整的教學鏈條,以確保課堂活動的實施.《課標》視域下,大單元教學更有助于發展高中生綜合實踐能力與核心素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為此,教師有必要針對大單元教學展開研究,基于《課標》背景,把握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步驟,探索教學實施途徑,以大單元教學活動助推學生在數學學習領域的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偉榮,江中偉.淺談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以“一元函數的導數及其應用”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4(33):71-73.
[2]梁春麗,黃彬.基于大單元教學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以三角函數為例[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4(21) :79 -81.
[3]莫馨.基于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以“正態分布”的教學為例[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4(2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