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發展,還能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本文介紹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的策略。
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是對數學學習方式、思考方式的培養,是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進行邏輯推理、空間想象、抽象思維等能力的訓練。這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解決。這種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數學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數學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具備良好數學核心素養的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時,往往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現代社會,具備數學核心素養的人更容易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能夠更好地理解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發展,為個人的職業發展和社會貢獻奠定基礎。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克服困難,不斷挑戰自我,這種經歷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毅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的關鍵策略
1.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新課標要求注重情景素材的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創設真實問題情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學習算術平方根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計算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度,經歷希伯索斯的發現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思維培養
情境引入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起點。為確保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的概念、公式、原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追溯知識的來龍去脈,幫助他們從單純學習知識結果,轉向學習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思維方式,從而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建立起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3.多元教學,提高學習能力
項目式研究:教師應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項目,項目內容應具有真實性和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結合信息技術,提高項目實施效果;利用多媒體、網絡等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豐富項目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導向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要注重教學評價,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4.強化實踐,提升應用能力
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組織數學實驗、數學游戲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等相結合,拓展數學的應用領域,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理解數學的價值。通過數學思維的訓練,如邏輯思維、空間想象、抽象思維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5.關注個體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
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認知能力、學習風格、興趣和動機等方面。通過觀察、交流、測試等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實施差異化教學提供依據。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具體包括:①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教學內容,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②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③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進步和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將學生按照學習水平、興趣和需求等進行分組,針對不同組別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6.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成長
家長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校教師保持密切聯系,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建立家校溝通機制,學校組織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如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課堂等,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學校與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共同制訂學生的成長計劃,實現家校共育。通過實施差異化教學和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和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