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驅動法契合小學美術學科特質與學生認知規律,對小學美術教學意義重大。本文以《山山水水》一課為依托,深入剖析任務驅動法從設計、實施到評價的全流程,探究其在激發學習興趣、培育美術核心素養、推動跨學科融合等方面的作用,總結經驗與優化策略,為小學美術教學方法創新及高效課堂構建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小學美術" 核心素養" 教學實踐
一、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藝術素養啟蒙發展的關鍵期,美術課程肩負培養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等核心素養的使命。任務驅動法以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實踐,契合小學美術教學需求。《山山水水》一課為任務驅動法應用提供豐富場景,以此課為例開展研究,對推動小學美術教學方法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二、任務驅動法在《山山水水》課堂的應用設計
(一)課前任務:激活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
布置“山水印象收集”任務,讓學生通過實地游覽、查閱資料、觀看紀錄片等方式,收集山水素材并思考“我心中的山水美在哪里”。此任務借助多元渠道,激活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其自主觀察感知山水,為課堂學習儲備素材,提升學習主動性。
(二)課堂任務:分層推進培育素養
1.情境導入任務:“參觀山水美術館”
AI博物館館長邀請學生以“小游客”身份走進虛擬美術館,借助PPT、音樂營造氛圍,同步布置“發現山水作品的美”任務。這種趣味情境貼合學生的好奇心強的特點,能快速將他們帶入審美情境,有效激發學習興趣。
2.技法探究任務:“對印畫山水”
對折方法探究:以“如何用紙張快速表現山水對稱美”為任務,組織分組討論嘗試,學生總結出多種折疊效果,提升探究與空間感知能力,體現主動性與思維靈活性。
對印技法實踐:確定方法后布置初試任務,引導嘗試涂色、對印并思考如何讓紋理更漂亮,助學生掌握步驟、發現肌理效果。
3.創意拓展任務:“四季山水創作”
關聯語文《四季》一課,引導學生思考四季山水顏色,結合季節特點描述自己的想法。實現跨學科融合,借語文意象豐富創作內涵,融入情感與生活認知,激發學生對山水、四季的熱愛。
(三)課后任務:延伸實踐與多元評價
設置“山水作品再創作與分享”任務和“VR線上畫展分享”。延伸課堂學習,鼓勵材料創新,借信息化手段創設多元評價展示平臺,提升審美判斷、數字交流素養,增強成就感與分享欲,促進家校美育互動。
三、任務驅動法應用的成效與反思
(一)應用成效
學習狀態轉變:任務驅動使學生目標明確,課前準備、課堂探究、課后拓展均積極主動,學習態度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追求”,技法探究中多樣嘗試體現好奇心與探索欲。
核心素養提升:審美感知進階到提煉審美要素,藝術表現掌握技法并拓展材料,創意實踐結合四季意象創作,文化理解感受自然文化與藝術融合,核心素養多維培育。
跨學科與情感教育:與語文融合,用美術詮釋文學意象;山水創作融入愛國、愛自然的情感,情感教育潤物無聲。
(二)反思與優化
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創意任務中思路受限,后續需設“基礎—提升—拓展”分層任務,滿足不同水平需求;小組探究時個別學生參與度不足,教師巡視難以全面覆蓋??稍O“學生小導師”輔助,同時用微課分段演示關鍵步驟供回顧;細化標準,針對核心素養設星級指標,增強導向性與科學性。
四、結語
任務驅動法在《山山水水》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通過設計課前、課中、課后任務,激活學生內驅力,培育核心素養,落實跨學科與情感教育。盡管尚有一些可完善之處,但該實踐已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范式。未來應進一步深化研究、迭代優化,使任務驅動法在小學美術課堂發揮更顯著的作用,為學生藝術素養與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助力。