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于技術變革、人口轉型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交匯的時代,此刻,人才已經不再僅僅是勞動力市場的一個問題,而是遠遠超越于此。人才是戰略資產,也是國家能力,并且日益成為政策主權的重要內容。我們現在的人才體系是為工業時代所設計的,它是否能夠應對后工業時代人工智能驅動的世界,我們是否有適合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才?如果我們坦誠地面對,實事求是的話,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應對這個時代,但這也為我們大膽思考和大膽變革打開了大門。以下幾個趨勢,將會深刻影響我們的政策以及政策執行。
增強型勞動力的崛起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人機互補的時代,人工智能系統正在從狹義的工具加速轉變為通用基礎設施,機器人技術正在重新定義勞動力,量子計算有望顛覆數據處理和網絡安全。當今政府必須超越當前的就業思考模式,因為我們正在見證增強型勞動力的崛起。在人與算法協同工作的時代,相應的政策必須調整。勞動力發展應當強調適應性地學習,而非一次性的證書。勞動統計應當涵蓋混合型的崗位和數字技術而非僅限于傳統的職業分類,而資金應當支持終身學習和技能再造,將其視為公共產品而非個人負擔。
人作為國家安全與競爭力方面的問題
全球人才競爭在當今已非抽象概念,而是高度地緣政治化的現實。在科學、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量子領域領先的國家,將是那些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也能夠吸引培養和留住頂尖人才的國家,這些國家都在積極地整合移民教育和創新政策,制定統一的人才戰略。與此同時,遺憾的是,我們看到一些國家在以安全為名限制簽證、收緊出口管制或者切斷科研合作,這反而阻礙了自身的競爭力。安全固然重要,但孤立不是有效的策略,我們需要的是有策略地開放,而非戰略性地后退。
全球人才的平臺化和去中心化
人才組織的形式正在從傳統的公司模式轉向平臺模式,跨時區的遠程團隊正在不斷地涌現,數字證書由人工智能評估工具頒發,微型創業者正在重塑勞動力的供應鏈,而這對政策制定者就提出了更加緊迫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如何監管跨境活動但是不受單一司法管轄的工作。全球勞動力的平臺正在超越國界,如何對非實體辦公室產生的收入征稅,如何保障那些從未進入傳統企業的工作者的社會福利,比如醫療、養老金和公平的薪酬。政策制定者必須協作建立證書的互認機制,提供跨崗位、跨國際的便捷福利以及支持全球南方公平參與的可持續的數字基礎設施標準。
包容、公平與人才紅利
人才紅利是真實存在的,但前提是公平分配和管理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全球人才革命必須避免重蹈以往工業革命的覆轍——那時機遇分配不均,獲取渠道受限,技術進步反而加劇了不平等。各國政府必須制定政策,將包容性人才發展視為地緣戰略投資,而非慈善行為。我們不僅僅是在探討升級勞動力市場的問題,還正在奠定全新的全球人才體系的基礎,這需要大膽的監管創新,重建人才流動信任的跨境合作,能夠預見變革而非被動應對的戰略遠見。20世紀主要的特征是資本流動,而21世紀的標志應當是人才流動以及我們的政策是會限制還是會促進這樣的流動。我們不要再問能否跟上變革的步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塑造變革,駕馭變化。
【作者系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主席,本文根據作者在2025全球人才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