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5)15-0087-04
【D0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5.15.026
【基金項目】省級教學研究項目“課程思政視域下《Photoshop》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2023jyxm1717);2024年度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國宣紙文化園數字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研究”(課題編號:2024AH052403);2024年院級質量工程“數智化背景下廣告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Ahly2024014)。
伴隨數字經濟的迅速興起,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交融構成了文創產業發展的嶄新走向,宣紙身為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典型范例,其充裕的文化內涵和別具一格的藝術價值給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關鍵素材。不過當下宣紙文創產品設計依舊存在創意匱乏、市場影響力微弱等情況,迫切需要憑借數字技術的助力達成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的雙重愿景。
一、傳統工藝與數字技術結合的理論基礎
(一)宣紙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與藝術特色
宣紙的傳統工藝在中國藝術史里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蘊含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與獨特的藝術特質。在藝術領域之中,宣紙不單單是書畫藝術的創作載體,還屬于一種獨立的藝術形態。其制作流程極為繁雜,涵蓋選料、蒸煮、搗漿、曬紙等超過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對紙張的紋理和質感有著直接作用,令其展現出柔韌、透氣、吸墨性佳等特征,成為書畫創作里展現墨韻變化和筆法張力的理想載體。就藝術表現能力而言,宣紙獨有的纖維構造能夠精巧地呈現出筆觸的濃淡轉變以及墨色的暈染成效,此種特性顯著地增添了書畫作品的層次質感與韻味風情,造就了宣紙專屬的“紙韻之美”。另外宣紙在文人畫的創作過程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其潔白似玉的紙面為“留白”技法給予了最優的依托,強化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彰顯了東方美學里“虛實相生”的意境神韻。
(二)數字技術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趨勢
在數字化浪潮的驅使之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逐步由單一邁向多元,數字技術的融入為文創產品設計開拓了全新的發展路徑。站在藝術創作的視角,數字技術能夠達成傳統和現代的深度結合,讓原本處于靜態的藝術作品擁有動態展示以及交互體驗的功能。比方說在宣紙文化園的文創設計里,采用三維建模和數字雕刻技術能夠針對宣紙紋理以及傳統圖案進行精確還原和再次創新,給產品賦予現代設計感和視覺沖擊力。與此同時數字圖像處理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聯合,讓宣紙這一傳統材質擁有了動態呈現的契機,觀賞者不但能夠通過產品自身領略到傳統藝術的美妙,還能夠借助數字化方式獲取更多的文化信息與創作背景。另外虛擬現實(VR)和交互裝置的融合,能夠給宣紙文化園營造沉浸式體驗空間,讓游客于數字環境里體會宣紙制作和書畫創作的整個流程,進而達成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播的雙重價值。
二、宣紙文化園文創產品設計趨勢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個性化的不斷加深,宣紙文化園的文創產品設計逐步顯現出若干突出的趨向。首先,個性化與定制化的設計成為關鍵趨向之一,當下的消費者愈發傾向于追求獨特他們期望借由文創產品彰顯個人的品位與情感。這一趨向驅使設計師基于傳統宣紙工藝,并融合現代設計理念打造出具有個性化特質的產品。譬如借助3D打印技術或者激光切割等創新手段,定制契合消費者需求的圖案和形狀從而給予獨一無二的設計感受。另外,情感價值與文化內涵的增強也慢慢成為文創設計的核心要點,消費者不但注重產品的外觀和功能,更期望借助產品與傳統文化構建情感關聯。宣紙文化園把歷史元素和現代審美相融合,設計出既能夠觸動消費者情感又能夠展現文化底蘊的作品,進一步增進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
其次,科技與傳統工藝的交融為文創產品設計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的運用,讓宣紙文化園的產品不但擁有傳統的觀賞價值還增添了互動性和趣味性。消費者能夠通過VR設備感受宣紙的制作流程,或者通過AR掃描產品獲取豐富的文化背景與制作細節,這種新穎的體驗毫無疑問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目光。此外,環保與可持續設計也日益受到重視。伴隨環保意識的提高,宣紙文化園的設計團隊更加強調材料的選取與產品的可持續性。通過選用天然、可再生的宣紙材料,以及探索廢紙再加工的創新形式,產品不但符合環保標準,還傳遞出積極的環保觀念。
最后,跨界合作與國際化設計逐步成為助推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宣紙文化園和時尚品牌、科技公司等展開跨界合作,不但拓展了文創產品的受眾范圍也推動了傳統文化在全球化環境下的傳播。結合不同的文化元素的宣紙文創產品正在朝著國際化、多元化的方向邁進,逐漸走向世界市場,提高了宣紙文化的全球影響力。
三、傳統工藝與數字技術結合下的文創產品設計實踐策略
(一)文化內涵挖掘與數字化呈現
宣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關鍵載體,其歷史積淀深厚,制作流程繁雜,擁有極高的文化與藝術價值。所以在文創產品設計時,應當全方位挖掘宣紙工藝潛藏的文化意蘊,并憑借數字化方式進行多層面展現,讓宣紙工藝更為生動、形象地呈現在消費者眼前。依靠數字技術,能夠把傳統工藝的繁雜過程和文化內涵轉變為可視化、互動性的內容,提高用戶的參與程度、增強用戶的體驗感受。舉例來講,運用3D建模和虛擬現實技術重現宣紙的制作場景,能夠為用戶提供沉浸式體驗,進一步增進文化認同感。另外,聯合數字沙盤與動畫視頻展示,不但能夠體系化地呈現宣紙的歷史發展線索,還可以通過動態演示制作流程讓傳統工藝的精細和魅力得以充分展現。
以中國宣紙文化園的數字體驗區來說,這個園區充分借助數字技術深挖宣紙的文化內涵,順利構建了一個融合文化展示和互動體驗為一體的數字化空間。在實際運作中文化園團隊起初對宣紙制作的18個工藝環節和上百道工序展開了全方位的調研與梳理,并拍攝了眾多實地影像素材保證展示內容的真實和準確。緊接著設計團隊把這些素材制作成精美的動畫視頻,以動態的形式展示宣紙從選料、蒸煮至抄紙、晾曬等核心步驟,使游客能夠直接地知曉宣紙工藝的繁雜與精細。同時,為了強化體驗感文化園引入了虛擬現實技術,通過VR設備讓游客仿若置身于古代宣紙作坊,親自參與撈紙、曬紙等環節,切實感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此外,為了讓游客全面知悉宣紙的文化背景,園區還運用數字沙盤展示了宣紙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其在文化傳承里的重要意義。數字沙盤通過互動觸摸屏的形式,結合圖文介紹和動態演示,使游客能夠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
(二)創新設計與個性化定制
在傳統工藝與數字技術相融合的文創產品設計領域,創新設計以及個性化定制乃是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與提升文化價值的關鍵策略。傳統工藝文創產品借助數字技術的支持,能夠達成從材料選取至外觀設計的多維創新。而且個性化定制能夠契合消費者的獨特訴求,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及用戶的忠誠度。個性化設計重點呈現在定制化的圖案、專屬的文字、個性化的配色等方面。借助在線定制平臺,用戶能夠自主選定設計元素,讓每一件產品都獨具特色,強化情感聯系與文化歸屬感。
以浙江千葉印刷有限公司和杭州宣紙廠攜手推出的“宣紙復合扇”為例,此款產品在創新設計與個性化定制層面展開了深度的探索。在項目初始階段,設計團隊針對市場中現存的塑料團扇、折扇展開了調研,察覺這類產品欠缺文化內涵,難以符合消費者對于傳統文化元素和實用性相結合的需要。基于此,他們提議將傳統的宣紙與現代的復合材料相融合,設計出一款既具備實用性又富有藝術性的復合扇。設計團隊揀選優質的宣紙充當扇面材料,通過復合工藝讓宣紙和特殊底材粘連,令扇面厚度達到3毫米,不但維持了宣紙的傳統質感,還提升了產品的耐用程度與手感。為增進產品的藝術表現力,扇面能夠用毛筆書寫、繪制國畫或者開展創意漆裝飾。另外,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要,項目團隊推出了定制化服務,消費者能夠通過在線平臺選取扇面的圖案、顏色以及書寫內容。設計團隊還邀請了眾多知名的書法家與國畫家參與定制服務,讓產品更具收藏意義。在推廣期間,團隊憑借社交媒體展開營銷,通過展示扇面的創作流程與成品成效,快速吸引了大量文藝愛好者與傳統文化愛好者的關注。
(三)互動體驗與參與式設計
互動體驗與參與式設計是推動傳統文化傳播以及增進文化認同的關鍵方式,特別是在文創產品設計里,這種方式能夠切實激發出消費者的興趣以及參與的熱忱。通過引入互動體驗,游客不但能夠近距離領略傳統工藝的魅力,還能夠親自投身其中,提高文化接觸的深度和廣度。互動體驗區域通常涵蓋手工制作、DIY創作以及沉浸式體驗,借由這些環節,促使游客在體驗傳統工藝時形成情感連接,進一步增強文創產品的吸引力。而參與式設計注重游客與設計者的協同創造,游客在體驗過程中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可以直接運用于后續產品的設計開發當中,構建起用戶驅動的設計模式。
以涇縣宣紙產業園的互動體驗區來說,該產業園為游客規劃了專門的互動區域,通過手工參與和文化體驗相結合的形式提高游客對宣紙文化的認知與興趣。在互動體驗區,游客起初由具備30多年經驗的老師傅闡述宣紙制作的歷史與技藝的細節,緊接著老師傅會引領游客進行撈紙與曬紙這兩個關鍵步驟的實際操作。在撈紙環節游客需要將手工撈紙框放進水槽中,憑借細膩的手感把控紙漿的均勻分布,這一過程不但需要技巧,還考驗游客的耐心與專注力。曬紙環節則是在老師傅的指引下,將濕潤的宣紙規整地鋪在晾曬架上,保證其平整度與厚度均勻。經過這一連串操作,游客能夠親手制作出一張完整的宣紙,并將之當作紀念品帶回家。這種全過程的互動體驗設計,不但提升了游客的參與感,還讓他們更為直觀地體驗宣紙工藝的繁雜性與精細性。此外,涇縣宣紙產業園還定時組織創意宣紙文化活動,比如邀請游客參與宣紙DIY繪畫與書法創作,在傳統工藝中融入現代審美,進一步拓展了宣紙文化的表現形態。
(四)藝術風格融合與創新表達
藝術風格的交融與創新展現是助推傳統文化振興和文創產品市場化的關鍵策略,在當代文創設計而言,傳統藝術形式跟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不但能夠提高文化產品的藝術價值,還能夠拓展其市場受眾范圍。青花瓷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象征,其經典紋飾和藝術形式歷經數載依舊散發著迷人魅力。不過伴隨時代的演進,青花瓷的傳統形式慢慢顯露出相對單調的局限性,這就需要藝術創作者在堅守傳統精華的基礎上,展開創新和再創作賦予其更契合現代審美以及使用需求的內涵。方人也的青花瓷作品恰是這一理念的成功范例,他借由對經典圖案的重新闡釋,不但傳承了青花瓷的歷史文化,而且使之煥發出嶄新的活力。此類藝術風格的交融與創新展現同樣適用于宣紙文創產品的設計流程。在這個流程中設計師能夠把宣紙這一傳統藝術媒介和現代的藝術形式以及設計思潮加以融合,創新地展現出符合當代消費者需求的文化產品。
以現代簡約風格的宣紙裝飾品為例,設計團隊憑借與現代藝術風格的結合,將宣紙的傳統工藝和當代簡約設計理念相融合,造就了一款具備獨特文化內涵的裝飾品。首先,設計師深度知悉宣紙的傳統特性,涵蓋其柔韌性、吸水性和獨有的紋理,同時剖析當代年輕人對于家居裝飾的需求:他們追求簡約、現代的設計,同時也期望通過一些文化元素來凸顯個性與品位。基于這些需求,設計師決定以宣紙作為基底,創作出一種現代簡約風格的掛飾。在具體的設計流程中,設計師通過詳盡的調研與反復地嘗試,最終確定了宣紙和亞克力相組合的材料方案。宣紙作為掛飾的主要材質,保留了其獨特的紋理和文化底蘊,而亞克力則為整個裝飾品賦予了現代感和視覺沖擊力。設計師把宣紙的傳統紋理借助數字技術進行抽象化處置,去掉了過多的細節,使之呈現出簡潔的幾何圖形,強化了現代感。同時,設計師在色彩選取上也進行了大膽革新,運用了當季流行的金屬色與宣紙的傳統墨色加以搭配,使得裝飾品既擁有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又不缺失時尚與活力。另外,在產品制作流程中,設計團隊還運用了3D打印技術,將宣紙與亞克力進行精密融合,保證了每一件裝飾品的精細程度與現代感。通過這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最終推出的宣紙裝飾品不但契合現代家居裝飾的簡約風格,并且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市場反饋極為積極,特別是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裝飾品受到了廣泛的青睞。
(五)藝術人才培養與創作激勵
藝術人才的培育和創作激勵是推動宣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核心驅動力,經由與高校和職業院校的協作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形式,能夠給宣紙文化領域培育出具備創新意識和專業技能的綜合型人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單依賴于技藝的傳遞,更需要理論的扶持和設計思維的啟發。故而構建以產學研為一體的架構,能夠切實填補人才培育與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舉例來說在宣紙制作技藝、文創設計等專業課程的安排上,要注重學科的多元性與實用性,既要向學生傳授宣紙制作的傳統工藝,也要讓他們知曉當代設計的潮流走向及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不但能掌握基礎的技藝,還能夠在創新設計中呈現出獨特的藝術視角。
在創作激勵這一方面,政府和企業能夠通過構建專項基金、獎勵規劃等形式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比方說構建“宣紙文化藝術創作基金”,針對有顯著貢獻的創作人才和出色作品給予資金扶持與獎勵。這類基金不但能給創作者提供經濟保障,還能夠增強他們對于宣紙文化創新的投入和興趣。另外舉行文創設計競賽、創意孵化活動等也是推動創作者交流和互動的有效辦法。憑借這些創作激勵機制能夠營造優良的創新氛圍,吸引更多富有創意和熱情的人才參與到宣紙文創的事業當中,推進文化的持續創新與發展。方涇縣在人才培育與創作激勵方面的摸索為宣紙文化產業注入了強勁的活力,設立了“宣紙文化藝術創作資金”,對在宣紙文創領域獲得顯著成就的人才予以獎勵。比如某位設計師在傳統宣紙工藝的基礎上,運用數字技術重新解讀宣紙的藝術價值,其作品在全國文創設計大賽中獲獎并獲得創作資金的扶持。通過這一機制,該設計師不但能夠獲取創作資金,還能進一步拓展其設計作品的市場影響力。創作資金的設立不但助力個人創作者獲取了經濟上的支撐,也讓宣紙文創產品的創作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認同,進一步激發了行業內外人才的主動性。
四、結語
本文針對傳統宣紙工藝與數字技術融合應用展開探討,展現了數字化手段于文創產品設計里的關鍵作用。宣紙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其工藝的傳承和創新遭遇著現代社會對文化產品愈發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狀況。數字技術給傳統宣紙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其在現代設計中綻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借由3D建模、虛擬現實等技術,設計師能夠更為精準地呈現宣紙的質感與藝術表現力,同時滿足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創新型產品的期望。
參考文獻:
[1]徐愷.宣紙產品依托現代設計轉型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9,2(08:35-38.
[2]周夢怡.手工宣紙技藝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性研究——以“躍然紙上”為例[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3,3(01):62-64.
[3]梁朋飛.宣紙制作技藝文創設計研究[J].中華紙業,2024,45(02):122-124.
[4]周祎唯.宣紙手工造紙技藝與文創設計的融合探究[D].:大學,2020.
[5]梁朋飛.宣紙制作技藝文創設計研究[J].中華紙業,2024,45(02):122-124.
[6]倪敏.涇川百里,紙韻千年2023年中國宣紙文化園品牌傳播策劃案[D].長沙:湖南大學,2022.
作者簡介:
倪歡歡(1984.10-),女,漢族,馬鞍山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